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午风云》介绍 甲午风云电影下载

电影《甲午风云》

中文名称:甲午风云
英文名称: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别名:甲午海战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62年
电影导演:林农
电影演员:浦克
     周文彬
     庞学勤
     方化
     李颉
     王秋颖
     宋雪娟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导 演: Nong Lin
主 演: Ke Poo Muran Li Jie Li Qiuying Wang Xueqing Pang WenbingZhou
地 区: 中国
对 白: 普通话
评 分: 8.4/10( 7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时 长: 95 分钟
类 型: 战争

剧情简介: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人们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遭贬后借《十面埋伏》抒发内心的深沉悲愤,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艺术价值。

  李默然以其刚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这位爱国志士的形象进入我国银幕艺术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国成及投降派李鸿章、方伯谦等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炼、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

  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

演员表:
Ke Poo .... Ding Rucang
Muran Li .... Deng Shicang
Jie Li .... Liu Buchu
Qiuying Wang .... Li Hongzhang
Xueqing Pang .... Wang Guocheng
电影《甲午风云》介绍 甲午风云电影下载
Wenbing Zhou .... Fang Boqian

外文别名:
Battle of 1894, The(1962)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Naval Battle of 1894, The(1962)

《甲午风云》

译名: THE NAVAL BATTLE OF 1894

类型: 战争片

主演:浦克周文彬庞学勤方化李颉王秋颖宋雪娟

导演:林农

上映时间:1962-03-22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优秀话剧演员李默然相当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邓世昌,他那敦厚伟岸的外形,刚毅深沉的气质,以及纯熟而富于激情的演技,使这个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耸立在新中国银幕上。尤其是邓世昌遭到贬斥后弹拨琵琶曲"十面埋伏"抒发胸臆的深沉悲愤,回肠荡气,至今令人激动不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如果探询我心目中,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甲午风云》里的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就是我的榜样!从我十岁时第一次看到这部展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开始。“撞沉吉野!”,“撞沉吉野!”,北洋水师“致远”号军舰炮弹用尽时,全体官兵发出气壮山河的呐喊,全速向敌舰“吉野”号冲去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至今令我激动不已!

《甲午风云》描述的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 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药用完,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由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的影片《甲午风云》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该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炼、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虽然以中国北洋水师的战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悲惨屈辱的历史,塑造成了一部气势磅礴的杰出艺术经典。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

优秀话剧演员李默然相当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邓世昌,他那敦厚伟岸的外形,刚毅深沉的气质,充满激情的表演,使这个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矗立在我国银幕艺术典型的行列。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人们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艺术价值。尤其是邓世昌遭到贬斥后,壮怀激烈,弹拨琵琶曲《十面埋伏》抒发胸臆的深沉悲愤,令人回肠荡气。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屈辱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今天,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地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而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新一代中国人的信仰。

甲午海战英雄榜(因甲午风云中对历史人物的定位存在偏差,现根据有关文献予以正名)

1、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1852-1895)清末海军将领。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後,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归。1895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名将名言:“苟丧舰,将自裁!”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名将名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3、方伯谦(1854.1.14-1894.9.24),字益堂,祖籍福建侯官,生于闽县(今福州市)。六岁入私塾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毕业后,与刘步蟾等同上“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生前为清朝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中军左营副将,曾创造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众多第一: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近代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海军将领之一,曾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海防炮台,曾参加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海军章程,是惟一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中丰岛和大东沟两场海战的将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无视方伯谦浴血海战的事实,将他作为战败的替罪羊问斩,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被斩首,时年41岁。造成了中国海军史上的一大冤案。方伯谦之后,方家三代连续出了9位优秀海军,仅抗日战争中,就有6位方伯谦的孙辈与日寇浴血拼杀。

4、林永升(1853-1894.9.17),又名翼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堂课结业,派上“建威”练船实习,前后巡游南北洋各口。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舰,旋任船政学堂教习,奖补千总。光绪二年(1876年)冬,船政选派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林永升入选。次年,入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学习海军理论,屡试列优等。毕业后,派登英国地中海舰队海军“马那杜”号铁甲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各洋面,于行军布阵一切战守之法无不谙练。留学生监督斯恭塞格给他的评价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任管驾官之任”。1894年八月十八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激战,临战时林永升下令“尽去船舱木梯”,并“将龙旗悬于桅头”,以示誓死作战。“经远”先后发炮击中“吉野”、“高千穗”等日舰。战至下午3时30分,“经远”舰已中弹甚多,被划出阵外,遭到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围攻,“舰群甫离,火势陡发”,林永升指挥“经远”全舰官兵沉着作战,“奋勇摧敌”。尽管敌我力量悬殊,处境危殆,但“经远”全舰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吉野”等四舰死死咬住“经远”,环攻不已,“经远”以一敌四,毫无畏惧,“拒战良久”。激战中,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死亡”,时年41岁,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经远”舰中弹累累,最后“在烈焰中沉没”。

5、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原名先达,字禹廷,亦作雨亭,号次章。原籍安徽凤阳县,为镇压太平天国名将,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饷,刘铭传拟裁去丁汝昌部马队3营,丁汝昌致书抗议,刘铭传怒其不执行命令,欲杀之。丁汝昌闻讯,驰归故乡巢县,得免杀身之祸。同年,发生日本侵略台湾事件。清政府展开海防大筹议,李鸿章力主购买铁甲舰,办理海军。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丁汝昌率舰队从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军,发射排炮,击毙日军旅团长大寺安纯。由于众寡悬殊,威海陆路南北帮炮台相继失守,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为孤岛。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并利用占领的陆路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均被击退。正月十一日,日本鱼雷艇夜间偷袭,“定远”舰遭重创,丁汝昌移督旗于“镇远”舰。正月十三日,鱼雷艇管带王平策划鱼雷艇队集体逃亡,刘公岛形势进一步恶化。正月十五,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势将冲入,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的火炮向港内猛轰。丁汝昌登“靖远”舰迎战,击伤两艘日本军舰,“靖远”中陆路炮台发射的炮弹受伤,丁汝昌欲与船同沉,被部下誓死救上小船。十七日,丁汝昌获悉陆路援军彻底无望,北洋舰队已被国家抛弃。当晚,服鸦片自杀,延至十八日晨7时辞世。

名将名言:海军如败,惟有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664.html

更多阅读

丁海峰电视剧《太阳泪》介绍 1995年电视剧太阳泪

电视剧《太阳泪》电视剧《太阳泪》,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感情剧。片名:《太阳泪》  类型:农村生活剧  原著:周涛  导演:于振海  编剧:翟恩猛、张中熙、徐振英  总策划/制片人:徐振英   摄像:宁长城、孙继成

声明:《电影《甲午风云》介绍 甲午风云电影下载》为网友港台男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