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游过黄山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吧,所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汤显祖之手。诗作的之奇,不在于作品字字玑珠,而是多数人误以为这是对徽州溢美之词,更奇的是黄山旅游方面还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作为主打广告语。
《汤显祖全集》中收有这首《游黄山白岳不果》,全诗原是这样的:“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意思,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这就必须联系原作与作者,作一个全面的解读。
《游黄山白岳不果》,诗题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又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汤显祖在诗作中,“黄山白岳”便简作“黄白”。
全诗四句,其实是写“因果”。即前两句写原因,后两句写结果。全诗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两句。
前两句不可忽略是“金银”与“黄白”,而妙绝的是:“金银”与“黄白”,又巧妙地联系起了“黄金白银”,并且与道教密切关联——所谓“黄白术”,亦即炼金术。《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题目就叫《黄白》,开首曰:“黄者,金也。白者,银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更重要的是,徽商崛起始于明嘉靖年间,而汤显祖正生于此。资本原始积累期,徽商不可能吟风弄月,只会是一心钻在钱眼里。
明白了全诗的关键词和背景大概,这首诗的意思也就简单明白了:
要想沾染金银铜臭之气,不妨玩玩黄山白岳。我这辈子绝对白痴,根本就不会做发财的美梦。
汤显祖这首诗,说白了就是有感而发,在骂徽州!
为什么要借题发挥,痛骂徽州呢?这与汤显祖的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后人都知道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本是一个不得志的官场中人。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 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南京官员与北京官员相比,多是闲差,也可以说是不受重用之人,只是与北京官员有着相对待的职级待遇。汤显祖在官场,政治上不受信任,官居然越当越小——
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汤显祖一任五年,虽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成为官场上的彻底失败者。
居家期间,汤显祖一度期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但为现实击碎,最终绝意仕进,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汤显祖诸多艺术成就中,以戏曲为最,代表作便是“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
愤世嫉俗,是汤显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不幸之源。秉性所在,决定了汤显祖对徽州并无好感。清康熙时歙县人黄生,读了汤显祖的《游黄山白岳不果》后,写过《黄山白岳歌》。诗中讲到,当时人因黄山、白岳名称中黄、白两字恰好可以代表金和银,也即金钱,故各地的人蜂拥而来,为的是“干谒有司盛嘱托,纳交巨室相逢迎”。当然免不了行贿、拍马屁、通路子之类,其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将来能升官发财。而“临川先生汤若士,罢官林下贫似洗。一生无梦到徽州,其人其品可知矣!”
蔑视金钱、厌恶铜臭,显示的汤显祖的品格清操。而他对世俗徽州表现出的厌恶,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