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集

陈维崧于清顺治戊戌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抵达水绘园,始与紫云相识,至紫云1675年去逝,二人交往时间长达17年之久。陈维崧与徐紫云的交往情况散见于时人的笔记、文章和陈维崧创作的 诗词中,缺乏完整系统的记载。本文通过掌握的资料,将陈维崧与徐紫云17年的交往概括为五个方面:(一)相识“阿云年十五,娟好立屏际。笑问客何方,横波漾清丽”[6],这是陈维崧初到水绘园时与徐紫云相识的情景。可以看出,陈对徐一见钟情,但欲得到紫云,颇费了一番周折。据纽玉樵《觚剩》记载:陈维崧初到水绘园时,正值十一月,水绘园内梅花盛开,景色可人。维崧携紫云在暗香疏影中流连徘徊,被冒襄发现,非常恼怒。派人将紫云捆缚,欲施以杖打。维崧极其恐惧,跪请冒襄母亲出面调停。时已薄暮,冒襄母亲要求维崧在当晚咏成梅花绝句百首方可不罪云郎。维崧“篝灯濡墨,苦吟达曙。百咏既就,亟书送巢民。巢民读之击节,笑遣云郎”[7]。自此,紫云从维崧。“东皋作客五六载,阿徐日日相流连”[8],此诗记述了陈维崧与徐紫云在水绘园内的交往情况。(二)离别陈维崧曾经多次离开水绘园,紫云因有事羁绊未能同行。在陈维崧为紫云和冒襄所做的诸多诗词中,离别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些离别诗进一步表达了陈维崧对于冒襄的深深谢意、对于紫云的无限思念、对于自己寄居处境的惆怅与无奈,以下几例可为证。康熙壬寅年(1662年)秋,陈维崧离开水绘园,回宜兴老家,紫云没有同行。陈维崧伤心离别,作惆怅词二十首[9]留别紫云。全诗情感真挚,沉郁顿挫,详述陈维崧与紫云之间相依、相伴、相恋的交往过程。其中第13首、19首分别为:“洗钵池头弄玉荷,荷开浪滑画船多。不知何日萍州岸,重听徐郎水调歌。”“别时尔母病阑珊,门户萧条药饵难。他日高谈强饭后,临风觅纸报平安。”此诗表达了陈维崧对于徐紫云深深的牵挂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康熙癸卯年(1663年),陈维崧作《将发如皋留别冒巢民先生》[10]诗,赠别冒襄。诗五言,610字。由此诗可知,此年,陈维崧又一次离开水绘园,离开紫云。全诗笔触细腻,离愁别绪,尽现笔端。首先,他用大量诗句叙述冒襄对他及他家人的深厚情意。接着,交代了此次离开水绘园的原因:“两战两不收,霜蹄一朝蹶。我闻长安街,连云矗扶荔。金张许史家,敝裾尚堪曳。逝将舍此游,愿言一谒帝。阳春二三月,绿水正溶漪。扁舟过先生,话别去燕翼。”在诗的结尾处表达出对紫云的牵挂:“阿云久侍予,怜其母新毙。坦率易失欢,与人多睚眦。”这里还暗含一层意思,即在陈维崧离开水绘园期间,希望冒襄能够对紫云多加照顾,对其为人坦率易结怨于人等事多多包涵。康熙甲辰年(1664年),陈维崧做《同诸子夜坐巢民先生宅观剧各得四绝句》[11]诗,其中第三、四绝分别为:“少日魂销汤义仍,而今老去意如冰。听歌忽忆当年事,月照中门第几层。”“人当临别歌偏妙,曲为言愁韵转和。正是客心凄断处,漫天丝雨不须多。”由此诗可知,陈维崧将要离开如皋,冒襄在自家宅中安排演出,为其送行。冒襄为《紫云出浴图》的题诗有两首,其一为《与其年诸君观剧各成四断句附书请正》,该诗的内容也与送行有关,并言及紫云在剧中有演出,其韵律格式与陈维崧的诗一致。由此可以推断,陈维崧与冒襄的这两首诗,为同一时间、同一场合而作的唱和诗。陈维崧在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紫云,但其忧郁悲伤的心情表露无遗。《紫云出浴图》当是因此次离别而作。(三)合卺陈维崧与徐紫云有相同的性价值取向,属于同性恋者。两人感情相笃,紫云后娶妻,成亲当夜,陈维崧专门做《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12],词中称:“六年孤馆相依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扬。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四)携游陈维崧在水绘园居住十年,这期间他游历之处主要限于江苏一带,比如扬州、苏州、无锡等地,是否有紫云同行,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有可靠资料证明,陈维崧于康熙戊申年(公元1668年)离开水绘园后,携紫云先后赴都门(今北京)、中州(今中原一带)游历。1668年,紫云25岁,随陈维崧游历都门,由刑部尚书龚芝麓资助馆餐。龚芝麓(即龚鼎孳)曾作《与征君(征君即冒襄)书》,介绍了陈维崧与徐紫云离开水绘园北上的大概情况:“其年六月抵都,良慰积渴。虽数与倡酬,未免冗夺,而名流所止户外,长者辙临恒满,至欲借一枝以栖鸶鹄,亦复不易。最后得中州片席,喜就近不碍槐黄之役,兼月旦举子艺,不致荒于本,领俸固薄,稍觉相宜耳。云郎从之殊洽,以行时未告主翁,心中疚仄。途次值青若(冒襄子),当为转达尊前。弟以老盟翁一片深情,生平怜他人过于自怜,怜其年当又过于怜云郎,定无后督意也”[13]。当时,都门名流久仰陈维崧的才名与徐紫云的艺名,皆欲争聆佳奏。紫云“南腔北播,菊部歌儿多摹其音。于是京邑剧风为之一变”[14]。紫云的才艺令许多人倾倒,近代学者张次溪更是认为,云郎燕游有“沟通戏曲之功”,并将其收录于所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中。龚芝麓也有诗记述云郎燕游情况:“不从水绘园中住,席帽轻衫到国门。听说绕梁歌绝妙,花前还许老夫闻”[15]。据龚芝麓《与征君书》还可知,陈维崧在都门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不久,即由龚芝麓推荐,离开都门,去中州,入史省斋学使幕府,紫云随其行。陈维崧有诗和词记述紫云在中州的活动。《满江红·过邯郸道上吕仙祠示曼殊》[16]有句云:“笑两人,今日到邯郸,宁非梦。”此词自注为:“曼殊工演《邯郸梦》剧”。《怀州岁暮感怀》[17]其中一句云:“中原喜见雁重来。”自注为“九青再至”。《江城子·沙随感旧》[18]有句云:“落叶中原,恰又趱离程。淡月晓风昏似梦,和泪也,出层城。”陈维崧在中州三年,由紫云相伴。维崧携紫云游历邯郸、洛阳、商丘、汴京、睢州、鄢陵、汝州、偃师、登封、许昌、滁阳、郏县、叶县、南阳、汝宁、怀州、昆阳等地,并作诗词记录当时的游历情况,其间紫云曾回宜兴暂居后又返回中州。( 五)悼亡陈维崧与徐紫云相依相伴,患难与共。康熙乙卯年(公元1675年),紫云不幸早逝,年仅32岁。维崧肠断欲绝,睹物辄悲,赋《天香·中元感旧》、《贺新凉·腊月初六日是余生日即亡妇忌辰也词以志痛仍用前韵》、《摸鱼儿·清明感旧》、《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19]等作品追忆痛悼紫云,情溢词外,感人肺腑。1679年,陈维崧由大学士宋德宜推荐,应试博学鸿词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在馆四年,勤于辑纂,1682年卒于检讨任上。陈维崧与徐紫云的交往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清初,刑律严苛,禁止官方办妓院,也禁止官吏狎妓,许多官吏和文人便将视野转向男伶和家僮。陈维崧与徐紫云的交往在当时的高层官吏及文人间并不是个例,而是具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限于本文题材及所掌握资料,本文没有将陈维崧与徐紫云的交往作深刻剖析,只是抛砖引玉,以方便读者对于《紫云出浴图》及众多题识的理解。

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4496.html

更多阅读

木增与徐霞客的——看《木府风云》联想 木府风云 迅雷下载

木增与徐霞客——看《木府风云》联想看《木府风云》,我想起了徐霞客。《木府风云》讲述明代云南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内部的争斗与恩怨,情节生动,可看性强。《木府风云》中大多主角,都是历史人物,用的是真姓实名,如罗氏宁、木青、

陈寅恪集 下载 陈寅恪集 三联书店

陈寅恪集txt下载 书朋(shupeng.com) - 免费好书下不完书朋网提供陈寅恪的陈寅恪集txt下载, 完全免费无需注册, 24小时不间断更新, 陈寅恪集最新章节, 《陈寅恪集》再版重印介绍 《陈寅恪集》自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由生活?...www.shupeng.

漳州龙海紫云岩 龙海景区

紫云岩编辑紫云岩为清水地区民众宗教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兴建於康熙年间,叁百多年来曾经历经多次翻修,尤以民国61-69间重建完后,整间庙宇焕然一新,正殿后面有一座小花园,园内有小桥流水,假山奇石,更有乾隆43年所遗古碑一座,为庙中古物之一。中

“一朵云”与“一片云”的区别 天边一朵云 下载

  “一朵云”与“一片云”的组词结构完全一样,都是“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唯一有区别在量词的使用上,一个用的是“朵”,一个用的是“片”。多大“面积”的云是“朵”呢?多大面积的云是“片”呢?这个,似乎是机动的哦,因为“朵”可大可

声明:《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集》为网友捕鸟达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