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第一中学百年校庆纪录片稿件 校庆稿件

宾县第一中学百年校庆纪录片稿件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瓜熟果香,秋阳送暖。今天,对于所有的宾州儿女来说,是一个分外美丽的日子;今天,对于所有的宾县一中学子而言,是一个格外喜庆的时刻。因为,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引以为荣的学府——宾县第一中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

一百年风云辗转,一百年星移物换。这所学校始终与中华民族之存亡、国家之兴衰血脉相连,历经了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几度更名,几番沉浮。如今这座老校如一条长河,烟波浩淼;如一座园圃,桃李芬芳;如一株巨树,枝繁叶茂;如一位老人,恬淡安然。百年的路途上有多少风雨沧桑?百年的历史中有几许辉煌凄凉?让我们打开厚厚的史册,一起凝眸历史,回溯长河,去探寻一所学校永葆青春的魅力之源……

百年学府开新运

再向杏坛谱华章

一、筚路蓝缕

白山黑水,芦苇苍茫,宾州大地明代尚为数百里荒野,清时始有人烟,由此可想见当初蒹葭苍茫之景象,教化薄弱之事实。满清末年,风云突起,我们的国家在列强的铁蹄下呻吟,新的时代再容不下蒙昧蛮荒,教育救国的思潮轰轰烈烈。此时,站起了教育救国的一中人。宾县第一中学的创始人——宾州知府李澍恩在任内实心图治,为“诱民以新知识”创立了宾州府中学堂,自此,这方热土始燃教化之光,烛照百年。

1910年,在宾州府东南隅开始建校,学校大门向南,砖砌门脸,焕然可观。1911年6月24日,宾州府中学堂开学,学制3年,分文实两科,因当地无合格高等学堂毕业生入学,先办预科,招收甲、乙两班共100名学生,艰辛而又可喜的第一步踏了出去,当时谁会知道这一步铸就了宾州教育史上的百年辉煌!此后,几经嬗变,数易其名,1991年4月,宾县划归哈尔滨市,学校定名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

学堂草创初期,筚路蓝缕,举步维艰,但一步步坚持并发展了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有这样一批人不应该被遗忘,他们是宾州大地教育事业的拓荒人,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他们是:

姜树春,拓荒英雄,州府中学堂改为宾县县立中学校时期校长。他在任期间,重视校风建设,人才培养,虽时间短暂,但成效斐然。此际所招收的学生,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毕业后深造,人才济济,如爱国将领、革命烈士王以哲,留美获法学硕士的董其政。

刘秉哲,中兴大将,1924年任职。1915年宾县县立中学归并于滨江道中学,由此9年间宾县无中等学校。1924年1月,县公署委任刘秉哲负责筹建中学事宜,他恪尽职守,不遗余力,筹备工作进展迅速。从1月开始筹备,3月开课。正当学校开始运转后,天妒英才,刘秉哲于12月不幸病逝,学校痛失一位创业者。

王克泰,建设先锋,1924年刘秉哲校长病逝后继任。他在职期间,创办了小学教师讲习所,举办改良私塾讲习所,对改进儿童教育、推行新文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此外,他还完善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学校走上正轨良性的发展道路,此时,宾县初级中学与邻县相比,成绩优良,广受好评。

除了以上几人,还有许许多多为了宾州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先哲,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正是这些人在茫茫暗夜,手执火炬,踽踽前行,踏出一条路,延续文明,照亮黑暗,使自己也成为一段历史中的闪光点,以启来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宾县第一中学从一个学部幼童,一天天健壮,去展示他的风采,去谱写一段风流!

二、抗日烽火

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一批矢志不渝的献身者,一批不懈求索的追求者,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幸运的是,宾县中学并不缺少这样的人,继始创者之后,一大批献身宾州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满怀赤子之情为之孜孜矻矻,鞠躬尽瘁。宾县中学如雨后春笋,得以迅速发展壮大。1924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学校共招生10个班,学生507名;毕业7个班,274名学生,期间,举办了两期师范班共培养11名教师。正当宾县中学发展得红红火火之时,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浩劫降临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全境沦为殖民地,教育事业首当其冲。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培养驯服的奴仆,在对原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毁灭性的破坏后,开始着手进行文化侵略,建立奴化教育体系。因此,经过无数人努力建立的宾县中学的教育事业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学校的发展处于历史低谷。1932年,宾县把教育列为治县要领,尽力发展初等教育,虽经矢志不渝的努力,到1933年春,学校只剩4名教师,2个班,63名学生。

但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任何最黑暗的时刻都有人不放弃心中的光明,任何乌云都不可能永远遮住阳光的播撒。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危险关头,爱国师生挺身而出,奋起抗日,站起了豪气冲天的宾县一中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姓名,刻在民族的心碑之上。

一中的好儿子,爱国将军王以哲,治军严谨,大义在心。他忠诚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敬重共产党人的信仰,视保国卫民为军人义不容辞的天职。屈辱九一八,不图东望,只求东归。变起西安城,力挽狂澜,左右斡旋,如砥柱中坚,为国沥尽肝胆。但有阳光就会有有阴影,历史告诉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1937年2月2日,王以哲将军在家中遇刺身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失去了她的好儿子,周恩来总理亲赴其家中吊唁,毛泽东、朱德致电其家属以示哀悼,张学良将军惊闻噩耗深表痛心。1994年,宾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生长在宾县土地上,为中华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革命烈士,在宾县烈士陵园修建了王以哲将军纪念馆,永远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儿子。

一中的好学子,才华横溢的吕大千,黑暗社会中,无畏无惧。文艺宣传,遍及邻县;日寇铁蹄前,从容就义,不摇不撼。如朝阳春草,带来希望无限。时至今日,“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的诗句依然响彻我们的耳边……

当祖国母亲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当故土家园在敌人的蹂躏下凋敝,多少宾县一中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让青春在烈火中燃烧,让生命在奉献中永恒。历史,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王以哲、吕大千、刘志恒、王哲、孙太义、黄静亚、田俊若、张静、王玉书。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一批一中学子,才能拨开乌云,重见朝阳。

三、恢复发展

正如黑暗不能永远统治大地,乌云不能永远遮住阳光,历经八年艰辛,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欢声响彻中华大地,中国遭外国侵略的百年屈辱史宣告结束。硝烟过后,百废待兴,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宾县第一中学的事业遭到了战火的严重破坏,此时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恢复发展时期,在百年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稳健凝重的脚印。

宾县是共产党开辟较早的解放区,东北分局曾设在宾县,有“小延安”之称。县民主政府成立后,提出了“为民族、科学、大众之文化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建设新中国之需要”的施政口号,在党的领导下,宾县第一中学在继承中发展,为迎接新中国教育春天的到来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在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十年间,逐步走向了辉煌!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54年,学校分为一中、二中两所中学,一中于8月迁至西门外石碑东侧现校址,宾县一中改制为完全中学。新建校舍,教学区为工字房,面积为2790平方米。9月,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宾县第一中学。由于当时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广大教师热情高涨,这一时期的教学虽然受到了“反右派”“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全校师生团结一致,教学成果显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足以成就宾县第一中学的骄傲!

在这些人中,英才辈出。有1946年在学校参军的海军基地原政委张逸民,解放战争中,他血洒辽沈,汗滴平津;卫国对垒时,单艇冲锋,立下了赫赫战功,如大海神鹰,捍卫海疆安宁,受到毛泽东、周恩来11次接见。

此外,还有一批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院校或者赴外留学,如1955年,亓兰秋、李景芳留学苏联列宁格勒学院,56届高中毕业生马荣堂于吉林大学毕业后留学意大利,59届高中毕业生李佩中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60届高中毕业生纪树臣北师大毕业后任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留学巴黎……

此时的宾县第一中学,呈现出生动、活泼、有序、高效、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风雨,面前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四、文革之殇

1966年,风云突变,阴霾汹涌而来,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全国性的运动思潮的裹挟下,宾县第一中学如暴风雨中的海上小舟,岌岌可危。

这场文化浩劫使得一中的事业遭受饱受摧残,学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学校操场西南角的清代功德碑林及御敕“青山烈女”碑被毁,图书、档案、教学仪器、乐器等被抢劫一空。一栋1125平方米的房舍遭到火灾;1971年8月,南实验园中部被占建成收容所;1973年东部生活区——包括667.5平方米的宿舍和880平方米的食堂在内——被迫以5万元之低价卖给了广播器材厂;1974年学校1800平方米的学生菜地被“五七”干校占去修校舍。学生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文化学习领域几近空白。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和部分学生被打成反革命、牛鬼蛇神,有的被捕入狱,有的终生致残,有的含冤而死。学校三年未招收新生,贻误学生近千名。

历史遗憾令人扼腕叹息,正是:大雅不作吾衰久,王风蔓草多荆榛,文化血脉几乎风随物化,扫地几尽!

五、盛世繁华

路途虽有崎岖坎坷,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免不了有阴暗的时刻,但却不会永远被阴暗吞噬。终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废止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招生制度得以恢复,宾县第一中学迎来了她生命中的春天,描绘出了一幅盛世繁华的画卷。

(一)科学管理铸辉煌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新时代的大潮下,宾县第一中学的历任领导班子都能够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为宾县一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基。

1978年5月,宾县第一中学被定为县重点校。1981年,初中部被分出,另成立宾县第五中学,学校成为独立高中,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迅速到来。

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中毕业生的合格率、高考升学率在松花江地区和哈尔滨市始终名列前茅。1980年至1984年是一中历史上空前辉煌的五年,高考升学率连续五年在松花江地区重点中学排名第一;1983年,宾县一中成为松花江地区首处自配微机开展教学的学校。近几年来,我校教学质量大幅上升,各科会考通过率达百分之九十九,受到市教委的表彰。高考成绩更是喜人,年年都上新台阶,高考金榜中清华北大等重点学府的名字熠熠生辉。2007年参加高考总人数为603人,有412人进入高校录取线,其中二表本科246人,进入重本录取分数线166人。650分以上的学生共有26人,居于哈市第三位,仅次于哈三中、师大附中,进入清华、北大录取分数段的有四人,赵欣悦同学以695分考取了清华大学。2008年以来,高考成绩更是稳中有增,成果喜人。

多年来,宾县一中先后被授予“哈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哈市学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哈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省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学校”、“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哈尔滨市师德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良好的成绩离不开科学的机制和管理。多年来,宾县一中勇立潮头,始终坚持“两全三严四化”的办学思路,形成“两种精神”“三个作风”和“四全管理”的办学特色。并勇于开拓创新,于2004年,与阿城一中、双城兆中、尚志一中、五常高中、五常二中正式组建了六校联合体,在引入外部竞争机制的同时,还建立了较完备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学年分部管理。在“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口号下,宾县第一中学作为龙江教育战线上的一朵奇葩,正焕发异彩,成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二)校园面貌日日新

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而言,教学与日常管理是命脉,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宾县第一中学始终不遗余力地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学服务,使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建校初期的工字房如今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校园面貌已是今非昔比。如今,宾县第一中学校园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运动场地1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969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学实验楼各一栋,标准男女学生公寓各一栋。配置多媒体教室3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各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各1个。学校己建成校内局域网,学生信息技术课上机率达100%,办公室配有计算机,学校各项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2009年我校投入20多万元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55个电子监控点覆盖了整个校园,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多年来校园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始终宁静、安详。

但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接百年老校的期颐之寿,加快发展的步伐,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征地1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000万元,按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对学校异地重建,打造精品一中。现在,在重峦耸翠的二龙山旁,在碧波荡漾的二龙湖畔,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早已不见了往日的局促,我们仿佛看见,这里将是绿柳成荫,花木成行,书香弥漫,书声琅琅。

(三)园丁汇聚展风流

我们常把学校比作花园,若想桃李芳菲,必得园丁辛勤浇灌,学校的成绩背后是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多年来,宾县第一中学的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刻苦钻研,无私奉献,蜡炬春蚕都不足以比拟他们的伟大。

近年来,宾县第一中学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向教研要质量”的口号。全体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理念。例如:省、市组织的新课改培训,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研讨论坛,2006年哈尔滨市十二县(市)重点高中教学常规检查总结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先后确立了全员听课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机制、师徒结对制度、公开课展示制度。并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走在全县前列,全员通过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中级考试,能熟练操作电脑。学校加大投入,成为天星教育网、北京英才苑、高考资源网等知名高中教学网站的用户,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理论基础过硬的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保障。

所有宾县一中人,一心为校,无私忘我。他们在家庭中也许不是合格的儿女、称职的父母,但他们却是优秀的教育者,多少年如一日,他们披星戴月;多少年如一日,他们苦口婆心;多少年如一日,他们流泪流汗!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人,才取得了宾县一中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日益辉煌:以2008年为例,全校教师撰写科研论文121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3篇,省级论文23篇,市级论文72篇,现在校内教学科研已蔚然成风。我校“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为省级科研课题,已完成结题并出版发行,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十·五”教育科研另一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为省级重点课题,2010年结题。

现今,宾县第一中学有哈尔滨市人大代表1名,省级骨干教师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优秀班主任30人,市优秀德育工作者21人,市优秀教师40人,市级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14人,教师中多人被评为科研骨干。

“道无形,却经风雨传千载,积如山重;师淡泊,皆是尘灰披两肩,备受人尊。”我们相信,有了这样一只队伍,一中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四)桃李芬芳春光好

学校这一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宾县一中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也重视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宾县一中培养学生的标准是既温文儒雅,知书达礼,又活泼开朗,健康向上。为此,学校在紧张的日常学习之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利用各种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看,国旗升起时他们庄严肃穆,开学典礼时他们欢欣鼓舞,图书馆、阅览室中他们埋头苦读,主题班会活动中他们深情凝重,田径场上他们生龙活虎,军训之际他们坚毅勇敢,间操比赛他们步伐整齐,纪念“五四”诗歌朗读和演讲中他们激情四射,“十一”征文比赛时他们文采飞扬!

为了建设校园文化,我们还进行板报、橱窗展示,校园环境美化,“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陶冶性情。此外,每年学校领导都专门到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每年,学校要拿出3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生,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得以完成学业,让我们的校园既有文化气息,也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中作为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形成了宾县一中人的凝聚力。

如今,在宾县一中校园求学的少年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他们在为灿烂的未来打拼;走出宾县一中校园的学子事业有成,心系母校,他们在为母校的明天增光添彩!所有的宾县一中学子和母校血脉相牵,荣辱与共,今天,一中学子回到故土故园,犹如远行的游子回归母亲的怀抱,让我们彼此道一声:祝一切安好!

合上厚厚的史册,平息不了激荡的心神。百年的足迹如烟波浩渺的长河,怎可一瞬窥其全貌。我们对宾县第一中学百年沧桑的回顾,就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小”。虽然如此,透过百年的风雨沧桑,百年的凄凉辉煌,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一所老校屹立百年的魅力之源,灵魂所在!

人逢盛世百岁短,业逢盛世万年长。期颐之寿不是衰老的开端,百岁之龄正是青春的起点,盛世华年,宾县第一中学又焕发青春,展现了美丽的新颜,让我们一起真诚地祝福:祝愿百年学府开新运,再向杏坛谱华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606.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普通高考石河子第一中学情况公布 石河子第一中学

2012年普通高考石河子第一中学情况公布一、地区文科前20名,石河子一中包揽前19名1、石河子一中文科占19名:第一名马雯雯611;第二名 张磊607;第三名 王 佳605;第四名李大双598;第五名 聂含秋596;第六名范紫薇586;第六名路 尧586; 第八名 王倩

百年一中无锡市第一中学 无锡市第一中学国际部

序 言  一百年的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发展史上,却是极为重要、最具历史意义的时期。百年的梦想,百年的追求,她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建设改革的奋进历程,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

中山市第一中学校歌 中山市火炬一中官网

时间:2010-09-02 14:03来源:未知 作者:Howie 点击:358次中山市第一中学校歌 作词:集体 作曲:集体 伟人故里,金字山下,我们放飞五彩的梦想。 沐浴春风,迎着朝阳,我们收获金色的希望。 啊,中山一中,我们热爱的地方, 啊,中山一中,我们起航

罗定中学百年校庆的十大精彩瞬间 信宜中学百年校庆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罗定中学在北校区(校本部)隆重举行了建校一百年周年的庆典活动。各级领导、历届校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罗定中学发展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罗定中学的百岁生日。本文特地总结了本次庆典活动的

声明:《宾县第一中学百年校庆纪录片稿件 校庆稿件》为网友你是我的专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