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再回首》
(连载五十)
台湾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
(台北市信义路)
(高雄市中山路)
(台北市吉林路)
(位于台北南京东路的第一大饭店)
(台南开山路)
(高雄市中华一路)
在台湾的城镇内街道的名称很有意思,文化内涵特别丰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一是纪念性,如以名人命名的中山路、中正路、经国路、雨农(戴笠的字)路;二是道德性,如忠孝路、忠义路、仁爱路、信义路、和平路、自强路、公益路、崇善路、崇义路等;三是政治性,三民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辛亥路、复兴路、光复路等;四是吉祥性,如民富路、健康路、光明路等;五是地理性,以中国大陆省市、地区名字命名,也包括以道路在本市一些古迹名胜方位命名的街道,如府前路、南门路等……
这些路名大都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闪烁着儒学文化的色彩,倡导“积极向上、修心向善”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
在诸多城市中尤以台北、高雄两市的街道名称更成系统,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深厚。
对很多初来乍到台湾的大陆游客来说,骑楼绵延的台北街头是一种既陌生,却又有些熟悉的感觉。因为在这里,看到的街道名称,竟然几乎都是大陆的地名。如果是熟知大陆地理的人,想要在台北市迷路,基本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以台北车站为中心,如果你要去成都路,往西南方向一定能够找得到,如果你要去吉林路,只要知道东北方向就可以了。在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笔下,台北的街道有着这样的感慨:“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叫做台北,它是一张大大摊开的中国历史地图,是一个时钟停摆在一九四九年的历史地图。这张地图有多大?横走十六公里,直走十七公里,就是一张两百七十二平方公里大的地图。”
打开台北街道地图,可以看到,在老台北的区域图里,以南北向的中山路、东西向的忠孝路(原中正路)为十字座标,分出上下左右四大区。左上区的街道,都以中国的西北城市为名,敦煌路、酒泉街、兰州街、甘州街、哈密街等;左下一区,则是中国的西南,康定路、成都路、贵阳路、柳州街全在其中;右上区是中国的东北,有吉林路、辽宁街、长春路、四平街等;而右下区,正是中国的东南,杭州路、绍兴路、温州街、厦门街赫然在目。就连北平路、天津街,都俨然进入了台北地图的“华北”区域。
有关台北路街的命名,台湾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当年的统治者把台北变成中国地图,是1949年的一个伤心烙印。失去了实体的万里江山,就把这海角一隅画成一个梦里江山,每天在东南西北上走来走去,聊以自慰和自勉,以图日后之“反攻”。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街道的命名早在日本投降后就开始了。
1945年,二战结束,国民政府从战败国日本手中接收了台湾,便在当年11月17日颁布了《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要求当地各级政府在两个月内,把日据时代用以纪念日本人物、宣扬日本国威的街道名改正过来。据说,命名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两年后,一位名叫郑定邦的上海建筑师授命来到台北,为这里的街道规划命名。他拿出一张中国地图,覆盖在台北的街道图上,然后趴在上面把中国地图上的地名依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一条一条地画在台北街道上,新的台北街名由此诞生。
有人说,郑定邦的灵感,也许就来自上海,因为当时上海的街道,就是用中国省份和城市来命名的。当然,国民党当局1949年12月正式迁移到台北以后,就更详细地把大陆的地名慢慢填了进来,进一步完善。
台北城市街道命名的初衷就是要去殖民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具体来说就是“包容天下”、“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复兴、振兴的希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了帝国列强的欺凌压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需要复兴,我们只有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岸中国人都应当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应当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捐弃前嫌,携手共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篇章。
(台北中山路)
(台北成都路)
(台北西藏路)
(台北济南路)
(台北承德路)
高雄市的道路命名又是另一道风景。1945年年12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派连谋先生为首任高雄市长。对於沦陷期间,日本政府为消灭中华文化,地名路名几全部日化,让人似有置身异邦之感,爰予以“正名”,将日人所命之“町”、“目”废除,改以中国传统命名,如中山路、中正路、林森路、成功路等,皆是光复之后重新订定,因纪念伟人之路名不足,继之以富有祝福、希望、康宁、团结、自强等。寓意最为深违的“一心、二圣、三多、四维、五福、六合、七贤、八德、九如、十全”等十条道路命名,一至十数之命名,为高雄市所独有。这十条道路都是东西方向横贯路,其顺序自南起於前镇区,经苓雅、新兴、前金、盐埕、鼓山,北迄三民区。
这十条道路引经据典,意义深泓,如果没有专家的释义,一般市民都讲不完全。
一心路
(一心路)
一心,谓之同心。取义於《书·泰誓上》:“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指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又“一心”,谓之“无异念”,专心致志。寓吁请全体市民一 心同德,团结自强及自勉专心于本市建设,期望有所建树。
二圣路
(二圣路)
二圣、谓文王、武王两王。其出《汉书·韦贤传》:“成王成二圣之业,制礼作乐,功德茂盛。”此谓西周文王、武王两王。古书称周文王、武王为二圣,亦有称周公、孔子为二圣。而无论文武抑或孔周,皆是令人景仰之古圣先贤,后人自当涵养性灵,希圣齐贤,见贤思齐。勉希圣齐贤之意。
三多路
(三多路)
三多,典出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华州、今陕西大荔县)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世因称多福、多寿、多男子为三多之颂辞。寓高雄市民脱离日本帝国主义压迫,藉以三多颂祝之。
四维路
(四维路上的高雄市政府)
四维,谓礼、义、廉、耻,为治国之四纲也。取义於管子牧民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以教育市民“明礼义、知廉耻。”
五福路
(五福路)
五福,谓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五者之福。典出於书经洪范之九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犹言善终之意)。”“长寿”是命不夭,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寓臻五福之祝辞,祝市民五福齐至,构建幸福美满的人生。
六合路
(六合路)
六合,取六合同春之义。按六合:谓天地四方也。典出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指上、下、东、西、南、北四方空间而言,亦寓全市之所有空间祥和,四时康泰之意。
七贤路
(七贤路)
七贤,世谓晋朝竹林七贤而言。晋书稽康传:“稽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琅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七贤指此七子而言。亦寓希贤之意。希望市民仰慕贤者,效法贤人,愿与之等齐,做有道德、有才能的市民。
八德路
(八德路)
八德,宋代始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国父孙中山先生讲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目为固有道德,八德指此而言。
九如路
(九如路)
九如,祝福之辞,元好问诗有:“敷陈天保歌九如”之语。典出於《诗经.雅.鸣之什.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又曰:“如月之桓、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后人相承以天保九如为祝颂之辞。
十全路
(十全路上的宫安堡)
十全,“十”用为满足之意,如云十分、十足。佛家以“十”表圆满无尽之义。演密钞:“十数表圆、以彰无尽。”“全”完也。纯玉曰全、见说文。又具也、备也。列子庚桑楚篇,“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注:“全人则圣人也。”“十全”一辞,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注:“全、犹愈也。”疏:“十全为上者,治十还得十制之上等之食。”寓十全十美祝颂之意。
街道名称是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反映。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城市文化是以城市为载体的区域性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价值体系。台湾的街道名称,突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显现出中华礼仪之邦深厚的文化基因,为来此地的人们不仅提供交流的方便,也展现别于地方的文化氛围。当具有深刻文化与民族内涵的街道名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就会成为播撒地域文化的情趣之物。无疑会有助于人们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对其他科学领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