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母亲的青春足迹(九)
二舅汤湘雨大约是1907年出生,比母亲汤汉英年长五岁。在1918年汤家人的合影里,相比无精打采又懵懵懂懂、赤着脚还一头乱发的两个大妹妹,11岁的二舅已是着装整齐、注意镜头前形象的半大小伙子了。在1923年汤家大儿子婚礼的合影里,16岁的二舅,眉目清秀、黑马褂白长袍、目光炯炯,已显出异常机灵的气质。
1923年1934-1937年
二舅和父亲靳自重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同学,又和五姨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的同学,由此,我推算二舅的求学履历为:1927-1931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1932-1933年,工作;1934年,25岁的二舅考上清华选派庚子赔款留美学生;1934-1937年,康奈尔大学读遗传细胞学,30岁获博士学位。
关于庚子赔款留美学生:成立于1911年的原清华学堂,本承担庚子赔款留美预备学校的作用;1928年,清华学堂改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留美预备学校的使命结束,停止迁送毕业生赴美。1933年,教育部又令清华大学继续选派留学生,其选派范围不局限在清华一校,而是扩大到全国各大学的毕业生,而且,须为服务二年以上,成绩突出者。录取的公费留学生,在出国前还须在国内各相当机构考察或学习半年至一年,目的是了解国情与需要。
自1933年到1936年,清华大学考送公费留美学生四届共93人。留美公费生的费用,由清华留美经费拨用。留美期限为二年,必要时可申情延长半年或一年。1934年,第二届公费留美学生共20人,其中有二舅汤湘雨,还有赵九章、殷宏章、张光斗、钱学森和王竹溪等人(摘自清华大学“面向世界”第22期第31页)。
二舅能考入全国20名公费留美学生名额,可见他的天资聪慧和出类拔萃。当年,外婆说服母亲放弃考大学的想法,正是1930年前后——二舅还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书;她老人家一定看准了小儿子的培养前途,全力以赴地集中财力支持他的追求。
二舅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1937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汤湘雨,抱着报效国家之心,带着新婚妻子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在成都华西坝(金大向华西大学借用)的校园内,担任金大农艺系主任的二舅,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每天站在讲台上,深入浅出地向大学生们讲授遗传细胞学。同时,二舅还积极地开展育种实验,设法通过杂交等方法改变农作物的遗传基因,以提高产量与抗病能力,为中国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
1940年,金大农学院受财政部委托研究烟草改良问题,特设立烟草改良委员会主席管此项研究,委员会主席为汤湘雨。汤湘雨主持的研究项目有“烟叶品种改良”和“烟叶栽培研究”。他收集国外著名烟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烟草性状遗传方式,进行杂交育种;研究各烟区的栽培技术、收获及轮作制度等,研究的目的就是推广烟草良种和优化栽培技术。
二舅更没有辜负外婆的厚望,他把同学里的精英带进了汤家: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以后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成了外婆的三女婿;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同学杨显东博士成了外婆的五女婿……更重要的是,二舅把科学救国的理念种植在汤家后人的心灵深处。
二舅还为外婆外公当年追求自由恋爱的“惊世骇俗之举”,增添了一曲新篇章——他为外婆找了一个美国儿媳妇,一名金发碧眼的白种女人。我没保存好这个洋舅妈的照片,但我记住照片中她的修长的身材和轮廓分明、还算动人的面庞。
1940年二舅的儿子小宝(华西坝)
二舅生性活泼,有些风流倜傥,是妹妹们心中的帅哥。他引人入迷的口才、他在湘楚大地的风流故事、他每次回家随身不离的小皮箱、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涯、以及他的洋太太和混血儿子,都一直是妹妹们青年时代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舅是汤家的骄傲,却不像大姨—随着事业有成,有房有钱,离岳阳的亲人越走越远;二舅一直心系父母,情归兄妹。他在姐妹中的口碑实在太好了,以致1941年他遇难后的几十年里,妹妹们一直在 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