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在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还会有这么古典的爱情,还会有于抗美这样纤尘不染的理想主义者吗?我还真对张欣的原著《一意孤行》产生了兴趣。以前我真有点不屑,尤其是得知张欣的丈夫就是那位著名的房地产商人潘石屹后,总疑心她会不会是附庸风雅,为出名而吟赏风月。
刚放假时我比较忙,没来得及看。昨天因为孩子连续两天没往家打电话,我在家干着急,百无聊赖之际,我上网点开了这部书。本想只看一章,了解个大概。可是没曾想,我就这么一口气从昨天下午,读到昨晚十点,今天上午又连续看了两小时,终于将这部长篇小说完整地通读一遍。
这小说的时空跨度真大,横跨大半个中国,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沧桑的中年,作者娓娓道来,从容不迫。
没看小说前,我就纳闷小说为何命名为《一意孤行》,是指于抗美为理想而执著努力几十年,还是另有寓意?读完小说后,我觉得“一意孤行”的含义寓意深远:表达的是何冀中、朵松霖、于抗美、杨志高、萧沧华,甚至还有杨北萍、顾海清、尚莉莉等那一代人对自身理想、爱情和婚姻,还有幸福生活的无悔追求。不管自身的命运如何受政治风云所左右,如何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不管他们的身心是如何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命运沉浮不定,而他们在风口浪尖上拼命搏击的那份执著、顽强,从头再来的豪迈壮举,读来叫我等小人物回肠荡气,豪情倍增。
这“一意孤行”是指理想主义者在不同社会形态,在知青、军人、商人等不同身份的变化中的精神核心,只要认准了,就要一竿子捅到底,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会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越挫越坚强。
何冀中和朵松霖这对志同道合的知青夫妇,冲破家庭的阻扰,在何冀中被命运所作弄,成为阶下囚后,朵松霖反而坚定地与其站在一起,不顾两人身份差异,不顾两地分居,何冀中执意要回当年的插队落户地——延安,朵松霖无怨无悔,夫唱妇随,也放弃大学老师身份,跟着就回到了陕北。表面上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清苦,可是谁又能像他们那样精神富有,这才是真正幸福的一对。
于抗美看起来似乎就是现代社会的“老古董”,价值观好像和强调自我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单纯、上进、吃苦耐劳、善良。而我怎么就从于抗美身上发现了一个成功法则:不管社会、命运如何来揉捏这个弱女子,她不等不靠,只靠本人的努力,在任何时代她都是公认的成功典范。贫下中农眼中的根红苗正的优秀知青,部队里要培养的好军人,商海摸爬滚打的优质女白领,一直到哈佛商学院主动邀请她去深 造。她这般地努力,其实就是为了证明她的价值,她来过,她经历过,她无怨无悔。不理解她的亲友说她有“受虐倾向,恐怕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征,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为此牺牲、压抑自己的喜好,赴汤蹈火,不计得失。
我就不在这儿对于抗美的婚姻、爱情多做评论,电视剧没看完整,好像是为了感恩,回报,而小说写得真实可信,那是于抗美受到政治冲击,孤独无依时的无奈选择,包括她对萧沧华的那份无望的爱,小说并没有修成正果。这更真实,更符合人性。
差一点就和张欣失之交臂,有时候还真得感谢电视剧取材于小说,如果不然,我又要晚几年接触张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