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爱情 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爱情


有人说:“人生下来只有一半,出生是为了找另一半,有的人幸运很快便找着了,有的找了一辈子都没有结果,有的找着却找错了,有的找着了又丢了。”


徐志摩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徐志摩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徐志摩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的人。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徐志摩曾说:“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事实也是如此,没有爱情,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也就不会名扬中外,传芳百世。对于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的好友胡适这样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这三个字构成了徐志摩亦幻亦真的浪漫人生。正是因为徐志摩对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才让他遇见了温柔贤淑的张幼仪;清纯灵秀的林微因;风情万种的陆小曼。有人认为在与这三位女子的恋爱中,徐志摩仿若一只为爱扑火的蝴蝶,明知万劫不复,却毅然迎上前去,义无返顾。

徐志摩

在徐志摩的人生里程中,前二十年里诗歌并无缘于他,是因为林徽音,才点燃了他浑身细胞里的才华与激情。他遇见林徽音之后,被林徽音的文学素质所迷恋,并迅速坠入爱河。他认为只有用诗歌才能与林徽音沟通心灵,才配向林徽音表达圣洁的爱。是爱情,使一个普通的文人变成了一位浪漫的诗人。后来,当林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他受到沉重的打击,他爱的希望破灭了,他的诗歌也随之走向死亡。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在热恋中,爱情成了他新的宗教,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爱情又成了撕裂他美好理想的罪魁祸首,他的诗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爱情,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初恋与失恋,这短暂的时间里,使一颗浪漫的心和一份真诚的情愫迅速遇火涅槃。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可是,徐志摩对这样的包办婚姻并不如意,他对原配夫人张幼仪的态度几乎无情甚至残酷。从婚前到婚后,他对张幼仪都是那样鄙弃。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反抗旧式婚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那时在社会有一定声望的文人,胡适、鲁迅、林语堂等,无不怨恨包办婚姻但又不得不默默承受,不敢愈越婚姻的雷池半步,哪怕有了真正心仪的对象。可拥有叛逆性格的徐志摩,却决心要一意孤行反抗到底了,他不能容忍没有爱和自由的旧式婚姻,他认为这是对灵魂的扼杀,决然要与张幼仪分手,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对此,他倔强地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才女林徽因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他才深切地感到这才是他要的女人,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爱情。那时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随后,徐志摩与林徽因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学生时代的冰心跟林徽因在康奈尔大学绮色佳野炊

1922年3月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他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追求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张幼仪遂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遂归国,1926年开展她上海的事业,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有人这样咏叹他们的爱:在伦敦,徐志摩疯狂的爱上了林徽因,在剑河的康桥之上,留下了他与她的倩影,月光灯影下的康河岸,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康河的美,不只是油画般的异国情调,它的高贵和宁静又带有几分忧郁,犹如那故国淡远的萧声。

林徽因和徐志摩


林徽因和徐志摩总是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漫步。看看徐给林写的句子我们便可知诗人当时的心情了:“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会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但我以为,爱还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别的自由了;烈士殉国,教家殉道,情人殉情,说到底是一个意思,同一种率真,同一种壮烈;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似乎除了林微因自己,没有谁知道徐志摩的心是那么热烈的燃烧着。为了爱,他甚至可以做一块殒石。

林徽因

林徽音美丽如蝶,学贯中西,才情横溢。她是淑女才女的绝唱,旖旎端庄;她是个奇迹,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设计师;大学者胡适称她为“中国第一才女”;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视她为“唯一的灵魂伴侣”;大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她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她不但风华迷倒众人,学养深厚更表现在文学、艺术、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而她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位大才子之间浪漫绮丽而又不无伤感的感情纠葛也传为佳话……穿经万千山水涤荡过的岁月长河,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人的款款深情,她美成书页里一个俏丽的剪影,冰清玉洁,芳华绝代!李健吾评论她:绝顶聪明,又是一幅赤热的心肠,口快、性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敌人。她缺乏妇女幽娴的品德,她对任何问题都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是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热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林徽因

林徽音:l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福建闽侯人,新月女诗人。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1929年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讲授《雕塑史》和专业英语。是年,张学良出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从1931年到1946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参加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山西、浙江、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期间留影

  1946年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1951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1951年调查研究景泰蓝生产工艺并设计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景泰蓝新图案,还亲自参与测试。


梁思成、林徽因

其实当时的林微因却也别有一番苦恼在心头,她也爱徐志摩,同时却又尊重社会传统和道德规范,信奉家庭价值,她不愿做出遭受社会舆论批评的事。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她最后还是拒绝有妇之夫徐志摩的求爱。
当徐志摩在与前妻的离婚协议书上签完字,急匆匆来见林微因时,却发现林微因早已人去楼空。林徽音走时留给他的只是一封短信:“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的和还没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又说,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在与你们送别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你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扯进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其实,在您陪着她向我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一时间,徐志摩茫然了。尽管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求情,但是林徽因却并没有回头。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梁启超做为老师也担心徐志摩的状态,写住给他: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悒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美丽的林徽因


徐志摩复信宣称:“嗟夫吾师!我当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心之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秽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林徽因

林徽音一方面享受着诗人的激情与爱,一方面又牵绊和纠葛于这份爱,徐志摩饱满的激情令她怦怦心动和欣喜,但她能撑控和分清爱情与生活区别,她明白用诗来表达的爱情多少是非理性的,当她意识到他对她的爱几近疯狂时,她择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徐兄,我不是你的另一半灵魂,我们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补充,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有友谊,不能有爱情。徐志摩狂热的恋着她,那段美好的旷世恋情,却没有结果,这段感情也催生了徐志摩的灵感和才情,他相继写下了《偶然》,《再别康桥》,大才子带着淡淡的遗憾和无奈,选择了离开和逃避,他们都明白,彼此只是两条互相交汇的直线。林徽因作为不同常人的理智或者冷静或者聪明,和热情单纯的徐志摩,是命运中注定的交错。

16岁的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她秀美、灵动,气质高雅,见识独到,她是精灵。她也十分爱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梁思成,当梁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的恋着林徽音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更加的怜惜她,林感动万分,对梁说了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一生来奉还!上帝终被他们矢志不渝所打动,让他们缔结了一段美丽的尘缘。


梁思成与林徽因

  林徽音放弃了徐志摩,从英国归国后便与梁思成丽影双双常出没于北海公园、清华学堂,看梁思成参加的音乐演出,和他一起逛太庙,刚进庙门梁思成就失了踪影,她正左顾右盼地诧异时,梁思成已爬上大树喊她名字。那段时光对于林徽因来说是灿烂温暖的。后又因梁思成车祸加速了他们的相融,再后来一起留美结婚。梁思成问林徽音:“你为什么选择了我?”林徽音淡淡一笑:“看样子,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梁思成接纳了林徽音,也包容了林徽音的所有。这是真正的爱情,是不以完全占有为目的的爱情。因为梁思成明白,世上的男人女人婚姻的结合,不可能是感情的重合。让对方保留一点过去,才是真爱。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夫妻不是如此呢?每个人在她(他)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一块美丽的祭坛。内心供奉的、依恋的、或者放不下的不見得是现存婚姻的另一半。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夫妻甜蜜的生活和共同的奋斗。当走上了婚姻殿堂,便把以往所有的情感消弭了,这不仅不现实,而且是残酷的。只要真诚不渝,心灵的芬芳终会超越世俗的占有。


林徽音

林徽音在跟徐志摩一场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恋爱之后,终于接受世俗的压力,尊父命依婚约,把“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最终屏弃,留下了切肤的哀伤、和一段讲不清楚的纠葛和缠绵。这段走了一生都没有走完的凄美的感情历程,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突然意外去世而结束。1931年11月徐志摩突然在一次空难中去世。徐志摩是为了第二天到北京听林徽因的演讲,匆匆北上,飞机撞山遇难。林徽音内心的巨大伤痛是可想而知的。193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去南方考察路过徐志摩故乡,停车的几分钟里,她下了车,在昏沉的夜色里,独自站在车门外,余情未了,那些不相连的往事,幻化成一片模糊。林徽音给志摩写下《别丢掉》,寄托不尽的哀思:“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的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地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梁思成对林徽音感情用情之深亦属罕见,当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亲自到现场取回一块飞机残片,带回北京让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诗。“凝望着幽黯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

金岳霖

林徽音集美貌和才气于一身,让无数优秀的男人为之倾倒。国外生活多年的哲学家金岳霖,对林徽音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 
  当时梁林夫妇住在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后院,但另有旁门出入,平时走动得很多,就像一家人。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捉住了他,彷佛连血液都凝固了。他一夜无眠翻来覆去的想,他一方面觉到痛苦,一方面也很感谢林没有将他当成一个傻丈夫,她坦白而诚实得好像是个小妹妹招惹了麻烦向哥哥讨主意。他问自己,徽音到底和谁在一起会比较幸福?他虽然自知他在文学、艺术上有一定的修养,但金岳霖那哲学家的头脑,也是自己及不上的。

林徽因家庭照


  第二天,他告诉林徽音:“妳是自由的,如果妳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说着说着,两个人都哭了。后来林将这些话转述给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妳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妳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他们再不提起这件事,三个人仍旧是好朋友,不但在学问上互相讨论,有时梁思成和林徽音吵架,也是金岳霖做仲裁。金岳霖为她終生未娶。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才女!美貌出众,才华横溢,既是画家、建筑家、装饰艺术专家,又是散文家、戏剧家,可说是多才多艺。林徽因学术论文,不仅有严谨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且能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的精湛技艺。其小说篇篇玑珠,更以精湛的艺术魅力留给后人美的惊叹。她的英文特别好,尤其长于口译。她参与泰戈尔访华活动的接待,印度诗哲泰戈尔游北京,演讲时除了徐志摩担任翻译外,再有就是林徽音了。她用英语主演了泰戈尔剧本《齐特拉》,担任过曹禺编导莫里哀的《悭吝人》全部布景绘制和舞台设计。林徽因能自由地运用两种文字、各种文体进行写作,在音乐、美术方面也均有造诣。她是诗人,是建筑史学家,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福州籍女作家。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与林徽因

有人这样说:林徽音这朵玫瑰一生芳芬了三个男人,丈夫梁思成日日为她浇灌,学者金岳霖侧立一旁为她守护,诗人徐志摩则是一个爱情舞者,似庄周梦蝶,虚无且美丽地盘旋于她的玫瑰花丛。林徽音给不了徐志摩一份真爱,但拒绝得不够彻底,任由他翩然起舞,直至舞上了云端。


诗人的心永远也不可以没有爱情的浸泡,当一扇门扉向他关闭的时候,必然会有另一卷窗帘向他敞开。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极度虚空之际,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给了徐志摩那颗因与林徽音恋爱失败而忧伤的心以莫大的安慰。

陆小曼

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其父陆宝早年留学日本,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小曼自幼在上海幼稚园度过,八九岁时方才随父到京。1920年由其父母选中王赓为婿,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陆小曼

陆家原是常州的望族,世代书香,加上陆老先生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9岁随父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的基础已很好。15岁起,又专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3年后,她的英文也很流利了。

陆小曼

18岁开始,北京社教界已经传闻有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她在19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无锡人王赓。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陆小曼前夫王赓

王赓比小曼年纪大得多,做事干练沉着,但是在家庭生活上,他缺乏吸引力。王赓对小曼是很宠爱的,但是,他像一个大哥哥哄小妹妹那样,爱护有余,而温情不足,小曼对他自然是敬多而爱少。这一对夫妇,实际上有点封建包办,因此,虽新婚不久,但在夫妇的形式下,中间空白不少。后来,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小曼不愿去东北,仍住在娘家,因此感情上更加淡漠了。双方都深知这点,但由于都讲究品德和信守,暂时还是相安无事的。


陆小曼

徐志摩常与小曼夫妇到西山看红叶,来到今雨轩喝茶,或去舞厅跳舞。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很纯真。王赓在北京时,因事忙,有时不能陪小曼出游,就邀志摩代劳。起初,志摩也出于友情难却,加上对小曼印象极好,也就乐于充其任。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后,志摩和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了。那时候,虽然社交已经公开,但是北京的封建意识还是很浓的。社会上对这两位男女才子本来刮目相看,他们的接触多了,就引起人们紧张起来,流言蜚语也就离奇了。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就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动力。


陆小曼

郁达夫说:“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到宗法家风?当这事情正在北京的交际社会里成为话柄的时候,我就佩服志摩的纯真与小曼的勇敢。”后来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大典的时候,他俩非要请梁任公为他们证婚,梁公不肯,志摩仍然坚持,任公答应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才行,徐志摩同意。不想梁任公真的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言极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举办完婚礼,徐志摩便郁闷地携陆小曼匆匆南下,定居了上海。

与陆小曼蜜月新房


徐志摩与陆小曼1927年至次年曾居环龙别墅11号

新婚后的生活是浪漫且温馨的,那时徐志摩每天早上都要去花市上买回一束鲜花,放到他心爱妻子的床前。陆小曼不做任何家务,志摩便雇来厨师、车夫和女佣来伺奉她。陆小曼常去戏院演越剧,徐志摩不仅陪同,兴致来了还要粉墨登场与夫人反串一下。小曼长期生活无度和不加节制,造成“心口疼”的病疾,有人说吸食“大烟”可以止疼,徐志摩就四处求购。日子久了,志摩的收入自然经部住小曼的挥霍无度,尤其因他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也就断了家庭的经济援助。徐志摩的生活捉襟见肘,渐渐感到了艰难,他只好拼命地创作、教书、兼职,以补足家用,但还是入部敷出,有时还得依靠借贷度日。

徐志摩之妻陆小曼

天生性情浪漫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历尽艰难的结合让他觉得终于找到了“唯一灵魂之伴侣”,以为从此可以幸福地生活。但事并非如此。陆小曼虽然在相貌和才情方面并不逊于徐志摩得梦中情人林徽音,但她的性格却与其大不相同。人所共知,林徽音是尊重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楷模,而陆小曼则是典型的传统的离经叛道者,她狂野不羁,贪怡快乐,不懂责任感。

徐志摩与陆小曼

梁实秋这样评介志摩:“诗人爱的并非某一女子,他们爱的是他们内心的理想。”他们认为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林徽因,她们只是诗人徐志摩爱情理想中完美女性的一个虚幻的符号。而现实中的婚姻生活,并非都是谈情说爱、读诗论画,共享人生性灵之美,生活实实在在就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凡人的生活如此;诗人的生活也如此,就是王子的生活页不例外。当女性被生活的尘俗所浸泡久了之后,其原有的优异与完美也就荡然无存、归于平淡了。

陆小曼

有人总结:“导致他们这栋爱情大厦倒塌的根本应该是陆小曼的病痛和徐志摩经济的窘迫。应该说陆小曼是爱徐志摩的,她悄悄打掉与丈夫王庚怀有的孩子与志摩结婚,不慎落下了一身病痛,落得了终身不育;她抛弃了原本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婚后却又始终得不到徐志摩家人的认可,精神上十分忧郁。当他们移居上海时,陆小曼便开始了随意挥霍,捧戏子,进舞场,后因要缓解病痛经又吸起了大烟,陆小曼的随性而为慢慢褪色了爱情的温润,之于徐志摩大小都是份折磨。他一味容忍只因为他想证明爱,延续爱,坚守爱,他梦想着有一天她能够醒悟和改变,来做好他的灵魂伴侣。”

陆小曼

她与徐志摩结婚后仍沉溺于社交和鸦片,并没有把徐当作唯一的心灵寄托。由于病疾和鸦片的侵蚀等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全然没有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的一味迁就,反而更助长了她的反感。志摩对他俩的家庭既爱又忧,他这样形容自己与她的家:“销蚀筋骨,一无好处的颓废的窝巢。”志摩曾苦苦恳求陆小曼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奈面对得却是一个把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得比爱情更重,且我行我素的女人。陆小曼的固执令徐志摩苦恼不堪,以至他公开承认自己当初对理想的追求完全是又一场失败。徐志摩单纯、浪漫、不擅驾驭,陆小曼一味的任性无度与风流,使他们的合欢绝难久长。小曼后来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两个人很快就如胶似漆并经常与之在烟榻上昏天黑地的吸。徐志摩发现后多次耐心相劝,两人的争吵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上火竟会拿着烟枪敲打徐志摩的头,或用烟缸甩向他,徐志摩的金丝边眼镜有时也会被砸得掉在地上。

陆小曼与徐志摩

那时,徐志摩在上海与北京两地疲于奔命。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徐志摩被父母断了经济上的供给,苦撑着这种局面,为了满足养优处尊的陆小曼,他租上好房子,请14个佣人进进出出服侍她,而自己舍不得购置新衣,有时竟穿着有窟窿的衣服上台给学生授课,间或兼做着房产中介赚取佣金,他凌乱不堪地生活,断了诗情断了理想,有的只有挣扎,在处于极度惶惑时,他终于说出了那句:“我们都在堕落……”现实的残酷注定了徐志摩爱情路上的梦魇。对于婚姻他是痴情的,当他与陆小曼的感情危机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时,胡适和其他朋友都劝说他与陆小曼离婚,他却这样说:“我不能这么办,她原是因为我而离婚的,这么一来,她就毁了、完了。所以,不管大家意见如何,我不能因为我自己而丢弃了她。”


陆小曼和翁瑞午

1931年11月19日,“济南号”邮机由南京飞赴北平。据说当日的南京,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经停徐州机场后继续起飞,司乘人员快乐的聊着天,身边一缕缕白云,悠然从机侧掠过。忽然,前方突现大雾,飞机冲入雾中顿时迷失了方向。不待机上的人们转醒,飞机已撞在山头,机身訇然起火,像一只火鸟,翩翩坠落于山下。随着济南号在泰山山巅的一声巨响,一位中国现代文学上最为浪漫、最可爱的诗人徐志摩,也如他生前所言:挥一挥衣袖,不带一片云彩地悄然而逝。


徐志摩去世后的陆小曼

徐志摩的遇难,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有人这样描绘她:她从此素服,从此无爱,戒了烟瘾,逐了翁瑞午,青灯守节,闭门思过。很长时间足不出户,唯一支撑她精神的是,每天对着卧室墙面悬挂的志摩巨像看得入神,夜深了便撑一盏心灵的孤灯,一幕幕地象掀看书本重温着他们过往的炽热,还有他对她所有的放纵和包容,他待她的好。她喃喃自语着:他是为我死的。她基本面无表情,唯有一份痛的抽搐让她知道自己还在活着。
终有一天,她打起了精神,她想为他做一些事,于是她把29岁以后的生命作了安排,她要为他整理文字,潜心搜罗志摩的诗文,把他的文字象珠宝一样串串连起,来重编他们的爱情,她知道这世上已无志摩,但她坚信灵魂的永在,她感觉志摩一直在她的天空里俯身,微笑地看着她活着的样子,她确信她做的一切都是经过志摩默许的。她期望能死后和志摩一起合葬,她渴望最终能做上一朵云,也能随风。为此,她活了63年,却用了35年的生命在追忆志摩。在寂寞无助,编成了《徐志摩全集》。全集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一文,也可看到陆小曼的悔恨之情。


徐志摩是幸福的!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他。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徐志摩并不是一般人印象中轻浮的花花公子,相反,他是一位极其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好男人。徐志摩朋友众多,人皆爱之。梁实秋说他有着“天真烂漫的率直”,胡适说他“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有一团爱”,“他对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情。”林语堂也曾盛赞徐志摩天分极高。志摩的朋友们全当他是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是位从不树敌,整天为朋友奔忙的极可爱的人物。与生俱来的浪漫和理想主义,让诗人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徐志摩就是这样曾经天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最杰出的才子。



徐志摩去世后,他生前的三个女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延续他的生命德光辉。林徽因让自己的丈夫梁思成捡拾了一块徐失事飞机的残骸,挂于自己卧室的正中央,一挂便是一生。多年之后,她还在报纸上发表写给诗人的诗作。陆小曼则永远退出了社交圈,闭门私守终生,并整理出版了自己与徐志摩的往来书信出版。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徐志摩的儿子。


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爱情 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我们更愿意承认,徐志摩本身就是一片云彩。胡适说:他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810.html

更多阅读

陆小曼的故事和她是照片 张幼仪陆小曼照片

徐志摩与才女陆小曼的故事:为爱战斗一生惟有名门出闺秀陈乃姗说:"称为'名件', 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止

与老公离异后我竟嫁给了小三的前夫 嫁给离异男无孩

        与老公离异后我竟嫁给了小三前夫                 文·方煜斐讲述人:明琴我与老公是自谈的恋爱。我父亲是医生,妈妈是一个乡镇医院的护士。由于住在农村,我就在附近的一个中学里读书,我与燕军就是

声明:《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爱情 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为网友青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