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人格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其主要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它对教育、管理以及心理治疗等领域都有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自我理论,教育,管理,心理治疗。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是以德国教育家波尔诺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等为代表的形成于本世纪 50、60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流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他们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源于当时西方盛行的存在主义和“教育人说”思潮的影响十分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潜能和价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强调研究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由于社会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观严重丧失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潜能和价值问题的呼吁唤起社会对人的关注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在自我发展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代表思想分别是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理论。马斯洛的观点是: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共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观点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对于刚出生的婴儿的概念逐渐形成的研究,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它肯定人、尊重人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人格深化,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世界的主体——人。这一思潮不但引领着管理学理论从制度管理走向柔性管理,从实践上讲,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动机层次理论、受辅者中心疗法,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与管理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理论基石,而且也是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现代新的管理科学的宗旨,认为人不同于物的根本之点,就在于人有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有物质需要之上的主观需要。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人的需要的金字塔,正如马斯洛说的:“人生活在稳定的价值观的体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无价值观的机器人世界里”。它推动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基于经济人假定的依靠物质刺激进行管理的X理论,相继被自我实现人假定的依据满足较高级需要的超越性需要进行管理的Y理论与Z理论所取代。因为新的管理科学的变革的实质点是还管理学以应有的人性。所以马斯洛强调指出:“这不是什么新的管理诀窍,什么‘鬼把戏’,或能够用来操纵人的肤浅技术,不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人去达到剥削的目的。这是一种对人性理解的真正革命”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其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美国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促进了当代西方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第二,突破了长期以来西方两大心理学派主要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偏向,直接开拓了人的学习理论的建构。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的理论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诸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心理治疗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是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之一,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基础。马斯洛把心理治疗领域称之为一座“未被开采的金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第一个淘金者。可以说,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科学人本主义形成和存在的实践王国,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主要是这一心理治疗实践的升华结果。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既反对自然主义的生物医学模式,又反对机械决定论的行为主义医学观点,而为当代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根据。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心理健康就是趋向、追求和达到自我实现,而干扰、阻挠或者改变自我实现的进程就是心理病态。至于心理治疗则是指那些能够帮助人回到自我实现轨道上来的疗法。
马斯洛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表露、通过基本需要的满足、通过威胁的转移等七种。基本需要之满足并非心理治疗的完结,只是“通向全部治疗的最终明确目标,即自我实现之路的重要一步”
马斯洛把领悟和彻悟视为心理治疗的最高层次和最重要的环节。在他们看来,心理治疗不仅是外在的对症下药,而更在于使受辅者的人格的恢复和自我彻悟式的格式塔心理转换。只有通过立足于受辅者的自我理解和自身撤悟,使他真正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战胜自己,从而认识到人性的完美境界,并看到自己与健康的完善人格之间的差距,再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真正的自我实现。这才是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和真正的治人之本。
在众多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罗杰斯倡导的受辅者中心治疗法。该疗法旨在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罗杰斯在开创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创造团体治疗的新形式、建立良性互动的咨访关系、使用现代化治疗工具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 外,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还有交朋友小组、现实治疗法、起初治疗法、存在心理治疗法、存在人本主义或人本存在治疗法、存在分析心理治疗法、现象心理治疗法、超个人心理治疗法等等。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等人对心理治疗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使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参考资料:
夏洛特*布勒(陈宝凯译,1990):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弗兰克*戈布尔(吕明等译,1987):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
舒尔茨(杨立能等译,1981):现代心理学史。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安德(1994):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新范式。台北市:桂冠图书公司。
马斯洛(林方译,1988):科学心理学。昆明市: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斯洛(林方译,1987):人性能达的境界。昆明市: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斯洛(主编)(胡万福等译,1988):人类价值新论。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