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范仲淹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近日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说苏东坡首开豪放词风之先河,是豪放派词人的开山鼻祖,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自唐末五代以来,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文人们怀着十分苦闷的心情借酒浇愁,于灯红酒绿中浅酌低唱,一改唐诗格律程式,以长短句发而为词,题材多为男女相悦之事,形成婉约绮丽风格。“诗言志”是文人抒写怀抱、反映社会的重要工具,而“词为艳科”,则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娱宾宴客的消遣品。正当北宋初年词坛一片靡靡之音之时,范仲淹脱颖而出,一首《渔家傲》成唐末五代以来从未听到的洪钟大吕,以悲壮苍凉的豪放词风,一扫词坛颓废风气,开创了“词也言志”的崭新局面。是范仲淹开豪放派词风之先河,成“词亦言志”之鼻祖。他的词风,对两宋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苏轼、辛弃疾等人,其词风均和他一脉相承。

范仲淹首开豪放词风,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从小丧父,因为家穷,母亲不得不带他改嫁一朱姓人家。他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成长,住在庙里读书,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每天只能以稀饭充饥。但他仍刻苦自学,终于在宋真宗大中祥符科举进士,入仕后以敢言著称。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其间改革军制,巩固边防。当此之时,西夏王朝在北方崛起,举兵南下攻打延州(今延安),守关将士兵败被俘,延州告急,知州张存贪生怕死,请求朝廷调内地任职。而对如此危难局势,范仲淹勇敢站出来向朝廷自请兼知延州,担起守边重任,表现他临危不惧的报国之志。庆历三年(1043),宋王朝因内政腐败,加上与辽、西夏的年年战争和赔款支出浩大,国家财政发生恐慌,宋仁宗决定启用范仲淹,调他作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在任期间,大胆提出10条改革措施,即严格吏制、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在仁宗皇帝的认可下于全国推行,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触犯一些旧贵族势力的利益,因而遭到了权贵们的极力反对,宋仁宗也动摇了改革的决心,范仲淹不得不出走京城,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然而权贵们仍不放过他,唆使仁宗再贬他为颖州知事,在上任途中忧愤而死,享年63岁。

范仲淹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范仲淹和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一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满怀一腔报国之志,却在腐败的官场中屡受打击。但即使如此,他仍不改忧国忧民情怀,被罢相赋闲,受友人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撰文,挥笔写下那篇被后人传诵不绝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表达了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思想,岳阳楼也因他的文章而名扬天下。

作为北宋词人,范仲淹今存作品仅有5首,其中《渔家傲》、《苏幕遮》、《御街行》3首最为脍炙人口。其《渔家傲》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其基调低沉而又苍凉,给人一种艺术的震撼力。词的上片写景,反映西北边陲的苍凉和紧张的战争气氛,下片抒情,表达词人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词人出身寒微,入仕在官场屡遭权贵排挤。《宋史》说他“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理想报负。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而在几经坎坷之后,又不免产生几许悲愤,构成他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作为文人士大夫,后来的苏轼也和范仲淹一样,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深感不安,希望革故鼎新改变颓势。但在改革的一些具体步骤和方法上,和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意见相左。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政,以“乌台诗案”拘捕苏轼,使他遭遇仕途上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在经历人生炼狱之后,苏轼开始【】对人生作理性思考,从而倾慕历史上的陶渊明,在黄州七年,效陶渊明躬耕垄亩辟地耕种,自号“东坡居士”。但他又不完全摹仿陶渊明的全身而退,而是一种超然旷达的生活态度,面对赤壁发思古之幽情,先后用他那如椽大笔,写下前后《赤壁赋》,留下他的巅峰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其词借古抒怀,表达自已仕途受挫功业无成的悲愤心情,结语看似消极,实作旷达之语,不失为一首气魄雄浑、心胸旷达之作。

继苏轼之后,南宋初年的辛弃疾,更是把豪放派词风推向极致,使宋词和唐诗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别号稼轩,济南历城人,幼年丧父,为祖父抚育成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起义抗金,年轻的辛弃疾也组织2000多人参加,并在义军中掌书记(文秘)。完颜亮南侵失利之后,辛弃疾劝耿京和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进一步反击金兵,并代表义军到建康面见高宗赵构。但他北归之时,叛徒张安国谋害耿京劫持义军投降金人。他得知这一不幸消息,不顾个人安危,仅率50人驰入叛军5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于马上,当场号召上万人反正,长驱渡淮投奔南宋,表现了他过人的胆略和坚定的抗金决心。

辛弃疾南下第二年,南宋将领张浚出兵北伐而败于符离,南宋小朝廷内妥协派得势,而辛弃疾不顾自己人微言轻,写成《美芹十论》上书孝宗,阐述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他的政治报负和不与投降派合作的立场,使他在南宋统治集团里处于孤危境地,屡遭排挤和打击。淳熙八年(1181),他被革职退居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生”之意自号“稼轩居士”。由于他报国壮志始终不渝,到宁宗嘉泰、开禧年间,朝廷韩诧胄当权,抗战派重新抬头,辛弃疾又被起用,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在镇江任上,他积极准备北伐。已43岁的他站在长江边北望扬州,一时激情澎湃,写下了那首铄古震今气壮山河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该词用典较多,但完全是服从于作品的内容和词人当时的特殊心境,表达了词人主张坚决抗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一生文学创作以词为主,其《稼轩词》存词600余首,大多为雄奇豪放之作。如《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词上片结句用杜诗,下片结句用《三国志》注引,丝毫不见用典生硬的痕迹,行文自然流畅,气势磅礴雄浑,读之让人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不失为豪放派杠鼎之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091.html

更多阅读

导学案16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小时候的故事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6 范仲淹的故事学习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

艰难童年范仲淹(989—105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宋大宗端拱二年(即公元989年)农历八月初二,他出生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市)。祖上几代都在吴越王钱俶手下做官,后来跟随钱俶归顺宋朝

范仲淹诗中甘棠注析 注册局设置暂停解析

范仲淹诗中甘棠注析其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生于河北真定(今正定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大中

范仲淹与严子陵 桐庐严子陵钓台

  (2012-02-03 15:54:09)标签:范仲淹严子陵分类:认识严子陵严子陵(前39—41)是东汉高士,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人相隔了整整一千年,可谓遥不可及,但命运偏偏把他们两个联系在一起。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正月,时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治国犹栽树

【原文】(1)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iā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

声明:《范仲淹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为网友吹熄烛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