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
--------且与台湾曾仕强先生商榷
作者廖亦冰
最近我们全面阅读了台湾曾仕强先生新出版的《易经》系列书籍,如《易经的奥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1》、、以及他与刘君政合著的《易经良基》六册套装。本以为可以从中弄清易经的奥秘,然而,却发现了大量脱离历史事实,违背生活常识,前后自相矛盾、语言不知所云的问题。
曾仕强先生认定周文王是在被商纣王囚禁的狱中完成了《易经》。“所以真正写成《易经》的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完成的”,“周文王给每个卦一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很费心地作出注解,写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周文王在狱中写《易经》,为了避免商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好明言,只能用吉、凶、悔、吝等卜筮词语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易经的智慧1》第25、26、27页)
曾仕强先生还说“《易经》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思考应对的方法。”(《易经的智慧1》第30页)”
沿着曾先生的上述说法,我们通读了他的著作,却明显地发现曾先生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第一,既然曾先生认定《易经》是西周文王在狱中总结思考社会与自然规律的著作,为什么解释《易经》的所有著作中几乎没有涉及西周的社会现实和文王本人的思想?脱离了历史真相,《易经的奥秘》恐怕只能算是一种忽悠。
曾先生在《易经真的很容易》一书中特别提到:“因为内容涉及很敏感的政治,所以不敢写的很明白、清楚。”既然如此,我们很期待曾先生能为我们清晰地解读六十四卦中到底是哪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当时敏感的政治。但可惜在他解析的六十四卦中,除了卦辞爻辞本身运用的历史典故之外,我们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关于西周史料的引用与印证。在他的《人人都不了了之》一书中,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以史实印证爻辞的例子,这本书的第26页中写道:古人有一种规矩,就是犯人关了三年,还不能获得释放,便要杀头。“三岁不得”,意指三年还不得出狱,真是“凶”了。这里说所的“古人”也不知何年何月,是指西周吗?即使将来考古发现证明西周有这么一条法律,那么“三年不得出狱即为凶”这样孩子式的大白话算得上哲理吗?难道这句话就没有前面曾先生所说的“很多话不好明言”的难言之隐吗?
离开了西周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解释《易经》,只能是一种忽悠。
在《易经的奥秘》一书中,曾先生花费了许多笔墨来解析坤卦的哲理,他说“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如何做好领导得力助手”,从147到154页,先后说到做臣子的“口风一定要紧”、“逢人只说三分话”、“心里一清二楚,嘴巴含含糊糊,这才是中国人。”曾先生举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例子来说明怎样的臣子才算是合乎坤卦的原则,曾先生一再赞扬明成祖手下七下西洋的太监郑和,认为郑和是坤卦精神的最佳榜样,却不欣赏唐太宗手下直谏敢言的名臣魏征,认为“如果不是唐太宗夫人几次救魏征,魏征早已经死掉不知多 少次了。”同时,曾先生也赞扬了三国时善于曲意逢迎曹操的贾诩。当然,曾先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也是一家之言,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只想问一句:《易经》作者文王本人会喜欢郑和这样的人而贬抑魏征吗?曾先生为什么不引证周文王最喜欢的大臣姜太公(姜子牙)来说明坤卦精神呢?“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的隐士傲骨真是远远超过了魏征呢,而据说文王对他却是敬爱有加,甚至亲自为他拉牛车。历史的事实为什么与曾先生所说的坤卦臣子精神相差这么大呢?
我们还发现,曾先生本人所著三本书《易经的奥秘》19万字,《易经的智慧1》24.7万字,《洞察易经的奥秘》20万字,这三本书中几乎没有一例引用西周的史料与文王本人的故事来解说《易经》的。在《洞察易经的奥秘》前言第Ⅻ页中曾先生写道:做学问的人,无非是”自圆其说”。每个人所提出来的一套理论,无不言之成理。
试问曾先生,您如何解释您对《易经》的具体解说和您认定《易经》主要是“周文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历练“(《洞察易经的奥秘》第79页第12行)前后不能自圆其说呢?我认为曾先生只不过是借了《易经》这个品牌之“外壳”去塞进他个人感想之“奥秘”罢了!
第二,曾先生说“《易经》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思考应对的方法”,但是曾先生的书中所说的“自然现象”居然会是玄幻式不可思议的景观,甚至出现完全偏离卦象基本含义的随意解说。
比方说,在解释大畜卦中,曾先生认为这是:山压在天的上面,天十分刚健,哪里是山的力量所能够压制住的?所以“大畜“的用意,在提醒居上层的高阶主管,对于有才能的贤士,不能够压制、冷冻。(《洞察易经的奥秘》第135页。)
且不论从中引申出来的意义是否与大畜卦六爻爻辞的意思是否符合。我们实在无法想像山怎么能压在天的上面?这简直是玄幻的景象,而决非自然的景观,如此引申出的哲理和牛头生在马面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怎么也找不到文王喜欢玄幻想像的任何历史证据!
在讲到大过卦时(《易经的奥秘》第208页、209页),曾先生认为大过卦的卦象寓意“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棺材就是成仁,所以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听起来非常地精彩而有哲思,但是大过卦上下卦本意是少女与长女、或湖泽与风的组合象征,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随意改造和发挥呢?大过卦的卦辞、爻辞中似乎找不到一点点关于“成功成仁”的对应含义吧。这种卦象、卦辞、爻辞前后脱节的解说怎么不像是曾先生所说的“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的状态呢?
《易经的奥秘》第211页讲到噬嗑卦,曾先生自由挥洒的更是让俺们大跌眼镜叫绝了:“既然颐卦的象是两排坚硬的牙齿咬东西,那么如果当中出现一根鱼刺呢?我们会发现,卦象马上就变了,变成了噬嗑卦(见下图),噬嗑卦的意思是:不是你咬断中间的这根鱼刺,就是它把你的牙齿硌掉。一句话,一切的道理都在里面了。”
明明是火雷上下组合的原始卦象意思,却被曾先生说成是一根鱼刺在嘴中。请问噬嗑卦的卦辞及六爻爻辞中有一个字提及类似鱼刺在嘴的意思吗?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从《易经》中自由联想而产生创意,获得哲理启示。但是,以曾先生多年科班教育的出身及被大众尊为师表的声誉,是不是应该首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向人们指出《易经》卦象、卦辞、爻辞的原有本义,然后以此为依据而发挥自己的自由创想呢?这应是对《易经》作者先祖文王的最起码尊重,也对广大读者或观众的最起码尊重。
实际上,在《洞察易经的奥秘》第7页,《易经的奥秘》第26、27页,以及《易经的智慧1》第19页,曾先生都反复强调了八卦符号的基本含义,但为什么在具体解卦中常常脱离基本含义而不给读者任何解释呢?曾先生在《洞察易经的奥秘》前言第Ⅻ中写道:我们拿“合用”做标准,凡合乎理致的自然,而不悖物情事理的理所当然,虽然不是古人所传,或者和古义不合,我们还是可以采用。那么,山压在天的上面合乎“理致的自然”吗?在《人人都不了了之》中说小狐狸看到火就会预先打湿尾巴准备预防火灾,这“不悖物情事理”吗?
第三,曾先生对《易经》的解释常常有悖于最基本的自然常识与生活常识。
曾先生在《人人都不了了之》一书第86页解释既济卦“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时写道:“曳”是拖曳,也就是现代的煞车器。乘车的人,先踩一踩煞车,看看灵不灵?以免开得太猛了,要煞车也煞不住。“濡”是浸湿,小动物(指狐狸----本文作者注)十分聪明,看到前面有火,首先把自己的尾巴浸湿,因为尾巴是最容易被火烧着的地方,必须预先做好防患的准备。否则尾巴着火,岂不是全功尽弃?
我请曾先生随便找几只狐狸作个试验,把狐狸放在河边,前面路上放着火,证实一下狐狸们是否见了火就去河边打湿尾巴准备防火。这完全是不合常理的事,即使碰巧遇到一次,也是彩票中了头奖一样的小概率事件。这种不可能的怪事怎能引申出什么普遍意义的哲理呢?曾先生不是说“《易经》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思考应对的方法”吗?小狐狸看到火就去打湿尾巴防火算是自然规律吗?
在解释坎卦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人人都不了了之》第22页)时,曾先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这些简单的食物,直接从小窗口送进来,用不着开门,以节省时间。”
没有背景交待,也没有情形说明,这种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古人的生活常态吗?我们闻所未闻。文王那么聪明的人会用这种不合生活常情的比喻来说明节省时间的重要吗?况且这种解释与曾先生本人认为坎卦的整体思想是强调风险的卦辞爻辞完全不相符。
第四,曾先生对《易经》的字词句解释常常脱离古汉语最基本的语言逻辑与正常的思维逻辑。
尽管古今字词及语法结构相差很大,但是无论如何,古人说话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古今应是相通的,尤其如文王这样的天才人物。但是在《易经的智慧1》第185页至192页,我们感到曾先生对需卦的爻辞解说,颇像是在解说一个弱智者或神精病患者的梦话,比如:
九二是什么?“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当我们从郊外一直向河边走,走到踩到沙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河快近了。在郊外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离需要的满足还很遥远,所以彼此之间没有什么竞争,可是当踩到沙的时候,沙会使我们脚痛,这就表明竞争的人多了。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这时鞋子上沾满了泥巴,因为沙再过去就是泥,泥再过去就到水了。致寇至就是现在我们本身已经寸步难行了,偏偏这时候还招惹了一大堆敌人来,这时候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需于血”。出自穴,就在告诉我们,原来自己得到满足的需要都是血汗所谋取到的一种负担,我们发现很多人真的是一升了官就没有兴趣了,心想早知道就不要了,太辛苦了。
上六爻辞,“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入于穴就是一个人已经掉到死胡同里面去了,很难爬出来;不速之客就是不请自来的人;三是多数,不一定是三个。(在列举国税局、海关的和勒索绑票、诈欺三种人,以及子女共四种不速之客后)。。。。。前面那三种人我们还可以敬之,终吉,只要很谨慎地对付他们,他们稍微有一点满意后,最终会走的,不会长期找我们麻烦的。家里那个小家伙是一辈子缠着我们的,那怎么能敬之,终吉呢?
我们无法想像上述思维与语言是出自一国之君的周文王,这自幼聪慧过人,且有过执政三十八年经验的西周国王,会是如此神智不清的思维吗?这些解释之语称得上群经之首的《易经》哲理吗?
第五,为了自圆其说,曾先生不惜采取藏头去尾或古今穿越的办法来肢解割裂《易经》,弄得面目全非。
仔细阅读曾先生的书,我们会发现曾先生根本就没有弄清《易经》卦象、卦辞、爻辞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和严密的哲学思想体系。虽然曾先生本人说“周文王给每个卦一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很费心地作出注解,写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但可惜曾先生对《易经》的解说是一盘散沙,支离破碎,常常出现勉强拼凑,穿凿附会。为了遮盖和弥补自己理解《易经》的缺陷,曾先生常常强行把《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分散拆离来解说,从而避免细心的读者发现他的解说前后不能自圆,环环不能相扣的问题。
比如曾先生在《易经的奥秘》第141—154页讲坤卦,他自己显然没有弄明白坤卦卦辞与六段爻辞之间的逻辑联系,于是在这一节里干脆将卦辞砍掉不提,甚至整本书中只在第161页出现坤卦卦辞的开首半句话,即“元亨,利牝马之贞”而不多作解释。
曾先生在《易经的奥秘》141页---154页花了14页的篇幅讲坤卦六爻的含义,读者如果细心地前后对照,就一定会发现这六爻爻辞的解说是含糊不清,前后不能自圆的,为了掩盖这个缺陷,曾先生以讲述古今故事来引导,让爻辞夹杂其中只对这些故事的某个方面的道理进行说明,这些故事听起来能吸引人,但前后并没有什么紧密的逻辑联系,而故事的形象性和吸引力掩盖了爻辞解析的模糊性和不近情理。这好比和面,面粉的质量不好,就尽量多掺味精油盐以掩盖真相。
但是坤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很重要的一卦,曾先生不能丢掉卦辞不讲,于是他就把坤卦卦辞放到了另一本书即《易经的智慧1》中再讲,就回避了放在同一本书中读者发现他解说坤卦前后意义不关联的问题。
坤卦卦辞完整地连起来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们且看曾先生在《易经的智慧1》中如何来解说的:
《易经的智慧》106页:元亨,利牝马之贞,后面是:君子有攸往。有攸往就是有所往。当一个君子打算往哪里走的时候,要记往,先迷,后得主,利。
一个人走在前面,假定她是坤元的话,就可能迷失方向。但如果能找到乾元,而且发现这乾元是可靠的,就跟着,反而是有利的。其实现在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个女人要去哪里,上了车就开走了,比较容易迷路。因为她方向感不好,男人的方向感远比女人要好。所以女人不能急,要让男人告诉你向左向右,而且要让他提前告诉你,不要到了拐弯才说,那时候是拐不了的,要把责任给他。这个就叫先迷,后得主,才有利于坤元。
。。。。。。
坤卦的卦辞接下来说:西南得朋,东北平丧朋,安贞吉。这里所说的西南跟东北是按照照文王八卦来的。我们都知道当初周文王在写《易经》的时候,他最大的想法是要发挥其政治的功能。因为他要反商纣,要推翻商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当然这不是为私人,而是为天下百姓。因此,他就把伏羲的八卦稍微改了一下。
。。。。。。
《易经的智慧1》107页: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文王八卦代表着政治号召。所以坤卦就代表一个人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但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就一定有人跟你唱反调,你就对他敬而远之,保留安全的距离。
看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曾先生在《易经的奥秘》第140页所说的“把坤卦理解为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前后的意义明显不一致。
曾仕强先生有时在解说某段爻辞时,如果弄不懂前后语句意义的连贯性,居然会玩“古今穿越”,在中间插入大段的文字讲述现代社会的问题而引开读者的思考,绕了半天圈子才回到起点,人们已经忘了前后意思是否相连了。
比如在《易经的智慧1》第191-192页讲需卦。
上六爻辞,“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入于穴就是一个人已经掉到死胡同里面去了,很难爬出来;不速之客就是不请自来的人;三是多数,不一定是三个。(在插入670多字在叙述国税局、海关的和勒索绑票、诈欺三种人的种种表现,以及子女表现共四种不速之客后)。。。。。前面那三种人我们还可以敬之,终吉,只要很谨慎地对付他们,他们稍微有一点满意后,最终会走的,不会长期找我们麻烦的。家里那个小家伙是一辈子缠着我们的,那怎么能敬之,终吉呢?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曾仕强先生不明白西周时的社会状况,于是就干脆绕开西周时“不速之客”是指什么的问题,直接穿越到现代国税局和海关里说事。这和“关公战秦琼”的穿越剧有什么区别呢?
在《易经的奥秘》一书中,解说大过卦、小过卦、颐卦、噬嗑卦、否卦、泰卦、同人卦、大有卦,全部抽掉了卦辞爻辞,没有了《易经》原有文字意义的制约,曾先生当然可以对抽象的卦象天马行空地任意忽悠解说了。
在《易经的智慧1》中曾仕强先生完整解说了字面意义看上去似乎比较明晰的几个卦,如屯卦、蒙卦、需卦、讼卦、师卦、比卦。《洞察易经的奥秘》中并没有完整地说卦,只是抽离了某些卦的语句与卦象来谈现代社会的管理问题。《易经》六十四卦中其他各卦都在他与刘君政合著的《易经良基》六册套装完整解说,而这些解说其实并非原创,不过是沿袭“十翼”及宋朝程熹、朱子的旧说而添加点现代的文字与案例罢了,有点国学功底的人一看便知。
第六,曾先生的书中传出是一种消极、扭曲的核心价值观。
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原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顾问唐明邦教授在2011年6月9日接受本文作者访谈时说过:“谈《周易》,我们首先要弄清《周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周易》的核心价值在于启迪国人睿智、振奋民族精神、阐发大同思想、培育独立人格这四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深研精思,显微阐幽,才可望有超迈前贤的新领悟。”
“中华民族之魂,是展现于《周易》所总结的‘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顺天应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居安思危,思患豫防的忧患意识。”
“自古以来,《易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志士,屡经苦难与挫折,而能艰苦卓绝,愈挫愈奋。陶铸了千百个屈原、岳飞、文天祥、黄继光、焦裕禄式的英难模范人物,在大风大浪面前,如中流砥柱,永不动摇;为了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前途,生死关头,脸不变色心不跳,甘洒热血写春秋;为国家民族建立彪炳功勋,为子孙万代树立光辉榜样。”
“《周易》所阐发的励志精神,激励了历代志士仁人,商鞅、王安石、王夫之、黄宗羲、林则徐、谭嗣同等,都是光辉典范。正如易学家熊十力先生所说:无数铁骨铮铮的志士,在国家民族危难当头,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百兽踯躅,而独作狮子吼。’”
但是,我们翻遍曾先十九万字的《易经的奥秘》及其它六本书,却找不到上述彪炳千秋、激励人心的仁人志士身影,而失去独立人格的宦官郑和却被屡屡称颂,曲意逢迎曹操的贾诩甚至清朝大贪官和坤都被列为所谓绝佳乾坤配的榜样,而直谏敢言的魏征、无意中冒犯龙颜的年羹尧都被列为另类。而文王最欣赏的大臣姜子牙,最受孔子崇拜的西周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周公姬旦,曾先生却只字不提,谈《易经》却回避西周历史这是为何?毫无疑问,曾先生的《易经》解说是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曲解与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