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符号及其意义(大众传播学通俗讲座二) 大众传播学通论

传播符号及其意义

——大众传播学通俗讲座(二)

○李彬

传播符号及其意义(大众传播学通俗讲座二) 大众传播学通论

什么是符号?符号在传播活动里起什么作用﹖大众传播学为什么要研究符号及其意义﹖这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原材料,一切传播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复杂,就整个传播研究里,就数有关符号及其意义的理论最玄奥了。举例来说,好出惊人之语的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曾认为,当代生活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不仅客体被符号化,而且连主体也同样被符号化。任何物品想要被人把握比如被人消费,就必须首先成为符号,只有符号化的东西,如成为广告的描绘对象,得到媒介的传播,才可能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在符号如此繁衍扩张的时代,人们实际上生活在一种由各种符号构成的"超真实"的世界里,所谓现实生活反倒成为对这种符号世界的模仿。正如他在美国游记里所说,美国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像迪斯尼乐园。

在日常用语里,符号一般指代表事物的标记,如俗话里讲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中的"名"和"声"就是一种符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符号进行不同的分类,传播学里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语和文字两种,非语言符号则有多种表现形式,如鼓声、烽火、标志、图象、手势、眼神、表情、姿势、体态、装束、语调、气味等,其中大多都与人体有关。对人类传播活动而言,语言符号无疑是一切符号的基础。打个比方,语言符号好比货物,非语言符号恰似货币,没有语言符号这个货物的存在,那么非语言符号这个货币就毫无意义。以"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自然现象为例,"风"是山雨欲来的一种符号。可是,如果没有"风"、"雨"、"来"等语言符号,那么,我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语言符号的作用显而易见,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也不可忽略。与电视媒介打交道的人,对非语言符号多方面的功能及效果一定体会更深。根据有的专家做的统计,在各种对话的情景中,有65%的意思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在形形色色的非语言符号里,身势语或者说人体语又占据首要的地位。所谓身势语,是由人体发出或与人体有关的非语言符号,一般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姿势、气味、服饰、副语言等。

眼神是最具表现力的声势语,像"眉目传情"、"暗送秋波"、"会说话的眼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等,都是针对这一点而说的。

声势语里与眼神关系密切并且仅次于眼神的,当属人的面部表情。有的学者甚至把面部表情视为理解人际传播的关键。身势语的权威伯德惠斯特说过,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尽管此说不免有夸大之嫌,但是面部表情的层出不穷变幻多端,却是有目共睹不待多言的,诸如大惊失色、面红耳赤、脸色铁青、面不改色、面目可憎、面有难色、面面相觑等说法已略显一斑。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从非语言行为中所流露出的无意识冲动,经常显示在手的动作、位置和紧张程度上。可以说手是人体里仅次于面部表情的最富表现力的部分,有时手势又具有眼神和表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眼神和表情重在笼统意味的流露,而手势则长于具体意思的传达。对此,只需举出聋哑人所用的手势语,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上述的眼神、表情与手势只涉及人体的局部,而姿态就关乎人体的全部了。大略说来,姿态包括静态的"姿势"和动态的"举止"。前者如坐、立、躺、蹲、靠等,它们不管是本能的还是蓄意的,都可视为蕴涵着某种意味的符号。例如,在墨西哥的有些乡村,蹲姿比坐姿常见,而美国人很少蹲着,于是美国边境巡逻队便以此作为一种方法,来识别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他们的飞机常常低低地飞掠南加州的群山上空,观察哪些野营的群体是坐着的,哪些是蹲着的,从而推断谁是非法入境者。这里,蹲姿几乎成了墨西哥人身分的象征即符号。无怪乎有人说,我们的身体每一瞬间都在同外部世界"讲话"。这还是静态的"姿势",而从人的心理感受上讲,动态的"举止"更容易引起关注,类似耸肩、摇头、拍打、拥抱、接吻、握手等动作,都包含着非常明显的意义。

在与人体有关或相关的非语言符号里,服饰也是常被提及的一种。因为,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衣帽服饰不仅体现着某种时代气息、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等信息,而且更是个人的身分、职业、情趣、品味、性情、爱好的表征。对每个人来说,穿着打扮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向他人讲述自己,展示自己。美国文学艺术院第一任女院长巴巴拉·W·塔奇曼,在其力作《八月炮火》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涉及服饰的趣事:

英国人在布尔战争过后便已采用黄卡其军服,德国人正在打算把普鲁士蓝改成土灰色。但是1912年的法国兵却仍然是1830年的穿戴,蓝色军上装、红军帽、红军裤,1830年的步枪火力只有二百步射程,军队都在近距离交战,根本用不到隐蔽。梅西安时任法国陆军部长曾在1912年前往巴尔干前线观战,看到保加利亚人因为他们的军装颜色暗淡而获益非浅,所以他回国后便决心使法国兵不再穿戴得那么显眼。他提出一个方案,要把军服改成蓝灰色或青灰色,但立即遭到一阵来势汹汹的抗议。……《法国回声报》写文章说,"取消掉一切鲜明的色彩,一切使士兵仪容生气勃勃的条件,是违背法国人的爱美观念和军队职能的"。梅西安指出,这两者未必具有同等意义,但是他的反对派表明决不动摇。一位前任陆军部长艾蒂安先生在议会意见听取会上便以法兰西的名义说话。

"取消红裤子﹖"他大声疾呼,"绝对不行。红裤子便是法兰西"

这里的红裤子已经不仅仅是具有某种颜色的下装,它简直被当成了法兰西的象征。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身势语一般都不是单一而孤立地发挥作用,它是一个综合的符号系统。尽管在讲解时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不同的类型,可事实上它们总是浑然一体的。比如欢乐的身势语,便可能同时体现为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嘻嘻哈哈等。

关于符号,我们就谈这么多,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与符号密不可分的意义问题。

人们对符号的看法尽管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符号这个概念实际上牵涉三个东西,一是符号,二是对象,三是意义。以"人"这个汉语符号为例,它有个固定的读音或写法,这就是符号或符号的表现形式;这个符号往往代表着现实里的某个事物,这就是对象;同时,这个符号还包含着一个确定的意思。对此,英国学者奥格登和里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里,曾用一个著名的三角图做了直观的说明:

借用美国传播学者蒂文·小约翰的话来说:"这个三位一体说仍成为符号论思想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意义呢﹖简单说,意义就是意思。比如,有人问"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时,他想知道的就是这些语言符号里所含的意义。虽然,意义与符号总是难分难舍地纠缠在一起,任何意义都是特定符号的意义,正如任何符号都包含特定的意义。但是,由于意义本身的重要性及特殊性,渐渐地,意义研究以及相应的意义理论也就仿佛另立门户,俨然自成一家。

人们解剖符号,探析意义,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人类的沟通理解,为了彼此和睦相处。《圣经》里有个人所熟知的"巴别塔"的故事,这则涉及语言的故事蕴涵着这样一个哲理:人类彼此隔绝的唯一根源仅在于传播的隔绝,而人类的最终得救只能寄希望于彼此的沟通。这个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而日益突出,日益明显。因为,任何常人凭借常识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代的许多国际争端乃至人际冲突,除了利益这个根本因素,往往起源于沟通的缺乏、理解的失误及讯息的偏差。尽管当今的传播活动空前繁盛,讯息的交流异常活跃,所谓信息爆炸、信息泛滥、信息社会等说法本身已表明了这一点。但是,讯息的快速而大量流通是一回事,人们对它的及时而适量消化又是一回事。传播不等于接受,接受也不等于理解,理解更不等于赞同。如果说传播的发达只解决了符号的流通问题,那么人类或人们彼此间的真正沟通与理解则有待于意义的准确把握。

这里,我们简单谈谈意义理解中的一家之言--"用法论"。所谓用法论,是说任何传播都不仅仅只是"说事",如通报情况、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什么的,"说事"其实也是"做事"。比如,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在科索沃危机以及其他许多问题上也是"说"了不少,而这些滔滔不绝的"说法"显然不是说说而已,说的过程正是做的过程,如逼人就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客观"、"真实"、"新闻自由"、"负面报道"等冠冕堂皇的"说法",都是有利于自己大说特说的道道。联系新闻传播等实践环节,这一理论提供了值得重视的思路。比如关于新闻报道的真实问题,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西方总喜欢拿这个问题做文章,动不动就指责这个不真实那个不客观,而一些自以为是的"精英"也喜欢跟着鼓噪。其实,按照用法论,新闻报道也好,日常说话也罢,首先为的是"做事"而不是"说事",说事最终为的是做事。所以,仅仅以是否真实对新闻传播进行衡量且不论是否真实,岂不本末倒置﹖按照用法论,为真为假仅仅属于一般的评价尺度,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尺度,如是否准确、恰当、公平,是否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020.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

浅析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江吉炜一、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释义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译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了大众传播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施拉姆

声明:《传播符号及其意义(大众传播学通俗讲座二) 大众传播学通论》为网友虞州一書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