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艺术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

“最近好像很少和孩子说话!”你也有这种感觉吗?如果是,也许表示你的孩子已经快要进入青春期了!

这个时期的大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的意见与想法,他们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无邪,什么都跟你说,反而像是害怕“言多必失”似的,什么都不肯讲,甚至只要觉得没必要,就宁可沉默不语地待在一旁,好像根本不想跟父母多相处。

只是亲子之间如果不交谈、不聊天,即使是孩子最亲密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更何况亲子之间若缺少了沟通,恐怕连日常生活都会出问题。为此,本书以“亲子沟通四步骤”为基础,设法探讨在各种情境下,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顺畅沟通,应该要怎么说比较好。

顺畅的沟通才能确保亲子间的良好关系,请爸妈采取“亲子沟通四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只有当父母先拥有“倾听之耳”后,孩子才有办法打开自己的心扉,主动跟爸妈诉说心里的话。这个过程将是发展亲子关系的关键。

在拥有“倾听之耳”的同时,若还能成为一个“擅长听孩子诉说的人”,就能成为一个“擅长与孩子交谈的人”,这种心态并不是以自己为本位,而是随时“以对方为本位”的沟通之道。只要有意识地执行这“亲子沟通四步骤”,不但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也能让夫妻关系、人际关系等变得越来越顺利。

本书虽然是针对亲子所整理出的沟通技巧,不过只要仔细阅读本书,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些技巧,相信你一定能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上都有所收获。本书的内容,会让你体验到值得期待的效果。

今后在看到孩子的脸庞时,请务必想一想本书所提出的有效技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只要掌握了这些与人顺利沟通的技巧,相信你一定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好,甚至连生活都变得更完美了。

汐见稔幸

亲子沟通,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努力、持续与孩子沟通

“我实在是搞不懂我们家的孩子,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有时候我跟他说话,他也完全不回应我。”有这种苦恼的父母还真是不少,尤其是家里有青春期前(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就更能体会这种感觉。孩子从这个时期开始,会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当然偶尔也有相反的情形出现,也就是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反而开始变得很爱说话,不过无论如何,这个年龄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分歧点)。

在这之前,原本每天从学校里回来时,总是会兴高采烈地不断说着学校发生了什么事,甚至让人觉得很聒噪的孩子,竟然摇身变得非常沉默寡言!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即使再亲密的家人,如果没有任何沟通的话,也没办法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尤其是孩子正好进入前青春期,爸妈恐怕就更难理解孩子了。

亲子不交谈,就无法互相理解对方的心理,孩子若不愿将心里的烦恼说出来,或与父母更进一步探讨较为深刻的问题,父母就完全无法明白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时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就算单方面耐心地等待孩子主动开口说话,恐怕也等不到好结果,所以需要父母主动努力,改善现状。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为什么身为父母,还非得战战兢兢地察言观色、主动找孩子说话?问题是若亲子之间缺少沟通的话,恐怕很难继续一起生活下去,所以,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当然有必要设法努力改善现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妈妈,××今天学会了在单杠上翻一圈喔!”

“好棒喔!那你呢?你也学会了吗?”

看到好同学学会了一样东西,开心得像是自己的事一样,赶紧向妈妈报告后,却听到妈妈这么问,孩子的心不但凉了一半,甚至还会浮现出“早知道就不要跟妈妈说”的想法。如果此时妈妈更进一步地说:“你自己都还没学会,干吗替别人这么开心啊?”

恐怕孩子心里会产生一股反感:

“算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我都不要跟妈妈说了!”

事情说不定没有这么简单就结束。

妈妈的一句话,不但压抑了孩子原本对同学感到“佩服”的心情,甚至让孩子产生一股“可恶”的相反情绪,严重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股类似报复的情绪,在大家都已经学会的项目上,刻意放弃或拒绝学习。

过度竞争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语言中有着所谓“赢家”与“输家”的定义,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当中。表面上,虽然没有人会对孩子说:“你不能输给班上的××!”“你一定得比他们厉害才行!”但实际上,孩子们置身的整个社会氛围,却在无形中促使孩子们将所有的同学都当成是竞争的对象,甚至排挤不喜欢的同学。

请仔细回想一下,从前的时代是一个大家若不互相帮忙,就无法一起生存的时代,当时大家都很能关怀彼此、互相帮忙、彼此依赖。这种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因为,人们原本就是在互相协助下绵延繁衍的,所以,这种生存方式也早已被烙印在人类的基因里。勉强压抑这种互相帮忙的本能,当然会造成人心的扭曲。

对孩子而言,同学应是和他分享成果、互相帮忙、互相理解的好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但是,偏偏今日的整个社会环境,竟逼迫孩子为了得到比别人还好的东西、好吃的食物,而不得不设法挤掉别人,好让自己进入赢家的行列。在这种情形下,孩子的心灵当然会越来越扭曲,同时,他们的情绪也会因此而越来越焦躁,所以,校园中才会层出不穷地出现所谓的欺侮事件。

现代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一点都不像过去那样快乐,他们承担了比过去大得多的压力与期待。这一点,父母一定要多加体会与谅解。

父母的一句话,具有神奇的治疗力!

父母们应该要确认孩子是否能够好好地爱惜自己,也就是孩子是否拥有“自爱”、“自尊”或“自我肯定”等特质。有这种特质的孩子,才会认为“我其实还蛮行的嘛”或是“我很喜欢自己”。要培养孩子拥有这种能力,就必须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使孩子产生“自己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的感觉。

如此一来,父母才有办法提高孩子的自爱、自尊与自我肯定感,并让孩子懂得理解他人的痛苦、懂得与他人共享喜悦、懂得与他人彼此理解,以及产生与他人互相帮助的意愿。听到别人说“人应该要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事物”时,一般人或许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假道学”,但事实上,这原本就是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也是人们的心理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让人可以适度忽略“过度竞争、排挤他人以显示自己伟大”的意识,这也是人们之所以有办法一路互相扶持地生存下来的原因。现代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拥有这种美好的能力才对,因为父母关键的一句话,不但能帮孩子打气、治疗孩子扭曲的心灵,有时也能帮助孩子发愤图强。唯有通过亲子间的对话,才能教导孩子学会在现实社会里如何与人沟通。只要通过对话,培养出亲子之间的健全关系,就能利用这种健全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们与他人也建立正常而良好的互动。

别再埋怨孩子都不跟你说话了!只要你愿意多下点功夫,相信孩子一定会愿意跟你聊天的,而亲子之间若能展开更多交流,父母就能帮助孩子得到幸福。

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聊天?

亲子不交谈,就无法创造幸福的人际关系!

“我和孩子再怎么说也有血缘关系,就算没有跟他交谈,我也能明白孩子在想些什么。”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一定是那种会忽略孩子心灵世界的人,以为自己了解孩子,其实只是幻想而已。

父母应该明白,即使和孩子是亲子关系,仍存在许多彼此之间互相都不了解的事。

“不知道他今天过得好不好?”

亲子沟通的艺术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心情这么低落?”

“他今天怎么这么开心?难道是有什么好事吗?”

毕竟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都会有一些情绪或情感,所以,更有必要通过交谈,来互相确认对方的状况或心情。不过亲子交谈的重要性,并不是仅此而已,还包括以下的作用:

1培养孩子将来还喜欢跟父母聊天的意愿!

如果不认为聊天很有意思的话,相信不论是谁,都不会想要主动谈话的。

现在开始还不晚,请尽量制造出一种让孩子觉得“和父母聊天其实还蛮愉快”的气氛,尽量和孩子交谈。不妨一起看电视,一起聊聊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或艺人;也可以一边分享买来的蛋糕,一边回想着其他各式各样的点心。反正只要无伤大雅,任何芝麻小事都可以当做话题。

“呵,好开心喔!”

“心情舒畅多了!”

只要能让彼此产生这种感觉就行了。以后即使孩子进入青春期或叛逆期而开始变得闷不吭声,但是,只要有过上述这种愉快的聊天体验,孩子还是会愿意与父母聊天的。

相反,如果孩子完全没有过这种愉快的聊天体验,一旦进入青春期后,即使父母焦急地逼问孩子:“你到底怎么了?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孩子恐怕也不会理会父母。

2培养孩子的好人缘!

“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很好笑的事喔!”

“下次全家一起去泡温泉好不好?”

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够畅所欲言,把所有的心情都跟家人分享,例如今日所发生的事、现在的情绪、不满、期望等,那么他自然有能力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因此,当他们与同学相处时,也就能毫无障碍地与别人沟通,甚至能巧妙地读取对方的心情,例如:

“你别这样想嘛!”

“太棒了,你一定很开心吧!”

在这种情形下,孩子自然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人在聊天时,即使有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也不一定能顺利交谈下去,主因常常出在以往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事情的经验。这种人总是以自己的方便为优先,使得谈话的过程中处处都显得不得体,许多校园的欺凌事件或是学生排挤事件,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唯有父母先给予孩子良好沟通的体验,孩子才有办法拥有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孩子拥有表达自己的能力!

“那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用那种方式讲话,不太好吧?”

“要是改用这种问法,他应该会更开心地说出心里的感觉吧?”

亲子间的聊天,就是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训练时间。

如果发现孩子的遣词用句不正确,或是听到孩子用了不好的词语时,父母可以当场提醒他改正。

当孩子在外时,很难得到别人帮助他正确地遣词用句的机会,唯有家里的父母可以帮忙,所以,亲子的交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教育。

孩子是因为不断重复,才学会说话技巧的。而唯有通过家人之间的愉快交谈,孩子才能从生活中自然学会各种说话技巧,因为孩子总是不断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父母的谈话方式、问话方式。这一点父母可千万别忘记了。

4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的人!

“爸!我不赞成这个决定!”

“妈妈今天好酷喔!”

“能听到你这么说,我觉得好开心喔!”

孩子如果能在与爸妈的交谈中,累积一些诸如表达自己的心情、互相开玩笑,甚至互相挖苦的经验,以后就能明白,当自己说了某句话时,别人会有什么反应,甚至也能渐渐学会,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随便说。

为此,不论孩子说了什么,父母都不可以从一开始就彻头彻尾地否定他,或是只以非常表面的意见来回应孩子。更甚者,如果父母一直隐藏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是从头到尾都不认同孩子所说的话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好像不是很喜欢我”,因而紧闭自己的心扉。人都是一样的,只要觉得对方是一个开朗的人,就会在无形中卸下自己的心防,与对方融洽地相处。所以,即使孩子自己愿意尽情、坦率地诉说,但是如果家人没有办法倾听、接受自己所说的话,孩子就会渐渐退缩回自己的硬壳里,如此一来以后就很难再破茧而出了!因此,爸妈营造愉快的聊天气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开朗性格,这点是爸妈可以注意、办到的喔!

5培养孩子的交涉能力

“我想要那个。”

“我想去那里。”

当孩子想达成自己的愿望时,就必须通过与父母之间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只有一句“想要”,是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那么究竟孩子该如何才好?

此时除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外,孩子还必须摸清楚父母的想法,进一步与父母进行交涉或谈判。

“你如果想要那个的话,那你不妨这样试试看。”

“你如果想做那个的话,必须连这个也一起做才行。”

此时,父母应该好好地听孩子想要说什么,然后不论是否能够答应孩子的要求,都必须好好地回应孩子。只有不断积累这种交谈经验、交涉经验,孩子才能学会与人沟通时所需的微妙技巧,进而学会结交朋友时所需的诀窍。

6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是爸爸的话,他大概会这么处理吧?”

“妈妈一定会帮忙保密的,可以不用担心。”

当孩子成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后,有许多父母便开始认为,最好不要在这个时期过问太多孩子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但是,看着孩子忧郁又深沉的脸庞,每个当父母的都会忍不住担心起来。

孩子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很重要的成长经历,因为孩子可以在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不妨暂时在一旁静静地守护孩子,试着观察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并设法建立让孩子愿意找父母商量的亲子关系。因此,平常亲子间的交谈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毕竟父母都是人生经验丰富的大人,也唯有通过父母的关怀,孩子才能接受到不同于平常同学所给予的建议。

很多时候,孩子虽然表面上无法直接认同父母的建议,但还是会重新以大人的角度思考,并感谢父母的意见,在心中思忖“原来爸爸(妈妈)是这么想的”,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经验的累积,能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孩子懂得倾听的能力

“喔,原来是这样啊!”

“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你现在真的很生气。”

只要父母懂得使用“尊重孩子”的说话方式或应对方式,孩子自然就能听进父母所说的话。所有懂得如何说话的人,毫无例外也都是懂得倾听别人的人。可以说,懂得倾听别人说话的人,就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这里所指的“倾听”,是指与对方产生共鸣,并时而附和对方所说的话,时而在适当的时机里回应对方的话,设法让对方更愿意说话的能力。

即使对方所说的话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或是觉得对方所说的内容不正确,也不要急于当场否定对方,而是要在完整地听取完对方的想法之后,再给予应对。换句话说,倾听就是要随时采取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态度,而非以自己为本位的应对方式。

要培养孩子拥有这种倾听之耳,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家庭里让孩子亲眼见识父母自己采取如此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实际感受拥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由父母亲自当模范,才能培养孩子拥有一双懂得倾听的耳朵。

8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令人不悦的说话方式

“那种说话方式,真叫人生气。”

“讲话那么带刺,根本就是酸溜溜的。”

正因为是亲子关系,有时讲话难免会毫无顾虑,不带任何修饰就直接脱口而出,这也是亲子之间最常见的情形。这样常常会让对方觉得生气、不愉快,甚至受伤,不过孩子依旧会在这样的体验中学习。

父母那种讲话方式总是让人很火大,但每次只要我这么回答,妈妈就一定会很生气……正因为彼此露骨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才能从中学会不当的遣词用句究竟可怕在哪里。

不仅如此,有时父母的某些讲话习惯,也常常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

“好,好!”(干吗回答两次,好像很不情愿似的!)

“换句话……”(干吗动不动就说“换句话……”!)

另外,嘴巴里还含着东西就讲话;讲话时根本不看我的眼睛;讲话就讲话,干吗摆什么架子;动不动就讲一些老头子才会说的冷笑话等,许多在对话中无意间加入的讲话习惯,都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受不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常常能在父母这种不良的讲话习惯当中,学会自己应该如何说话才能避免让别人不快。

9培养孩子懂得寻找话题及发挥幽默感的能力

每次听外国人在交谈时,总会不断听见他们的玩笑话,在交谈中开开玩笑的方式不仅能消除首次见面时的紧张气氛,同时还能让双方觉得轻松愉快,毕竟笑声最能带给人们幸福的感受。擅长和人交往的人,会与首次见面的人,一起设法寻找共同的话题,例如天气或出生地等,好与对方顺畅地进行交谈。

“和那个人在一起时,都觉得很有趣。”“那个人总是能惹人开怀大笑。”这种能营造快乐气氛的人,可以说是班级里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那家的爸爸一向都很风趣,所以他的孩子也耳濡目染地跟着培养了幽默的性格!”如同大家所说的,通过家人之间的风趣对话,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所以,不妨对孩子的幽默言谈,尽情地笑开怀,因为通过家人的反应,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开玩笑。与此同时,也必须教导孩子一些必要的游戏规则和道德,例如设法寻找可以让在场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话题,或是绝不可以说出会伤害到人的嘲讽等。

只要父母率先以幽默的方式来与孩子聊天,孩子自然会在无形中学会如何展现幽默感。请尽情对孩子开玩笑或聊些有趣的话题吧!事实上我自己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呢!

10让孩子总是受人欢迎!

沉默让人觉得可怕。

虽然这也要看双方之间的关系如何,不过一般来说,沉默总是比较容易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

通常这种时候,只要在场有一个很爱说话的人,就会让周遭的人觉得如释重负。

如同先前我不断提醒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语言而有所交集的。“每次只要和那个人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如此受人欢迎的人。

所以,即使是围在餐桌上,或是在看电视的时候,都应该尽量保持家人之间有所交谈的氛围。

再怎么说,能与孩子一起聊天,对父母来说都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

“孩子已经懂得这样思考啦?果然长大了!”

“喔,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说话喔!我也来学学看。”

相信你一定能从孩子身上获得许多新发现,甚至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新事物。

何况表面上父母看似有许多时间可以和孩子聊天,事实上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忙,大大减少与父母之间的交谈机会。所以,当然应该趁现在好好地多和孩子聊天。

亲子沟通的四步骤

新西兰人的亲子关系

一个就读研究所的学生,让我看了一卷他在新西兰寄宿家庭中所拍摄的录像带,内容记录了新西兰的父母是如何与孩子相处的。

片中有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他带着一脸不悦的神情从幼儿园回家。

“你怎么啦?”

“××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擅自拿我的蜡笔去用。”

“是吗?然后呢?”

一旁的妈妈非常冷静地听着孩子说,等孩子讲完后,她这样回答孩子:

“这样真的会让人觉得很生气喔!你一定觉得很不高兴吧?”

但接着,这位妈妈这么询问孩子:

“你觉得××为什么要拿你的蜡笔去用呢?你想不想把蜡笔要回来?那你觉得要怎么样,才能把蜡笔要回来呢?”

这个妈妈一直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这件事情的起因,甚至为了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而非常有耐心地在一旁等候着孩子思考。这位孩子想了想后说:

“大概是因为我没把蜡笔借给他,所以他才擅自拿去用吧?下次我会跟他说,我会借他用,所以请他把蜡笔还给我。”

接着妈妈说:

“你好棒喔!我想这样××就会把蜡笔还给你的!你一定要加油喔!妈妈会一直帮你加油的。”妈妈只用了这几句话,就大大地鼓励了孩子。

在这个例子里,妈妈最主要的做法是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若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亚洲,或许场景就不是这样了。我想许多人大概会说:

“妈妈去跟老师说,叫他把蜡笔还给你。”

亚洲的父母恐怕会抢先一步解决问题,造成孩子无法在适当的时机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西兰的妈妈认为“这是孩子必须自己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不断训练孩子自行思考、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项数据显示,亚洲孩子的自信心较低,也就是比较缺少“认为自己其实还蛮不错”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相信自己的自我信赖感。人如果缺少这种自我的信赖感,对他人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就会偏低,这也许就是由于父母总是抢先一步帮孩子解决问题所造成的。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无法训练出“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没有机会对自己产生自信,于是遇到问题时,就容易不知所措。

我从这位新西兰妈妈的身上,得到一个亲子沟通的重大启示,并整理出“亲子沟通四步骤”:

1.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2.与孩子产生共鸣,例如说:“原来是这样啊!”

3.引导孩子思考,例如说:“你觉得要怎么做才好呢?”

4.鼓励孩子,例如说:“我会帮你加油的,要好好努力喔!”

因此,所谓的四步骤,就是“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给予鼓励”,亲子沟通就是这么简单。只需执行这几个简单的步骤,就能促进亲子间产生良好的对话与沟通,同时能训练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孩子拥有自我信赖感,最后变成一个对自己有自信的人。若将这四个步骤以英文来表示,那就是:

1.倾听:Listen

2.产生共鸣:Sympathize

3.思考:Think

4.鼓励:Empower

各取第一个英文字母,就是“LSTE”,因此我们就将这项原则称为“LSTE方式”。

相信只要能采用这种LSTE方式来与人沟通,不仅能大大提升亲子间的关系,也能大大改善夫妻间的关系,甚至是朋友间的关系。虽然这项原则非常简单,却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依据各种不同的场合,利用这四步骤来思考看看,该如何进行沟通。

步骤1 先听听孩子要说什么( Listen)

“原来如此!”

“然后呢?”

“后来怎么样了?”

“嗯!嗯!这样啊!”

“怎么了?”

沟通这件事情,大多必须先由倾听别人说的话开始,哪怕沉默地听着对方说话,并只以点头表示自己在听也无妨。同样,只要看到父母这种“确实在听自己说话”的态度,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被父母所爱的,从而能放下心来。不过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只是大声地发出“嗯、嗯”的回应声,或只是随便点头表示赞同,应该在听到孩子说“发生××事,让我觉得很生气”时,回应孩子一句“也难怪你会生气”。即使只是跟着附和孩子的话,也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懂我的心情”、“还好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了”。

若将“爱(愛)”这个字拆开来看,会发现这个字是由“受”字加上“心”所组成,因此有人将“爱”字解释为“用心接受”或是“感同身受”,换句话说:

1.首先要懂得接受=倾听并产生共鸣。

2.接着用心体会对方所说的感觉。

例如,听到孩子说“气死我了”时,应回应孩子“这样啊,你快被气死啦”,这样就能将你的爱传达给孩子了。

孩子的嘴笨,都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倾听!

日本曾经作过一项调查。一位幼儿园老师对一群五岁的小朋友说了一个故事,但是只讲了一半就停住,并要求小朋友们“继续把故事说完”。老师在小朋友说故事的同时,可以不断附和小朋友,甚至问小朋友“后来呢”。但是绝不能帮小朋友创造剧情。

老师所说的故事内容如下:

“‘A养了条金鱼,有一天当A一如往常地喂金鱼饲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金鱼竟然从鱼缸里跳了出来,然后轻飘飘地飞上天空。’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把故事讲完吧!”

这时,首先请年轻的实习生担任倾听小朋友讲故事的老师,并开口要求小朋友“请继续把故事讲完吧”!但是小朋友讲不了几句,故事就草草结束了!

接着,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来担任倾听的角色。这位老师不停地说:“喔!原来是这样啊!”“好像很好玩喔!”“真的吗?”由于这位资深老师总会适时地附和小朋友,因此小朋友也跟着不知不觉地一直讲下去,故事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精彩。这项调查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测试小朋友的创作能力,而是要测试倾听者的“倾听能力”。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大人,也可以分成“很想继续跟他聊下去”,或是“跟他没办法继续聊天”这两种人。同样,小朋友也会因为倾听者的应对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些父母常说:“我们家的孩子,嘴巴真的很笨呢!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好!”“我们家的孩子真的很不爱说话!”虽然有时候,这跟孩子本身的个性有关系,不过说不定也是因为父母不是好的倾听者所导致的结果喔!

确实倾听,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

听别人说话可算是一件“被动”的事,感觉上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完全不然。倾听根本就是一件非常主动的事,因为在倾听的同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仔细聆听对方说话,并从中察觉对方的情绪,明白对方对倾听者所期望的反应,再给予适当的回应。所以,一旦孩子跟我们说话,父母便应该确实侧耳倾听,并适时地给予附和、点头示意。

即使中途觉得孩子所说的话有误,还是应该先听孩子把话说完再说。有些父母常常会忍不住中途就插嘴反驳孩子:“不是那样吧?应该是这样啦!”或是“你那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但若真的这样反驳孩子,孩子不但得被迫中断自己的话,说不定心里还会非常懊恼地想——早知道就不跟你说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说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先耐心地倾听,并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同时适时地给予点头示意等附和的行为,直到孩子把话说完为止。

接着再执行下一个步骤,也就是与孩子产生共鸣。

步骤2 与孩子产生共鸣( Sympathize)

“哎呀,原来是这样啊!”

“那真是辛苦你了!”

“你一定觉得很难过喔?”

常有人说,只要有人愿意听自己诉苦,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不论是谁,只要能将心中的苦处说出来,心情就会觉得轻松许多。所以,父母应该先倾听孩子诉说,而且不论孩子的说辞是否合理,在听孩子说完后,还应该确认一下孩子真正的内心感受,并传递一个讯息给孩子:“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我懂、我懂!”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理解”他的心情,并与他产生了共鸣。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原来妈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原来爸爸也可以理解我的心情”、“爸爸(妈妈)还是最爱护我的”。孩子会庆幸自己将内心的话说出来,并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进而因此放心、安心。

步骤2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句“原来如此”,与孩子产生共鸣,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就能达到一半以上的亲子交谈功能。

偶尔主动谈谈自己的失败经验

所谓共鸣,就是懂得对方的痛楚,能与对方共享喜悦的一种力量。当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的主张,甚至愿意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时,总是会让我们深受感动。即使是大人,也会因为知道有人与我们产生共鸣,而因此对自己产生信心。

在人与人的沟通上,能否产生共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交谈的目的当然不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孩子有时纯粹只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发发牢骚而已,有时甚至说的都是一些完全不着边际的内容。即使在这种时候,还是必须努力和孩子说的话产生共鸣,不然就没有办法继续聊下去了。具体来说,即使只是重复地响应孩子“喔,真的呀”,也算是做到了起码的“产生共鸣”,让孩子觉得“把事情告诉愿意听我说话的爸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反过来说,偶尔也可以设法让孩子对你产生共鸣。例如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搞砸了一件事,害妈妈连做晚餐的心情都没有了,妈妈真是不行!”只要父母肯将自己失败的经验、有趣的事件、惊讶的原因主动告诉孩子,说不定孩子也会跟着响应,主动说出今天发生的事,例如,“我在学校里也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也有一件很好玩的事喔!”

不要追根究底地逼问孩子

青春期前后的孩子,会因为拥有太多新奇的体验,脑中常有混乱的想法,也会对毫无来由的烦闷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会莫名其妙地愤怒生气!但即使如此,一般来说,恐怕孩子们还是不太愿意主动找父母谈自己的这些感受。其实孩子们也会想找人聊一聊,抒发一下自己的心事,希望可以得到别人安慰的话,例如“不会有事的啦”等,这种时候,如果父母是一个很懂得与孩子产生共鸣的人,说不定孩子就会主动找父母谈。

万一真的遇到这种情形时,一定要保持“应与孩子产生共鸣”的态度,仔细聆听孩子说的话,千万不可以拼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要追根究底地逼问孩子,有时只要淡淡地回应一句“原来如此”、“真的啊”就行了。容我再三地提醒,绝对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地逼问孩子,否则孩子只会对你产生戒心,以后就更不会主动开口找你谈了。

产生共鸣的技巧

请爸妈们倾听孩子说话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一旦看到孩子表现出一副懊悔的样子时,就回应他:“你一定觉得很沮丧吧!”若看到孩子很开心的样子时,则回应一句:“好棒!”

若听到孩子在说同学的坏话时,就回应一句:“原来你同学是这样的人啊!”只要采取这种态度听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觉得心情轻松许多,甚至庆幸自己主动找父母谈了这件事情。只要依照这些步骤,亲子间的交谈内容就会逐渐拓展开来。

步骤3 一起思考或让孩子自己思考(Think)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你想怎么做呢?

“今天发生了……事!”当孩子主动开口时,父母只要在一旁侧耳倾听,然后适时地回应一句“太好了”,表示自己对孩子有所共鸣,然后就可以结束这个话题。这种情形非常普遍,若是平常的话,或许这样也就足够了!但有些时候,依据对话内容来看,恐怕不适合就这样随便让这个话题结束。

例如听到孩子抱怨“大家好像都要推选我当班长,可是我不想当”时,恐怕就需要跟孩子再进一步地聊聊,听听孩子的理由,甚至与孩子一同思考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如果此时父母回应孩子:“你在说什么啊?既然大家都想选你当班长,你就应该好好地当啊!”这样恐怕根本就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若是回应孩子:“连当个班长你都怕,那你以后还能做什么呀?”那孩子一定会觉得“早知道就不跟你说了”,反而更加沮丧。

此时应该采用下一个步骤来应对,也就是“和孩子一起思考”。你可以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当班长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同时认真地与孩子一同思考对策。

请不要急着说出结论

举例来说,当孩子的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时,此时应该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例如跟孩子说:“数学这种东西,不懂的时候,还真的就是很难懂!不过如果真的考零分就不好了,你觉得要怎么学才好呢?”

此时的重点,在于父母不可以急着直接说出答案或结论,而是应该耐心等候孩子自己思考出结果来。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不论此时孩子所想到的结果为何,即使完全不符合父母所期望的答案,也绝对不可以彻底否定孩子的主张,而是应该重复之前所提的“倾听”→“产生共鸣”的步骤,然后再继续引导孩子。

例如当早上经常赖床的孩子说:“不然我以后每天早上都提早一个小时起床写练习题好了。”这时请绝对不要劈头就泼他冷水:“你根本就办不到,还敢这样说!”“你又来了!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怎么跟你哥哥差这么多!”

此时维护孩子的自尊,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忍住自己的情绪,设法引导出孩子自己的想法,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孩子本身究竟想怎么做?身为父母,应该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设法引导孩子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好。

父母也应和孩子一起思考

“嗯,不过会不会是你的读书方法不对呢?”在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的同时,身为父母不妨也适时地提出让孩子有办法更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提示。

此时的重点,在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虽然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很专心在听孩子说话的样子,结果最后都只是在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其实很狡猾,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设计了”,甚至会在心里反驳父母“你自己虽然会这么说,结果还不是做不好”。

以此为例,你可以说,“说不定前一页有解答的提示喔!要不要回前一页去看看”或者“与其做新的题目,要不要彻底将教科书里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呢?说不定反而可以考到高分喔”。

给孩子重要的提示或想法,之后完全让孩子自行思考,好设法引出孩子想“试试看”的意愿。

最后由亲子共同承担结果。如果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时,亲子之间就能共享成就与喜悦。

步骤4 适时地鼓励孩子( Empower)

“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可以做到!”

“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吗?”

“你就试试看嘛!”

一旦依序和孩子这样聊过以后,接下来只要在孩子背后适时地推他一把就行了!因为此时的孩子在通过与父母聊天后,已经开始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了!此时为了让孩子向前跨出一步,真正找出解决之道,应该再多加一句鼓励的话。这句鼓励的话具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因为孩子能明白父母是站在他这一边的,父母其实是非常了解他的,他自己绝对不是孤伶伶的一个人,因此,自然就会有勇气向前跨出一步。

即使不是用言语来鼓励孩子,只要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甚至只是对孩子温柔地微笑都可以,就连带孩子一起外出去买东西,也是鼓励孩子的一种表现。

突然鼓励孩子只会造成反效果

只有经过前面“倾听”、“产生共鸣”、“一起思考”等一系列的过程,“鼓励”孩子才会有效果。如果缺少前面这几个步骤,一开始就突然鼓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说得这么简单,父母根本就不把我当回事,好像在听别人的故事一样!”“总是只会说这种不痛不痒的话!”“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不自己做做看?”因此而产生反抗的心理,甚至对父母感到不信任。

此外,对于孩子所思考出来的解决方式,如果采取“你到底在想什么?”“这种事情你根本做不到”的全盘否定态度,孩子就会觉得“不管我每次怎么绞尽脑汁,就是没办法想出一个让父母觉得满意的答案,总是被父母否定”,因而整个人都会松懈下来,最后甚至会渐渐觉得“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连父母都放弃我了”。

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意见,都好好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给予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原来我自己一个人也能办得到”、“父母还是爱我的”。从而产生一股“不用害怕失败,应该勇敢挑战看看”的意愿,并因此对自己开始产生自信,进而肯定自我。

用一句话安抚孩子的心

与孩子沟通就是要找到彼此的交集

只要爸爸妈妈用对方式和孩子说话,孩子的心灵就能获得平静,并自由自在地成长。你想知道爸妈究竟该怎么说话比较好吗?

相信身为大人,一定都有过“跟那个人聊天感觉真好”的体验吧?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跟孩子聊天后,如果孩子有“嗯!还好我跟妈妈说了这件事”的感觉,就代表孩子的心灵获得了平静,并能以平静的心灵面对每一天。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先前我们以LSTE方式分析了亲子沟通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将从另一个观点,来考察亲子沟通的关系。在此介绍一些简单的规则,当你要和孩子展开交谈时,一定要记住这些规则。

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例如,“我想这么做”、“我是这么想的”;另一边则是父母的心灵地盘,例如,“你要乖乖听我的话”、“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可以那么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所谓的沟通,就是要创造能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孩子沟通

所谓的“第三块地盘”,就是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展开沟通的地方。

交谈在英文中是“dialogue”。这个词来自希腊语“dia-logos”。dia意指互相理解对方,logos则指语词、真理、理法。换句话说,交谈就是要“共同理解双方的语词与意思”,所以不该太过坚持己见,也不能太过忍让对方,应该彼此抱着谦虚的态度,在检讨自己不对的同时,尽可能努力追求真理,这才是交谈沟通的真意。

为此,必须在交谈的两人中间,创造“中立的地盘”,好让自己与谈话的对象站在同等地位上,彼此仔细推敲事情的真伪。

这就是“第三块地盘”。这块地盘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从亲子双方的谈话中渐渐成形的。亲子双方若想彼此多了解对方的想法,就不能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要求对方,或是只顾着表达自己,而是要设法创造这个中立且能让双方互相交流的地盘。只要亲子之间能培养出这种关系,就表示这块地盘架设得非常稳固。

当然,遇到绝不能退让的情形时,自然不可以轻易退让。不对的事就该坦率地说出来,不过最基本的态度,还是应该设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仔细聆听孩子想要说什么。

亲子之间的第三块地盘,就是建立亲子信赖关系的地方,也是促使双方成长的地方,更是让双方之间的沟通能够顺利进行的地方。

从下一页开始,将举出实际的例子来作说明,编排方式则是从良好的例子开始,然后是重点整理,接着是不良的范例。

1 早晚的问候语

“早啊!”

“今天天气很好喔!”

“晚安,今天也许会有好梦喔!”

首先由父母很有精神地主动问候孩子,且表情要开朗。

不强迫孩子回话,也不强迫孩子问候你。

设法让孩子养成习惯。

孩子若主动向你问候,一定要很有精神地回应孩子。

“你怎么没有跟人家说早啊?”

“你怎么还睡眼惺忪、迷迷糊糊的啊?”

“你洗过脸没?刷过牙没?”

“动作快一点,别慢吞吞的!”“你都快迟到啦!”

问候语是为了让对方感到开心而说的!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主动说“早啊”之类的问候语,并且能自然地养成打招呼的习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要父母自己身体力行,每天很有朝气地主动开口打招呼,孩子自然就会跟着学会。但不知道是不是父母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最近许多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根本不懂得主动向人问候,因此也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常常会被误以为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这对不懂得打招呼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大损失。

向人问候,可以说是“最低限度的礼貌”,同时也是向人传达“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加油”的讯息。人们要有舒畅的心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有舒畅的心情,并将这种心情化为言语表达出来之后,进而感染他人;另一种则是先通过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因此获得舒畅的心情。采用后者的方式,等于同时在给自己打气。

自己若能主动向人问候,就会觉得特别有精神,而若被人主动问候,也会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并成为自己神采奕奕的能量来源。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拥有这种感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设法让孩子也能习惯性地跟别人说:“早啊!”“打扰了!”“再见!”“下次见!”“很开心今天能见到你!”相信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会有大大的帮助。

2 要叫孩子起床时

“早啊!起床时间到了喔!”

“你引擎全开了没有啊?”

“那就再让你睡5分钟,不可以毁约喔!”

不可以太过情绪化,也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

让孩子神清气爽地迎接新的一天。

明白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迎接孩子能够自己起床的那一天。

“你快点给我起来!”“你怎么还在睡!”

“就快迟到了啊!”

“你不是要我在×点时叫你起床吗?”

“我不要再叫你了!”

“早上会赖床的人,以后一定不会有出息!”

一旦决定好起床时间,双方都必须接受!

每天早上都要叫醒不太愿意起床的孩子,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一旦孩子长大一些,最好就要设法让孩子自行管理自己的起床时间,例如让孩子自己思考起床与睡觉的时间或自己设定闹钟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工作。

不过,一开始就要孩子自己来,或许会有些困难,所以,不妨先借助父母的力量慢慢训练孩子。首先与孩子沟通并确认第二天早上的起床时间,然后确定前一晚的睡觉时间。之后,孩子自己亲手设定闹钟,并事先约定一个游戏规则,例如“时间到了还是起不来时,就由父母叫醒”。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你没办法主动起床,我就得叫你起来,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让孩子明白,叫人起床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有些孩子早上就是很难起床,甚至起床后整个人会愣在床上发呆,这时不妨对孩子说“你好像还很想睡喔”、“去帮忙拿报纸好吗”、“去外面呼吸一下早晨的清新空气”……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恢复精神。只要叫过孩子一次,即使孩子还是不起床,也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了!如果因为迟到而被老师责备、处罚,说不定反而能得到教训。

3 家人们一起吃饭时

“西红柿看起来好好吃,所以我就一口气买了好多西红柿呢!”

“我跟你说喔!今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呢……”

“上次你说的××那件事,妈妈只要准备这个和这个就可以了吧?”

将用餐时间营造成亲子之间非常期待、享受的聊天时间,同时要注重聊天的气氛。

不谈论会让孩子觉得穷于应付的话题,也不采用逼问的语气与孩子说话。

不强迫孩子主动提出话题。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啊?”

“下次比赛,你有可能上场吗?”

“你是不是和××处得不好啊?”

“不可以只吃肉,也要多吃点蔬菜才行啊!”

“学校是不是快要期末考了?”

餐桌上请聊些美味的话题!

用餐时间享受的并不只是食物而已,同时也是享受聊天气氛的重要时间!不过大孩子除非发生了特别开心的事,或是有特别想说的话,否则几乎不太会主动开口与家人交谈。所以,不妨由父母主动提供话题,例如,“你知不知道桌上这种肉是哪一国来的肉”、“今天的竹笋可是当季的新鲜竹笋喔”等,或是将当天发生的事情拿来当成谈话题材也行。

每个家庭成员其实都很忙碌,有不少家庭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是除了晚餐时间外,几乎一整天都没有任何时间可以全家人聚在一起,所以,更应该在难得的晚餐时间确认家人的行程,或是交换重要的信息。例如,“这一次学校的参观日,要在课堂里上什么课给家长看呢”、“你要不要在开学前先去买文具”等。即使只是随口聊聊,都可以成为愉快的相处时光。

请爸妈们设法将用餐时间营造成愉快的聊天时间吧!千万不要在餐桌上谈一些孩子不想谈,或不知道怎么回答的话题。如果孩子主动开口聊天,就保持愉快的心情尽量给予回应,例如,“喔,真有你的”、“结果后来怎么了”等,这样做一定只比讲些教训孩子的话好!

4 孩子要出门上学时

“路上小心喔!”

“今天好像很冷耶!”

“我看你带把伞比较好喔!因为天气预报说下午会开始下雨呢!”

保持心情愉快,并以开朗的口吻送孩子出门。

不多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不要唠唠叨叨地叮咛孩子有没有忘了带什么东西。

若发现孩子的服装等方面有点问题时,只要提醒一下就可以。

“放学就直接回家来,不可以到别的地方乱晃!”

“有没有什么东西忘了带?”

“你写完作业了吧?”

“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喔!”

说话简单扼要最好!

请父母们开心地送孩子出门上学吧!当孩子说“我去上学了”时,爸妈们只要说“路上小心喔”就够了,不必多加其他无谓的话。当你说“你可别又做什么蠢事惹老师生气”、“放学直接回家,不要到处乱逛”时,相信孩子不是不理你,就是干脆顶你一句“你很烦”或“知道啦”之类的吧!要避免彼此一大早就生气,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唠唠叨叨的比较好。

当然,身为孩子的父母,总是会忍不住多啰唆两句,例如“你没有忘了带什么东西吧”、“你不冷吗”等,毕竟父母总是会担心孩子,只是如果是采用这种啰唆的方式来提醒孩子,不但得不到孩子的感谢,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你很烦。

一个孩子总是要等到长大成人后,才会想到“我爸爸(妈妈)在我还小的时候,总是唠唠叨叨的。现在想想,他们也是为了我好”!既然如此,何不干脆看开一点,让孩子自行确认他该带的东西,让孩子自己通过失败的经验来获得教训。孩子若能因为教训而成长,妈妈也就成功了!所以,只要简单对孩子说一句“路上小心喔”就够了。如果真的还想再多说一句,不妨说些“今天好像还很冷喔”、“慢走喔”之类的话就好了。

5 孩子放学回来时

“你回来啦!”

“你怎么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呢?有什么好事吗?”

“你看起来好像很累的样子,你没事吧?”

发现孩子并不想说话时,就随孩子去,千万别勉强孩子说话。

不可用咄咄逼人、追问的口吻对孩子说话。

体贴地迎接孩子回家。

“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是不是跑到哪里去玩了?”

“怎么了?为什么摆着一张臭脸?”

“考卷发了吗?等一下拿出来让我看一下。”

有时也必须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如果发现孩子好像很开心,不妨主动问孩子:“什么事那么开心啊?”但是人毕竟不可能永远都充满活力,所以,如果看到孩子似乎很疲倦,根本不想说话,或是似乎心情不好,甚至很沮丧时,不妨先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不要逼迫孩子马上跟你谈。

例如看到孩子表情很不悦时,千万别立刻问孩子:“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仿佛事情很严重似的。如果孩子这时的心情已经很焦躁,回答你:“没什么!”“没事啦!”这种沟通就没什么效果。所以,如果已经感受到孩子的心情不佳,最好还是别去惹孩子比较好,很多人心情不好时,也会想先静一静,即使是年纪还小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即使在学校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或是和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心情就会轻松许多,何况孩子们其实还拥有一种能够安慰自己,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的自我疗伤能力。等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渐渐能够释怀时,也许就会主动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届时只要装做不经意地鼓励孩子:“真是辛苦了,不过你还是努力撑过来了呀!”这样就行了!

6 孩子要外出玩耍时

“晚餐七点就会准备好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2747.html

更多阅读

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方法与探讨 青少年篮球训练计划

关于青少年篮球训练,我一直在总结与实践,什么才是青少年朋友需要练的,什么方式训练的效果最好,我也看了很的的书和训练的视频,自己也悟出了点道理,有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探讨。青少年孩子在刚接受篮球训练,应该以花样多变化快的方式

当官的办事方法厚黑学 办事的方法与技巧心得

当官的办事方法(厚黑学---办事二妙法)上篇我们学习了如何当官的方法,这篇我们来研究当官的办事方法。厚黑教主说办事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锯箭法”,一个是“补锅法”。所谓“锯箭法”就是说“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管理方法与技巧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

图解片鱼片的方法与技巧 鱼片上浆的技巧

有许多菜会用到鱼片,可是到底怎么片鱼片呢?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接下来,我就用图解的方法来给大家解说片鱼片的方法与技巧吧。将鱼头切下。    用刀贴着鱼脊骨将一侧的鱼肉片下来,将鱼翻转过来,再将另一侧鱼肉片下来。将片下的鱼肉

声明:《亲子沟通的艺术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艺术》为网友懷抱意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