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和同事老尹一起喝茶,其间同好老徐来电话问莫扎特诞辰二百五十周年纪念限量版CD是否拿到。放下电话,老尹就问:喜欢音乐?是,我说,这是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好了。
老尹说,刚刚搬了新家并配置了一套音响,问我是否有兴趣去听一听,于是一同前往老尹的新家。
老尹的新家坐落在北山的南坡之下,空气清新、环境清丽,两室两厅九十多平位于六层高小楼的三楼,客厅不大,只有二十来平,装修以浅色调为主,简洁明快。客厅布置十分简单,仅沙发、茶几、茶具及一套音响而已,此外别无它物。
客厅中最引人在瞩目的就是那套新配置的两声道音响,音箱是英国雨后初晴(Harbeth)的M30配以贵族的专属脚架,功放是科宝的300B推挽胆机放在两只音箱中间并置于一块十公分厚的印度红大理石之上,音源是一台法国米格中价位CD机放置在功放之上五十公分插入墙内杭灰色大理石面,我想这样摆放CD是便于更换唱片吧,线材不太讲究,就是普通的鲨鱼音箱、信号线。
甫一开声就凸显出此套音响的不凡!首先播放的是维瓦尔地的四季,这对M30在梦幻之球300B胆机的驱动下,声音饱满、温暖又湿润,气象不凡。阿卡多演绎的维瓦尔第四季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版本,但在此套器材上表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神韵,稳稳当当、浓淡适度、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别有风味。
和老尹相识近十年,其间有过无数次的品茗畅谈,从未听其谈论起过音响和音乐,春节后再次见面,提及此事,老尹说,首先,音响和音乐是极其私化的东西,即使是同好,由于阶层、境界、经历的不同,所选器材、所听音乐的类型大相径庭,更何况和不了解音响、音乐的人论及此事,岂不是对牛弹琴?!那就亵渎了音乐的圣灵了。
此言甚善。
说起雨后初晴,我还有一段与其有缘无份的经历。
九八年,本城的音乐发烧氛围正浓,其间声之岛在长春路有一家店,经营雨后初晴品牌音箱。有一次闲逛到了这家音响店,看到了一对心仪已久的音箱:雨后初晴LS3/5a。讯价,店员答曰四千六百元,说实在的,如果还一下价,四千左右就可提货走人,无奈当时手头十分拮据,只得作罢。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九日,BBCLS3/5A的扬声器单元供应厂商KEF音响公司宣布将于九月份停产LS3/5A所使用的两种单元,这意味着经历过二十五年之久,KEF、Harbeth、Spendor和Rogers四家厂商将结束这款经典音箱的生产。LS3/5A的停产是不可避免的,梦幻之球300B驱动LS3/5A的所创造的音响神话行将结束,LS3/5A将永远地和我的生命轨迹擦肩而过,一如我的初恋情人。
今天,终于明白,生命中失去和得到同样重要,生活中对某些美好的事和人以旁观者的身份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附:雨后初晴(Harbeth)-英国著名音箱品牌-摘自百度搜索-合作编辑者:天照幸运
终于谈到著名的“BBC音箱”了。Harbeth正是一间典型的BBC小厂。它的创始人正是当年3/5A的设计者之一DudleyHarwood。 曾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BBC扬声器研究发展部的两位主设计师达德利·哈伍德(Dudley
Harwood)和斯宾塞·休士(SpencerHughes),各自创出了两个知名的音响品牌,哈伍德创办的雨后初晴(Harbeth),休士的思奔达(Spendor)。时至今日,依然忠实继承BBC监听音箱传统的莫过于雨后初晴这个老厂了。目前除了取得BBC授权继续生产LS5/12a音箱外,雨后初晴的监听音箱系列从Monitor20、30到40其实都分别是原来BBC的LS3/5a、LS5/9和LS5/8的克隆版本,连音箱的体积大小都几乎完全相同,当然不同的是雨后初晴的监听音箱改用了更现代的材料及更精密的零组件。
这里简略地讲一下“BBC音箱”和这几家BBC厂的渊源,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更换语言和音乐监听用的音箱,设计这一代音箱的任务由SpencerHughes和DudleyHarwood负责,设计要求实际上是突出语音还原的真切,兼顾古典音乐;在频宽和动态范围上没有刻意要求,甚至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立体声播出,经常用单只音箱!
各位不要忘记,这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FM广播正在推广的时期,尚且不知什么数码录音呢!为达成这个似乎技术要求不高,但现今看来人文内涵丰富的设计要求,设计者以敏锐的耳音为准,再加上英国传统的保守、务实作风,选择了简单的两路分音方案。
同时在单元、分音器、箱体尺寸和结构上千锤百炼,再三斟酌,取舍分明:不惜降低音箱的灵敏度,不惜缩窄频宽,不惜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
这种分明的取舍,有失必有得。以尺寸最小,为流动采访监听设计的3/5A为例,由于采用小型密闭箱,低灵敏度的单元,复杂的分音器,灵敏度低至空前的82dB/W/M,音量小了,但失真极低,全频衔接天衣无缝,中高音润泽典雅,语言人声固佳,歌唱、弦乐、钢琴……均得其益。转为立体声用,配上脚架和给予高级扩音机驱动之后,其音场、层次、定位之佳,使当年的人们惊为空前的奇迹,似乎“无心插柳”,但现在看来,并不奇怪。
而FM广播频宽高端只到14000Hz,使设计者在设计中型监听箱5/9、大型监听箱5/8时,敢于使用中音质感极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径绢膜球顶单元(用中高音单元代替正统高音单元),求得质感无敌的中音。
这一办法也正是后来ATC音箱的招数,至于低音单元,则采用当时诞生不久的透明厚质聚丙烯胶盆单元。这种单元失真低,效率也低,阻尼特性与纸盆单元大不相同,音色偏慢、偏暗,带“粘性”。要将之驯服,扬长避短,要在分音器,箱体上进行细致的校声,量体度身,非常考功力。事实上,5/9、5/8之后,两位老大师功成身退,BBC的后继者再无用此单元的佳作,真所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音箱设计之难,由此可见!
当时与BBC这一计划有关的,还有承制Rogers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单元。而KEF则承制3/5A专用的B110低音、T27高音单元。此后Hughes和Harwood退休,为了不埋没一生的功夫,“发挥余热”,各自开了一间小公司,在家继续研制音箱。Harwood老先生开办的就是Harbeth。此时“BBC音箱”已由音响界推介,在发烧圈中成为一个传奇,慕名而来的各国音响代理不少,尤以日本和香港的发烧圈,最为推崇Harwood的声音品味,香港代理称其为“雨后初晴”,非常传神。
作为BBC箱的原设计者Harwood在校声时,自然会保持其迷人的中频,同时Harwood又深知现今的发烧友,对高频空气感、分析力的要求与往日不同,适度地增加了高频延伸,低频则推崇松厚自然,速度感与古典音乐最合拍。以一生的功力修养作基础,老师傅亲手调校,Harbeth的声音赢得了众多的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经营管理,Harbeth只是个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1986年,年轻的AlanShaw出现,Harwood老先生放手将公司移交给他主理,Harbeth在保持着原有BBC传统的同时,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AlanShaw管理经营有方,市场观念正确。首先他向BBC申请牌照,恢复了在港方最为畅销的3/5A的制造,同时又推出了Compact作为中型书架箱的精品,再就是把Harwood留下的最后设计MK-V完成投产,即现今的HL5。这样形成了Harbeth从小到大一套两路分音BBC血统的音箱,在发烧圈中建立了“BBC声正统继承人”的形象。
此后,AlanShaw又出于适应AV要求和3/5A万一停产的后备选择,设计了P3。P3难能可贵地在发烧友中建立了声誉,被视为“3/5A的合法接班人”。
九十年代初,BBC公布了自家的最后一个音箱设计,用Dyna单元的5/12。Harbeth不失时机,第一时间获得生产许可,进一步巩固了“BBC正统”的形象
此后,在一片家庭影院热潮中,Harbeth特立独行,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小规模正统音箱的生产,对推出新产品极为谨慎(只出现过一种接替Compact的Compact7)。
雨后初晴的新任老板艾伦·肖(AlanShaw)在设计Harbeth监听音箱之际,一直以高保真度的人声为最终目标。他认为一旦所设计的音箱能够发出极逼真的人声时,其他的声音亦必然同样极为逼真自然。他还指出,凡是音箱的低音有震撼冲击力的(此即许多AV专用音箱的频响特征),必定是在低频范围里有所强化的结果,换而言之,必然在中频域里有一定的妥协才有可能,毕竟两者无法兼得。在喇叭单元的运用方面,艾伦·肖认为bextrene锥盆(bextrene是哈伍德和休士共同研制出的一种振膜材料)的声音常有一种“鼻音过多的假声”的倾向,而Polypropylene锥盆(这是哈伍德在BBC任职时研制的一种振膜材料)的声音则比较沉闷而欠缺光泽,因此他与Brighton大学合作,历经三年研究时间,开发出新的振膜材料,即专利的RADIAL振膜并应用在目前的雨后初晴的产品之中。多数喇叭箱体的设计,都是将六面平板直接胶合固定,再将单体用螺丝锁定在前障板上。Harbeth这家公司的作法就比较奇特,多年来它都是先作出一个四方形的箱体框架,也就是除了前、后障板以外的另外四块板。接下来再将前、后障板各以螺丝锁定在「框架」箱体上。
时至今日,代表BBC伟大传统的英国音箱厂牌,Harbeth是最为淳正者,殆无疑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