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同存异”方针应对各地符氏族谱的分歧
符斌(广东廉江)2015年9月13日
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符氏宗亲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有力的推动了符氏的团结和发展。但面对各地符氏族谱记载的分歧,符氏宗亲中出现了很多讨论甚至某些争论。对此,笔者借助历史事件,结合个人参加宗亲活动的经验,提出这个指导思想:以“求同存异”方针应对各地符氏族谱的分歧。
一、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部分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独立大厦召开国际会议,史称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Asian-AfricanConference)。中国由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与会代表共有340人,他们肤色不同、服装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等等都不同。他们所代表的29个国家,占了世界总面积1/4(3100多万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2/3(14.4亿)。
9时15分,印尼总统发表了《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下午4时20分,各国代表团团长相继发言,发言的有柬埔寨等6个国家的代表。绝大部分代表的发言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认为会议应当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和世界和平,有助于消除殖民主义。但是,最后一位发言代表、伊拉克外交大臣法迪尔.贾马利却引爆了会议上的第一颗炸弹,他污蔑“共产主义”是“新式的殖民主义”,理由是共产主义“压制反对意见和宗教信仰”、“在其他国家进行颠覆活动”和“在阶级和各族人民之间培育仇恨”。他要求“非共产党世界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贾马利的发言,使得会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形形色色的猜测在流传着。周恩来总理却显得那样的镇定自若,他没有急着争辩,而是静静地听着,并思考着。当晚7时30分,总理还率领代表团的全体人员同其他国家代表团一道,出席了苏加诺总统举行的千人大型游园活动。
第二天上午,各国代表团团长继续在会上作第一次发言,周恩来总理继续认真地听着。有三位代表的发言因某种原因偏离了会议议程。其中菲律宾总统驻美国特使卡洛斯.罗慕洛在上午发言时同前天发言的贾马利遥相呼应,企图劝说亚非人民要向美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他的发言同美国的舆论宣传如出一辙,被印尼记者戏称为“美国之音”。
周恩来总理意识到,在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实施巧妙的策略、运用艺术,已经成为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当机立断地决定将原来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报告散发,而另外亲自动笔起了一篇补充发言稿,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
周恩来总理在做了简短的介绍后,就进入了主题。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接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接下来,他深刻地论述了亚非国家间存在着广泛的求同基础,他说:“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求同存异”的基本思想是在寻找共同点的前提下,将因各自追求目的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暂时搁置起来,待时机成熟后再来解决(即“化异”)。然后,他又用很巧妙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在会议上不讨论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之后,他谈到了两天来会议上有人提出的三个问题: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有无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对这三个问题,周恩来总理都一一说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他还对与会者说:“大家如果不信,可亲自或派人到中国去看。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最后,周恩来总理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不仅驱散了两天来在会议上空一度凝聚起来的阴云,人民对会议的成功又充满了信心。他的发言也就成了两天来会议上的高潮,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而且他及时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为下一阶段会议找到了一条绕开对立和争吵而继续进行的道路,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美国记者鲍大可报道所说的:“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到了在他之前发言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周恩来的发言是中国以和解态度与会的绝好说明。他的发言是前两天公开会议的高潮。”
就是巴基斯坦的总理穆罕默德.阿里也说:“我是带着成见来的,但想不到周恩来总理这样尊重别人的意见。现在成见消除了。只有伟大的中国才能派出这样伟大的代表团。”
最后,经过充分的协商,万隆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概括为“团结、友谊、合作”)。十项原则包括了1954年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致力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文明中吸取智慧",其"求同存异"思想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历史传承。"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语·郑语》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将矛盾对立双方的和谐相处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冲突交和作为达到和谐状态的必要条件;《论语·子路》则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著名论断,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建立在个性差别的基础之上。"和而不同"的实质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二、以“求同存异”方针应对各地符氏族谱的分歧
1、符氏始祖发源地在何处?姬雅出山东,到陕西咸阳为官,此后有符氏。所以,符氏始祖发源地在何处,仁者见仁的道理。
2、现在符氏后裔一定是符雅公的后裔?答案是,不一定。至少历史上有提到,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被杀,他的后裔为了保命有改姓符的。
3、能忽略符存审姓李的那段历史?战乱年代,活着是最大理由,符存审被李克用认做义子,赐姓李,是当时历史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后其子申请恢复本姓符,又是历史发展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所以,符存审与李存审同属一人,不能忽略符存审姓李的那段历史。
4、以“求同存异”方针应对桂粤琼符氏六兄弟族谱的一些分歧。
(1)福建莆田在明朝是人口迁移中转站,我们是从福建莆田迁出,还是经过莆田南迁的?除了我们的族谱,还可以从福建莆田或者附近的符氏族谱中找答案。
(2)我们的始迁祖是谁?六地族谱已经发现五地族谱的记载,其中,广东廉江族谱记载的是:符敬宗(字丕基,妣李氏)在明朝洪武南年间,从福建莆田迁至今天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珠玑古巷,再迁居今天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后迁移今天广东茂名姚村。其儿子叫符德芳(字柏川,妣赵氏),孙子叫符宝昌(字毓灵,妣曹氏)。后符宝昌生六子,琼、衡、清、须、博、斌,因为战乱分居各地。这些记载在廉江山车村、龙湾符屋村、村尾村、徐闻孙田村的族谱中都有,雷州的一些族谱中也有提到。
然而,广西博白、广东茂名、吴川、雷州(海南的后裔仍无法联系)等地的族谱中却是这样记载的:符芳(字柏川,妣赵氏)生符宝(字毓灵,妣曹氏),宝生琼、衡、清、须、博、斌等六子。其中广西博白以前是抄录广东茂名的族谱,后来延续的,他们又提到,先迁移广东茂名再分居广西博白和其他地方的。而吴川的族谱又出现关于清公的字的分歧,是如云、如水、还是如冰呢?
对于这些分歧,我们现在只能尊重各地族谱,在没有合理充分的证据之前,不能随便删除某些内容,将来联修族谱也必须备注各地的不同点。
(3)如何应对广东廉江《符氏族谱》的一些分歧?符须公是我廉江符氏一世祖,现在葬于雅塘陀村,山车村族谱记载,一世祖婆杨氏葬于谢鞋山文秀塔附近,龙湾村尾村有宗亲认为一世祖婆杨氏葬于龙湾。二世法昂生五子,朝字辈,山车村族谱记载的是四、五子均没有后裔,但现在遂溪牛路头村(其分支分布遂溪、廉江横山)认为他们是出自此两子的。三世孙法善,山车村族谱记载是道文的次子(后迁移龙湾村尾村),龙湾族谱记载则是同元的四子(留居村尾村)。
对于这些分歧,我们也只能说,尊重各地族谱,在没有合理充分的证据之前,不能随便删除某些内容,将来联修族谱也必须备注各地的不同点。
三、综述
随着交通、网络越来越发达,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符氏宗亲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有力的推动了符氏的团结和发展。希望笔者提出的这个指导思想,以“求同存异”方针应对各地符氏族谱的分歧,能够帮助世界各地符氏宗亲,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更加团结奋斗,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