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

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世界政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内部(国内)尤其是其之间(国际)的政治关系的有机体。

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有机体

国际关系(英文:InternationalRelations):

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

世界格局:

是指在国际舞台的各种力量(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及有关的组织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或局面,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世界经济格局:

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决定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是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从“极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多极化;

从“域格局”的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则明显表现为两极分化。

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跨国公司:

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际行体实力的对比状况,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雅尔塔体制:

是指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世界政治多极化:

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国际秩序:

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各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第三世界:

泛指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称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民族独立国家等。

南北关系:

是指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其核心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南南合作:

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发展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独立和实现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也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确保发展中国家公平而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的办法之一。

私有化:

就是使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和私营化,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关键

第一世界:

指美国和苏联两个拥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是指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世界:是指处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时代主题:

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

1、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形成、发展、演变的原因

直接原因: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跨国公司、主权国家)的利益(主体利益)

深层原因: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

其他原因:

重大事件(二战、雅尔塔等国际性会议),国际原则等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性:

一是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二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特别是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

三是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是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制订正确的国际战略。

国际社会中的主要行为主体

主权国家跨国公司区域性组织国际组织国家集团

3、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

原因:1、大发战争横财

2、欧洲战后经济遭受重创

3、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又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4、对西欧和日本及其他亚非拉国家实施“援助”(马歇尔计划、道齐计划、第四点计划)

5、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技术交往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0年代后期,日本的人口约为美国的一半,经济实力虽不到美国的一半,但部分重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强劲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重新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苏联的最大继承国俄罗斯经济地位进一步下滑,丧失了世界经济的大国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日本则经历了在战后达到高峰之后的长期停滞的曲折发展,形成了“泡沫经济”。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

·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调整与改革;

·所有制实现形式调整与改革;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调整与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调整和更新;

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四、跨国公司的作用增强

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性经济问题突出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1943年11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德黑兰会议。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地登陆。

4.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三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

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

①处置德国问题。德国投降后,3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德国必须解除武装,惩办战犯,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与影响;同意苏联提出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联所有的建议。

②波兰问题。会议决定,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民主领袖。

③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乙、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丙、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丁、千岛群岛交予苏联。上述规定由美国总统采取步骤,以取得蒋介石同意。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④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衷方案达成了协议。苏联撤回16个加盟共和国都成为联合国大会成员国的要求。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提议召开会议)、英国首相丘吉尔(后为艾德礼)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的会议。亦称柏林会议。

会议形成的协定主要内容有:

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关于缔结对德国等战败国和约的准备工作。

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解除德国全部武装,铲除可用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一切武器、军火及战争工具均由盟国处置或予以销毁;摧毁纳粹党及其附属机构,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禁止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

对德国的赔偿责任作出规定,苏、美、英等国将从各自的占领区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中取得赔偿;

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三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

雅尔塔体制主要内容: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和作用:

实质是美苏划分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表明美苏两国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丧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为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

7、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

美国:1.建立冷战理论,发出冷战信号

2.抛出杜鲁门主义

3.提出马歇尔计划

4.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5.提出“第四点计划”

苏联:

1.政治上,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简称“情报局”)。

2.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3.军事上,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8、两极格局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两极格局的终结: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9、世界政治多级化在曲折中发展:多极: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美国构建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是多极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第三,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长期过程。

第四,多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五,世界上冷战思维还在继续。

10、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一、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

二、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加深

三、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四、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五、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七、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和意义

1、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1)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

2、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并有新的发展

2.地区军备竞赛和武器扩散加剧

3.由民族、宗教矛盾以及领土、边界、资源之争导致的局部武装冲突一直困扰着世界和平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1、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困难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展问题的核心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世界共同发展的关键

1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1、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3、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2、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因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

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14、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1、和平的核心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南北问题。

3、发展问题关系到南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彻底摆脱贫困,南北问题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15、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国际秩序

第一次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第二次是维也纳秩序。

第三次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第四次是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确立的二战后国际秩序

16、各国的国际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加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在联合国的发言权。

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普遍受益。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基础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国际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四,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四个方面全面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在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在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在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在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1、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发挥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第二,以美国为榜样,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按美国的模式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与法治”的国际新秩序,即美国式的单极世界。

第三,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第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参与与扩张战略,千方百计地扩大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第五,调整联盟战略,利益联盟关系的改善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

2、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在确定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目标。

第二,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日本的设想是,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日欧的经济力量来建立新秩序,并共享领导权。

第三,强调科技和经济力量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

3、西欧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西欧同美日一样,主张建立一个以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反对美国独霸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第三,主张以欧共体为核心,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尽快建立“欧洲新秩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世界新秩序。

17、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要求。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第四,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一,建立国际新秩序本身是一个浩大系统的工程,非短时间所能实现。

第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过程将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大障碍。

第四,从根本上说,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取决于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及其相互间的分化与组合

18、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一)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1945—50年代初恢复调整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70年代初—90年代初滞胀和低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增长时期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2、社会福利政策3、经济合作频繁和深入

4、世界性市场的开拓5、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19、发达国家经济的痼疾和难题

1、失业居高不下2、发达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3、发达国家间经济摩擦和冲突不断

20、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

总统制:美国君主立宪制:英国

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议会内阁制:德国

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一)民族矛盾、种族歧视问题(二)社会犯罪现象严重

22、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第一阶段: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兴起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即蓬勃发展时期。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即深入发展时期。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

1、万隆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一个标志。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成立于1961年9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3、七十七国集团建立:第三世界崛起的又一标志。

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二)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三)第三世界的壮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四)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五)第三世界在打破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中,在解决关系全球人类命运的问题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

(一)发展中国经济发展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发展

2、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跌入谷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

掀起了取代封建专制和军人独裁政权的“民主化”浪潮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粮食危机严重。3.债务负担问题

2、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4.外国直接投资不足5、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挑战。

(二)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制度化水平低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政治困境。

2、政治腐败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

3、两极分化是另一个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因素。

4、民族和种族关系复杂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5、宗教矛盾和纠纷也是困扰发展中国家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

6、领土和边界冲突是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7、法制化任务艰巨。

8、政党制度难题颇多。

9、民主化进程艰难重重,多数国家远未完成。

24、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共同点:

一)巩固民族独立,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

1、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承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3、不参加任何大国军事集团;

4、主张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5、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二)共同合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三世界国家相互团结,统一策略和行动,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和掠夺。

25、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的历史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国家根除了剥削制度,真正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打败法西斯集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4、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

26、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一)斯大林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以防御为重点,将“和平共处”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美国尖锐对抗

(二)赫鲁晓夫时期:“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既对抗又对话)

实行以和解为主兼用对抗的方针,推行渗透扩张战略

目标: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

“三和”总路线: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三)勃列日涅夫

目标:要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总体:“以缓和为手段,以军事实力为支柱,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以美为主要对手”,大举向第三世界扩张

勃列日涅夫主义:实质是将社会主义阵营看作一个整体,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国是当然的领导者,应代表社会主义阵营对他国进行干预,体现了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大党主义。

涅夫时期:积极扩张战略(既缓和又对抗)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收缩妥协政策(全面缓和)

外交“新思维”

战略收缩——全面倒向西方

2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在改革中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错误路线,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社会陷入全面危机

内在原因:体制的弊端和政策失误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的长期积累则是苏东巨变的深层根源

外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在苏东剧变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历史因素:苏联国家的民族关系问题和大党大国主义对苏东改革失败发生巨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1、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同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

6、必须坚持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之间关系,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

7、在制定对外政策上要坚持和平外交方针,既要维护自己正当利益,又要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不称霸

29、私有化的后果:

摧毁了原来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外国资本介入和控制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6186.html

更多阅读

2015央视春晚舞蹈《丝路霓裳》透出:缅甸与中国关系最亲密

《丝路霓裳》是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蹈类节目之一,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表演。作为本届春晚唯一的舞蹈节目,受到关注,网友热评。图为节目中表演的缅甸舞蹈央视春晚是社会各界艺术家们联合为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精心烹制的一道饕餮文化

“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西方经济学界对规模经济(economies ofscale)问题一直很重视,其中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规模收益变化规律的理论就是对规模经济学的重要贡献。近些年来,中国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更加重视,但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尚未形

漫谈中国与柬埔寨关系 漫谈经销商关系管理

  在展开正式观点前,在此我说明下这里讲的经销商指包括总代理、区域经销商、终端市场批发、零售商等一个广义概念,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    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产品要销售到千家万户销售者手中,离不开经销商的辛勤耕耘,因

声明:《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为网友核能气质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