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趋势心文化——2009年12月12日国图讲座随笔 中银新趋势

新时代 新趋势心文化

——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五

  昨晚在规划今天行程的时候,有考虑到师父报告结束后,我有可能会直接赶往佛协。遂做了这样的打算。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我陪师父返回龙泉寺,然后再搭车返回佛协。两种选择一比较,便倾向于后者。

  上午11:30,报告准时结束。国图古籍馆副馆长林世田先生一直将师父送到车上。送行途中,林先生对刚刚结束的讲座啧啧称叹,认为师父能从文化,而不是纯学术的角度,将佛教的精神以一种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传递给 听众。讲座过程中,会场鸦雀无声,且两个小时的讲座,并无个人中途离场。最后半个小时的问答,更是此起彼伏,精彩纷呈。

  挎着师父的香袋,没有任何犹豫地陪同师父上了车,返回龙泉寺,真切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行前定则不疚”。

  师父:“这么多人,如果讲不好的话,很容易冷场,或者跑场。”上了车,师父略有感慨地说。我发现师父的语言,总能很形象准确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熏染久了,甚至都快对语言学发生兴趣了。

  我:“像这种大众化的讲座,更需要很厚的积累才可以。”我想起了“厚积薄发”这个词。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因为薄发,才能广为大众所接受;因为广为大众所接受,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才能在一种土壤中生根。

  师父:“也需要靠戒定慧的功夫。在这种公共的场合,你必须要有非常大的把握,和充分的准备。”经历了刚刚经历的,再体会“戒定慧”三个字,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戒,就是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定,就是坚持去做;慧,就是把事情做好。记得师父有一次在早斋开示时讲到,很多话,你说了,不一定能说好;很多事,你做了,不一定能做好。现在想来,这最后能否有好的结果,除了坚持不放弃之外,从一开始还要认准是否该做。否则,做了,那也是白做;白做,还不如不做。

  我:“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又想起一句名言警句,觉得比较符合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现在想来,这“从最坏处着想”,是对“无常”的体认,它比较能破除自己对好结果的执着;这“往最好处努力”,是对“缘起”的体认,它比较能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以创造各种有利机缘。

  师父:“刚才讲的那个物理学家,你听说过没有?”师父指的是亨利·马尔热诺教授,他是耶鲁大学教授,也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曾说:“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坚持认为所有的相互作用都要求有物质性对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地不再认为这是个真理。人们认为更有可能的是能量场或别的一些大体上说非物质性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在谈到对真理的认识时,师父引用了上面的一段话。

  我:“没有。”师父引用的话引发了我的兴趣,但对这个物理学家本人却不是很熟悉。

  师父:“用科学来证明佛法,用佛法来认识世界。”师父的提炼概括既精准又独到。科学注重理性与实证,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实际上为世俗谛所摄。透由这种渠道,至少在当今时代,比较容易让人们对佛法产生一种信心。但佛法不共世间法的是它胜义谛的部分。所谓胜义谛,就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真理。而世俗谛,则在某些特定时空因缘条件下,所展现的相对真理。因此,要想准确地认识世界,既要明了相对真理;还要明了绝对真理。有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才有了坐标,才有了可以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有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才有了展现,这个世界才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我:“非物质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我重复到这个关键词。直觉告诉我,这的确是个很深刻而又精彩的认识。略微了解一些物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力:第一种是万有引力,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属于此类范畴;第二种是电磁力,带电体、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属于此类范畴;最后两种是弱力和强力,它们是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四种作用力,无一例外,都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四种基本力在理论认识上进行统一的工作,早在爱因斯坦那里就已经开始了,但到目前为止,仍旧困难重重。现在看来,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它说明,在世界观上,人类将要经历一次更为根本的变革。亨利·马尔热诺教授所提到的“非物质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是和四种基本力并列的第五种自然力,或许是比四种基本力更为根本的一种自然力。以目前的理解来看,我自然倾向于后者。

  师父:“过去透过物质的力量来认识真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必须透过非物质的力量。”现在越来越觉得,越深入佛法,就越能站在超越时空的高度上,来看待世界发展变化的种种趋势。

  我:“确实是这样的。我觉得那位物理学家的观点值得好好琢磨,这确实是一个转折点。前一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在想:刚开始的时候,科学研究所依靠的工具主要是直觉和推理,而不是仪器观测和实验。文艺复兴以后,仪器观测和实验慢慢发挥作用。就当时来看,这对科学的进步无疑是有莫大益处的。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恰恰是从那时开始,也注定了它的局限性。现在需要一种回归,同时也需要一种超越。”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它所研究的世界,主要是一种“物化”的世界,否则也就无从研究。乃至于后来到了生命科学,到了心理科学,也大都沿用了实验和定量的方法来研究。这无形中割裂了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体性,割裂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相依相存性。从某个层面上来看,人们或许能得到某些有价值的结论,但要追究到世界本源以及万物统一性的问题时,就必然会遇到不可跨越的困境。

  我:“师父今天讲了佛教本土化的几个特点,以前没有很好考虑过,印象很深刻。”

  师父:“信仰本土化、因果本土化、功德本土化。”听了师父这么简练的概括,才意识到自己的听闻能力实在需要加强。

  我:“师父这次报告是将佛教在印度与在中国作了一个很好的对比,这样对本土化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明。我们一想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就把眼光放在中国佛教了。有些问题不对比,就很难认识得清楚。师父讲到印度主要是如来禅,我们这儿是祖师禅。如来禅是先修后悟,祖师禅是悟后起修。那么,这个悟怎么悟呢?”

  师父:“跟祖师坐禅、开悟。”师父的回答简单明了。

  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吗?”听了师父的回答,我又想起了这么一个谚语。这“领进门”,指的应是有一定的悟境,而不是简单地明白道理。看起来,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在努力学佛,最后还是一个门外汉都说不定。如果真是那样,不是很可惜吗?

  师父:“对。禅宗讲即心即佛,不讲成佛。”那么这个“悟”,要悟什么呢?看来就是要悟到“即心即佛”,或者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宗旨,永恒不变的内涵。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也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既然是世界观,就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方法论,尽管世界观往往决定了方法论;既然是宗旨,就不能笼统地当成是手段,尽管宗旨是贯穿于手段中统一的精神主体。这样看来,老师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引导弟子树立一种无上的生命宗旨,或者叫做健全的世界观。至于达到这么一个境界的方法与手段,或者说修行的过程,则是相对灵活,并因人而异的了。

  我:“在过去传统的丛林里,禅宗的古德们好像一般都要跟着祖师五年、六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有一些悟境了,然后才自己去修。”

  师父:“祖师禅,必须要跟祖师。虚云老和尚说:‘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太虚大师一生也有好几次悟境。”

……

  汲取了前去国图路上的教训,在和师父对话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下面要做的事情。上了车没多久,就与贤甲法师拨通了电话,告诉他师父目前的行程,以方便他安排师父的午餐。而我自己的也就免了,因为下面还要返回佛协。尽管辛苦一点,但心里却充满着喜悦。

  快到龙泉寺见行堂,遥遥地看到贤甲法师和贤乙法师在门口等师父,心里便洋溢着感恩的心情。对师父来说,一场报告结束了;对众生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相关链接:

无常中的生机——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一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二

连接世出世间的纽带——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三

一问一答中参悟佛法——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四

新时代新趋势心文化——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五

中国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师父于12月12日在国家图书馆的讲座

真切认识佛教文化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656.html

更多阅读

腐物资料 DramaCD 2009年01月 新闻联播2009 06 01

BITTER ~彼の密やかな接吻(くちづけ)~?原作:イラスト: みなみ遥?キャスト: (蓮乃辺凱朋) 子安武人×遊佐浩二 (向坂硝)/ 谷山紀章 (蓮乃辺凱也)/ 土田大 (向坂隆之)/ 御園行洋(田端専務)/ 興津和幸? (マネージャー)/ 久山修平? (ウェイタ

声明:《新时代新趋势心文化——2009年12月12日国图讲座随笔 中银新趋势》为网友佳人旧梦梦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