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故事1 哲学的故事

给你提供两个哲学故事

1、胸有成竹——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从此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文与可胸中的成竹从何而来?是天生的吗?不是。是冥思苦想,主观自生的吗?也不是。它是客观存在的竹子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原来,文与可在他住处的周围,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因而当他画竹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快速的画出各种各样生动逼真的竹子。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那么无论他如何构思,也不会做到胸有成竹,更不会成为画竹的高手。这也就是说,人光有脑子,还形成不了意识,人只有用脑子去反映外部世界之后,才会产生意识。

2、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必然性和偶然性

1854年11月4日,黑海上空突然出现一场风暴,是停泊在巴拉克拉瓦港口的英法舰队受到严重损失。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他搜集了欧洲各地的气象情报,发现在一天以前,这个风暴曾出现在地中海上空。因此,他认为只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气象台站,利用有线电话迅速传递情报,风暴是可以预报的。他的意见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不久,第一张用电报传递情报的天气图在法国诞生。天气预报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黑海风暴袭击英法舰队,对于天气预报的产生来说,是个偶然事件,它导致了天气预报的诞生。这说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天气预报的产生,仅仅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吗?不是的,它有着客观的必然性。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天气与癌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什么时候产生这是由偶然性的。酒醒人总有一死,但什么时间死、什么原因死却有偶然性。

【梦心】分享哲学小故事

正确分析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

河神与海神一对话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这样的一段寓言故事:

秋天涨水一时候,所有一小河里一水都灌到黄河里去,黄河一水就突然宽阔起来,两岸距离也远了,隔着河水,看不清对面岸一牛和马。这时,河神高兴极了,以不天下的好处都集中到这里来了。河神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举目东望,竟没有看到海的边缘。这一来,河神才觉得自已的想法为对,于是扭过头来,今仰面向海神叹息道:“我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已了,现在看到你是这样的广大和深远,才知道自已不行,如果不到你这里来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定会永远被人家笑话。”海神听了这番话,向河神说道:“井政下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因为它被井的狭窄束缚了;对夏天的虫儿,不可以和它们谈冬天和冰,因为它们被时令限制了”。

这则寓言启发我们:要正确分析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依赖于客观环境的,它不可能脱离客观的条件而孤立存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因为它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它也不能脱离物质,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影响,一切了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条件割裂开来。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给予总是相互的

据报载,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何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用这样的种子而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获得丰收,与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质玉米接受了邻居劣等玉米的花粉。

规律的客观性

愚人集牛乳

昔日,曾有一人,因举办宴会要用很多牛奶。为此,此人思忖:“我若从今日便开始挤取牛奶,日日积攒,多日之后就会攒得很多,那时不仅多占器具,还有可能腐败变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牛奶继续留在牛肚子里,临到宴会时一并挤出。此计甚妙,甚妙。”这个人为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而得意。为了让牛奶在牛肚子里攒多一些,这人又把小牛犊牵到别处去喂养,以免牛犊吸吮牛奶。时过月余,宴期已到。这人此时将蓄奶已久的母牛牵出,要挤出那些存在牛腹中的牛奶招待宾客。可是任凭他怎么挤,也没挤出一滴牛奶。因为牛犊日久没再吃奶,也没有每天挤取牛奶,母牛的奶就自然地干涸了。这个愚人到底错在哪儿呢?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可违抗、消灭和创造。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规律办事。母牛出牛乳,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的。必须是在牛犊吸吮或人工挤奶的刺激下,才能泌乳,这是规律。这个愚人自以为想出了妙方,却违背了规律,主观不符合客观,当然不可能

愿,只能落得让人嘲笑了。

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喝酒”荣获诺贝而尔奖

探测高能粒子运行轨迹的仪器——“气泡室”的发明原理,是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尔在喝啤酒时,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气泡,猛然想到自己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怎样探测高能粒子的飞行轨迹。于是,他用啤酒代替高能粒子穿越的介质,顺手拿起几粒碎小鸡骨头代替高能粒子,等到酒杯中的气泡冒完后,将其丢人杯中啤酒里,随着碎骨的沉落,周围不断冒出气泡,用气抱显示了碎骨粒下降过程的轨迹。他立即回到实验室,经过不断实验,当带电粒子穿越液态氢时,其所经过的路线同样出现了一串气泡,终于以这种方法清晰地呈现出高能粒子飞行的轨迹。格拉塞尔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联系的观

点。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生活。格拉塞尔正是把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生活中的喝酒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了启迪,完成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并荣获诺贝尔奖。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愚人到别人家做客,主人端上饭菜热情招待他。愚人食后即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他如此说,连忙往饭菜中加了些盐。这一来,愚人再食饭菜便觉味美无比,吃得非常高兴。于是愚人心里嘀咕:“饭菜之所以好吃原来是因为放了盐的缘故。放盐少许即能如此味美,倘若多放岂不会味道更美吗?”按照自己的思路,愚人干脆将一口盐吃进嘴里,立刻弄得自己难受不已,狼狈不堪。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如果生硬地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则会犯下错误。故事中的盐与饭荣是有联系的,愚人弃饭菜而食盐,就是割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此人未得美味,反得口患。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与部分两个方面。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只具有自身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整体功能。饭菜中放适当的盐会觉得美味,是因为盐与饭菜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只吃盐又想有饭菜的美味,也就是想只要部分又得具有整体的功能,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吃盐的愚人的错误所在。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拉 磨 的 马

从前,有个实力不是很强的国家,国王派人驯养了很多匹良马。敌对的邻国一直伺机要攻打他们,终因

了解到他们有很多好马可以作战而退却了。于是国王便想:“先前我养着这些良马是为了防范敌国,如今敌兵都退散了,养着这些马还有什么用呢?不如让这些马去帮助人们劳作,这样既不损伤马,又对百姓有益,何乐而不为呢?”国王很快就将他的想法付诸实施。就这样,本来要作战马的良马大都被人们牵走拉磨去了。

后来,邻国又一次兴兵前来进犯,国王立即下令招回这些良马来参加战斗。可是这些马常年用于拉磨,早已没有了奔跑的能力,只会围着磨盘转圈圈了。所以,号令一下,这些马不是往前奔跑,而是就地慢慢地转圈,无论士兵怎样狠命地鞭打它们,依然不能令它们向前驰骋。结果邻国毫不费力便拿下了这个国家。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在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是不同的,因此,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对昨天,不能苛求;对今天,要立足于现实;对明天,则要有预见性,要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为事物发展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这则故事中的国王,对未来缺乏预见性,不能居安思危,实质上就是用静止的观点分析形势,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所以,这个国家灭亡就是必然的结果。

另外,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构成了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在战马的保护下,国家是安全的;一旦战马变成了拉磨的马,国家失去了这种保护,就变得危险了,最后失去了独立,失去了安全。所以,对于矛盾的转化我们要有预见性,如果不希望这种转化发生,就必须做好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然。

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荆 人 渡 澭

春秋时,荆国人欲偷袭宋国,便派人先去测量水,准备夜间按所测的路线过河。到了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不知道,仍按事先测量好的路线渡河,结果溺死者达千余人。荆人大惊,阵脚大乱,落荒而逃。荆人事先测量的路线是可以渡河的。现在水位已发生变化,暴涨了,

还沿着事先测量的路线渡河,这是他们所以溃败的原因。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的变化发展当作一个过程来考察,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状,而且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反对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荆人无视事物的运动变化,用静止的侵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以白天获得的对水的认识指导夜间实践,犯下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是荆人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它警示人们一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方法,才能使主观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把工作做好。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鲁 侯 养 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

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养自己的力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但人们可以友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规律,主观愿望再好,也要受到

规律的惩罚,导致失败。人有人的生活规律?海鸟有海鸟的生活规律。酒席、乐曲、歌舞与海乌生活无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不过是鲁侯强加于海鸟的。鲁侯的主观愿望虽好,但不符合海鸟生活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使海鸟一命呜呼。

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蝴蝶救了列宁格勒

1941年6月,一天清晨,一位苏联将军视察阵地时,偶然发现几只蝴蝶在花草丛中飞来飞去,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将军深受启发,立即去找研究蝴蝶的专家斯万维奇,要他设计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斯万维奇参照蝴蝶翅膀花纹的色彩和构图,将保护、变形和伪装三种方法综合起采,对坦克、军用车辆等活动目标涂上同地形相似的多色巨大斑点迷彩,改变其外形轮廓,对机场、炮兵阵地、雷达站、军用仓库等固定军事重地利用遮障伪装,在遮障上涂染与背景相似的迷彩图案。

就这样,他们为列宁格勒数百个军事目标披上了神奇的“隐身衣”,当几百架满载炸弹的德军轰炸机飞临该城上空时,原定的袭击目标一个也找不到,一些曾身经百战的优秀飞行员也惊呼眼前一片迷茫。飞机在空中盲目地转了几个大圈后,只好胡乱丢了一些炸弹仓促返航,而列宁格勒却安然无恙。

小小的蝴煤竟然救了列宁格勒,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原来,苏队正确地认识了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并成功地将它运用于实践。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但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并不是本质的表现,反而能掩盖事物的本身。所以,认识了事物的现象,还不能说是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运动在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我不是我了”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坦然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赖账不还,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就挥手打了他,赖账人要去见宦告状,这位邻居对他说“你去吧,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打你的我了。赖账人无言以对,干瞪着眼睛。

故事里的希腊人借口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事物的运动在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同时运动着的事物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某种稳定性。

联系是紧密的、客观的

鸟儿为什么不会歌唱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说,英国的小鸟逐步忘了如何歌唱。这种令人不安的归咎于交通噪音。栖身在喧闹道路附近的鸟类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年幼的小鸟难以学会歌唱,只会发出凄凉的啾啾声。住宅区的小鸟委快忘记原来的歌声,而开始模仿周围的噪音,如大哥大的铃声或汽车的喇叭声。调查还发现,公路上的喧闹声可以影响到三公里之遥的鸟类行为。因为听不到求偶的叫声而找不到配偶,燕雀、刺嘴莺和金黄丽等鸟类的数量已剧减少。

还一事例生动说明,小鸟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客观的、重要的。人类制造的噪音不仅害了年已,也殃及鸟类,破坏了鸟类通过声音建立起来的联系,致使鸟儿学不会歌唱,严重威胁到鸟类的繁衍生存。还一发现也标志着人们对噪音的认识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再一次提醒人们要降噪消音,保护环境。

把木梳卖给和尚

读到这样一篇小小说把木梳卖给和尚。讲的是某个企业负责人招聘营销员,企业负责人出了这样一个实践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困惑不解,光头和尚怎么会买木梳?纷纷离去。剩下甲、乙、丙三人。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到和尚们的唾骂,最后卖出的把木梳。那是下山时如水火如荼的太阳下见一个和尚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递上一把木梳,小和尚一用止了痒,顺便买了的把。乙为人比较机灵。他见朝圣神者个个被山风吹得头发蓬乱,便建议长老在庙宇里备一把木梳让进香者梳理一下乱发以免蓬头垢面对神不敬。长老采纳了这个建议买了十把梳,因为山上有十座庙宇。丙思路宽广富于开拓,一次卖出木梳千把。怎么买法?丙说,他到一名山古刹,见进香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便对主持说:进香者其心虔诚,施主慷慨,宝刹应对施主有所回赠以保其平安,鼓励他们多做善事,,你的书法好,我有木梳一批,你可在木梳上写上积善梳三字,后作纪念品回赠给香客。主持大喜,当即买下一千把,香客得了纪念品也十分高兴。

矛盾的转化

盲人为什么会领路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您别着急,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说是一个样,我是个盲人”

盲人为明眼人领路,乍听起来出乎意料,可细想一下又在情理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阿凡提染布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给乡亲们染布。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布染得好,十分妒忌,小要刁难他一下。一天,巴依挟着一匹布,来找阿凡提:“听说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给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颜色?”阿凡提问道。“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蓝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当然能染,染完后保你满意。”“什么?你能染?那好。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里:“不是礼拜一,不是礼拜二,不是礼拜三,不是礼拜……更不是礼拜日。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

“鸡夜鸣”和“鸡不鸣”

北宋学者杨时在《言默戒》里,讲了这样一则寓言:“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鸡或鸣或不鸣,均难逃下锅就烹的厄运,是邻人和鸡过不去么?也许有人这样想。但杨时却有自己的解释:“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但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这就是说鸡当鸣不当鸣,决定于具体环境。古人无钟,以鸡鸣定时,不当鸣而鸣,搅得主人的美梦,该烹;当鸣而不鸣,误了主人的事情,也该烹。

矛盾具有特殊性

王子与百官

很久以前,有个国家的王子才七岁便到深山里求仙学道去了,因此,他对于朝廷中的百官以及他们的责权一点也不了解。

后来,这个道人王子当上了国王,朝中百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接

驾宴会。久在深山的王于吃着丰盛

味美的饭菜,觉得非常适合口味,便认为厨师是宫中最可靠最有本领的人。从此之后,国中的大事小事,国王都只找厨师来商量处理,一时间朝廷上笑话百出。

看着朝中混乱的局面,群臣们既觉得好笑又暗自着急。于是都来向新国王奏谏,告诉新国王朝中百宫各有所主,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厨师只是宫中的饮食主管,不知处理政务,国王切不可因为饮食可口,三餐如意,便只信任喜欢厨师一个人,否则必将误国殃民。新国王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才逐渐地进入了国王的角色。

这则故事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果不去分析矛盾的不同持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用简单化的办法去处理各种矛盾,就像故事中的新国王一样,把饮食当成了政务,将厨师当成了能臣,必然笑话百出。好在新国王及时改正了错误,逐渐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真的要祸国殃民了。

再从另一角度来讲,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但是,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作判断去行动,那不是真正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又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一个方面,也不算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还是变化发展的,要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故事中的新国王,就是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自己的思想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所以才会闹出笑话来。

矛盾的主要方面

伎儿作乐

从前,有一位大富翁请一个能够演奏好多乐曲的伎儿到府中表演,一曲曲优美的乐曲令富翁心旷神怡。这时伎儿便乘机向富翁讨赏,要富翁给他一头牛。富翁不愿意.但并

没有直接表示,而是微笑着对伎儿说:“你若是能够照今天的曲目继续演奏下去,昼夜不停,时满一年,我就把牛送给你。”没想到伎儿毫不在意,竟反问富翁:“若我真的一直演奏下去了,您也真的一直听下去吗?”富翁满以为伎儿不敢接受这种苛刻的挑衅,便答说:“当然了,只要你能不间断地奏乐,我就一直听着。”“那好吧。”伎儿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富翁的条件。而富翁也在暗自得意,便舒舒服服地躺下,专等伎儿开始演奏了。

只见伎儿把乐器调了调,自己又定了定神,头一甩,演奏了起来,果然不同一般。这个伎儿一心作乐,三天三夜未曾停歇。

可是,富翁却受不了了。现在他听着这一首首熟悉的乐曲,再也感受不到先前那优美动听的韵味了,全部成了令他烦躁难耐的噪音。终于,富翁认输了,送给了伎儿一头牛。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故事中的伎儿开始演奏的乐曲,富翁觉得优美动听,是乐音,是享受。后来,在伎儿不间断地演奏的刺激下,乐音变成了噪音,享受变成了难受。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富翁就再也无法忍受了。

此外,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故事中的富翁没有想到伎儿能不停地演奏,会使乐音发生质变成为噪音,终致无法忍受。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郑人乘凉

从前有个郑国人,到一棵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转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不停地移动凉席,随着树影动。到了黄昏,他又把凉席铺在树下。一会儿,月亮出来了,月亮在空中转动,树影在地上移动,他又不停地移动凉席,随着树影动。可是,他又担心露水沾湿衣服。渐渐地,月亮当顶、树影缩得愈来愈小了,他就径直躲到树底下,浑身上下也被露水沾得愈来愈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方法,可以说是十分灵巧的,在晚上用同样的方法乘凉,那就显得笨拙极了。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变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任何矛盾也就都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根据这种变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郑人将白天乘凉的方法沿用到晚上,没有看到太阳和月亮的区别,也没有注意到白天和夜晚的差异;事实上,晚上自有晚上的乘凉方法,郑人生搬硬套白天的方法,仍然追着树荫乘凉,实在是愚蠢可笑。

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

以愚困智妙计

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所派使者是江南名士徐铉,此人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闻名于北宋朝廷。宋朝照例要派官员做押运使,去接受贡品,满朝文武怕自己学识不及徐铉而丢面子,没有人敢做押运使,宰相也不知道究竞选谁最好。宋太祖让殿前司选出10位不识字的殿中使者的名单,随手在名单上圈了一个人的名字,满朝文武见此大吃一惊,连宰相也不解其中的奥妙,只能遵旨催促那个被点中的使者赶快动身。在船上,徐铉滔滔不绝地谈古道今词锋犀利,周围的人对他惊奇不已。而那位使者根本听不懂徐铉的高谈阔论,只能一个劲儿点头称是。徐铵不了解使者学问的深浅,心想不能在来人面前丢脸,越发说个不停。一连几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把肚子里的墨水倒

干净了。那位使者还是没有与他辩论,徐铉自觉没趣,就不再吭声了。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宋太祖正确地处理了“愚”和“智”这一矛盾关系,置南唐使者徐铉于英雄无

用武之地,从而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

正确对待矛盾

楚人有生而不识江者

楚人有生而不识江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长。”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言失色,曰:“驴则付汝,江还树生。”

北人生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天江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知故也。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即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正确对待矛盾,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并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楚人”和“北人”,一个生而不识江,一个生而不识菱,但他们二人回避矛盾,掩饰矛盾,强不知以为知,固执己见。无知和有知是一对矛盾。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学习,方能有知。像文中的“楚人”和“北人”讳疾忌医,只能导致自己更加无知,成为千古笑料。

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焚琴煮鹤”与“解放阿留”

“焚琴煮鹤”这句成语,说的是有个人砸了琴、宰了鹤,用琴当柴煮鹤吃。结果,琴不如干柴好烧,鹤并不比鸡肉美。于是乎此人感叹道:“琴不如薪,鹤不如鸡。”

“解放阿留”则是说明代太仓的周期元素,人一个书僮叫阿留,阿留“生性呆痴无比”,主人让他扫地出门,“他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让他砍根树枝做床腿,他在林中转悠半天空手而归,告诉主人说“:木枝皆上生,无向下焉!”某一日,主人作画,故意与他开玩笑让他试一试。他提笔染墨,竟“浓淡参亭,一如素能”。自始,主人让他

专心作画,“其终身为弁”,成为好画家。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为同的事物,其内在矛盾为同,同的事物在为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也矛盾也有差别。我们分析问题时,就是要研究事物的内在的特点,从中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同的矛盾,要用为同方法解决。要力戒“焚琴煮鹤”,学习“解放阿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土地爷的哲学

古时候有一神话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们把祈祝祷者的话记下来。他走后,来了4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4名话:刮风莫利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

如此一来,4个不同的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转化

蝇蛆也是美味佳肴

苍是追腥逐臭的行家里手,且能传播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历来被人们视不“四害”之一,避之惟恐不及,怎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呢?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昆虫学家还给这道用蝇蛆炒的形似乎鲜肉的佳肴命名为“玉笋麻果”。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奇妙,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各自向自已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都是地分不二的,苍蝇出不例外,它除了上面的害处外,也有有益的一面。苍蝇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和免疫功能,能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抵御各种病源体对自已的侵入。如果把苍蝇在严格封闭的笼中喂养,吃以麦为主配制的饲料,它就不仅无毒,而且营养丰富,能够做成美味佳肴,变成益虫了。

被昆虫学家请上餐桌的不仅有苍蝇,还有蚂蚁、蝗虫、黄粉虫等。专家们以自已的研究和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许多昆虫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如能开发利用,将是人类无法估量的食物和蛋白质源。多达成100多万种的昆虫除用作食品或保健品外,还可广泛用于饲料、医药、工业原料、观赏工业等多种领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之一,一旦形成大规模工业生产,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以上事实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领域、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们对苍蝇由一味地消灭到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变害为益,就标志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把对苍蝇的认识推倒一个新阶段。今后,如果再有人说“我的心象吃了苍蝇一样。”我们不禁要问他:是难受?还是喜悦?

注意适度原则

猴子种葡萄

猴子很聪明,而且善于模仿人类的动作。猴子想学种葡萄,便走到葡萄园里。它见园丁正给葡萄苗浇水,就说:“原来种葡萄需要水、这还不容易!我要给葡萄苗浇更多的水,让它结更多的葡萄!”于是,他把一棵葡萄秧子插进河里,葡萄秧被淹死。

猴子又来到葡萄园里,它看见园丁在给葡萄秧施肥料,就说:“哦,原来葡萄需要肥料。我要给葡萄施更多的肥料,就能结更多的葡萄!”于是,它把葡萄秧栽在粪堆上、葡萄秧被烧死了。

猴于再次来到葡萄园里,这时已到了冬天,猴子看见园丁用稻草把葡萄秧包起来埋在地下,就说:“哦:原来我的葡萄秧栽不活,是因为葡萄秧苗害怕寒冷。这次我定要着意保护,使它免受风霜!”

次年春天,猴子种上一株葡萄秧,而且学着园丁对葡萄秧越冬的管理技术,用稻草把葡萄秧包得结结实实的埋在地下,不几天葡萄秧就闷死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掌握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事物的“度”。只有将事物发展的度把握好了,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

众所周知,葡萄的正常生长是多种生存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按时浇水、适时、适量施肥、越冬防寒措施跟上,葡萄秧才能技繁叶茂茁壮生长。猴子虽然认识到水分、肥料乃葡萄秧生长之必需,却没能掌握合理灌溉、施肥技术,造成葡萄秧生长期间水分过剩、营养过旺,导致死亡。另外,葡萄植株越冬时,既要防寒保暖,以免冻死,又要保持通风通气。而猴子只知道防寒保

暖,却不知道还需通风通气,以致将葡萄秧活活闷死。

俗话说:“物极必反。”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必须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虽然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而一且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任何事物都有个“度”,只有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才能不断促进事物发展

成分在内部组织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朝三暮四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于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爱猴子了,宁愿减少全家人的口粮。

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猴子的食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3个,晚上4个,够了吧?”猴子听了个个吡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4个.晚上3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3个变为4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从早上3个、晚上4个变为早上4个、晚上3个,总数还是7个,只是将安排的次序进行了调整,结果却收到了判若云泥的效果。至此,我们不能不为养猴人灵活多变的方法所折服。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量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种是构成事物的各种成分在内部组织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当家中的食物不能满足猴子食量要求的时候,养猴人为达到安抚和驯养猴子的目的,将橡实的数量进行了巧妙的调整,使橡实在没有增加数量的情况下,满足了猴子的要求。对此,我们在批判猴子不看事物本质,只注重事物形式,养猴人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养猴人那种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将其作为我们的反面教材,予以辩证的吸收和学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赌饼破家

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妇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我一个,最后还剩下一个。他俩相约说:“从现在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从此,为得到那个饼,俩人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

有天晚上,一个盗贼溜进屋里,偷了他们家的财物。直到盗贼把东西全部偷光,夫妇俩因为先前有约,眼睁睁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愿开口讲话。盗贼看到没人说话,便当着丈夫的面侮辱他的妻子,可丈夫瞪着两眼还是不肯讲话。妻子急了,高声叫喊有贼,并恼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样傻啊!为了一个饼,眼看着闹贼也不叫喊。”

丈夫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手笑道:“啊,蠢货!你最先开口讲的话,这个饼属于我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即使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具体情况不同,事物在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规定和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属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次要矛盾。抓住并正确解决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发展。解决次要矛盾又可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在这个故事中,夫妇二人之所以落得财失家破的结果,是因为夫妇俩没能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当两人打赌争饼时,谁遵守赌约,闭口无言是双方的主要矛盾。应着力解决。可是,当盗贼进屋盗窃财物时,如何联手赶走盗贼,保护家中财产,则成为主要矛盾,赌饼约定就成为次要矛盾。此

时此刻,夫妇二人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齐心协力,抓住盗贼,保护财产。然而,夫妇二人因为牢记赌约,对盗贼不予理睬,让盗贼有了可乘之机,将财物盗走,从而丧失了抓贼的大好时机,落得家破财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牢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因小失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矛盾的客观性,就是要弄清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矛盾是什么,从而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外因

格林尼亚成才给我们的启示

在化学中有一种试剂叫“格氏试剂”,这种试剂是世界上最多能的试剂之一。它的

发明者就是克多·格林尼亚。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格林尼亚在青少年时代曾经是个游手好闲荒废学业的“二流子”,家庭的优裕和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放荡不羁,整天吃喝玩乐。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猛醒:在他21岁那年的一次舞会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引起格林尼亚的注意,他走上前去邀请姑娘,却被姑娘冷冷地拒绝了。格林尼亚以为自己冒昧,连忙表示歉意,姑娘却冷冷地说:“请站远一点儿吧,我最讨厌像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话恰似当头一棒,如利剑般深深地刺痛了格林尼亚的心。

回家后,他一头扎在床上,在羞愧和苦痛中回顾自己的所为,下决心悔改,要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于是他俏然离家,给父母留下字条:“请不要探寻我的下落,容许我努力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

从此,他埋头苦读,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补上了荒废的学业,考上了法国里昂大学。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并纠正了著名化学家巴尔尼教授的一些疏忽和错误,发明了“格氏试剂,美好夙愿终于实现了。里昂大学破格授予他博土学位,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人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格林尼亚变化的内因在于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后来埋头苦读钻研,如果没有这个内因,他断然不能发愤自强。如果没有姑娘

的严厉批评和强烈刺激这个外因的作用,或许他还是那样一如既往地生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使他幡然醒悟,终于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做任何事情时都应把握住量与质的关系,促成好事,减少坏事

温顺的兔子与巨大的灾害

兔子美丽、温顺、可爱,是善良、机警、洁净、活泼的象征,是上乘的观赏动物。除此之外,兔毛、兔皮、兔肉味美可食。为此,澳大利亚于1939年在维多利亚的季朗地区放养了一些野。

这是件好事,但没料想,由于天敌很少,兔群每年向北、向西扩大100公里,到1950年,就蔓延到整个澳洲大陆,据估计,约有7.5亿只野兔,等于这里人口的75倍,10只野兔就可以吃掉一只绵羊的饲料。兔子泛滥成灾,糟蹋了绵羊的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海浪绵羊成倍减少。为了和这些“可爱的兔子”进行斗争,政府竞动用了空军,使用毒剂,拨出巨款修筑栅栏,保护农田和牧场,结果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请来细菌学专家,对兔科展开“细菌战”。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实验成功,使涎瘤炎这种恶性传染病在兔群中流行,99.8%的野兔染病身亡。这才控制住了兔灾。

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应把握住量与质的关系,促成好事,减少坏事。

兔子的论文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论文,一只狼走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兔子答到:“写《论兔子是如何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以示不信,于是兔子就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儿,兔子又走出山洞继续写论文。一只狐狸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呢?”兔子答到:“我在写《论兔子是如何吃掉狐狸的》。”狐狸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几堆白骨之间,满意地剔着牙,听着兔子谈它的论文……

评析: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内部联系,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这要求我们认识事物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要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故事中狼和狐狸之所以会命丧黄泉,是因为它们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去仔细推敲和分析体弱力小的兔子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口气,而仅仅看到兔子体态弱小这一表面现象,终不免招来杀身之祸。

毛毛虫思路

有一种被昆虫学家称之为行列蛾的昆虫,它们的幼虫——毛毛虫有列队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引诱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毛毛虫便沿着边缘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数十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如果有一个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他方向爬行觅食,就可避免惨剧的发生。

评析: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求异思维。数学家欧拉为探求12次方程的计算方法,夜以继日地工作,结果算瞎了双眼。数学家高斯则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找到了这种计算方法。大家惊叹不已,高斯说:“一切都不用奇怪,要是我不改变计算方法,我的眼睛也会瞎的。”我们庄以“毛毛虫思路”为鉴戒,善于另辟溪径,激发求异思维。

偶然的成功

哈姆威是西班牙的一个制作小糕点的小商贩。在狂热的移民潮中,他也怀着淘金的心态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时,他的经济状况跟在西班牙没有多大的区别。1904年夏天,美国举行世界博览会,哈姆威把自己制作糕点的工具搬到会展,现场制作、出售他的薄饼。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许多冰淇淋,很快就把用来装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光了。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卖冰淇淋的小贩装冰淇淋。于是,大量用薄饼包裹的锥形的冰淇淋便进入了顾客们的手中,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了世界博览会的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的冰淇淋受到了热烈欢迎,逐渐变成今天的蛋卷冰淇淋。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

评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辨证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它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假如当初哈姆威没有移民美国,假如哈姆威没有被允许在会展外出售他的薄饼,假如哈姆威恰好没有与卖冰淇淋的商贩相邻,假如哈姆威心胸狭窄、妒忌卖冰淇淋的邻居生意红火,那么,蛋卷冰淇淋能否在当时被发明真的很难说。因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善于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去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千万别忽略生活中的偶然,也许它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丢失的扣子

1867年,俄国彼得堡军需部开仓发放冬装。奇怪的是,这次发放的军大衣全都没有扣子,官兵们对此十分不满。此事—直闹到沙皇那里。沙皇听了大臣的报告后,大发雷霆,要严厉处罚负责监制军装的官吏。军需大臣恳求宽限几天,以便对此事进行调查。

这位大臣到军需仓库查看,他翻遍了整个仓库,竞没有一件大衣上有扣子。负责仓库保管的军官和士兵们都说,这些军装入库时,都钉有扣子,扣子是不可能丢的。那么,这数以万的计的扣子究竟哪里去了?

军需大臣委托一位科学家来破这个案。当科学家得知这些军装上的扣子全是用金属锡制造的时候,沉思了一会儿说:“扣子失踪的原因是由于天气奇冷,锡扣子变成粉末脱掉了。”但在现场的军官都不相信科学家的解释。于是,科学家拿了一个锡壶防在花园一个石凳子上。几天后,科学家请大臣一起到花园去看,“锡壶”仍放在原处,看上去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们上前用手指一碰时,怪事发生了,锡壶变成了粉末。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忙问科学家:“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锡具有与其他金属不同的物理性质。当环境温度极低时,其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体积增加20%左右.变成一种灰色粉末;到了-33℃时,这种变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那年冬天,俄国彼得堡地区的气温下降到—33℃以下,所以银光闪闪的锡扣子都不见了,只有钉纽扣的地方留下一小撮灰色的粉末。

无独有偶.一些多次去南极探险的科学家们曾找到了一些若干年前在南极遇难的探险家们的尸体,他们是被暴风雪困在帐篷里冻饿交加而死的,几怪的是帐篷里有充足的食物,只是装燃料的油桐是空的。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这些桶是用锡焊接,在低温下,锡变成了粉末,致使燃油全部漏光。当疲惫不堪的探险队员回到基地帐篷中时,因为没有燃料取暖,而食物又冻得像岩石般的坚硬,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那里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

评析: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人们在实际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承认因果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们认识某一种现象时,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规则性,知道了“扣子消失”之谜,那么在温度特别寒冷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再用锡制材料制作日用品,以防南极探险家遇到的悲剧再次重演。

带温度计的汤匙

美国加州有一家小工厂,专门生产各种汤匙和小勺,经理是一名年轻人。

因为资金少,又有实力强大的公司竞争,工厂生产的汤匙销路一直不好。有一天,这位年轻人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引起了年轻人的注意。这位妇女正在用小汤匙给小孩喂汤,一边向汤匙吹气,一边用舌头试探汤的温度,直到汤的温度适合,她才让婴儿喝下。看到这一情形,这位年轻人灵机一动,心里有了主意。他把温度计装在汤匙上,开发出“温度匙”,非常适合母亲喂婴儿用。果然,年轻人生产的汤匙销路很好。

评析:

想象是一种惊人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是指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的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年轻人面对母亲难以把握汤的温度的实际问题时,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巧妙的、创造性的把温度计装在汤匙上,开发出“温度匙”,赢得市场。可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应发挥合理的想象和创新精神,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才能取得新成果。

脚用鼠示“横空出世”

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学生马启程在课余时间发明创造的“脚用鼠标”让电脑的操作效率提高了30%左右。2001年5月,马启程同学带着发明赴美参加国际最高水平和最具影响的科技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该发明为盒形结构,在盒面的右面板前部有一个滚球,在左面板上方安装上两个开关。使用时双脚放置于盒上,用右脚拨动滚球,以控制电脑上的鼠标指针;左脚踩左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左键;右脚踩右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右键;双击、拖曳操作与普通鼠标类似。

评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并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马启程同学敢于打破常规,对全球普及的手用鼠标提出质疑,质疑其操作效率能否提高得更快。新问题提出来了,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马启程同学从实际出发进行创追性思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发明了与手用鼠标功能一样、但工作效率却能提高30%的脚用鼠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青少年学生要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将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画马轶事

明代著名画家赵杰擅长画马。无论是动态们的马,还是静态中的马,他都画得个个神态备异,栩栩如生。然而,人们都不知道他学画马的一段轶事。一日,他的妻子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听到对面卧室里传出一阵急促剧烈的声音,主忙起身,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正在床上独立卧身扑打,其形态活像一匹翻滚撒欢的马。事后才知道,这是自己的丈夫为了画好动态中的马,亲身体验马在打滚时的情状,为的是增加感性认识。

评析: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要想画好动态中的马,就得学马滚打嘶叫。“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认真学好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罪证

1950年;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武器,使无数的朝鲜军民痛苦地死去。美国的暴行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愤怒。但由于没有罪证,美国政府矢口否认,还反咬一口,指责坚持正义的人们污蔑美国。为了调查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证,世界各国政府派出有关专家组成“调查团”赴朝鲜战场实地考察,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教授也参加了考察。吴教授从事植物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仅收集的植物卡片就有40000多张,对世界各地的植物情况了如指掌。吴教授随“调查团”跋涉于朝鲜的山山水水,历尽艰辛。一天,吴教授的目光突然被路边的几片干枯树叶吸引住了,“晤?这是从哪里来的?”只有北美洲才生长的那种树上,才有这种树叶!吴征镒小心地用纸把树叶包起来,带回实验室。在高倍显微镜下,美国细菌战的秘密被揭穿了——树叶上黏满了可怕的细菌!换一句话说,美国人把细菌黏在树叶上,然后用飞机运到朝鲜上空,撤到朝鲜的土地上……树叶就是罪证。

评析: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而现象有真有假,真真假假,互相渗透,相互作用。我们既要重视现象,又不能为现象所迷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获取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并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调查美国使用细菌武器罪证的过程于,身为植物学家的吴教授,凭着对植物树叶的敏感,捕捉到了北美洲树叶落到朝鲜地面上这一不同寻常的细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了美国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证,揭穿了美国细菌战的秘密。

不孝的毛驴

一天,哈勃先生在集市上买了一头毛驴,在回家的路上,他牵着驴走在前面,驴跟着他慢慢地走。这时,有两个小偷悄悄地跟上来,其中一人解开套在驴脖子上的一头绳索,套在另一个小偷的脖子上,他则把驴牵走了。回到家,哈勃先生一看,驴不见了,套的是个年轻人。他非常惊奇地问:“我的毛驴呢?”“对不起。”小偷回答:“我不孝顺母亲,上帝就把我变成一头毛驴,遇上你这位善良的人买了我,所以我又变成人了,谢谢你。”哈勃听后,替他解开绳子说:“走吧,以后再也不要做对母亲不孝顺的事了。”

第二天,哈勃先生又来到集市上,看见了那头他昨天买的毛驴,另一个小偷正在叫卖。哈勃走过去对驴说:“年轻人,再也没人能救你了。”

评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象和本质是密切相关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此笑话中。可笑之处扰在于哈勃先生自始至终都没能识破小偷的骗人伎俩,以致被骗之后还误以为小偷又变成毛驴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骗术、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透过现象识别事物的本质。

当跳蚤断腿的之后

一个研究员将跳蚤放在桌上,对它喊了一声“跳”。跳蚤跳了一下,研究员做了记录。然后他将跳蚤折断一条腿开始第二次实验。此时研究员又喊了一声,跳蚤当然不跳了。研究员认真地记录道:“当跳蚤断了一条腿之后,它就变成了聋子。”

评析:

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宄的前提。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但是乱联系比不联系更可怕。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小幽默中的研究员。就是没有正确地把握住跳蚤的挑跃与它的腿之间的联系,而牵强地认为跳蚤没跳是因为没听见命令。得出的结论当然是荒谬可笑的了。

合理想象与“进化论”

曾有一个孩子因为经常“说谎”,因而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譬如他捡到了—枚怪异的石头会对同学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哦。”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

时间长了,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认为他是在进行想象。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却发现这只是一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进化沦”就是建立在超平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践证明之上。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评析: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一,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的“说谎”已隐含着起乎常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伴随着他成长,伴随着他走进荒岛,探寻各种人类尚未了解的多样生物,从而写出《物种起源》。他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阐释了人是由古类人猿进化来的,而不是由上帝创造的,有力地驳斥了“神创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要轻易说不可能

曾给许多朋友测试过这样几道题,无一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请看题:

1+1二1 2+1二1 3+4二1

4+9二1 5+7二1 6+8二1

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一语就可以道破,我们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一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就可以成立,并且完全正确。

1(里)+1(里)二l(公里)

2(个月)+1(个月) 二1(季度)

3(天)+4(天) 二l(周)

4(点)+9(点)二1(点)(13点即下午1点)

5(个月)+7(个月)二1(年)

6(小时)+18(小时) 二1(天)

评析:

简单的数字游戏再一次告诉我们;对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面对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势,使主观苻合客观,获得正确的认识。

创造其实很简单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没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个专家坐在酒店前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淡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评析: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的方法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在这个故事里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他们还是按照常规的思维,电梯一定要安装在楼里面,即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而清洁工则想到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还不如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普通的清洁工为什么能够想到?因为他不墨守成规,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

不材之木

姓石得匠人达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看待事物要看其实质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看问题应看其本质,不能只注意表面现象。否则就会看错弄错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放言 (唐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辩,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诗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世事变化之快,真真假假,什么人年能分辨得清楚,而古往今来哪件事又不是如此?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并以种种贴切的比喻说明,人们通过分析比较,是可以辨别真伪,认识事物的本质的。

论诗绝句之二 (清 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哲学故事1 哲学的故事

咏史 (唐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饿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812.html

更多阅读

哲学的沦落和尴尬 足坛好男人沦落史

续前文:准确定位哲学,还哲学以科学的本来面目从来都以为哲学是个神圣的殿堂,里面充满了智慧圣洁而优雅,踏进哲学的大门才发现哲学堂皇的外表下面竟然是如此的混乱不堪,如此的破败和落寞。落魄之一: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成龙有一部电影叫《

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试论哲学的概念

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任何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统一的,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之亦然。因此哲学是世界观

太蔟: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

不再需要哲学的年代转自新语丝读者网 Published by taicu under 科学与科普正如今日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可以沿进化树追溯到同一个起源上一样,关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正确世界观及获得这世界观的方法论也已经收敛到唯一的可能——科

声明:《哲学故事1 哲学的故事》为网友喜欢拒绝旳彻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