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2011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一百年前,武汉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序幕。自此,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宣告解体,民主共和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逐步为我们所接受。
今天说起来这些,可能很轻松,但在当时,这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这是当年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当时是清军驻武汉的工程营,其主要职责就是守卫武汉驻军的军械库,可谓责任重大。
但是,起义的枪声首先就是从这里打响的。现在,当年的工程营已不见踪迹,这里已经成了湖北总工会的办公场所。
当年起义的地方只是建了一座碑作标记。
每天飘扬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起义爆发后,起义军首先占领了当时极具战略地位的中和门。中和门建于明朝,现在已经被改名为起义门,以纪念它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起义门被占领后,起义军就在它上面架起大炮,猛轰清军的总督府。
这是根据当时的战况制作的地图,左边中间就是当时的中和门,几条线交织的最北边的几座蓝色房子就是总督府。
再看一下起义门的近景。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军政府。黎元洪当时并没有参加革命,他是被逼坐上了都督的宝座,后来还当了一任民国的大总统。最近上映的电影《辛亥革命》里,姜武非常逼真地刻画了他的形象。历史有时候很有意思,干得再好,不如命好。黎元洪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当年的总督府现在是辛亥革命博物馆。
这是当时革命军的旗帜,和后来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完全不一样。
这是当时起义军的出入城门的通行证,虽然非常简陋,但在当时却非常重要。
这是一处当时的烈士祠堂。据说,这座祠堂是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在文革前还在,可惜文革时给拆了,现在只留了一座牌楼。
这是它的背面。它就在街边,坐车都可以看见。
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的起义街。
总督府很有点西洋的建筑风格。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咨议局,这完全是迫于当时的社会压力,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仿照西方的议会大厦建的,建筑风格也是西化的。
虽然是一百年前的建筑,但现在看起来也很气派。
这是走廊。想当年这里可是云集了很多当时的风云人物。
这是大门一角。
这是室内。
这是当时以黎元洪的名义发布的起义文告。注意看后面留的时间,当时还没有确定如何纪年,就没有采用清朝的纪年方式,使用的是黄帝纪年,革命成功后,才最终确定了使用民国纪年。这一做法很有意思,民国政府在很多地方都是很西化的,唯独在纪年问题上还是非常传统的,继续沿袭了两千年的中华传统做法。
再看一眼这座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
这是室内当时的军令部。
这是博物馆里介绍辛亥革命的简介。但是,很让人不解的是,介绍里只字未提当时打响第一强的人是谁。因为当时辛亥革命在武汉打响第一枪的时候,完全是事先没有准备的使一次突发事件。当然,事情本身是蓄谋已久的。但是,谁打第一枪在当时是至关重要的。
这几个历史人物你能认识几个?
这里面的人物你又能认识几个?
不管你认识多少,最右边的一个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就是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炳坤。为什么很多资料在介绍打响第一枪的时候,都忽视了他的存在呢?也包括百度在内的网上资料,也是语焉不详。我后来查了一下有关资料,这个人的经历很有意思,后来一直活到了60年代的大陆,也担任了大陆政府的一些不太重要的职务。我很奇怪,这样一位辛亥革命的功臣,最后为甚麽没有跟随国民党去台湾,他应该被我们永远纪念。所谓时势造英雄,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