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室友推荐我看《王牌特工》,我其实是拒绝的,因为新闻都来不及跑,哪有时间去影院?而且,这是英国拍的谍战,我喜欢的是《碟中谍》,不是《007》。
可是,制片姐姐让我选电影,第一次和“前辈”一起看电影,我觉得要选一个高大上的,国产不能选,好莱坞爆米花不能选,动画片不能选,最后,我选了《王牌特工》。
然后,出了影院,我对制片姐姐说:“我要转粉了!”
没错,说白了,《王牌特工》是在用整部电影去嘲讽美国,他曾经的殖民地。
瓦伦丁宴请哈利,而在银器、好酒间端出的却是麦当劳汉堡。
哈利整部戏西装笔挺,操着地道的“女王的英语”(Queen’sEnglish),而瓦伦丁棒球帽的装扮下吵嚷着嘻哈腔英语。
在美国肯塔基州教堂的一个远景镜头,拍到教堂外刻着“美国注定灭亡”。
《王牌特工》也是一部情节线和人物设置流水化的电影,意料中的帅气男主逆袭,意料中的老师父被杀害,意料中的高层间谍,意料中的灭世大阴谋,意料中的男主单枪匹马拯救世界,唯一意料之外的,或许是男主没有和女战友在一起,而是市井屌丝完美逆袭推倒公主。
可意料之外的是,《王牌特工》有浓郁的英式味道,让它区别于美国好莱坞的老套英雄电影。
美国在战争中崛起后,英美之间的体位就倒转了,并且英国常年被压从未能反攻。甚至,因为太多的英国人也有美国国籍,太多英国的电影有美国的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参与,英国电影和美国电影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不信的走到大街上,随便拉几个路人,不准拉影视传媒和谍战粉的孩纸,问他们007是哪国人,看有几个答得出来的。)
而在爆米花中爆出的电影(电视剧),必带着浓郁的英国本土情调。
前后脚上映的《超能陆战队》和《帕丁顿熊》,前者是经典的迪士尼style,贯穿着美国英雄主义色彩和好莱坞结构模式。而本该兽性的熊,在影片中却彬彬有礼,遇到行人还会行脱帽礼。《帕丁顿熊》也是一部有着英式高贵典雅风范的电影,输出着伦敦“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
《王牌特工》只不过是英伦范儿中的浓墨重彩者。并因为它的浓墨重彩,而被观众辨识,记住,风靡 。
就像澎湃新闻李思园说的,“赞叹电影B格十足的同时,不难发现其中透着英国人一向引以为傲的工匠主义。这些品牌大都延续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把一两种核心产品坚持做了上百年,他们不随波逐流、固守传统、拒绝转型。于是在这个好像什么都可用机器制造的时代,这些品牌不但没被淘汰,经典的设计和扎实的手工反而使它们成了全世界人竞相追逐的奢侈品。”
电影亦如是。
法国电影孤傲地坚守着本国的文化,虽然文艺、晦涩,却打出了电影界的一张王牌。中国电影如果也想打出辨识度极高又漂亮的一张牌,像《痞子英雄》那般学好莱坞似乎走不通吧?看看大众对辨识度不强的英国的电影的集体印象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