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和李少红李大导演又在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造势了。
据《京华时报》2010年5月25日A35版报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全国首播倒计时100天活动在京举行。李大导演带着她的宝贝《红》剧演员杨洋、于晓彤、蒋梦洁等出席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李大导演如是夸赞她的宝贝演员杨洋:“他是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如果这场戏观众看后不动容的话,那就要找心理医生看看了。”
演员的表现如何,在没有见到庐山真面目前,不敢妄加评论。
不过,李大导演的用词可是够损的,这是要将她的观点强加给观众,将她自己的评判标准强买强卖给观众。谁要是对她的导演的作品提出异议,那谁就是有心理疾病。这简直是对持不同观点的观众的人身攻击。
李大导演说出这话,先失了风度。据我看,可能李大导演已经是有心理障碍了。
李大导演口口声声说新版《红楼梦》画面走的是自己擅长的“唯美”风格,我看却不然。首先,叶锦添设计的金陵十二钗就是本剧的一大败笔,新版《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形象,在我看来不伦不类,人人都像“小丑”,还要故作姿态,何来其美?影视艺术不同于戏曲艺术,影视艺术应该尽可能的生活化,而戏曲艺术则是夸张的虚拟化。叶锦添设计的“金陵十二钗”人人脑门上贴着从戏曲旦角人物改良的片子,既没有戏曲人物的虚拟美,也丧失了现实生活的真实美。
画面美不美,不能只看场面和场景,关键要看场面和场景中的灵魂——人物的形和神。新《红》剧在人物的形上已先打了折扣,何谈其神?真要谈神也只能是牛鬼蛇神了!说不客气的,这些宝贝演员们已经被李大导演误导了!
再者,李大导演对《红楼梦》的“亦真亦幻”的理解也出现了误区。从宣传片来看,她把所谓“亦真亦幻”理解成场景画面的“亦真亦幻”了,如此则大错了!《红楼梦》的“亦真亦幻”,是表现在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上,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亦真亦幻”需要读者用心解读的。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北京电视台为了给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收视率造势,特别推出了一场名为《探红楼——飞梦传奇》“元妃省亲”拍摄现场的现场直播。电视剧还在拍摄中,北京电视台就考虑如何拢住观众,以保证正式播出时的收视率,还信誓旦旦地喊出了“再过二十年可比肩87版《红楼梦》,成为经典”的口号。功利之心昭然若揭。
当时,在直播中主持人春妮说,有观众朋友问李大导演,在新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是如何表现的?是“沉湖之死”还是“焚稿病死”?李大导演当时说:从没听说过有“沉湖”之说。还是嘉宾周岭先生对此作了解释,据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的家世、身世的考证,对《石头记》文本中的谶语和留下的伏笔的研究,又从脂砚斋评语中保留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得出结论,在曹雪芹的原笔《石头记》中,林黛玉应该是不堪迫害和诽谤沉湖而死,主凶应是元春、王夫人、赵姨娘,并非是贾母和凤姐。
在高鹗后续的四十回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有些人会觉得也还不错。从思想上说,这不是对旧礼教的控诉吗?从艺术上说,黛死钗嫁一悲一喜的“强烈对比”不也挺有感染力吗?黛玉临死前又撕手绢又焚诗稿,还直着脖子叫“宝玉,宝玉,你好……”,爱恨交集,不也挺有“心理深度”吗?不过这是通俗的审美,通俗的道理。而曹雪芹却是要“令世人换新眼目”,要超越通俗眼界而追求“陌生化”的审美效应。曹雪芹写的是“黛玉眼泪还债”,完全不同于高鹗的“黛玉焚稿断情”,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爱情悲剧。
周汝昌老先生认为,在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生存是诗意的生存,本为还债而来,一旦泪尽,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一定也会诗意地消逝。“冷月葬花魂”便是一证。
高鹗笔下焚稿怨恨而死的黛玉,没有丝毫诗意。
关于“眼泪还债”,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对宝玉和黛玉的身份是有一个特殊设定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到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神瑛侍者下凡后便是贾宝玉,绛珠仙草下凡后便是林黛玉。林黛玉的眼泪就是还给贾宝玉的。“眼泪还债”是为报恩,这一基本情节内容凸显了一种精神价值的导向: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肯定、歌颂“情”为基调的,是“士为知己者死”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升华。前八十回从各个角度皴染了这一主题。曹雪芹写的是建立在“知己”基础上的“情”,是为对方而自我牺牲性质的“爱”,这是“眼泪还债”的精神实质。
而高鹗的笔下的黛玉“焚稿断情”,却成了黛玉最后怨恨宝玉,成了“以怨报德’,黛玉不再“还债”而反过来“讨债”,精神境界大为降低,最后的价值落足点成了“恨”。
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李大导演连这些都不明白,看来她对“红学”研究的知识知之甚少,恐怕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要不然就是对“红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观点不屑一顾,包括大名顶顶的周汝昌老先生。作为一名《红》剧的导演,最起码应该对当今的“红学”研究多少有些了解。不然你的作品怎么说服观众呢?
不敢想象,一个对“红学”常识连皮毛都不知道的导演怎么能拍出好的《红楼梦》?更不要说表现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了。别看你李大导演享有最优质的资源,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场面搞得很宏大、很华丽,超过两亿的投入,最终也只能是披着一层华丽的外衣而腹内空空的空壳而已。这样的电视剧,别说耗资两亿,就是二十亿,也不过是以规模取胜的一部超豪华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