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心理学 《拖拉一点也无妨》:结构化拖延法

今天介绍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约翰•佩里的“结构化拖延法”,此文被授予2011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拖延症是个老毛病了,佩里的理论能帮助我们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篇书评,换个思路另类“战拖”,让我们积极地拖延吧!


提要:

作为一名拖延人士,你就是不愿意去做当下“该做”的事,但为了不去做这件事,很多人其实是去替自己“创造”了很多其他事来做。佩里提醒我们,用“结构化拖延法”管理人生,就一定要在那件让你感到“泰山压顶”的事情后面多塞上一些有用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做事拖拉一点,有人做事风风火火、毫不拖泥带水,这根本属于某种类似“天性”的东西,或许无法完全修改,那么,形成一种正确健康的自我认识,并利用这种天性中的一些因素为己服务,要比将这种“天性”完全拧过来靠谱得多。

今天下午,我给自己设定的主要任务是写完这篇关于拖延症的书评,但是为了拖延写稿,我去衣柜里翻出了两件染了油渍的衣服,超级高效地拿去沾着彩漂粉洗掉了。要是搁在从前,我拖着稿子没写跑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回来我一定觉得难过死了。这种难过就是拖延病患者心里挥之不去的“废物感”,如果你也是一名病友,这种感觉,我不说你也会懂的。但是,反过来想想,洗衣服这事儿不也被我拖了很久吗?做完这件被拖了很久好像也满重要的事,我难道不该表扬一下自己?

什么是“结构化拖延法”

事实上,我的行为属于“结构化拖延”的范畴,犯不上为此自怨自艾、自认废物,佩里教授提出,将“结构化拖延法”好好加以利用,拖延病患者也能做成好多事呢。佩里教授认为所谓“结构化拖延”是指“由于没有做某些事,从而做成了不少别的事”。作为一名拖延人士,你就是不愿意去做当下“该做”的事,但为了不去做这件事,很多人其实是去替自己“创造”了很多其他事来做。佩里提醒我们,用“结构化拖延法”管理人生,就一定要在那件让你感到“泰山压顶”的事情后面多塞上一些有用的事。

如果将其再精细一点,好好组织自己的“待办清单”,规划出一个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也能做到相当高效。总之,这个“待办清单”要足够长,这样你就总会找到事情和当前的状态相匹配。不过,你肯定会问,列在清单开头的那件事情怎么办?难道就不做了?佩里的说法也符合我们大多数拖延人士的经验——到时总有让你更想拖延的事情冒出来,于是你便能乖乖把现在这事儿给做了。

拖延:在幻想与内疚中千转百回

在我看来,拖延症最大的危害,主要在于拖延病患者那自觉矮人一头的心理状态。虽然拖着没做一些事,但这多出来的时间并没有被用来享受生活——虽然可能确实是用来“享受生活”了,比如,上了网,看了电影,逛了街,但这些时间百分之百是在焦虑和自责中度过的——因为未能按时完成对他人的承诺的内疚心理,因为未能达成自我预期的自责,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和这样极低的自我评价之下,拖延人士因而更加无法采取积极行动,将自己从“不作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难怪很多拖延人士会有成为酒徒或变成抑郁症患者的危险。

1995年,已是斯坦福名教授的佩里因为没能做成某个他本该去做的项目坠入情绪低谷,竟也和我们好多人一样自觉是个窝囊废。所幸,他很快琢磨出了“结构化拖延”的道理。所以,正如佩里本人所言,他写这本关于拖延症的书,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拖延人士感觉好一点。在佩里看来,只要笼罩在拖延者心头那片内疚和羞耻的乌云散去,且对“结构化拖延法”加以研究利用,辅以一些其他时间管理的方法,拖延人士也能拥有一个可控的、幸福的人生哪!

提出“拖延一点也无妨”,佩里其实无意搞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的人爱拖延,有的人则做事毫不拖延,我想对于他来说这两种人士就是两个物种,就好比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但佩里倒是确实指出了一个极为常见的导致拖延的原因,即完美主义。据本人观察,相当一部分拖延症患者都自认是完美主义者,因为害怕让别人失望也让自己失望,所以迟迟不敢开始做一件事——他们给自己的理由是,我在为我将要完成的“完美的”工作做准备。就这样,完美主义者终于会惊恐地发现他没时间了,这时候最好的结果似乎就是敷衍了事……而敷衍了事的结果只能是大大刺伤完美主义者的心。据佩里观察,这种完美主义,完全是停留在脑海中的幻想层面的东西,而非真实状态——它更多体现在接到任务时和准备过程中对于自己交出“完美”成绩单的幻想。


处方:为每件事情“找对节奏”

这本小书中,还有一系列教我们怎样“管理拖延”,提高工作心情和效率的小点子,虽然不成体系,但显然都是佩里教授长期“实践出真知”的结果,我本人觉得都蛮好用的,有些其实早就已经在实践了。相信读者你已经看出来了,本人偏懒,爱美但是不爱洗衣服,爱吃但不爱洗碗,总不能天天买新衣服穿、天天下馆子吧,所以为了“哄骗”我自己洗衣服或是做饭,我准备了“独门武器”,就是一个带劲的歌单。上大学的时候,我会边听马里莲曼森乐团的歌边洗衣服,这时候洗衣服仿佛只是为了配合狂人曼森那打了鸡血的节奏了。

佩里教授也号召我们“放点音乐吧”——为每件事情“找对节奏”,是哄骗我们去做很多事情的绝佳方法。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要放点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音乐,我手机里还有类似“走路歌”和“工作歌”这样的歌单。佩里和很多人都发现,伴随着拖延的最可怕的状态是抑郁,而音乐是把我们从抑郁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绝好工具,所以,拖延人士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尽量少听那些伤感的调调了……

佩里说的另外一点也对我有启发,他说,“我这人做事有个指导原则:某个能够胜任的人已经在做的事情,我绝不重新再做一遍。”——可不是嘛!拖延人士已然处于“handle不了”的状态,还不如选对搭档,信任他们,同时赞美他们。

据我所知,有一些拖延人士在拖延的渊薮中沉沦已深,已经丧失了相当的行动能力。不过,或许我是多虑了,或许佩里的书对他们依然有用,至少它会告诉他们,有一种状态叫“结构化拖延”,这种状态存在着一些阶梯状态,慢慢爬上这个阶梯,或许并不太难——这完全能够成为他们努力的目标。而对有些人来说,拖延可能是由更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医疗手段来解决。看完佩里的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不再需要为不能第一时间回别人邮件而纠结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那个永远能第一时间回邮件的人哪。

来源:网易

作者:乔苏

编辑:劳申玥

❤❤❤第198天,试试在拖延中塞上一些有用的事儿!❤❤❤

★全文有点长,为看到这里的小伙伴鼓掌!!

小编来做个中心思想概括:结构化拖延法,就是说与其充满焦虑负罪感、一点儿也不开心地拖延,不如先去做些别的事,直到你更想拖延的事情出现!放下“第一时间完美完成每一项任务”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配合“列清单”的时间管理方法,找到现在你能做的,找到它的节奏,用音乐把自己调动起来,拖拉一点也无妨~希望对各位长期苦苦“战拖”的朋友有所启发!


【我爱心理学】《拖拉一点也无妨》:结构化拖延法

★最后想采访一下各位,感谢留言告诉小编:

1、你进入“订阅号”查看修齐健康发送的新消息频率是如何?每天都看还是几天集中看一次?或者只是消掉小红点,并不看内容?

2、你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看微信公众账号的订阅内容?

--===∽===--

我们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欢迎与我们同行!

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关注官方账号

导航信息:发送“?”或“h”

关于我们:发送“ZO”或“修齐”

阅读杂志:发送“心资源”即可收到APP下载地址二维码,保存到手机扫描安装

过往文章: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修齐健康新浪博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741.html

更多阅读

《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 拳皇i2012视频

《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简介想必大家都玩过前作了吧,也就是THE KING OF FIGHTERS-i,相比前作,这款2012的操作基本是保持一样的,主要是加入了新人物和全球的wifi对战系统。《拳皇i 2012》:终极格斗大作回归——方法/步骤《拳

《源氏物语》:绚烂之极终归平淡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这是我看完《源氏物语》之后的第一个感想,本书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极写光源氏的富贵荣华、绝代风采,为的只是衬托紫夫人的辞世以及光源氏的隐遁,而紫式部为了不破坏心目中对光源氏的敬仰和爱恋,竟然用了

《小宝与康熙》:盘点一下大幅度改编的地方

《小宝与康熙》:盘点一下大幅度改编的地方最近看了黄晓明版《鹿鼎记》,又把张卫健版《小宝与康熙》看了,两个版本都不错,各有参差。黄晓明版小宝帅,演技也好,个人非常喜欢;张卫健版小宝外貌过得去,但多了些侠骨柔情,大丈夫气;陈小春版小宝

《礼记·檀弓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

声明:《我爱心理学 《拖拉一点也无妨》:结构化拖延法》为网友狂野狩猎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