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一种概括,是“农业哺育工业”的升华转化。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由农业哺育工业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 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工业反哺农业要坚持政府反哺和社会反哺相结合,以政府反哺为主导,社会反哺为补充。政府反哺就是通过支农投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减免等政策向农业注入资金,履行调整工农利益分配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从宏观上看,实施政府反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综合应用各种反哺工具,平衡驾驭“多予、少取、放活”策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摩托车下乡、农村危房改造、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我市农村;就是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向农村和社会事业倾斜的力度,深入推进“五大惠民工程”和“九个全覆盖”工作,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住房、看病、上学、社保等现实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多予是反哺的核心,少取是反哺的基础,放活是反哺的目标。在城乡差距悬殊的状态下,只有“多予、少取”才能尽快缩短这种差距。但这仍然是治标之策,治本在于落实放活政策,实现反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农业在“多予、少取”宽松环境下的自我发展。
社会反哺就是发挥政府以外制度力量的作用,培育多元化的非政府反哺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非政府反哺供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反哺需求,并对政府反哺进行补充和完善。社会反哺包括企业、各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
对于我市来说,社会反哺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资源型企业反哺农业。近二年来,我市在资源型企业反哺农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制定了《长治市推进“以煤补农”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资源型企业扶持农业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六种模式。最近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即农产品加工“513”工程)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已退出煤焦领域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是资源型企业反哺农业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研究和探讨我市资源型企业在转产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资源型企业创办、转产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获取社会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