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孤独与诗意是不可言说的一阵风

范晔 孤独与诗意是不可言说的一阵风

采访、撰文/吕彦妮 摄影/黄珊 图书封面提供/新经典文化

刊于2011年8月刊《尚色》


范晔:孤独与诗意是不可言说的一阵风



(图说)院图书馆新到了一批西语原版书,范晔接受采访前就在组织学生搬运、上架,采访结束,我们提出想和他一起去“干干体力活儿”。这实在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由此见得一个日常的范晔,搬书不惜力,翻书没个够。很安静,很陶醉。他带着记者在书架间游走,他找出几本最喜欢的诗集,娓娓道来诗人的身世和故事,皆奇幻跌宕。比如一位16世纪西班牙黄金世纪的诗人,文武双全,攻城时头一个冲上去,结果被敌人的石块击中,不治身亡;还比如17世纪巴洛克时期的修女诗人,一面写诗一面热衷于科学研究和发明……

《百年孤独》中文版上市已逾一个月,依然居于几大主流网络和实体书店的文学类排行榜首,拉扯不下来的热度。这本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于上世纪60年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曾被《纽约时报》评价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此番,随着正式授权中文版的面世,译者范晔也随之进入公共视野。但,全书中无译者介绍、无译序;首发式上范晔穿一件北大T恤便前来赴会,差点被拦在门外……却又在发言和接受采访时,言辞俊秀,令人动容;更有他的学生在网上热闹讨论,范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风雅有趣”……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由好奇心主导而来的专访,我们心怀想象,不设预期,于是遇上一个这样自自然然的范晔。

范晔其人

范晔,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马尔克斯授权版中文正式版《百年孤独》译者。以往译作还有西语诗人圣胡安·德拉·克鲁斯、塞尔努达、阿莱克桑德雷、希梅内斯等人的诗作,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小说等。

尚色=S

范晔=F

《百年孤独》与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百年孤独》正式发布后,范晔自发主动做地了一件和这本书有关的大事儿,开通了个人微博,并进行了身份认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开征集大家对译作的指正,为日后更好地进步。他发言并不频繁,近期一场有趣的隔空对谈发生在他和陈笑黎(翻译家,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译者)之间。陈笑黎发微博说:“憋到内伤,说句得罪人的话,不喜欢新版《百年孤独》的翻译,太干了,太紧了。”范晔无言转发,陈很意外:“微博好可怕!我说译者的坏话,被译者发现了。”范晔回以一个哈哈笑的表情,陈作总结发言,说曾经在微博说过两个人的坏话,一个是张大春,一个是范晔。“他们都很虚心,让我反而很心虚。”

这当然是一个文人间虚怀若谷的笑谈,但从中着实可见范晔低调且格物致知的姿态。作为《百年孤独》首次正式中文授权版的独立译者,他坦言,从接手翻译工作起,至此刻的公开示众,一切发生得美且如梦,但他后知后觉。

S:你开了微博,征集大家对译文的看法。对你来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她与你的关系,相比于初接到翻译任务和在翻译中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F:我以前幻想的一个状态是,这本书译完了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就像……一个古代的侠客那样,“事罢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或者像一个刺客一样,全力一击,全身而退。我本来想偷偷藏起来,看看大家的评论,夸我我就偷偷笑笑,满足一下虚荣心。(笑)现在开微博示众,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可以征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可以把这个版本尽量打磨得再好一点,修正一些硬伤。这样做,第一,也是为对得起这么多纸,你看,印了这么多,费了不少纸;第二个原因是,我没有想到《百年孤独》寄托了那么多读者的个人感情。我自己除了是译者,本身也是一名读者,非常尊重和珍惜这种东西。所以也希望尽我所能,不伤害到大家(对这本书)的美好印象。

S:这本小说的翻译,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和影响吗?

F:肯定会有影响,但现在下结论可能还早,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距离来看。这个在我身上发生得有点儿“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思,我是在之后才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的开始,是有很多巧合的东西,我愿意称她是“机缘”。我当时所住的城市叫格拉纳达,是西班牙20世纪最有名的诗人加西亚·洛尔卡的故乡,他叫“加西亚”,而马尔克斯也叫“加西亚”,等于我们是在两个“加西亚”之间。另外,西班牙南部也被称为“安达卢西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祖父——马尔克斯上校,他是有安达卢西亚血统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S:在新书的首发会上,你说翻译这本书时,住在西班牙,一个阁楼里,对面就是一个宫殿。你说有一天想到,一座宫殿和一本小说的相似之处:都是时光的凝固。

F: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首叫做《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吉它曲,很忧伤很婉转,这首曲子里的阿尔罕布拉宫,就是我所说的那个“宫殿”。从公元8世纪以来,足足七个世纪,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都被阿拉伯人占领,直到西班牙人发起了“光复运动”。1492年,天主教双王“攻下”了格拉纳达,结束了穆斯林在这里的统治。《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就是在描述阿拉伯人被基督徒从祖辈生活了几百年的故土上驱赶,去到北非,一步一回头看着远处巍峨的宫殿,想着往日的辉煌,有点儿李后主“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

S:这样一座装满了回忆的宫殿,与《百年孤独》的关联,又在哪里呢?

F:这座宫殿表面看起来很简单、质朴,里面却是极致的华丽和繁复,有人说这种建筑美学是来自游牧民族。西班牙有一位很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把《百年孤独》的情节以阿尔罕布拉宫内部迷宫般的结构做比拟。我阐发的联想则是来源是时间。时间是研究《百年孤独》时不能绕过的一个概念,小说中很多重复、循环的环形结构,包括寓言的应验等等,很有意思。

S: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翻译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你怎么看?

F:是,可以这么说。但我更愿意说是找在一种平衡,说“妥协”好像显得我们太悲催了(笑),好像委屈求全似的,其实我们是可以在一些好的译作里找到神来之笔,是不逊于原作的。所以有时候,我会在翻译之前,读一些经典的中文作品,找中文的感觉。有点儿像古希腊的诗人,作诗之前先祈祷,召唤缪斯。

与诗意的孤独扑面相逢

跟范晔说起他曾经写就的诗,他赶紧接茬笑说,这段儿忘了吧,散漫里带着认真。后来我们谈起“如何寻找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他说,“好啊,你提问,我就配合你。”他说,“其实,我真觉得你这样挺好的,可以把这个词顺利地说出来。”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一样东西,你是那么那么珍视她,是不敢轻易脱口而出的,怕说出来、说多了,就破坏了,伤害了,就消散了。“不说,是因为觉得太宝贵。”

后来,是他的学生说,曾经有一回,在西班牙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上,范晔讲到兴之所致,拉着学生出了教室,直奔未名湖,就站在湖边读诗给他们,“哇,那一刻,顿绝初夏清风拂面啊!”

S:《百年孤独》里,你自己印象很深,让你很心疼的人或场景,有吗?

F:有。那个人物很不起眼,而且出现得很靠后,是一个黑人女孩,叫尼格罗曼妲,是布恩迪亚家族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的情人,她善良、可爱,对感情的态度让人从心里觉得很温暖;还有一场送行,奥雷里亚诺第二和费尔南达,一辈子的冤家,在他们一起送女儿前往比利时的火车站,两个人第一次像一对夫妻一样的,虽然后来书上没有提,但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很可能就那样一直手挽着手,走回家里。虽然在之前和之后,再没有这样过,但是在那一刻,还是有了那样的感觉……可能是我年纪大了,越来越会被这样的东西感动。

S:是因为这样的情节,给了你希望和宽慰吗?

F:是,我很高兴你这么说,嗯……我很高兴你这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解读,很光明。能在阅读中“撞”上这样的感动,让你心里一“动”,这不是常有的事情。

S:我们都知道,这本书现在的销量和口碑都非常高,究其原因,除了因为“经典”,译者的工作出彩之外,一定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豆瓣上的书评有一段很有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参加革命也好,反复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于情欲也好,读书翻译也好……这里面包括了人类一切可以抵抗孤独的办法,如果有充满爱心的无聊人士,完全将这本书变成工具书,把名字起成《抵抗孤独的一百种有效办法》……”你怎么看,这本问世50年的书,至今热销的原因?

F: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而且估计加西亚·马尔克斯老人家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最近看到他的一句话,很有意味,他说马孔多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或许可以说马孔多为读者提供了安顿孤独的方式,以及想象孤独的空间。我还愿意引用布鲁姆的话:阅读本身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艺术。

S:你怎么理解“孤独”?

F: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说,“孤独的根源在于没有爱的能力”。其实……我还挺怕这么抒情的,呵呵。有些东西,说出来反而就有点儿……矫情了,这好像是不能拿出来谈论的一样。西班牙有个作家说过,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可以将孤独倾诉的人,有人可以聆听。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孤独的状态吧。

S:那你在感觉孤独的时候,会选择用什么方式的度过那段时间?

F:我在国外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的低落期,可能因为呆的时间有点儿长,觉得干什么都没什么劲。(记者注:后来他说着说着,又想到,其实在北京也会有这样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一般就会找一些诗歌、散文的书,类似文论的东西来读,但必须要求是非常精彩的东西,我才可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兴趣,哈哈。

S:我还以为,你会选择一种与读书完全不同的方式呢!那种反差比较大,比较参差的……

F:是啊!我也想“参差”呢,这不是一直没“参差”起来嘛!(你幻想的参差是什么样的啊?)我一直比较羡慕手工艺者……不过我们码字的也算手工艺者是吧……比如《百年孤独》里的上校做小金鱼,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不一定做完了给它溶掉了啊!

做梦都想碰上一个他这样的老师

范晔的正职是大学教员,在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是个好老师。微博上听闻有高考状元意在报考自己所在系,立马站出来随时准备接受咨询,兼着广而告之,说报考本专业,“不一定做翻译做学术啊,学了西语葡语都可以去亚马逊保护雨林!”

学生对他的“仰慕”皆有的放矢,除了说他“气质斐然”、“才华贯通”、“帅”之外,一个集中的评价,是他对文学的“热爱”,体现在以下几点:说起去一个城市玩儿,他第一反应就是城中有哪些作家和诗人的故居可以前往参观;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要求严格,引注准确是根本,视错别字为“眼中钉”;“无法想象他到底读过多少书”;“你不觉得他本身长得就很‘文艺’、‘文学’吗?”

S:你的学生真的对你有好多溢美之词,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啊!(范晔一脸掩饰不住的笑意:嗯,谢谢你谢谢你!)站在讲台上,是你最有成就感,最过瘾的时刻吗?

F:我上课有这么一个想法,我面对的学生,他们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撂在我跟前了,我要对得起人家的青春。我虽然本人没有什么好的东西,但是我可以给他们指一条道,告诉他们哪里有好的东西,和他们分享,让他们去看。所以我也希望尽量在课上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好的西语作家,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文学研究的,有一句说得好:“我太爱文学了,以至于不舍得把她当作职业。”我觉得这话说得好,可见我还是不够爱文学。(笑)

S:一路在北大求学、教书,这个园子怎么就这么让你着迷呢?

F:高三的时候在课上读了一本老先生们回忆北大的集子,当时当刻就被震撼了,这是当年想要报考的原因,那时候就是被北大的一种“氛围”打动了,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恰恰也是我认知中的北大——她很难概括。你可以说她自由散漫、兼容并包、追求思想的自由度啊,这些都是,但又都不能完全涵盖,还有更多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这是特别吸引我的。

S:听你的描述,觉得不管是上学、学西班牙语、当老师、甚至翻译了这本书,很多关键性的选择,都是挺偶然地发生在你身上……

F:对!这样你可以做出结论了,其实我是一个没有什么上进心的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没有定目标的习惯。

注:文章版权贵本作者所有。如转载、转刊,需与本人直接联系。保留一切解释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473.html

更多阅读

宇龙酷派副总裁苏峰:互联网与手机是完全不同的行业

   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大举进军到智能手机市场,另一方面,苹果、三星继续走强,这除了让国内手机厂商被夹在其中,同时,智能手机的利润也开始降低。  宇龙酷派继续选择紧跟运营商的策略,在近

第41节:自信、心态与运动是女人最好的补品(1)

系列专题:《三个美女的职场江湖:加油!格子间女人》  自信、心态与运动是女人最好的补品  "你过得很好吧?"维维转头问阿燕。  "还行,就是工厂、家里两点一线,所以这么胖。"阿燕自嘲。  "恐怕是不用操心,心宽体胖吧,厂长太太。"维维

第51节:强大执行力是“不可替代”的标志(12)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但卯木肇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既然问题找到了,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卯木肇心里清楚,只有彻底改变索尼彩电在美国人心中已经定型的糟糕印象,才能扭转局面。但是,几次三番与马希利尔

第50节:强大执行力是“不可替代”的标志(11)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如果获得成功那么容易,任何梦想都能轻松实现,人生岂不索然无味了吗?请记住,成功就藏在拐弯处,再走几步,你就会抓住它!  职场经典:他让索尼走向美国  20世纪70年代,索尼电器在日本

声明:《范晔:孤独与诗意是不可言说的一阵风》为网友百合的盛世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