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绣 山水国画图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除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这四大名绣,在我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苏绣】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是在顾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顾绣原指明代上海顾家的刺绣,顾氏家族的顾名世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前1559年)进士著称。他的孙子顾寿潜善画,从师于董其昌。顾寿潜之妻韩希孟工画花卉,擅长刺绣,在顾家众多的名手中堪称代表,连董其昌看后亦惊叹“技至此乎!”明代的商品经济已较发达,由于顾家的刺绣名扬海内外,因此到了清代时,江南一带的绣庄许多干脆挂起“顾绣”的字号,广义的“顾绣”便由此而来。

苏绣正是在广泛吸取顾绣的特点和长处后,并结合西洋画的特点,逐渐从作坊里孕育成一朵更为奇艳的鲜花。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苏绣的主要艺术特点: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苏绣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的绣技特点: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苏绣的针法:苏绣注重运针变化,目前常用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楼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

苏绣的鉴别标准:一是作品图案的整体构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细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艺术价值高的苏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富有深远的意境。而价值低劣的苏绣工艺品,图案一般比较呆板,缺乏艺术性,做工也相对粗糙。

挑选苏绣的秘诀:挑选苏绣时最主要的是看苏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的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的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苏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苏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苏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而绣的粗糙的猫毛就会象钢针一样扎着。

苏绣的座架一般为中国古典式红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别苏绣好坏的一种办法。质次的苏绣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时间一长就容易龟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红木的手感细腻。

苏绣的代表作:苏绣艺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苏绣的绣品种类: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鸽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实用品涉及服饰、手帕、围巾、贺卡等。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早在战国时期,湘绣就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到了清朝,湘绣已遍及湖南广大城乡,处处可见“母友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学艺生动场面,特别是长沙一带,湘绣成为家家户户的农村副业,农村妇女在劳作之余,不仅用绣针和彩线来美化生活,而且开始把绣花作为谋生的手段。

湘绣的主要特点:以匀薄细腻,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以针代笔,以纤素为纸,以线晕色”,使得湘绣绣品形象生动,形神俱备,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湘绣的擘丝技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竹纸揩拭,使丝绒光洁平整,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湘绣的擘丝技术极为精细,细若毫发,从而超越顾绣中的“发绣”,湖南俗称这种极为工细的绣品为“羊毛细绣”。

湘绣绣工的特殊劈线技能: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求得对比统一,突出主题,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湘绣的匀薄细腻与这一技能的日益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湘绣的绣线色彩:湘绣的绣线色彩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间色)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湘绣绣工认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余种色彩包括无遗。所以,湘绣用色基本上可称为“有色皆备”。

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人文画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日用品的特色则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再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人物惟妙惟肖,写意山水则更是“色簪花,迹灭针绒”,这些“绝针”之作曾名噪一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湘绣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多以国画为题材。绣品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质感强烈,形神兼备,无愧于“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

湘绣的针法汲取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以掺针为其特色。掺针俗称“乱插针”,掺针体系又细分为多种,如接掺针、拗掺针和直掺针等。另外还有湘绣特有的旋游针和盖针以及游针、毛针、鬅毛针、齐针、平针、网针、打子针、交叉针(又称乱针)等多种针法。

湘绣的针法多变,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然后以画稿为蓝本,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

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

湘绣的绣品原料: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则是以素库缎、素软缎、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等为底料,用各色真丝绣花线纯手工精心制作的高档、昂贵的手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湘绣的主要品种:有中堂、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帐帘、靠垫、桌布、椅披、官服、神袍、戏装、袈裟、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镜袋、荷包、围巾等品种。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

湘绣的绣品题材:传统题材有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著名。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为了表现猛虎皮毛的质感,湖南刺绣艺人在毛针的基础上创制了鬅毛针。鬅毛针的绣法是,丝线排列成聚散状撑开,一端粗疏、松散,一端细密,使之如同真毛一样,一端入肉,一端鬅起。经过艺人层层加绣后,所绣制的虎毛刚劲竖立,力贯毫端,毛色斑斓,生动逼真。

湘绣的绝招要数异形异面的双面绣。湘绣绣工可以在同一底料的正反面刺绣着画面、色彩、针法都不相同的绣品,这是刺绣技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如湘绣艺人绣制的《花木兰》绣屏,在绣品的一面是女扮男装,全衣铁甲的花木兰的威武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的诗意;而在绣品的另一面却是花木兰脱去战时袍,又着女儿装的闺秀模样。活生生地再现了花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喜悦情境。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十分简要地概括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内容,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这幅绣屏中,艺人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掺针、平针、游针等手法,运用高超的技艺着意刺绣,使花木兰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于绣屏上,除了令人叹服之外,更是回味无穷。因此,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也是湘绣在刺绣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流派。

选购湘绣的秘诀:挑选湘绣时最主要的是看湘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的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的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湘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湘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湘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而绣的粗糙的猫毛就会象钢针一样扎着。

湘绣的座架一般为中国古典式红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别湘绣好坏的一种办法。质次的湘绣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时间一长就容易龟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红木的手感细腻。 

【粤绣】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它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流派,以广绣为代表,泛指广东近二三世纪的绣品。据传粤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和其他地区绣工均为女子不同,在绣制大件时,绣工常手拿长针站着施绣。

苏鹗所撰的《杜阳杂篇》中是这样描述广绣的精湛技艺的:“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钩分为三股,染成五色,结为金盖玉重,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而执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其盖阔一丈,称无三两煎灵香台之则,坚韧不断。唐顺宗皇帝嘉其工谓之神姑……”

粤绣按材料分为三类:自清中期以来,粤绣就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和金绒混合绣”三种类型,其中尤以加衬浮垫的钉金绣最著名。金绒绣以潮州最有名,绒绣以广州最有名。

绒绣是指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

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线,是粤绣的传统技法,针法复杂繁多,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其中以潮州的金银线垫绣最为突出。金银线垫绣是在绣面上,按照形象中需要隆起的部分,用较粗的丝线或棉线一层层地叠绣至一定的高度,并做到外表匀滑、整齐,然后在其上施绣;或以棉絮作垫底,在面层以丝线满铺绣制,然后在面层上施绣;或以棉絮作垫底,覆盖以丝绸,并将丝绸周围钉牢,然后在上面施绣。潮州刺绣“九龙屏风”,画面上为九条动态不同的蛟龙腾空飞舞,又以旭日、海水、祥云相连,组成九龙闹海,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壮丽场面。绣品采用了金银线垫绣的技法,龙头、龙身下铺垫棉絮,高出绣面2-3cm,充分表现了蛟龙丰满的肌肉、善舞的躯体及闪闪发光的鳞片,富于质感和立体感。

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潮绣作品《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头》、《安春鸟》等,在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赛会上得奖。刺绣作品还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参加伦敦赛会,得到国际上较高的评价。

粤绣针法丰富:有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3大类,最主要的针 法有洒插针(即擞和针)、套针、施毛针等,常用织金锻或钉金绣法衬地。因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两大流派,因而其针法也因其流派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辅助针、编绣、饶绣、变体绣等以及广州钉金绣中的平绣、织锦绣、饶绣、凸绣、贴花绣等6大类10余种针法。而“潮绣”则有二针龙麟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筑绣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同时,艺人还运用了折绣、插绣、金银勾勒、棕丝勾勒等多种技巧,使“潮绣”在“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产生“平、浮、突、活”的艺术效果。

粤绣用线的特殊技法:粤绣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绩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把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都用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并运用“水路”的独特技法,使绣出的图案层次分明,和谐统一。“水路”即在每一相邻近的刺绣面积之间,在起针和落针点之间留出约0.5mm的距离,从而在绣面形成空白的线条。例如,在花卉的每朵花瓣、鸟禽的鸟羽之间,都留有一条清晰而均齐的“水路”,使形象更加醒目。

粤绣的绣品题材:除采用丰富而多变的针法外,粤绣在创作设计方面还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绣品中,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等为题材,也包括人物、山水河川、器皿等各种图案,其中龙凤、孔雀、鹦鹉、博古(仿古器皿)则是最具传统特色的题材。与此同时,还善于涉取绘画和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使绣品构图饱满,针步均匀,纹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备,充分地体现了粤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粤绣的特色: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色彩浓艳、富丽堂皇;针步短,花纹生动写实,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绣绒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绒条洒脱;金银垫绒立体感强,装饰性极强。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行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

广绣以构图匀称,色彩斑斓,极富装饰性著称。广绣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例如,绣喜帐用“威彩”,绣文房用品用“淡彩”。清代中叶许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前来大量订购广绣,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而在国内,不少广绣佳作作为贡品贡献给历代皇帝。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是广绣的特色产品,其中人物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施疏、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广绣花鸟则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具有构图精密、色彩秀丽分明、针法多变、主题突出等特点。广绣所使用的基本材料有丝绒、真丝、金线、银线、金绒混合等几大类,其中金银绣独具装饰性。广绣技法亦有“钉、垫、拼、贴、缀”五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潮绣以金碧、粗纩、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百鸟朝凤》就是潮绣的代表作。

粤绣的主要品种:高级绣品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座屏、屏风等,一般绣品则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如刺绣画片、金银绒挂裙、被面、枕套、床楣、门帘、台布、靠垫、披巾、头巾、各种绣衣、绣鞋、绣帽、绣袋、戏剧服装、帐衽、台帷等,也有部分观赏绣品,如《晨曦》、《九龙屏风》、《吹萧引凤》等佳作。潮州的刺绣潮剧服装也很著名。宗教用品大多为神袍以及寺庙内的装饰品。


中国古代四大名绣 山水国画图
【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最早的记载出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在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

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至清朝中叶以后,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

蜀绣的针法:蜀绣讲究施针,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即指由中心起针,向四周扩展;拧,即指长短针从外向内作添针或减针的处理)。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棚参针、编织针、掺针、铺针、盖针、戳针、切针、拉针、纱针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花鸟虫鱼等细腻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而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

蜀绣的特色: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主要以软缎、彩丝为主,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绣法灵活、设色典雅,针脚整齐、线法光亮,构图疏朗、浑厚圆润,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齐整,且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纯手工的刺绣又确保了画面逼真,具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堪称传绘画之神韵,绣艺绝天下。

蜀绣可分为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蜀绣是一个集绘画、刺绣、书法、雕刻、金石为一体的综合工艺品,采用的画稿大多以中国画为主,近几年也将西洋画作为画稿,加工再创为绣稿,但数量极少,这也反映了蜀绣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这些精工制作的绣品,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蜀绣的主要品种:主要有日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日用品包括镜帘、花边、嫁衣、鞋帽、披风、抱裙、卷轴、枕套、被面、床单、手巾、帷屏、彩帐等,欣赏品则有中堂、斗方、绣屏、画屏等,可谓种类繁多。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11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为什么仅有“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银币

中国古代为什么仅有“四大美女”?提到中国古代美女,人们往往会想到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四大美女:貂婵、杨贵妃、西施、王昭君。中国上下五千年,为何沉鱼、落雁、闭花、羞月的仅限于4个美人,而不是8个10个,或者更多?是因

转载 中国古代四大医书 古代医书拍卖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四大医书作者:快乐金猪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 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

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2010-11-14 19:26:26|分类: 【文化教育】 |字号订阅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中国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中国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中国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汉

声明:《中国古代四大名绣 山水国画图》为网友灯火阑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