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的故事
穿上了硕士服的周婷婷。刚刚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特殊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聋人学生周婷婷,最近同时被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目前她选择的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将担任她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女孩。多年来,她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语言训练和智力开发,3岁半开口说话;6岁认2000多汉字;8岁时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0岁创作了一部6万字的科幻小说;16岁考入辽宁师范大学;18岁主演故事影片《不能没有你》。周婷婷曾是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200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她的事迹曾感动并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如今周婷婷是一个既会讲英语又会美国手语的聋人学生。在美国的三年时间里,婷婷不仅经历了欢笑和喜悦,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在人生的历练中,婷婷不断地成长着,进步着。
这一切都是———
父爱创造奇迹
今天上午,北京图书大厦里静悄悄的,几百位读者被“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的讲演深深地吸引住了,白发皓首的老人、年轻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随着周弘 抑扬顿挫的声音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发出赞叹的“啧啧”声。而故事的主人———依靠对口型的辨析、猜测来同正常人进行交谈、沟通的双耳全聋的20岁的残疾姑娘周婷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和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周弘的这一观点在《重塑生命》一书中得到了体现。今天,这本书在图书大厦与读者见面。
走出无声的世界
作为一位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的父亲,周弘付出了比一般家长多得多的心血。
女儿婷婷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欢乐,然而转瞬间巨大的痛苦便从天而降,女儿双耳全聋。周弘不信命,顽强地同命运进行着抗争。风雨中,他背着女儿,一手拎着行李,一手拎着教育书籍,辗转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俗话说十聋九哑,婷婷也如此。周弘常常指着灯教女儿:婷婷你说灯,灯,灯。但3岁半的女儿没有一点反应。一天下午,午觉醒来后婷婷想吃饼干,她指了指饼干盒。奶奶刚要给她,突然又停下来了。周弘说:“妈,让她说‘饼干’两个字,她需要了。需要产生刺激,刺激产生反应。”奶奶说:“婷婷要说出饼干两个字才能吃得上。”可婷婷哭着、闹着,根本就不知道“说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奶奶心软了。当她的小手就要伸进盒里的时候,周弘一把将饼干盒抢了过去。几十分钟里奶奶喊了上千遍“饼干”,嗓子喊哑了,婷婷小脸憋得通红,就是没法开口,开始狂暴地又哭又叫。看着奶奶对她举起饼干又放下,她终于喊出了两个字:“波单”。这是一声生命的呼喊,是一艘生命之舟启航时最初的鸣笛。靠着它,一个聋童告别了无声的世界,走出了语言的黑暗。
家庭是一所学校
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婷婷终于能够进入普通小学了。周弘高兴之余在家里搞了一个模拟学校,他当老师,孩子的爷爷、奶奶、妈妈陪着婷婷当学生。有课间操,有升旗仪式。一切学校里可能有的事情周弘都为女儿进行了演示,在婷婷的生命史上留下了这么一页接受教育的篇章。
1988年6月,婷婷开始背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千位。开始的一百位很快就背下来了,但背到四百位时她觉得实在是太枯燥了。周弘巧妙地引导女儿,把每个数字与对应的字母相联系,再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婷婷听。父女两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想尽一切办法,终于,8天后婷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的神童。周弘因为一种对生命的爱而达到了一种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惟一途径。
婷婷从小学四年级跳到了六年级,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没有学过外语。周弘心里骂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要在暑假里把外语教起来呢?自己才是个初中毕业生,而且外语丢了多年了,怎么教孩子呢?一般的孩子学起来都有困难,一个聋孩子又怎么能学好呢?他特地去打听了外语教学的情况,教师们说,都是先积累一些语音上的感觉,然后才能学音标。但周弘凭直觉,女儿要走与别人不同的路才有可能取得效果。父女两人坐在录音机前攻外语,婷婷把国际音标学会后又学单词、学句子、学课文。15天的时间里,婷婷学完了五年级一年的英语课。当第一次英语单元考试时她得了96分,让师生们感到惊奇。婷婷就是这样从混沌中艰难地走了出来,每一步在爸爸的引导下走得非常成功。
回报社会
周婷婷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南京一中的高中生。她像许多孩子那样,为自己设计过美丽的梦,想像自己有一天能够坐在北大、清华的课堂里学习,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国内著名的特殊教育心理学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张宁生教授到南京考察后认为,周婷婷的学识状况、道德修养已达到一种非常良好的境界,如果她能进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特殊教育专业,将会是我国特殊教育界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周弘不愿做出这样的选择,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花费了这么多的心血,可女儿最后还是回到那个曾经让她的心理受到巨创的聋哑人的圈子。去英国考察归来,周弘改变了看法,他明白婷婷生活的圈子应该是正常人和聋人优秀者之间,她是两个世界的使者。16岁的婷婷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她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肩上的重担———她要把残疾人的心灵从黑暗中拉出来,她要让所有的残疾人在得到社会的同情与关爱的时候也能够为这个社会创造辉煌。
现在,婷婷已从辽宁大学毕业,即将到世界上最好的聋人大学———美国盖特劳大学读书。她将把自己所走过的路写成一部书,书名为《无言的歌》。
学会赏识
在周弘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认为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生命中。在二十年里,他通过教育、培养女儿,总结出一套“赏识教育”的理论。周弘说:“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恐惧,不得不拚命地奔跑,生怕掉了队被应试教育的‘狼’吞灭。”而赏识教育是让家长们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走出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显潜能的教育;是家长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两代人生命和谐、共同成长的教育。周弘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作了上千场报告,培养出一批“周婷婷”。河南的一位下岗女工在报纸上看到“赏识你的孩子”一文后惊呆了,她将文章读给患脑膜炎的儿子听,孩子泪流满面。母子俩利用暑假学完了一年的课程。但有一次这个孩子作文考坏了,痛不欲生。母亲痛苦地给周弘打电话。周弘说:“你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幸福、快乐与成功是分水岭,要分清。”今年9月,这个母亲又给周弘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班长,人见人爱,品学兼优,还跳了级。像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周弘随时随地都会接到许多咨询电话,他每次都给予耐心的指导。他把赏识教育的方法用到健全的“后进生”身上,让这些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让他们找到了自尊与自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周弘说:“赏识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将来与幸福有约,与幸福有约的人必然与成功有缘。”他现在要做的是改变中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让他们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
父女简历
1980年6月29日,周弘的女儿周婷婷降生了。婷婷一岁半时因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全聋。面对失去半个世界的女儿,周弘同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艰辛与眼泪,欢乐与幸福,谱写了一首深情的父女之歌。女儿用一系列的奇迹回报父亲的谆谆教诲:3岁半时,周婷婷开口说话;6岁已经能够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后连跳两级;10岁与父亲合写十余万字的《从哑女到神童》一书;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进入辽宁师范大学,在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
在造就女儿的20年中,周弘从一个教育的门外汉,一个南京机床厂的技术员成为一位新时代的教育家,他提出、倡导的“赏识教育”在教育界和全国各地的家长中引起极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