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提到了“品牌效益”。
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小高清方面,“SONY”、“松下”、“佳能”究竟谁的技术更强?
很明显,这个话题很敏感。
要知道当年为了Z5C、153哪个更好,各个DV论坛就打的鸡飞狗跳。
现在直接评厂家,后果。。。。。
所以讨论这类问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呵呵。
下面我们先看下SNOY的小高清。
一、SONY在1/3CMOS片儿遇到了问题
确切的说,SONY首先把小高清这种概念引入了摄像机领域。
Z1C小高清摄像机的问世,是一种惊艳。
蔡司的镜头+1440*1080的分辨率+CCD光电器材,拍摄画质堪比广播级DVCPRO50。
其实从这款机器开始,SONY已经为小高清定了标准。
那就是:小高清必须是分辨率能达到1080i的手持摄像机。
但跟着推出的Z5C则是对广大的“SONY粉”当头一棒。
蔡司头成了“美能达”(G镜头),1440*1080倒是保持不变,CCD变成了CMOS。
清晰度是没问题,但拍摄的画面灰暗、颜色陈旧。
让很多一直用SONY的拥泵无法接受。
尤其是和松下的“153”相比,更是一种刺痛。
后面推出的机型中
AX2000E采用了AVCHD压缩格式,一定程度提高了直拍画质。
而Z7C则重新拿起了蔡司镜头
直拍画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成本加了一万多。。。。。
大家要注意:
一直到Z7C像素还是107万,分辨 率1440*1080,也就是“HDV”小高清。
很明显我们说到高清都是“1920*1080”,而1920的清晰度也明显要比1440更好。
如果没人说这事儿,1440也就凑合了。
但佳能推出了一款XF300就是1/3CMOS片儿,250万像素。
对比下SONY在1/3CMOS片儿就有点儿没的说了。。。。。
按理说SONY无论如何都应该拿出一款1/3CMOS片儿,1910*1080全高清的摄像机。
但一直没有这款摄像机出现。
在全高清机型方面,SONY倒是推出了EX1R摄像机,但是CMOS是1/2片儿的。
也就是说在1/3CMOS片儿方面,SONY一直没有解决1920*1080全高清的问题。
就是到了1/2片儿的EX1R,直接拍摄画面效果很灰,也是由于底噪大的原因。
还是这个高清技术问题。
要知道,高清摄像机说起来简单,其实技术难度很大。
全高清就是将250万(1920*1080)个像素塞到1/3英寸的CMOS片儿里面,其实这是个技术活儿。
你塞的多,像素密度大,画面就会出噪点。
看来SONY对于1/3英寸CMOS,只能塞进去107万个像素。
要做到250万个,就只能是1/2英寸的CMOS。
但很明显,佳能做到了1/3CMOS片儿,250万个像素。
N年后松下也做到了。
130、160就都是1/3CMOS片儿,250万个像素。
所以SONY后来干脆不跟小片儿CMOS较劲。
把产品的重心放到了“35mm全画幅”、“1/2英寸CMOS片儿”系列。
最近一段时间这类产品如“井喷”般推出。
VG900、EA50、EX280。。。。。
二、SONY在码流上的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了Z5C的格式HDV,这种压缩格式的码流是25M。
但很明显,在同码流下HDV的画质要比AVCHD要差些。
所以从AX2000E开始,SONY也开始使用AVCHD格式。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码流还是最大25M。
码流低,画质肯定低。
还是那句话,没有比较也就这样了。
但佳能在XF300上偏偏使用了50M的码流。
这又让SONY心痛了一段时间,
直到最近推出的EX280,SONY才算是有了50M码流的机器。
所以确切的说SONY在50M码流技术方面确实比佳能落后了一段时间。
三、镜头问题
按惯例在小型手持机方面,SONY一直用的是蔡司的镜头。
一直到Z1C,还是用蔡司镜头。
但可能出于成本或者其它考虑。
收购美能达后,SONY放弃了蔡司开始使用美能达(G镜头)和富士镜头(PMW系列全都是富士)。
镜头控制画面的进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效果。
使用了G镜头的Z5C、使用了富士镜头的EX1R拍摄的画面都发灰。。。。。。
尤其是EX1R灰的难看,不调PP值就没法用。
与直拍效果良好的XF300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Z5C方面,SONY换上蔡司镜头推出了Z7C,和Z5C高低搭配。
在EX1R方面强化了“画面效果”(PP)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