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练习曲的初步研究

在缪天瑞主编的《音乐百科辞典》中对练习曲是这样定义的:“练习曲是为某种乐器演奏技术所作的乐曲,每首乐曲常用于练习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同样,作为钢琴练习曲对钢琴演奏技术、钢琴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善和钢琴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钢琴艺术发展长达300多年的历程中,各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钢琴练习曲以及作为练习曲用的钢琴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下,受不同的美学思潮影响和审美趣味的要求,在和声、织体、音域、音色、表现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现试将钢琴练习曲分类作初步研究:

不称为练习曲的练习曲

早在巴洛克时期(1600—1750),斯卡拉蒂的一些奏鸣曲、弗朗索瓦库普兰的“羽管键盘演奏艺术”中的前奏曲、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以及平均律中的多首前奏曲等,虽没有标明是“练习曲”,但从作品中包含的大量技术成分来看是作为练习曲使用的。巴洛克时期是一个重视音乐表现力的时期,“巴洛克”这个术语本身用来描绘17世纪“绘画、建筑风格中色彩绚丽、装饰性强、富表现力的艺术倾向”(1)。音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创作风格上也迎合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力求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钢琴作品不以练技术为最终目的,一些技术成分通常作为音乐素材运用到作品中。

如:巴赫的二部创意曲NO:8。这是一首F大调的二部创意曲,全曲风格积极、明朗,似一群年轻人奔跑、追逐的场面。主题以两种音型组成,第一种是坚定有力、断奏的八分音符,第二种是明朗流畅、轻快跑动的十六分音符,这两种音型以非严格卡农的形式在主调及属调上展开,有明显技术训练的意思,并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比比皆是。其中,第一册序曲NO:1、3、5、6、11、14、15、17、20;赋格NO:10;第二册序曲NO:2、6、10、12、15、18、23;《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NO:4、13、15、21、22、31、32、40、52、63、65、66、69、70都以这两种音型作为主要音乐素材,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使音乐获得生机勃勃的效果。各种装饰音的运用更加普遍,这一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几乎每首中或多或少都使用装饰音,这与这时期崇尚华丽的审美趣味有直接关系。多声部的创作手法更是这时期的一大特点,在演奏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锻炼对音色的辨别、声部的走向、织体的把握等技术能力。另有很多作品使用八分音符的连奏,音乐线条总是以一组组螺旋式的上升或下降的形式出现、通过每一组音的开头音来构成旋律的总框架、开头音的跨度多为级进和三度跳进,旋律优美、歌唱、深沉、宽广。

由此可见,这些技术是作为可以表达不同思想内容的音乐素材频繁地运用在作品里的,无形中起到了练习技术的作用,这些技术也是今后钢琴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使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成为既有练习曲的性质和价值又是包含丰富思想内涵的艺术品。

典型意义的练习曲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古典派音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音乐作品中出现了新的钢琴技术特征,如:双音、八度的快速跑动;远距离的跳奏等,技术的多样化,必须有新的和足够量的练习曲来专门训练这些技术,使创作新的练习曲提供了必要性。

同时,钢琴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使莫扎特时代的瓦尔特钢琴被英国的布罗德伍德钢琴取代。琴键重量和音域的增加,对技术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技术的期待更为迫切,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产生了典型意义的练习曲。这类练习曲目的是获得技术,不以表达艺术美为终极目标。为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增加趣味性,设计有完整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织体、鲜明的旋律,以乐曲的形式创作出来,是完整的音乐作品。

这时期许多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包含各种演奏技术的钢琴练习曲。创作这类钢琴练习曲的作曲家有克列门蒂、克拉莫、车尔尼、凯斯勒等,他们对钢琴演奏及钢琴教学体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钢琴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钢琴练习曲的每一首都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向,或者是五指独立性练习、快速音阶、琶音的跑动、某一种固定音型的分解和弦、装饰音、双音、和弦的练习等等。使用的是古典大小调功能和声,和声进行规则、单一,转调部分也为近关系转调;音域比巴洛克时期更宽,音程关系多为音阶、琶音、三和弦及转位等,音型固定;强调手指的力度、独立性、颗粒性、跑动速度及双手的独立不倚,对技术的重视多于对情感内容上的表达。钢琴练习曲的创作空前繁荣,这些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车尔尼(1791—1857),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有据可查的就有80册,数量之多、训练技术之全面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这些钢琴练习曲是练习又是“曲”,囊括了古典时期全部的钢琴演奏技巧,为演奏同时代及前一时期的钢琴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试分析应用最广泛的OP599、OP849、OP299、OP740:这四册练习曲中的技术类型几乎是一脉相承的,技术种类由少到多,练习由易到难,练习侧面也不尽相同。在OP599中,涉猎了包括音阶、琶音、和弦、不同距离的双音、连奏、断奏、装饰音、保留音、双声部、同音轮指等诸多演奏技术;重点锻炼手指的独立性,篇幅较短,每首练习曲中音型、节奏变化较多;在OP849中重点侧重练习气息的流畅自如,节奏均匀统一,乐句绵长,少则1小节,多则8--9小节,音型多为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增加了双手交替的练习(NO.10、24);OP299在速度、力度和耐力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八度(NO.7)、远距离跳奏、手指伸缩等练习;OP740在以上技术类型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和发展,音域更宽、几乎每首的篇幅都是OP849的两倍,也更注重旋律的优美、结构的层次、力度的变化,整体效果上尽量兼顾到练习曲的艺术性。这些练习曲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会获得腕、肘、肩各关节的协调统一,使手指达到灵活独立、具有敏锐的触键感觉和控制各种音色的能力,车尔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钢琴练习曲。克列门蒂和克拉莫创作的练习曲偏重对手指力度的训练,克列门蒂双手多用同一种音型跑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练习曲

到19世纪中叶,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大陆,它崇尚自由,体现个性,注重思想情感在作品中的表达。钢琴曲作为音乐作品的一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钢琴作品的创作在音量和力度变化上较古典派时期大得多,喜欢用最强和最弱的极端对比,在织体设计上更为多样,音域宽广,调性丰富,经常转调和移调,和声运用更为个性化,此时的作品所包含的技巧增多,如:和声进行七、九和弦的增多导致音域跨度大;双手不同节奏的配合运用较多;力度和速度形成更强烈的对比;钢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钢琴技术技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需要。

并且,随着乐器制造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钢琴得到了进一步改良,采用了铸铁结构和更粗的琴弦,延音踏板的发明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产生了新的钢琴技术。对掌握各种层次的音色提供了物质保障,钢琴演奏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这时期对技术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技术,但又不满足于车尔尼式的练习曲,为增加趣味性和欣赏价值,迎合钢琴作品在技术与艺术上的要求,开始出现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钢琴练习曲。这些钢琴练习曲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之中,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技术难题,而且赋予了练习曲以艺术生命,作曲家们注重在作品中结合和声、织体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作曲家也越来越注重突出个性特征,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自肖邦开始,钢琴练习曲真正成为音乐会用的演奏曲目,这大大提高了钢琴练习曲的地位,并对钢琴练习曲的创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肖邦于1828--1833创作了钢琴十二首练习曲OP10、1833—1837创作了OP25和1840年创作了f小调、bD大调、bA大调三首练习曲。这些练习曲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曲家的思想感情,渗透了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沦亡的悲痛感受。

李斯特又是一位独具一格的钢琴家,演奏风格和音响方面的改革家,他的练习曲技巧艰深,融抒情和奔放、辉煌于一体,形象鲜明、独特。他创作有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根据帕格尼尼主题改编的六首辉煌练习曲、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两首音乐会练习曲《林中细语》和《侏儒之舞》。

印象派最完美及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法国的德彪西,德彪西创作了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同样的技术课题,在他的作品中变成绘画般微弱色彩的闪烁和朦胧效果的表现;和声的运用上完全摒弃了大小调体系和古典和声的创作原则,经常无调可循,全音阶、双调性、复合调性、交替调性运用频繁,通过和声及音色创造音乐意境;消弱了以每一小节的第一拍为重拍的节奏原则,乐句进行服从于自由的呼吸和节奏律动;他的这些创作特点在他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钢琴练习曲集被称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并使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确立提供了最完全的依据,为此,甚至可称为“法国的民族乐派”,称德彪西的创作具有法国的音乐观。演奏他的练习曲要学习和体验全新的手指触键感觉、力度变化、速度的掌握、音色的对比、踏板的运用等。

斯克里亚宾共有《钢琴练习曲26首》,每一首作品都是经过精巧构思的艺术小品,节奏型运用复拍子较多,左手技术难度较大,多用远距离的大跳和飞快的跑动,并将高超的技巧融于优美的旋律之中。常运用自己独有的“神秘和弦”,据说,在他的纪念馆里有一种装满彩色灯泡的仪器,不同色彩的和弦响起,相应的灯泡就会亮。由此可见,作曲家为了在和声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花费了怎样的心血。
钢琴练习曲的初步研究
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画练习曲》,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套练习曲更注重描写景物和抒发坐着内心的思想感受。

这些作曲家的钢琴练习曲是称为练习曲的非练习曲,弹这类作品,必须有相当的技术能力才能胜任,以追求艺术美为终极目的。是以练习曲的形式出现并经常用于音乐会演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

不称为“曲”的钢琴练习

跟技术练习艺术化相反的是完全摒弃艺术性的钢琴技术练习。是钢琴练习曲的有一个极端,虽在艺术上没有价值,但却有它的存在价值。此类钢琴练习不成为真正的“曲”,是机械式的手指技能练习,他们不具备曲调、乐句、曲式结构、节奏等构成独立作品的诸多因素。通常视谱简单、篇幅短、规律性强、对技术而言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可以根据练习者的需要做移调、变化节奏、变化力度、变化速度等练习,形式较灵活,局限性不大,重点锻炼手指的独立不倚、坚实有力、力量均匀、手腕平稳、力量通畅等内容。一般来讲,每一条练习音型统一、指法统一、只针对一个问题或一种手指运动方向集中练习。

这些钢琴练习中流传广泛的有哈农创作的《哈农练指法》、什密特的《什密特手指练习》、勃拉姆斯的《51首钢琴练习曲》等。其中,勃拉姆斯的《51首钢琴练习曲》技术难度大、技术涵盖面宽,虽称为“练习曲”,但从性质和内容来看,更贴近钢琴手指练习的范畴。

这些钢琴练习在钢琴教学中贯穿始终,是获得技术不可或缺的练习内容。

研究练习曲提出的观点

1、总结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曲所包含的技术类型,不难看出:大致包括音阶、琶音、和弦、双音、八度、连奏、断奏、装饰音、远距离跳奏、双声部、同音轮指等演奏技术,技术类型不多,同一类型的重复和变通的情况较多,练习目的也是相似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视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避免盲目地按顺序逐条练习,应选择有针对性的书,或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课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练习曲是获得技术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的途径,应结合前边所述第一、二、三种类型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

2、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只强调练习曲的技术性,忽略了某类型练习曲潜在的艺术内容,包括: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对比、乐句的划分、结构的把握、踏板的使用等问题。

3、练习曲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掌握它更需要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弹奏方法是否正确,练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习进度和演奏质量。本人认为:精练比泛练有意义得多,怎样弹比弹什么更重要。比如琶音的训练,不要泛泛地练习,而是把有相同指法规律的琶音分类:按开头音分,在白键上或在黑键上;按调号分,有升种号和降种号,每类重点练好一条,熟悉它的指间距离,转指规律,加快速度练好之后,再弹同类的琶音,势必会一挥而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钢琴艺术的发展,是在各种作品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不断前进的,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钢琴作品,钢琴练习曲对其它的作品形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钢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1)《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修海林 李吉提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第47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483.html

更多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王朔杂文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起初,我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决定买下来,此书看来并没有白买,读罢此书深感惭愧,总是在抱怨的我才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观看到本质,我读了《教育的陷阱》和《丑陋的中国人》,其中都是较问

钢琴练习曲的巅峰—肖邦练习曲op.10&25导读by赵晓生

钢琴练习曲的巅峰—肖邦练习曲op.10&25导读 by赵晓生先声明,将肖邦译为晓邦并非大狮子发明,如悲多愤一样,乃旧译。我只觉得,许多旧译比新华社规定译名更有文化内涵,如悲多愤vs贝多芬,晓邦vs肖邦,梅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小数不同于整数,也不同于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听了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欣赏了老师严密的课堂组织,更感叹于老师勇于探索、敢于

数字化定量分析:一致性获利法时间跨度的定量研究2

数字化定量分析:一致性获利法时间跨度的定量研究(续)调整macd的参数5、34、5,是为了判断第四浪调整结束的最低要求,别的时候不适用。上文曾经说过,《混沌操作法》中的原著比尔.威廉姆的页面k线数量来确定参数设置是错误的。那么究竟应

声明:《钢琴练习曲的初步研究》为网友空水漫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