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武夷山星村中学钱明霞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样想的,把握他的思维脉搏,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我、周秀华、曾岚岚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方法有待提高,为此,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国,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格列弗游记》《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研究之日起,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及时矫正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采用对比研究法、谈话法、抽样调查法、统计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测、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初步设想,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名人传》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名人传 》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五、课题组顾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钱明霞:中教一级,语文组组织,负责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开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曾岚岚:星村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课题组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主要负责活动课摄影安排和总结整理工作。
周秀华:星村中学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深深地爱着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学生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手抄报等相关材料。
2.研究课题组“活动课”“研究课”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等。
4.撰写相关论文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埃明达. 美法韩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 J ].内蒙古教育,2004(8)
2、胡庆芳,程可拉《当今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 J].教育科学,2003
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
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J ].教育探索,2003
5、黄朝兵《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5
6、李汉雄《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