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子马悦然:如今又到选择时

哈佛学子马悦然:如今又到选择时

梦里江河的话:

昨晚看到马悦然在人人网发了一条状态(就是写了一句话):很多年来我发现的一个规律:某些问题上听别人的经验作用还是有限的,最后还要靠锲而不舍的自摸。当时很有感慨,想将此话转给我儿子。今天又看到马悦然将这句话阐发成文,她说“鉴于上一条状态如此受欢迎,因此赘述成文,贻笑大方”。

马悦然在人人网发表的日志,我都看过,非常欣赏她的思想、文笔和气质。我曾经很想在博客转载她写妈妈的一篇文章,但被她婉拒了,后来再没动过此般念头。不过,这篇文章我还是转载吧,未征求其意见,但估计她不会很反对的,但是,考虑到她在人人网有些文章还是有一定私密性的,故不注明此文在网络上的出处。

说实话,我感觉,这篇文章和原先那句话相比,因为填充了个人经历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其意义边界和给人想象的空间好像反而被压缩了。同时我也不认为这是马悦然最好文章之一。但是,我还是真诚向网友们推荐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中这些实体内容。

选择

作者:马悦然2014-03-24 09:47


——别人的经验作用终究有限,关键还靠锲而不舍的自摸。别人的例子永远是别人,而我们该做的只是勇往直前。

-----------

有时想来,决定我们人生轨迹的莫过于几个简单的要素:勤奋,方法,机遇,以及选择。这其中最为伤神的时常莫过于选择。我们总是希望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获得最满意的结果,但事前却无法知晓每一扇门后到底掩藏着一个怎样的世界。犹豫,彷徨,不过如此。

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最困难的选择之一是在小卖铺的冰柜前挑选冰激凌。这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其实蕴含了日后许多大问题的机理:每一种冰激凌有很多不同的特性:价格、大小、味道、健康程度等等,需要一个很复杂的算法才能综合这么多截然不同以至于不尽可比的评价标准,给出一个最终打分,一个我们称之为“效用”的东西;除此之外,每个特质到底有多重要我都经常摇摆不定,用于打分的“算法”也随之在脑中一次次刷新或是折返;更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特质只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比如价格),另外的一部分只能凭借记忆和经验臆测(比如冰激凌的口感到底如何);当我纠结很久,终于对“效用”有初步判断的时候,往往又发现某两个或者多个冰激凌的效用基本一致,那么到底哪个更好一些呢?这时,我已经在冰柜前站了太久,害羞的我又害怕摊主心烦,于是只能草草地近似随机地指出其中一种。离开时一边吃着买到的冰激凌,一边还在想是不是买另外一种我会更开心一些。。。

当然后来我还是想明白了不应该对于买冰激凌如此纠结,毕竟这个决策的后果很轻很轻,而且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重复购买,所以最简单的法则就是轮流尝试。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选择并非如此,机会只有一次,而且它可能对日后的人生轨迹有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同样是上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在YCH的蛊惑下学习了长笛,开始在学校的交响乐团混日子。没过多久,问题出现了:交响乐团排练的时间和当时人大附中开办的华罗庚学校上课的时间都是周六下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那时我倾向于选择华罗庚学校,于是乐团的老师屡次找我谈话数小时,主要内容大概是,学数学是得不偿失的,你看曾经有过ABCDEFG这么多位同学,他们都因为数学班放弃了乐器,最后都没能考上好中学。当时我有很强的逆反情绪,听了这么多骇人听闻的事例后在老师办公室大哭大闹了一场,然后基本告别了交响乐团。

之后的道路大概都是既定的,直到高三毕业的时候要选择一所大学,当时也有过长达数小时的谈话,听到过各类的规劝,但是最后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开始了新的生活。大学之后小型选择更多了一些,主要因为课程都是自己决定的,一方面要足够有挑战性一方面又要避免挂掉。最初我非常胆小,到后来又冒了一些险,有时可能蹭破了一层皮,但最终并无大碍。除此之外的选择莫 过于每个暑假该干什么,但最后往往总是别无旁路,神奇的是这些阴错阳差事后看来都成了问题的最优解。

如今又到了选择的时节,记忆中一幕幕场景的翻版再次成为生活的现实。又开始被谈话,又一次听人们讲起:你看曾经有过ABCDEFG这么多位同学,他们因为选择了X而没有选择Y,所以最终失意而归。这无非会让人倍感压力:如果我没有听从劝告,最后也可能成为那本悲剧的故事书中的下一个章节。我不记得小学时为什么能如此果断的抗拒来自乐团老师的压力,或许是初生牛犊,年少单纯。

然而这么多次事件过后,我总结出的规律十分简单。在我们做选择时,经常会得到各种劝导、忠告、经验、教训,但是这些外部信息的作用最终还是有限的,关键还要靠锲而不舍的自摸。有的时候我也会被叫到一些活动上讲些所谓的“经验”,我希望能给听众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同时我也深知,每个人的路最后还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赌注,人生就是这样一次次赌出来的。理智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理智的选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判断,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

如今我依然会担心成为下一个失败的例子,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别人的例子永远是别人,而我们该做的只是勇往直前。

与马悦然相关的博文:

哈佛学子马悦然:文科生如何斩获丘成桐数学银奖的

2012-07-15 20:59

还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出身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等菲尔茨奖得主。金奖授予了一个美国华裔女孩,银奖授予了人大附中高三学生马悦然、文浩和段湾。人大附中三位同学的...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2013届出国学生录取结果统计

2014-01-22 22:28

梦里江河补记:马悦然,人大附中2010届文科毕业生,却获得“丘成桐数学奖”银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五大名校录取。美国的高中生及其家长...

查看全文>>

北大女孩:推荐我高中以来最喜欢的15本书

2013-11-28 13:01

这里就不列出源地址了。作者段湾是人大附中2010届14班毕业生,曾与马悦然、文浩共同获得丘成桐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银奖(第二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我从高中...

查看全文>>

话说人大附中各班上北大的人数,兼谈分班问题

2012-04-02 21:50

人大附中2010届1班可谓北京文科第一班。人大附中2010届1班学生马悦然被哈佛、耶鲁等5所美国排在前6名的大学录取,最终选择了哈佛,主攻经济学。在此之前,她还牵头和两个14...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校长:奥数不是反革命

2011-02-26 17:57

马跃然(梦里江河住:应为马悦然),2010届文科生,却获得“丘成桐数学奖”银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五大名校录取。赵博文,华大基因组...

查看全文>>

人大附中学生文理科角色转换的故事

2013-11-28 13:02

人大附中2010届文科一班学生马悦然,成绩十分突出,被该年级的同学们称为“马圣”,很多人认为她将和理科实验班人称“范圣”的范逸临一起,首次为人大附中包揽北京文理状...

查看全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075.html

更多阅读

《不生病的智慧》2作者:马悦凌

《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马悦凌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五章 驱逐让身体不平安的食物一、西瓜和香蕉,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我国多数地区处于温带,一年内四季分明,而“有夏无冬”的亚热带及热带气候,也

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 马悦然妻子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ace2face/pages1/face2face081128.shtmlhttp://www.bookpa.com/book/BookInfo.php?AutoNo=1668  国际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和中华文化有十分深厚的渊源,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他被公认为华文文学

马悦然 高行健

百科名片马悦然(Goran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

全息手诊图:从手掌上的青筋看健康马悦凌

全息手诊:从手掌上的青筋看健康摘自马悦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我们常说的青筋就是静脉小血管。总的来说,手上青筋出现得越少越健康。  根据青筋的位置、长短和深浅,就可以知道是身体哪个部位存在问题,是否严重,以及容易出现什么症状

梁漏然:“哈佛校训”有几句是真的

梁漏然:“哈佛校训”有几句是真的晨雾 / 转贴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接到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陈应宏老师的来信,反映部分媒体刊载的“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内容不真实。他担心,披上“哈佛”外衣的这些原本不存在的“训言

声明:《哈佛学子马悦然:如今又到选择时》为网友单身旅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