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思甲午 镜鉴今天
炎黄子孙不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的铁锚
丹东市大鹿岛是一个距当时海战战场只有30海里的小岛,爱国将领邓世昌长眠于此
刘公岛威海甲午战争故地
清光绪二十年(1894),岁在甲午,清朝属国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政局动荡,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
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西海岸丰岛附近海域,日本军舰浪迅号拦截偷袭并击沉清廷的济远、广乙两艘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不宣而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一个多月后的黄海海战中,中国舰队在黄海被日本舰队击败。次年2月,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这支拥有25艘舰船、4000余名官兵的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在威海卫(今威海)全军覆没。
战败的中国与日本签下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款包括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等。从此中华民族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战争让中国各阶层人士开始觉醒,以不同形式投身于救亡图存。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等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图为战斗中的“致远”舰。
甲午海战期间中日海军军力对比 | ||||||||||
舰名 | 舰长(管带) | 排水量/吨 | 速度/节 | 主炮/门 | 舰名 | 舰长 | 排水量/吨 | 速度/节 | 主炮/门 | |
“定远”旗舰 | 刘步蟾 | 7335 | 14.5 | 305mm x4 | “吉野” | 河源要一 | 4216 | 22.5 | 150mm速射炮x 4 | |
“镇远” | 林泰曾 | 7335 | 14.5 | 305mm x4 | “高千穗” | 野村贞 | 3709 | 18 | 260mm x2 | |
“经远” | 林永升 | 2900 | 15.5 | 210mm x2 | “秋津洲” | 上村彦之丞 | 3150 | 26 | 150mm速射炮x4 | |
“来远” | 邱宝仁 | 2900 | 15.5 | 210mm x2 | “浪速” | 东乡平八郎 | 3709 | 18 | 260mm×2 | |
“致远” | 邓世昌 | 2300 | 18 | 210mm x3 | “松岛”旗舰 | 尾本知道 | 4278 | 16 | 320mm x1 | |
“靖远” | 叶祖珪 | 2300 | 18 | 210mm x3 | “千代田” | 内田正敏 | 2439 | 19 | 120mm速射炮x1 | |
“济远” | 方伯谦 | 2300 | 15 | 210mm x2 | “严岛” | 横尾道昱 | 4278 | 16 | 320mmx1 | |
“平远” | 李和 | 2100 | 14.5 | 260mm x1 | “桥立” | 日高壮之丞 | 4278 | 16 | 320mm x1 | |
“超勇” | 黄建勋 | 1350 | 15 | 250mm x2 | “比睿” | 樱井规矩之左右 | 2284 | 13.2 | 170mm x2 | |
“扬威” | 林履中 | 1350 | 15 | 250mm x2 | “扶桑” | 新井有贡 | 3777 | 13 | 280mm x2 | |
“广甲” | 吴敬荣 | 1296 | 15 | 150mm x2 | “西京丸” | 鹿野勇之进 | 4100 | 15 | 120mm | |
“广丙” | 程璧光 | 1000 | 17 | 120mm x3 | “赤城” | 坂元八太郎 | 622 | 10.25 | 12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