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林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平均下来大约53秒,不到一分钟要做一道题目。有人曾经做过预测,容易题目大约48秒钟内完成,难的题目也应在1.5分钟左右完成,这样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的题目。做题速度成了广大考生的“瓶颈”。因此,应当熟悉五大题型和做题的方法,用往年真题做练习,但不要为做题而做题,更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认真分析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炼把握命题思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下面精选了一些历年的真题和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报考者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量比较大(约30道),常出现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出题形式比较灵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出题方式:理解片段文字中某关键词、短语或概念的含义;概括片段文字的主旨、主要意思和主要观点;排查文字支持的论点或不支持的观点;寻找对文字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对隐含信息推断);选字、词、句填空(遣词用字);把握作者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关键在于要掌握问什么,答什么。提问方式不同,答题方式也就不同。

例1:[来自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二)16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机制来恢复和弥补被侵权人的权利。遭受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没有一条光明、可靠的渠道来支持这种保护。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司法机关执法受到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B.司法机关的执法过程也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C.目前缺少保障机制来弥补被司法机关侵犯的权利

D.制定规范和约束司法机关执法过程的法律势在必行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公民和法人等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A的意思不完整,只是原因。B和D是通过题干当中的内容推导出来的内容,并不是题干的主旨。正确答案是C。文中问的是这段文章的主旨,所以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一般关键句就能表达文章的主旨,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关键句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表明文章主旨、概括中心内容等问题的选项一定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

例2: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近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是乡镇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进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为我国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最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城镇化。

B.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D.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解析:这段短文是通过近十多年来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这一事实来论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它的主题是说明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短文后的选项A、c只是复述了文中部分语句的内容。选项B肯定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辅相成的效果。而选项D则指出应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最贴近原文作者的论述意图,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D。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快速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这种考题要求考生做题时既要有正确率又要有速度,既快又准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数量关系考题主要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考生应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归纳分析,总结出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把握常考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和解题规律,掌握代入法、排除法和估算法等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试题一般是要求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开方、乘方等等各种运算方法,找出由一组数字组成的数列的内部规律,然后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得到正确答案。其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及其变式、双重数列以及复合数列(几种数列复合而成)一直是数字推理考试的热点,素数数列、小数数列、分数数列、降幂数列、升幂数列时有出现,甚至还会出现具有特殊规律的数列。做好数字推理试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1)心算法。对于比较简单的试题,能用心算快速得到正确答案就最好不用笔算,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用来集中精力做好难度较大的试题。(2)观察法。快速浏览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到其中的规律。(3)代入法。可以把备选项直接代入题干,观察是否呈现规律性,这样可以便捷地找到正确答案。(4)套用规律法。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其中的规律,就回顾常见的规律,看是否能够套用上。需要强调的是,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难题时,应当避免陷入“死胡同”不能自拔,更不宜过度花费时间纠缠,而应暂时先跳过去做其他比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解答难题,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而且也有利于调整思路,对难题的解答也会有所帮助。

例1.[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34题]

2,3,13,175,( )。

A.30625B.30651C.30759D.30952

分析:2×2=4,32=9,4+9=13;3×2=6,132=169,6+169=175;13×2=26,1752=,26+30625=30651,所以正确答案选B。数字推理题中,若遇到相邻两项之差跳跃式变化,差值相差较大的时候,应考虑沿着平方、立方数列或者幂数列方向,运用乘方、开方等等运算方法寻找规律。由于时间十分紧张,有些大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可采用估算法或者尾数法找到正确答案,以便节省时间。如例题中最后一步的计算就可以仅从数字大小或个位数字进行估算来排除其他三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为B:175的平方个位是5,再加上13×2的的个位数字是6,最后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的个位数字必定为1,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2.[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32题]

1,32,81,64,25,(  ),1。

A.5B.6C.10 D.12

分析:本题是一个由等差数列和降幂数列复合而成的数列。题目中所给数列中的各项可以依次改写为降幂数列的形式:16,25,34,43,52,(61),70,可见这个降幂数列的底数分别是1,2,3,4,5,( 6),7,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指数分别是6,5,4,3,2,( 1),0,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正确答案选B。幂数列中常会出现1(NO=1)或者1/N(N-1=1/N)等数字,常会出现骤大骤小或者跳跃式变化。考生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快速判断解题方向,找到数列变化规律。

例3. 5/7,7/12,12/19,19/31,()

A.31/49B.1/39C.31/50 D. 50/31

分析:后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依此规律找到正确答案为C。在做分数数列、根号数列和小数数列的题型时,通常有两种解法:一是拆开考虑,即从分数数列的分子、分母部分,根号数列的根号内、外部分,小数数列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寻找规律;二是从数列各项的数值大小上找规律。

(二)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试题常见的题型有基本数学运算、大小比较等典型问题。其中比例问题、路程问题、工程问题、对折问题、排列组合问题、集合问题、陷阱问题、已知整体求部分(已知部分求整体)问题、时间和日历问题等是这类试题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归纳分析,总结出常考的数学运算题型,掌握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运算题型的出题方式和解题规律;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加强解题速度的练习,掌握尾数估算法、基准数法、代入法、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解答数学运算试题的注意事项,一是要注意关键信息,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题意,二是要尽快寻找捷径,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三是熟悉一些常用的数学知识,掌握常见数学运算题型(如比例问题、百分数问题、路程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四是善于使用排除法,提高命中率,五是遇到难题先跳过去,有机会返回来再答。

例1.[来自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A类)37题]

2002×20032003-2003×20022002的值是:

A.-60B.0C.60 D.80

分析:该算式可改写为:2002×(20022002+10000+1))-(2002+1)×20022002

=2002×20022002+2002×10000+2002×1-2002×20022002-20022002=0,这样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为B。做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我们熟练运用常见计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提高运算速度。此外还可用凑整法、尾数估算法、基准数法、因式分解法等多种方法提高运算的速度。

例2.[来自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A类)47题]

林辉在自助餐店就餐,他准备挑选三种肉类中的一种肉类,四种蔬菜中的两种不同蔬菜,以及四种点心中的一种点心。若不考虑食物的挑选次序,则他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A.4B.24C.72D.144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组合题。根据组合计算公式Cmn=n!/m!(n-m)!,挑选三种肉类中的一种肉类,共有C13=3种选择方法;挑选四种蔬菜中的两种不同蔬菜,共有C24=6种选择方法;挑选四种点心中的一种点心,共有C14=4种选择方法;由此列成算式3×6×4=72。答案为C。

例3.[来自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A)46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

A.10B.4C.6D. 8

分析:答案为B。两次都没及格的有4人。第一次考试及格而第二次考试没及格的人数:26-22=4,第二次考试及格而第一次考试没及格的人数:24-2=2,两次考试都没及格的人数:32-22-4-2=4。

这类试题熟练使用集合法有助于快捷、准确解题。使用集合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子集、交集、并集与全集的范围,考生可以借助简单的集合示意图加以区分。

例4.今有兔鸡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兔有几只?

A.12B.23C.13 D.24

  分析: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最好先认为全是鸡或全是兔,就好解决了。可先全看成是35只鸡,应该有脚70只,多的24只肯定是兔的,每个兔多两只脚,所以兔有24/2=12只。正确答案为A。

或者假设鸡数为X,兔数为Y,列出方程组:X+Y=35,2X+4Y=94;最后解方程组,得到:X=23,Y=12。

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这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抽象推理能力。此类测验也称“文化公平测验”。图形图例的变化规律一般有:图形大小变化、元素数量变化、旋转或转动方向、图形相加或相减、外形相似、去同存异或去异存同、部分特征交换、添加附加线、三个图形具有某一共同特征。此外还有从字母笔画或字母顺序、汉字的偏旁或部首方面设置共性或者变化规律的。选择答案时要仔细考察,认真辨析,不要发生视觉错误。

例1.[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56题]

分析:左边的图形由若干元素组成。右边的备选图形中有一个是由组成左边的图形的元素组成的,请选出这一个。注意,组成新的图形时,各个元素只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移动,只是方向、位置可能出现变化。解题时需要着重抓住左边图形的构成部分和他们的特点,然后可用排除法来解题。如例题中的A和D都不足八个三角形状,可首先排除。再看B和C,原图中的两对弧形的大小不一样,而B图中的两对弧形的大小相同,显然不能还原成原图。正确答案只有C。

(二)定义判断

2002年定义判断试题全部选用法律概念,2003年的绝大部分试题依然是选用法律概念,到2004年选用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而2005年和2006年该类试题所选用的概念则涉及诸多学科,范围相当广泛,这也将成为2007年定义判断这类考题的选材特点。

在解答定义判断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题意,把握定义的内涵,抓住定义的关键点,尤其是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一般都是比较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一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把选项依次和定义对照,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规定与要求。需要提醒的是,要以试题给出的定义为依据,不要以经验和常识为依据,自作主张去做判断,既不要怀疑他的真实性,也不要考虑选项是否合法、合情、合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试题给出的是正面定义,要求回答的却是反面的内容。

例1.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某机关干部三年来贪污受贿数十万元,后由于其妻教诲,于是投案自首

B.张三、李四因地产结仇,张三一直想杀李四,考虑再三,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C.罪犯打劫某厂后被公安人员围住,无法逃脱,于是挟持人质,并宣称只要放他走即可放人,并退还赃物

D.一高中生因不堪继母折磨,捅了她一刀,后突然害怕起来,赶快将其送至医院抢救

分析:在选项A中,贪污受贿行为已经完成,属犯罪既遂,投案行为属于犯罪既遂后的自首;在选项B中,张三想杀李四,只是一种犯罪意识,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在选项C中,抢劫犯实际上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但并没有实际的中止行为,而是要求放他走,逃避法律的制裁。这样如果是单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就应该选择D了。在选项D中,高中生也确实采取了“赶快将其送至医院抢救”这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正确答案是D。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义判断试题并不是要求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要求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的核心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所以说,定义判断试题实质上是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试题是2006年判断推理试题中新出现的一种题型。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些关系是非常相近的,容易混淆,要求应试者弄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仔细辨析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应试者考虑的重中之重是题干给出的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属种关系,象征关系,描述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同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大概念与小概念关系等,然后分析各个选项所给的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其中关系相同或者最为的选项为正确答案。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看完全题再答题。不少考生认为类比推理试题比较简单,往往题目还没看完,就匆忙选择答案,这是不可取的。

例1.[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75题]

麦克风: 话筒

A.巧克力:糖果B.炒鱿鱼:解雇C.引擎:发动机 D.买 单:结账

分析:麦克风是外来词,根据英语单词音译而来,话筒则是意译词。与其互相关系相同的只有选项C。答案为C。

例2.[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78题]

食物中毒: 蘑菇

A.矿难:煤炭B.高血压:血压计C.球场骚乱:警察 D.海啸: 地震

分析:后者是引发前者的可能原因。答案为D。

(四)逻辑判断

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题干给出的信息,然后运用相应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推理,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1.[来自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A)56题]

刑警队需要充实辑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规定,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丁、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乙、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分析:运用排除法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根据意见(1)可以排除选项A,根据意见(2)可以排除选项C,根据意见(3)可以排除选项B。最后只剩下选项D。对照意见(4)和(5),发现选项D并不与其矛盾,而是与其相符。正确答案为D。

例2.[来自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A)74题]

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咎于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少有人具备生这种“富贵病”的条件。其实,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A.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即45岁以上。

B.目前冠心病者呈年轻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在逐年增长。

D.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具有较高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

分析:题干要求反驳的观点是:发达国家的人患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中的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要反驳上面的观点,就要加强题干给出的反驳论据,最为直接有力的论据是选项A。它和题干给出的反驳论据联合起来得出的推论是,因为发达国家中老年人相对较多,所以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就高。选项B、C和D并不能反驳上述观点,有的反而可以用来支持上述观点,应当排除。答案是A。
谭林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四、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应试者的知识广度和日常知识积累。从前几年的试题来看,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其中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多个领域,但这种法律常识的考查不侧重专业和深度,而是侧重知识面和法律基本素养。答题主要依靠平常知识积累,如有把握可以快速查找得到正确答案。由于常识判断试题信息量比较大,涉及专业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出现不会做和拿不准的题目也是正常的,心理上不必有压力,在做题时可用淘汰法、排除法、印象认定法、比较法等方法小心求证,大胆猜测。

例1. [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二)94题]

居住甲市甲区的公民,因走私被位于乙市乙区的海关扣留,该公民不服,应向下列哪个单位提起行政诉讼?()

A.甲市或乙市中级人民法院B. 甲区或乙区人民法院

C.甲区人民法院D. 乙区人民法院

分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根据第十八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选B。

例2. [来自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98题]

下列行为中,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是:

A.某单位辞退了怀孕的小李

B.某单位招收了一位年满17周岁的未成年女工

C.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老王让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女儿辍学回家干活

D.某公司未经王女士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将其肖像印发广告画上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而选项B中的女工已年满17周岁。所以答案为B。

五、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资料包括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与综合资料等多种类型,其中统计图主要包括条形图、平面图、曲线图和网状图四种。这类试题题型主要有查找题、计算题与分析题等三种。

例1.[来自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126-120题]

根据下表回答116-120题。

2000年至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部分科技指标情况表

单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企业总数

22276

21776

22904

23096

22276

设有科技机构企业的比重

%

32

28.4

26.2

25.3

24.9

科技人员

万人

145.4

138.7

136.8

136.7

141.1

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

4.6

4.78

4.88

5

4.5

科技经费

亿元

665.4

922.81

1046.65

1213.03

1588.61

科技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

%

1.35

1.65

1.67

1.73

1.65

116.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销售额约为:

A.96279亿元B.80241亿元C.10375亿元 D.10026亿元

分析:这属于计算类试题。1588.61÷1.65%=96279,答案为A。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看选项的第一位数,而不需要全部算完。如例题中通过计算能得到第一位数为9,对照题中给出的选项,可以立即得到正确答案。

117.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销售额约为:

A.30.7万元B.60.7万元C.382.7万元 D.682.3万元

分析:这属于计算类试题。从业人员共有141.1÷4.5%≈3136万人,则每个人员创造销售额为96279÷3136≈30.7万元,答案为A。此题需要利用上题提供的正确答案。当题目中各选项给出的数值差别比较明显时,同样可以采取估算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118. 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D.2004年

分析:这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2001年为138.7÷4.78%≈2902万人,2002年为136.8÷4.88%≈2803万人,2003年为136.7÷5%=2734万人,结合第117题计算结果,可知答案为D。有的题目直接利用上题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可以更快地得到正确答案。

此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直接推测得到正确答案,而不需要进行计算。从表中可以观察得知,从2001年到2004年四年当中,2004年科技人员数量最多,但是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最低,由此可以推论,2004年是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年份。

119.全国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的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分析:这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将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为B。如果把每年全国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的数量分别进行计算,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最好采用估算法。一方面企业总数变化幅度较小,另一方面设有科技机构企业的比重一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此可以推论,全国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量一直下降。

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B. 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减少幅度从2000年至2003年一直低于其他从业人员的减少幅度

C. 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经费的增长幅度从2000年至2004年五年来一直高于销售额的增长幅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这属于观点分析类试题。从表中可以观察得知,从2000年到2003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虽然在不断下降,但是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一直在上升,由此可以推论,科技人员的减少幅度低于其他从业人员的减少幅度,正确答案为B。根据上述第118题关于从业人员数量的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排除选项A。从表中可以观察得知,从2000年到2004年,虽然科技经费不断增长,但是科技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排除选项C。此类题目可以先看选项,然后一一验证选项的内容的正确性。对于这类单项选择试题,如果能够确定其中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那么其他的选项就可以不用再考虑,这样可以节省宝贵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4341.html

更多阅读

考试的心理调整方法与技巧 科目一考试程序

考试的心理调整方法与技巧——简介考试前,怎样让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呢,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几种方法。考试的心理调整方法与技巧——工具/原料考试的心理调整方法与技巧 1、朋友考

声明:《谭林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为网友屌丝屌炸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