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立国之初,周天子为了巩固周王室统治,曾大行分封,即对当时的姬姓亲属、功臣、古帝王之后以及一些比较顺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封以诸侯,镇守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如繁天星斗般遍布在周王室能够有效控制的地域内。根据史书记载,其数量竟有八百之多。今宝鸡地区作为关中西部的交通要塞,更是西周京畿地区的西大门,诸多诸侯国立国于此,共同保卫着西周王都,见于史籍的便有夨国、散国、井国、虢国等众多国家。
1974年,宝鸡市区西南的茹家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西周车马坑,随后又发现了三座的西周墓葬。这一意外的发现便揭开了一个史籍失载的神秘国家——鱼国的面纱。
关于鱼国,史书中未见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今人对于其文化面貌的认识几乎完全源自于考古发现。在70、80年代,宝鸡地区陆续发现了三处西周鱼国墓葬群,按其年代顺序依次是文武之际的纸坊头墓区、康昭时期的竹园沟墓区和昭穆时期的茹家庄墓区。这三座墓葬群共计发现鱼国墓葬27座、车马坑2座,马坑4座。经过整理,《宝鸡鱼国墓地》一书于198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鱼国墓地的方方面面,为我国20世纪的两周考古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西周分封制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纸坊头墓区位于宝鸡市区西郊玉涧堡,仅发现残墓1座,墓室结构已被破坏,其结构不明了,但却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其中便有截止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三件的乳钉纹四耳簋(另两件一件于民国年间出土于宝鸡戴家湾,现已流失美国;另一件于2013年出土于石鼓山M4)。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乳钉纹四耳簋
竹园沟墓区是宝鸡三处鱼国墓地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位于宝鸡市区西南郊秦岭山区入口处的竹园沟村东一片山腰坡地上,共计发现墓葬22座。墓葬形态均为土圹墓,其中M4、M7、M13规模都较大,墓主人左手一边都有殉葬的小妾,小妾被专门安置在另一个小型土圹内,并与墓主人一样都有独立棺椁,殉妾葬式均为侧身曲肢葬。竹园沟M7墓主人为伯格,该墓出土的伯格卣是青铜卣中的精品。
茹家庄墓区位于茹家庄东北部的冯家塬半山腰上,共计发现大型墓葬3座。其中M1、M2规模较大,其墓主人分别为鱼伯和井姬。M1分为甲乙两个墓室,分别埋葬着墓主人鱼伯和一位儿姓的女子,根据研究其身份应为殉妾。M2墓主人为鱼伯正妻井姬,应是姬姓诸侯国井国的公主,身份尊贵,在————其墓中发现了珍贵的五鼎四簋。鱼国国君鱼伯正是通过与井国公主井姬的政治联姻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统治。M3则是宝鸡整个鱼国墓地中最寒酸的一座墓葬,同时也是年代最晚的,但根据其规模也是座高等级墓葬。该墓内除过一具尸骨之外未见有任何陪葬品,且该墓主人颈部有皮条勒痕,手、脚、腰部均有被捆绑痕迹,有关M3墓主人的身份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他可能是鱼国最后一代国君,由于国内变故国君被害,被其国人匆忙葬于此处,因此墓中既无棺椁葬具,亦无有任何陪葬品。
竹园沟鱼国墓区
冯家塬半山腰即是茹家庄鱼国墓区
通过对宝鸡地区三处鱼国墓地的整理分析,鱼伯家族世袭之年代序列逐渐清晰于眼前:纸坊头M1鱼伯(文武之际到成王前期)——竹园沟M13墓主人(成康之际)——竹园沟M7伯格(康昭之际)——竹园沟M4鱼季(同为康昭之际,比M7稍晚)——茹家庄M1鱼伯(昭穆之际)。
鱼国墓地所反映的鱼国文化是一个多源的复合型文化,融合了关中的周文化、甘青地区的寺洼文化以及陕南城洋地区乃至更为遥远的四川巴蜀文化。鱼国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既有以尖底罐、圈足罐、尖底盏等为代表的巴蜀文化风貌,还有与寺洼文化器物风格接近的马鞍形双耳陶罐,周式的青铜罍、圆鼎、鱼伯甗等器物也被发现,另外在鱼国墓地中出土的青铜人像更是带有明显的三星堆文化的特征,诉说着鱼人与远古巴蜀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曾于甲子昧爽日率八族同盟军进攻商都朝歌,周商二军于商都之郊的牧野展开激战,周人取得大捷,商纣王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由此而亡。在武王率领的八族同盟军中便有蜀军,这支蜀军很可能便是鱼人,后因灭商有功而被周天子分封在了今宝鸡市区一带。也有学者指出,周人历史上著名的太伯仲雍奔吴事件中的吴地,并非是今长三角一带的吴国,而是今陕南城洋地区的句吴人,即鱼人。(见尹盛平:《西周史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之后鱼人逐渐北上至今宝鸡市区一带。鱼国地望主要在今宝鸡市区渭河南北两岸和秦岭山麓一带,其势力强盛之时甚至越过了秦岭到达了今天的凤县和汉中盆地,最终于西周中期神秘消失。关于其消失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如若茹家庄M3墓主人确系被害的鱼国末代国君,那么也许鱼国遭遇了灭国之灾,该国的下层族人则“落叶归根”,南迁回了巴蜀地区。
由于文献失载、资料有限,我们对于鱼国的认识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鱼人、鱼国,这个曾经辉煌却早已遥远的部族留给了今人太多的不解和疑惑,也让我们不断在拨开阵阵迷雾中体验着历史带给今人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