在书话看到老E的帖子,说《罗刹夫人》中一段,有关武当张松溪的。此人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张三丰弟子,《倚天屠龙记》中他也有出场,被认为是道法玄妙,武艺高深的人。晚年他为求证大道独自出走,来到罗刹峪洞府修行,留给弟子一封书信,嘱其于五年后发自己的“蜕骨证仙之窟”,以此试验仙道是否有成。五年后,弟子遵嘱来到他说的洞窟中,只见蛇虫遍地,污秽不堪;钟乳石上倒着一具骷髅,两条枯骨落在地上,一半已埋在泥土内。骷髅身旁的大石上依稀露出四个字来,却是张松溪在临终时以金刚指力写下的“仙道无凭’四个字。
朱贞木的《罗刹夫人》之前是看过的,那时年纪小,看书囫囵吞枣,并没有注意到这一段。E引来是为了说白话诗,我对此没研究,却突然东拉西扯地想到李慕白,那一位也是欲证大道,最终仍然落进了“最黑暗的地方”。李白论始皇求仙,“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非但求仙,世上事何尝不是如此?能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无数优秀科学家和设计者,在永动机上耗尽心血,一无所获。明朝万户曾梦想飞天,将自己绑在装有自制火箭的木椅上,最终箭毁人亡。两相比较,后者或许反而比前者幸福,灰飞烟灭的一瞬尚来不及思索。倘若在死前知道自己穷毕生之力所求,不过梦幻泡影,那时心情又岂是“茫然心哀”所能形容?张松溪刻写“仙道无凭”,与之迹近。朱贞木书中正是借他之死,批判仙道的虚妄。
然而启我联想的却是另一方面。素来不信神佛,仙道误人也非今日才知;但去掉这个“仙”字,人类梦想和探索——即“求道”的勇气,仍然是极其宝贵,极有华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松溪又颇可敬佩。仍以上两例来说,正是因为永动机的失败,才有能量守恒定律的诞生;而人类自始至终不曾放弃的飞天梦想,缔造了如今的太空科技。如果当时就以“无凭”为由放弃,之后种种谅不会再有。
智者敏于思,勇者志于行。我自己却是更易为勇者打动,哪怕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蛮勇,也觉得有可爱之处。这是不理智的想法,却仿佛源自天性一般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智慧本身就应当包含“勇”,真正的智者必然是勇者,勇于求证,勇于发现,乃至勇于承担“无凭”的结果,否则便只剩下明哲保身的滑头,所谓“聪明人”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张松溪会在古稀之年毅然抛却人世,遁入山中的缘由。在给弟子的书信中他写道:“余忝为武当传人,齿已衰暮,愿为后人试证仙道之真妄,否则以此世外桃源为余埋骨佳城,亦属佳事。”这样的遗言,是明知求道之艰险,且甘心承担无凭之后果。生也罢死也罢,或有悔,却无怨。
朝闻道,夕死可矣——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精确地传达中国古人对“证道”的想法。为闻道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聪明人看来一何愚也,在求道之人来说,正是甘之如饴。或许当真无凭,然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失去求证的勇气。在通往真理之路的周围,围绕着无数足迹,有些南辕北辙,有些落入歧途,有些功亏一篑,但相同点在于,它们都在前行的路上。无凭而有证,这 是我和原书最大的分歧。
万户飞天失败之后的六百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正式命名为“万户环形山”,月面坐标为:西经138度,南纬9.5度。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以这种方式,完成了他的求道之路。
大道之行,应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