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蔡福生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联想,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积极的活动,有利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字】类比 新概念教学 相关知识教学 物理解题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的都懂,但自己一做就容易错。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类比法即是一种重要方法。
所谓类比法是根据两类不同的物理过程,找出相同或相似点,从而推出它们之间在其他方面相似的一种科学方法。是立足于已有物理现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物理认识的有效试探方法。在物理与研究中具有启发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类比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1972被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又如库仑在电磁学研究中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m1m2、/r2中,联想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应遵从F∝q1q2/r2这一基本的电作用规律,于是就把库仑力的定量关系类比于万有引力公式,而得出F∝q1q2/r2。类比是提出科学假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高中物理阶段中,采用类比方法进行教学,在比较相近,比较小的范围内做类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例如:机械波与与光学(在几何光学,物理光学范围内)的类比;原子的行星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类比:光的微粒说-波动说-波粒二象性历史发展的类比。现在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类比法在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中有许多概念是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但学生由于受数学思维定势影响往往对这种定义法理解不透彻,如在电场强度教学时许多学生从公式E=F/q得出E∝F﹑E∝1/q的错误结论。此时可以用学生已熟知的密度概念来类比。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决定。密度=m/v,体积相同的两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但密度由物质本身决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同样,对于电场中的两点,如果同样的点电荷在某点受力大,就说明这点的电场越强。我们用单位电荷量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即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表示电场的这种性质,E=F/q但与F和q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
2.类比法应用与相关知识教学。
在电场教学时,由于电场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重力场来类比教学,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电场的一系列特性。见表
重力场 | 电场 | |
场的性质 | 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 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
描述场强弱的物理量 | 重力加速度g: g=G/m,但与G和m无关,取决与地球质量,及到地球的距离有关。 | 电场强度E: E=F/q,但与F和q无关,取决与场源电荷,及到场源电荷的距离有关。 |
场力的大小与方向 | G=m g,方向与g相同。 | F=q E,方向与E相同。 |
力做功特点 |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高度差有关。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电势差有关。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
3.类比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物体的运动及相互作用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当一个物理事物与另一个(或几个)物理事物在相同情景下产生效果相同时,我们往往将复杂的物理事物类比与简单,易与研究的物理事物。
例如:类比法处理叠加场。各种性质的场同时占据同一空间,从而行成叠加场。对于叠加场中的力学问题,可以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分别研究每一种场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也可以同时研究几种场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将叠加场等效为一个简单场,然后与重力场中的力学问题进行类比,利用力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匀强电场。如图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重力3/4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点A点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最大动能E k为多少?
解析:设珠子的带电量为q,电场强度为E。
珠 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三个力作用,其中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对珠子做功,其各力大小为F=
,设F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sinθ= COSθ=,把这个合力等效为复合场,此复合场的强度为g/=,g/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设为θ,珠子沿圆环运动。可以类比与单摆的振动,运动中动能最大的位置在”最低点”,由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可得最大动能Ek=mg’r(1-COSθ)= mgr。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用到类比法的一些例子,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联想,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积极的活动,有利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使用类比方法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它们的本质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