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数量之所以增加,有多种因素。从总体上看,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从部分上分析,则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近一半来自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欠缓慢,学生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二是少数学生虽来自城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人员下岗分流等原因,致使父母一方或双方不能就业,降低了家庭收入;三是有些学生家庭遭遇某些特殊变故,比如:意外事故导致的伤残;疾病影响了家庭收入;四是一些学生来自于负担较重的多子女家庭。另外,高校实行收费政策后,上学费用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负担过重,缺泛经济来源。大多数贫困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负担过重,缺乏经济来源 。如孤儿或单亲家庭、家庭突遭天灾人祸或家人长期患有重病人员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多子女、无谋生特长家庭的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同时下岗家庭的学生;单一从事传统耕种的农村家庭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来源十分有限或不稳定,尽管举家节衣缩食,但还是难以缴付上学费用。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较低。学生居住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如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及内陆相对落后地区等。这些地区与东部及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相比,收入偏低且差距太大。另外,城乡间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因素之一。
3.其他原因。尽管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和国家财力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另外,各种考证、就业费用繁多,加上物价上涨、消费支出增加等,也使贫困大学生雪上加霜。
贫困生现状及原因
1. 学生来自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贫困地区,特别表现在农学专业。
2. 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学生家长领不到工资或下岗,造成学生家庭无稳定的收入。
3. 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家庭生活负担过重或无经济来源。
4. 家庭成员多、子女多,家庭劳动力缺乏或家中同时有几个子女都在上大学,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从而导致经济困难。
5. 家庭或家庭成员突遭不幸。
高校农村贫困生的基本特征
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在大学生群体构成中拥有教育经济资源包括学习性资源、生活性资源等相对匮乏,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且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非凡群体。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大学贫困生人数不断增加,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2002年的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中,有学费、衣食之忧的贫困大学生有近300万人。其中,特困生占近10%,贫困生占近30%。并且这种贫困人数和比重呈迅速增长趋势,而在高校贫困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具有经济生活上的贫困性以及个人心理上的脆弱性等基本特征。绝大多数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在教育资源方面,大多数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对学习用书的购买非常谨慎,比如根据绵阳帅范学院学生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四川8所大学的学生调查,51%的被调查贫困大学生认为学习用书能够借的,尽量借,60.2%的认为必要时才购买,只有11%的只购买专业必修课教材、大学英语、计算机,20.6%的认为不是必用书籍几乎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