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武汉-轩妈、江苏-懿妈、浙江-笑笑
今天我们讲沈复的《童趣》,先看原文: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抓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们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不少初中生的家长知道,这篇文章选自初一的语文教材。沈复,清朝乾隆年间人士,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词人与画家。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并介绍到美国,俞平伯等老一辈的作家也很推崇他。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也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小巧有趣。前段时间我们讲了不少作文,有些妈妈提议,要我讲一些古文,讲一些高年级的东西,所以我就选了这一篇,也希望通过讲古文,来消化我们前一段时间讲的作文。我们这个群叫“功夫作文·国学经典群”,其实讲国学、讲经典,其中的一个功夫就是作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家要学会从古人的文章中看到作文的精髓,体会一个原则——大文章,小道理;小文章,大道理。
有的妈妈误以为作文有高、低年级之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作文只有深浅偏圆之分,而不应有高、低年级之分。前不久,我们用成人化的思维,点评了一些孩子的作文,有的妈妈认为那样就失去童味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所谓的“童味”是什么,想必沈复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了一回嫩吧。通过学习这篇作文,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作文的理解确实有偏差。童味不等于简单,也不意味着儿童的奶味。
学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趣”。趣,有两个基本的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趋向。比如,志趣就是这个意思,志趣就是一个人立志的方向;第二个意思就是味道。但这个味道不是我们的鼻子或舌头感觉出来的味道,而是心识里的味道。通俗地讲,就是品位。品位不是简单地用鼻子、舌头感觉出来的。比如一个人吃着山珍海味,吃得满嘴流油,满足了口腹之欲,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有品位。但很多人通常会觉得,一个人吃好的、穿贵的,就叫有品位,这是一个误解。真正的品位来自于内心,吃着白菜豆腐也能品出妙意来,这才是真正的品位。
我们前一段时间讲作文,还讲了一个关于流水账与流水音的道理。流水账变流水音,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走马观花,而要慢下脚步,带着蜗牛去散步。同样的,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说狼吞虎咽就是会吃,真正会吃东西的人是细嚼慢咽。大家回去试一下,不管吃什么东西,即使是粗菜淡饭,只要你细细地嚼,慢慢地咽,也一定能品出它的美妙。如果不是细嚼慢咽,而是狼吞虎咽,即便是山珍海味,也会倒胃口的。
所以,这个“趣”是来自于内心的品位和体会。由此,就有了引申的意思,比如兴趣、乐趣、情趣、妙趣,还有意趣、趣事、趣味等等。总而言之,这个“趣”是心底里一个纯净的标准,而不是口腹之欲和耳听之欲。我们理解了这个“趣”的核心,对后面的正文就好理解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趣”,所以本文的作者并没有说参加了什么PARTY,也没有说穿了什么名牌、喝了什么洋酒,而是通过观蚊、观虫,就“有物外之趣”了。
理解了这个,我们再接着深讲。一个人的趣、一个人的心境,说到根本处,不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一个追求物质水准的人,与狼吞虎咽、大吃大喝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必然是要受苦的——痛快在嘴上,痛苦在肚里,接而引申是痛快在表面,痛苦于内在。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改造,而绝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简单地想通过物质生活的满足,来达到精神的满足,那是颠倒梦想,是人生苦厄。
我们接下来讲正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大体的意思是:我回忆起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重新生出来的纤细的羽毛,见到细小的东西时一定仔细观察它,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这是文字的表面意思,不难理解。
我们先来讲这个“童稚”,我们以前讲过一个词,叫“初心”,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换了个说法,叫“赤子之心”。简单地讲,就是孩子刚生下来,没有受到外境污染的心,所以,就有了一句话叫“有如初心”。我们现在回到赤子之心、返老还童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可以想想,做一件事的初心,也就是那个最初的动机。为什么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原因就在于,一辈子有如当初做第一件好事的那个“心”太难。
想想在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是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好好爱孩子,像爱珍宝一般。慢慢的,孩子大了,这个宝贝不是宝贝了,而是“疙瘩”了。再想想,孩子刚上学时,我们是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好好教育孩子,把他培养成人。可结果呢,慢慢地把亲子变成了“轻子”了。我们讲,“亲子作文”需要妈妈帮孩子扶上马,送一程。可有些妈妈陪孩子一个小时、辅导两个小时都会觉得累、觉得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白天、晚上都要喂奶,还要照顾孩子拉屎拉尿,哪怕一夜不睡都没有怨言。可现在让你陪孩子进行一下“亲子作文”,这火腾地就上来了。你的初心呢?“有如初心”确实是很难的,那怎么找回“初心”呢?反思、忏悔。想想当初,比比现在,把这个“初心”找回来。
佛学里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人真正地制心于开始的初心,就没有做 不成的事情。“愚公移山”为什么让老天爷感动啊?正是因为他先是自己搬,自己搬不完让儿子接着搬,儿子搬不完再让孙子接着搬。什么叫“心诚则灵”?初心不改,一定会感动上天,这就叫“心诚则灵”。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再真诚也不行啊。大家查一下字典,看看什么叫“诚”?诚,就是真心。什么叫“真心”?就是初心。受过污染的心是“假心”。没有真心地去跟别人交流、沟通,那叫诚心吗?所以翻过来倒过去,讲的还是这个理——永葆初心,努力去做。做不到,就“日三省乎己”,忏悔。
我们刚才讲到了“初心”,是因为原文中的“童稚”。大家课后可以百度一下沈复,了解一下他的身世。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与妻子恩爱,但妻子不幸早逝。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他的《浮生六记》。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大体上写的是什么;从题目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不幸。但这样看书还是不行,那该怎么看呢?
我们看《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相当于是孔子的一份个人简历。沈复的《浮生六记》也是他个人的简历:《闺房记乐》写的是作者与妻子的恩爱;《闲情记趣》写的是作者对陈年的回忆;《坎坷记愁》写的是作者不平的经历;《浪游记快》写的是作者的漂泊生涯;《中山记历》写的是作者稳定的生活;《养生记道》写的是成就的结果。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仕途不顺、爱妻早逝、浪迹天涯的人,最后成就的结果却是《养生记道》,那该需要多么高的修养!这个修养的法门从哪里来?其中一个就是:余忆童稚时。生活不能打倒一个人,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不想自己被生活打倒,就去内心中寻找一些《闲情记趣》,“莫道云吞日,终是太阳红”。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强大,即使看到了太阳,也会担心老天爷有一天会下雨;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强大,即使看到云吞太阳,也会觉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所以,我们要从文中体会作者从“忆童稚时”到“故时有物外之趣”的精神世界。不管生活有多么不幸,但是还要去寻找和追忆那曾经的“物外之趣”。否则,一个悲天悯地、怨天尤人的人,还枉谈什么养生呢?
---------------------------------------------------
讲评时间:2011年12月03日晚上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QQ群(群号:150347011)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