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碰到了一个疏不间亲之计,不太明白,到网上搜索了下,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于是转载下来。
总经理的意见箱
小范最近很郁闷。每当上班、下班、午饭以及所有能闲下来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地苦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能得到重视?想自己聪明绝顶、满腹经纶,名牌大学毕业,没费什么劲就进入了知名外企。可是这都一年多了,自己除了跑跑腿、写写公文,什么重要工作也没得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伟大构想,可是每次不是被领导不耐烦地驳斥回来,就是落个“以后再议”的下场。领导有什么了不起?他每天除了上网、聊QQ还会干什么?这什么破公司,死气沉沉,真搞不懂它怎么还没有亏本垮掉?
冥冥之中,总经理似乎听见了小范内心的呐喊,在走廊里挂了个淡黄色的意见箱,言明:“有任何意见,随时给我写信!”。“唉,再这样下去我可真要郁闷致死啦!”,小范心想,终于下定决心给总经理写了封长信,把部门领导如何愚蠢、保守和小心眼,自己的才能和满腔热忱如何被埋没好好控诉了一番。
请问,小范的做法是对是错?
疏不间亲
他的做法100%是错的。这里我们不需要讨论小范和他的领导谁的错更多一点,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领导是怎么炼成的?
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只因为一个原因:比起小范来,他跟总经理更“亲”。这里的“亲”,并不一定是指私人关系,还包括“信任”和“利益关系”。他可能是总经理的亲戚,也可能是总经理领导的亲信;或者,他可能与公司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又或者,可能总经理也很讨厌他的性格,可是他却能给总经理带来很多政绩。不过最为常见的情况还是,总经理对他的信任比起对小范这类小职员的信任要来的多得多。所以在总经理眼里,小范只会是一个有些浮躁、眼高手低、涉世未深、被父母宠坏了的小皇帝而已。
人,是情感动物和利益动物
人依靠理智做分析,由情感做决定。科学研究表明,越高等的生物情感系统就越复杂,这大概是因为人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刻所能得到的信息还远远不够充分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你中午来到肯德基,你是吃牛肉汉堡还是鸡肉汉堡?要不要尝尝新推出的“嫩牛五方”?可乐加冰还是不加冰?……普通人往往能在几秒钟之内作出决定,其决策依据是:“当时就想那样做”,这时起作用的主要就是情感系统。在实验中,一些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情感系统受损的人,可能会犹豫几个小时还是无法做出决定。
理智分析可以影响情感,不过最后做决定的还是情感系统。统一鲜橙多确实包装精美、口感很好,不过让它一度卖到脱销的点睛之笔还是那句“多C多漂亮”。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品牌运作,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为人处事,同样如此。
人是利益动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决策依据就只是要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
所以,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重要的往往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谁亲谁疏。
所以,当你是疏的时候,就不要去间亲
在骂人、告黑状之前,最重要的不是先考虑自己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理,而是一定要先掂量好自己的分量。所以人们常说,不要帮着朋友骂老公,不要帮着邻居骂孩子,不要插手别人的家务事,都是这个道理。
作丈夫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整天被老妈和老婆的黑状搞得晕头转向,都快变成了侦探和逻辑学家。其实他只要明白,她们表面上争的是谁对谁错,实则是在争谁亲谁疏。所以,只要巧妙地分别向她们表明:我其实还是跟你更亲一点,她们就可相安无事了。
聪明的总经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两个部长 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不可开交,给总经理写邮件互相揭短时,总经理并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把他们俩叫过来,把谁对谁错掰个明明白白,而是会分别写信给他们说“我是充分信任你的,放手去干吧”,这就和作丈夫的分别安抚老妈和老婆没什么两样。
个中高手,还可以设计让对手犯以疏间亲的错误,从而解决掉对手。
疏不间亲之计
讲一个《圈子圈套》里面的故事。
俞威是跨国软件公司ICE的中国区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工作,是ICE在中国的一把手。没想到总部突然空投了一个叫邓汶的书呆子过来,负责建立什么“研发中心”。俞威心想自己搞销售,邓汶搞技术,倒也没什么瓜葛,要是以后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还可以请邓汶帮忙。可是后来有一天俞威突然发现邓汶居然是老对手洪钧的大学同学,而且邓汶能得到这个职位也是得益于洪钧的介绍!这还得了?!俞威认定邓汶一定是洪钧安插到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必欲除之而后快。
俞威的手法是,首先带着苏珊去找邓汶,说苏珊要去见一个叫埃兰德的大客户的CIO,希望邓汶能一起去,回答CIO的一些技术问题。邓汶觉得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为ICE做一些实质性的贡献,就答应了。可是到了埃兰德公司,苏珊突然说这次会面还是以邓汶为主吧,而当埃兰德的CIO质询为什么ICE中国给出的报价比总部高得多时,苏珊更是假装在做记录,闭口不答。邓汶没办法只好按自己的猜测胡乱回答了一番。之后,俞威就给邓汶的顶头上司和其他几位副总裁写信,说邓汶“越权干预销售人员业务;面对客户,无视事前商定的角色分工,在对ICE价格政策等商务环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胡乱解释报价体系,漏洞百出,前后矛盾,严重损害了客户对ICE的信任……”
邓汶知道了俞威居然如此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之后,气得七窍生烟,也写了封信控诉俞威是蓄意设了圈套陷害他。
即使俞威的邮件有些添油加醋甚至捏造事实,但也是对事不对人;而邓汶写信找上司评理,揭发俞威是个小人,就等于是向所有人宣布,他和俞威是无法共事的,他们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邓汶和俞威是ICE在中国级别最高的两个人,他们的关系竟然到了这种不共戴天的地步,ICE的高层能不如临大敌吗?能不采取果断行动吗?要么一方走人,要么双方都走人。在这种情况下,最英明的老板在决策的时候,也不会考虑邓汶和俞威之间谁对谁错,谁君子谁小人,他们只会考虑一条,就是:让谁走,对ICE在中国的业务影响最小?
邓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即给顶头上司打电话,解释说自己是出于帮助Sales Team赢得项目的动机去做的,可能由于事先与SalesTeam沟通不够,也可能由于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不足,使得项目的进程受到一些影响,自己已经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了。不要辩解太多,也不要说俞威和苏珊的坏话。至于总部的那些人如果去找他的顶头上司告状,都会由上司替他灭火,事情也就慢慢了结了。
年底了,小范想涨些工资……
年底了,小范想提涨工资的事情。可是跟谁提比较好呢?自己跟部门领导的关系不是太好,恐怕提了也是白提,再说只有经理才有权决定给谁涨工资,所以还是决定直接给经理写信。
过了几天,部门领导到经理那里去汇报工作。经理突然问道:“那个小范是你手底下的吧?他最近表现怎么样啊?要不要给他涨工资啊?”。“啊?……”,部门领导毫无准备,一时语塞。“怎么?你不知道这件事么?”经理心想你这领导是怎么当的?一时间脸色颇为难看。“啊,你说小范啊。”部门领导回过神来,心中无名火起,随口道:“这小子平时工作不认真,就只会说大话,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现在还敢提涨工资?看我回去怎么教训他!”
为什么越级汇报是职场大忌?
这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前面提到:领导最大的优势就是跟经理更“亲”。如果员工总跟经理私下交流,那岂不是有机会比自己更“亲”?这不等于是在砸他的饭碗?经理也不希望员工越级向自己汇报,因为一方面经理要照顾部门领导的感受,另一方面经理也会觉得这样的员工比较有“野心”——既然今天能越级向自己汇报,明天保不准就会越过自己向老板汇报了。
这里有两个例外:一是老板不信任经理,所以会找一个经理的下属作为自己的眼线;二是老板不喜欢经理,这时如果发现了比经理更有能力更听话的下属,老板可能会主动与下属联系,希望他能做出足以服众的成绩,从而在合适的时机让下属取代经理。在《圈子圈套》里面,这两种情况全被洪钧碰上了。
当然,如果想升得快,越级汇报不失为一条捷径。不过由于其风险和操作难度较大,所以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