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洪君彦先生 洪晃 自己生的女儿


年轻时候的洪叔


洪叔和贤英表姨

2012年10月28日上午,是我和夫人忙碌的半天。我要到东城区文化馆参加《我与中轴线》作者见面会;夫人则陪她的表姨到北大参加洪君彦先生的追思会。

我曾经看过章含之女士撰写的《我与乔冠华》一书,得知她有个作风败坏的丈夫,在毛主席的干预与督促下,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章含之后与前外长乔冠华先生结为夫妻。

没有想到若干年之后,我和章含之女士的前任丈夫有了联系。

我爱人的表姨陈贤英,后来嫁给了洪君彦先生(在此之前,洪叔还有两次婚姻,即章含之女士和电影《五朵金花》的某位演员)。据表姨讲:1986年7月,她和“洪叔”在新加坡不期而遇,两个31年不通音讯的老同学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当年两人都是北大的高材生,表姨就读于英语系,毕业后到青海民族学院任教。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彼此产生好感,后来他们结为伴侣。源于这层关系,我们把洪君彦先生称为“洪叔”。洪叔晚年身体不好,日常生活由表姨料理。他们居住在香港,回京期间常由我夫人相陪。

但我无缘,不是工作忙就是因为其他事情耽搁,这也成为我的一种遗憾。

早年我对“洪叔”的了解,仅仅知道他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国际经济的专家。后来通过翻阅《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洪君彦和他的学生们》以及陈贤英表姨的接触,才对“洪叔”的情况有所进一步了解。
洪叔和贤英表姨

“洪叔”一生经历丰富,绚烂多彩,也跌宕起伏、饱经风霜。和他的同时代人一样,他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文革和各种政治运动。在文革那种颠倒黑白、人性扭曲的年代,他失去了干事业做贡献的宝贵年华,失去了个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失去人生自由,失去健康。在晚年,他又遭受病痛的折磨,换肾、中风、卧床。但是,他以坚强的毅力,达观的性格,笑对病魔,笑对人生各种挑战。

还有就是他和章含之不行的婚姻。由于章含之发表了《我与乔冠华》之后,“洪叔”俨然成为了作风败坏者的代名词。由于所谓的毛泽东主席的介入,把这一普通的民事纠纷平添了政治色彩。当时的“洪叔”需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而洪叔为了证实离婚真相,做出了“我不在沉默”决定。他写道:“我自问为人处世一向光明磊落,对红卫兵的欲加之罪,信众很坦然。如今与我相恋八年、结婚十年的妻子竟然红杏出墙,这等于于在我背后捅上一刀。这等羞辱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一颗心如撕裂绞痛。所以对我来说,家变的危机比政治迫害更加惨烈。妻子的不忠给我的痛苦、羞辱比红卫兵加给我的沉重千倍。”此书出版发行之后,引起轩然大波。洪、章婚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不想在谁是谁非问题上划定一个界限。两位老人都已作古,一切恩怨但愿像清风一样消失得干干净净。其实我知道“洪叔”写这本书也是思考良久,他有许多苦衷,难言的苦衷。
我所知道的洪君彦先生 洪晃 自己生的女儿
洪叔编辑的《我与章含之离婚前后》

“洪叔”1932年2月2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外贸专业。1952年任中央财经学院政治课教研组助教。1953年9月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工作。1959年4月晋升为讲师,1979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8月晋升为教授。

1959年,在周总理的指示和亲自关心下,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全国最先筹办、设立国际经济专业。“洪叔”是该专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为我国经济学科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大学期间曾任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经济系副主任、国际经济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见人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香港经济学会副会长、是俄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园美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雁行高级经济顾问、中美经济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

“洪叔”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以学者的良知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界重返国际大舞台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他为我国打赢了第一场反倾销官司——薄荷脑油案例。他的专业知识,他的性格魅力、得到学生们的爱戴,称之为“办学智者”、“良知学者”、“仁爱师者”、“人生强者”。

2012年9月6日,“洪叔”在香港病逝,享年80岁。近百名洪叔的生前亲友、学生,从各地赶来,在香港殡仪馆向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告别,向陈贤英表姨及亲属表示慰问。

洪晃曾发博文,祭奠“洪叔”,“爸爸,走好!”

我也想说:“洪叔,您一路走好。我们会时常惦记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68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 转载 朱江洪自传

原文地址:我所崇拜的人--曹仁超传作者:东海易仙中国的股民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港“草根股神”曹仁超。其实,和美国“股神”巴菲特不同,曹仁超并不是专业投资人,他应该算作专业报人。他是香港《信报》执行董事和专栏作家,每周6天在《信报

我所知道的吴晗同志——夏鼐 夏鼐 定陵

夏鼐我所知道的史学家吴晗同志(1)30年代初的清华园,是《早春二月》中的芙蓉镇,一座“世外桃源”。校园中的古月堂,据住在这里的诗人吴雨僧(宓)教授说,就是大观园中的怡红院,虽然红学专家们都不同意这种说法。校园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绿荫

我所知道的渭南师院半个世纪的变迁 渭南师院附近的小姐

我所知道的渭南师院半个世纪的变迁-----刘亦农1962年我考上渭南瑞泉中学,在校园看到了一则废旧的招生简章,开头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巍巍秦岭山下,滔滔渭河之滨,有一座美丽的高等师范院校,这就是渭南师院……。这段文字使我最初

声明:《我所知道的洪君彦先生 洪晃 自己生的女儿》为网友装样的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