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山课件及试题下载中心 网络课件设计师试题

课件站教案站资料站

试卷站作文站幼教站

公文站

试题首页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小学英语

中学语文中学数学

中学英语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政治试题

历史试题其他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

【专题四】近代中西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考情分析】
一.考试重点
1、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历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独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4)国共政权的对峙: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5)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6)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命题趋向
(1)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各国颁布的宪法以及政体类型考查次数最多。各种题型都有所涉及、其中图文型的试题占有相当比重。从2009年高考题型上看,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10年新课标地区广东卷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和德国《1871年宪法》。
(2)从2009、2008年高考看,本专题各种题型均有涉及,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注意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言,外国的侵华战争都是近代殖民主义在中国的体现,其内在原因应当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理解,其对中国的危害应是世界历史变化的体现。辛亥革命、太平天国反封建斗争的异同点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以南京为中心,分析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以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为例,分析不同阶级政党的特征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明确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政权建设、军事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史实,归纳出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线索和依据。以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为主线,整合相关内容,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联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分析中共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中国民主革命中呈现出的革命精神,包括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内涵。联系日本历史上两次对华战争暴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嘴脸;联系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抗日的主要史实,分析抗日战争民族抗战的特点;分析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一败一成的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及其历史地位。拓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共历史上重大历史阶段的重大会议的划时代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及其取得胜利的原因、经验。2010年高考本单元属于重点考查范围。

【知识交汇】
一、知识体系


二、复习重点
考点1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的制定:
1.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2.制定: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3.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
4.影响:它使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责任内阁的形成:
1.英国是世界最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18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责任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3.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的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内阁”。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立宪、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真正掌握政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他仅是国家元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象征。
专题纵横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其特点:
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
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其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
例1、(2009扬州模拟)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向议会负责
[解答] A[点拨]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类型,其特点是保留了君主,但其权力要受到宪法的限制。
考点2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历史背景
1、必要性: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严峻形势
(1)松散的 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却很大;(2)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不安;(3)国家没有统一的关税,在欧洲各国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可能性:(1)民族独立: 1776年英属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启蒙思想的影响: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到,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3)华盛顿个人的智慧与才能。
(二)过程
1、颁布1787年宪法
(1)宪法的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 费城 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联邦宪法。
(2)宪法的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3)宪法的内容:①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③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宪法把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国会由参、众两院 组成,掌握 立法 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4)宪法体现的原则:①联邦制原则;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原则;③分权制衡原则;④民主原则。
(5)对宪法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资产阶级 成文宪法。它强调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 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它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局限性:仍存在许多不足,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权利等等。
2、宪法的实施——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 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开始确立起来。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机构
1.美国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相对独立部门;
2.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3.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及其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4.宪法规定,美国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大法官经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除非犯罪,任职终身。它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还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权力;
5.为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专权出现,政府各部门权力又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专题纵横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①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税收、发行货币、宣战等权力。国会的决议须总统批准。如未获批准,经国会再次以2/3多数通过,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身兼海陆军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官员、缔结对外条约等,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的法官是终身任职的。国会还可根据需要设立下级院,其法官也为终身职。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专题纵横3: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属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由资产阶级国家性质决定并为之服务;②议会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地位相同;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③都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都是司法独立。
2.不同点:①国家元首的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②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美国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
③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议员民主选举产生。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考点3 、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
1.制定: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2.内容: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⑵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可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3.影响:该宪法制订使共制正体在法兰西得到最终确立。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德国还处于 四分五裂 状态,严重阻碍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统一的核心力量: 普鲁士 邦国实力强大。
(3)核心人物:铁血宰相 俾斯麦 。
(4)统一方式:通过 三次王朝 战争。
(5)统一时间: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德意志帝国。
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内容
①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政体。②皇帝权力:皇帝掌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③宰相权力: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 负责。④议会权力:议会是 立法 机构,由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掌握实权。帝国议由会成年男子组成,实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 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⑤国家体制结构:是一个 联邦制 国家。
(2)宪法的特点: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3)宪法的影响:①进步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局限性: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保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 和军国主义的封建传统残余。
专题纵横4: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不同点:(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英国的元首国王,只是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帝国的元首是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实权。(2)议会的地位不同:英国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限制王权,监督内阁,首相及其内阁须向议会负责;而德意志帝国议会由皇帝主宰,仅有立法权,且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和地位不同: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权力很大,握有行政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德意志帝国政府首脑虽是宰相,但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总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一种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专题纵横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专题纵横6: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1、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异:(1)英国议会:①从结构上看:由英王、上议院、下议院三部分组成。②从职权上看:英国上议院有两种职权:立法权和司法权;英国下议院的职权主要有三种: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③从内部组织上看:上院设议长一人,由大法官兼任;下院设四种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议会党团和服务性的行政机构。下院由组成内阁的本党议员构成。
(2)美国议会:①从结构看: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②从职权上看:美国国会两院地位是平等的,两院平等行使立法权:两院共有的权力主要有:立法权、财政权、调查权和弹劾权。参议院有批准条约权、对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的批准权。众议院有财政案、弹劾案的提案权,以及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任何一位获得绝大多数票时,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1人为总统的权力。
项目美国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选民选举产生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无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总统任命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专题纵横7: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的异同点
项目相同(似)点不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①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②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③政府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君主是世袭的终身制
议会制共和制①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
②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权力受议会的制约
③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组阁或选举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专题纵横8: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君主立宪制主要有两种:即议会制和二元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定权,可见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就实行的是这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专题纵横9: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⑴从表面上看: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
⑵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专题纵横10: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一览表

国家
项目中国英国美国法国
1875-1940德国
1871-1918日本1889-1945
国体
(国家性质)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政体
(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议会制
君主立宪总统制
共和制共和制二元制
君主立宪二元制
君主立宪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度联邦制联邦制
政府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分权与制衡
政党政治一党执政
多党合作自由党、保守党、工党等民主党
共和党
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议会国会议会君主
议会议会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世袭君主总统总统世袭君主世袭君主
政府首脑国务院总理首相总统总统君主、相首相

考点4、太平天国运动
1.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3)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评价:(1)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3.《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3)评价:1)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实施条件,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考点5、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国民国成立
1. 同盟会成立
⑴1905年在日本东京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⑵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⑶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⑷同盟会机关刊物为《民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⑸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
⑴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与同盟会保持联系,策划发动武昌起义。⑵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率领起义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所,武昌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成立: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他宣告中华民国成立;⑵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直接目的: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统治,根本目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于1912年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⑴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⑵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⑶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⑷国民有人身等自由;⑸民国实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为防止总统独裁,约法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中多数党产生。
3.评价:⑴性质: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⑵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E、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莲山课件及试题下载中心 网络课件设计师试题
结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 局限性: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专题纵横11: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异同
中国近代爆发的两次革命斗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但是由于时代特征、阶级特点、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差异,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
1.相同点:
⑴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⑵都制定了革命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⑶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等革命的斗争方式;⑷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⑸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不同点:
⑴领导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
⑵革命的性质:虽然都发生于民主革命时期,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而是旧式的农民战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⑶斗争的结果: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打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则消灭了君主专制制度。
例:(2008青岛市调研)《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解答] B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地方阶级(林则徐)、农民阶级(洪秀全)、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三个阶级四个派别的杰出代表的活动;而A项过于绝对;C项中的地方阶级(林则徐)、农民阶级(洪秀全)没有起到这一作用;而D项中四者的共同的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而其中的洪秀全与孙中山又明确把矛头指向封建的清政府。故选B项。
[思路拓展]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考点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原因:⑴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这是根本原因;⑵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索;(3)民族危机的加深;(4)十月革命的影响;(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经过:6月初以前五四运动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其斗争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务”、“拒绝和约签字”等。6月初以后,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开始成为运动主力。6月5日上海六七万工人的罢工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
3、初步结果:北洋政府最后释放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影响:
⑴五四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⑵运动中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1.中共一大
(1)召开背景:①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后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在北京、长、武汉等地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在国外欧洲和日本也建立了两个共产党组织。②共产国际的帮助;③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内容: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会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决定党的中心工作为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并成立了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新的方向;使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
(1)内容: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制订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影响:是中共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⑴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⑵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也希望与中共合作。
2、过程:⑴中共三大:1923年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⑵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3.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到来。
4、在国民大革命中1925年的五卅运动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四)、北伐战争:
1.目的: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2.时间:1926年月。 3.由广州国民政府组织。
4.打击对象: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5.在北伐中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6.1927年汉口、九江人民掀起反帝斗争,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7.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五)国共政权的对峙
1、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原因:大革命的失败教训;时间:1927.8;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等;意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1927.10;建立者:毛泽东;性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红军长征:
(1)原因: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和结束时间:开始于1934年10,结束于1936年10,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长征过程: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江、强渡大渡会、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划草地,最后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4)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动力;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3、遵义会议:
(1)召开时间:1935年初;⑵主要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等军事指挥权。
⑶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专题纵横12: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2)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基础上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波及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从卷入的阶层来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3)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例: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的有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领导者发生了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5、B【解析】本题是要通过与辛亥革命的比较,说明五四运动的特点,③教材中有明确表述,可首先入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是辛亥革命的局限,而五四运动的主题就是反帝,所以①是正确的;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②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封建成果巨大,而五四运动在反封建方面,成就不突出,所以④不正确。如能首先判断④不正确,①就成了得出正确答案的关键,可不必再对②③再作判断。
考点7、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
A、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C、占领平津后,日军从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在三 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
D、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的部队“七三一部队 ”。并在发动毒气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A背景:①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及社会各阶层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合作宣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为特色。③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④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淞沪会战中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在太原会战中,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1938年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②由于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4.敌后抗日斗争
(1)1937年秋中共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2)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抗战取胜的原因:①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根本);②中共的主导作用,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的成功军事策略。③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与配合。
(3)意义: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
1.挺进大别山
(1)1947年,人民军队转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是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2)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三大战役
(1)战略决战:A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2)原因是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3)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指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3)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A国内方面: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了,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B国际方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C思想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专题纵横1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
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依靠力量脱离农工依靠农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前途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范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时间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例: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D 【解析】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初,三者共同具体的基本条件是阶级基础,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路拓展]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1)革命性质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最终结果相同,都是失败告终,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失败的客观原因相同,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不同点:(1)时代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进行的。(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力量;大革命则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专题纵横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
(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高潮。
(3)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开展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领导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政协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例:(2009上海单科)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答案】C【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体现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人民生活富足,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振兴之路。
[思路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格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想方法】
【例1】(2008•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答】A【分析】从命题趋势上看,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讲成为高考命题重点。。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法的目的所在。CD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题意主要讲的是国王权力,而不是议会权力。
(一)分析2009年三省高考命题特点
4、2009年宁夏卷: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六部职权、君权与相权矛盾;世界史部分的罗马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美国对日政策变化和欧盟建立影响等内容。其中选择题7道28分,改革回眸一题15分。必修三部分比例较适当,关注文史常识,从甲骨文的“年”考查“有年”的意思,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对成文法律的对比考查及运用。“改革回眸”从经济的角度要求学生概括制度规定的目的、分析相关背景,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能力立意高。所给的材料难度较大,文字解读能力要求较高,得分率较低当不在话下。
5、2009年福建卷:主要考点有历史纪年法、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过渡时期、十月革命、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其中必修一28分,选考题15分。考点所涉及的均为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对政治文明的调度关注和现实性。试题大多以材料方式呈现,注意对课程主体知识和学生实践经验的必要依托,选考题蕴含政体变革等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文明话题,有较强的时代感。同时注意糅合学科知识渗透如“东渡黄河”参透了地理常识,很有新意(与省质检有近似的一面)。
6、2009年山东卷: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充分吸纳了前两年试题命制的经验,传承了我国高考研究的成果,贯彻了历史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了试题难度,渗透了山东历史,突出了学科特色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考核考生素质今年的试题,较全面的落实了课程目标,实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1)试题按照文综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精心进行设计。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但不是直接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对新材料的释读,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片面背记,而是通过迁移、辨析等思维方式,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阶段性特征的把握,突出了对学科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材料处理,成功的实现了“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考查。试题还通过对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试题的这些变化,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也配合了山东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
(2)反映山东历史,体现齐鲁特色适度渗透地方文化,是分省明题的特色之一,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已作了很好的尝试。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山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重要,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关联,山东有着丰富的命题资源。2007年的齐国题和近代山东教育题,突出了山东的地方文化,深受好评。但2008年的山东命题,中断了这一尝试,实在令人遗憾。今年从反猜题的角度,针对各市普遍忽视山东史的状况,挖掘了山东的命题资源,其中,选择题清代山东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主观题近代列强对山东的侵略和反抗列强的斗争,都考查了山东史的内容。这一举措,对引导学生挖掘课程资源、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增加题目的鲜活性、展现试题的鲁派特色等是大有助益的。
(3)回应社会热点,时代感突出鉴往知今是史学的功能之一,通过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和人生是高考命题的思路之一,重视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更是新课标命题的要求。今年的命题,密切联系现实,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显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科主观题,通过“三字经”等资料,考察了对儒家价值观的判断、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对西学的态度等问题,考查内容紧密结合百家讲坛热播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反映了当前的“国学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有利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试题还从周年庆祝的角度,考查了五四精神。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4)注重基础,难度适中试题难度是评价高考试题的重要参数,前两年的试题难度起伏过大,前年的抽样难度是0.64,去年的抽样难度0.49,这种起伏不定的试题难度不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其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今年对试题难度做了刻意调整,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所考查的宗法制、实业救国、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西学东渐、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冷、偏、细的知识。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摒弃了去年那种陷阱式的设问。为了降低难度,还取消了部分政史地选择题混编的方式,减少了学科思维转换的频率。根据笔者的预估和对部分考生征询,今年的试题难度在0.55—0.60左右,这一难度,符合新课程的推行和入取率提高的实际,也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
(5)既保持稳定,又大胆创新,选材丰富且更具开放性
2009年山东卷历史试题的选材使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文字、表格、地图等。每一道题都由所创设的情景材料引出,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获取正确答案。第9题的选材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27题材料选自《三字经》。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试题把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得很透彻。如27题,既考查了儒学的内容,又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试题的开放性则体现在27题第(4)问,允许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今年的历史部分考查学生用比较、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7题比较中西思想的内容;33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胜一败的原因。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几乎每一道试题的题干都是新问题、新情境,通过材料来设疑,考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由于试题题干使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所以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很高。
(6)注重主干知识,试题难易适中。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所考查的宗法制、实业救国、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日本全面侵华、改革开放、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冷、偏、细、难的知识。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摒弃了去年那种陷阱式的设问。不避社会热点,凸显时代气息。如从周年庆祝的角度,考查了五四运动、诺曼底登陆等热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凸显了浓郁的时代气息。2009年试卷结构合理,能力立意突出。非选择题重在文化史和政治史,尤其是文化史,使政治、经济和文化史、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考察比例相对适中,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试题材料形式丰富多彩,有小说、楹联、报纸、图表、古文献等,较好的提供了新材料,创设了新情景,有利于考察学生处面对各种史料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各类人才。突出区域历史,彰显齐鲁特色。
(二)展望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1、命题的热点区:从上述几份试卷的命题内容来看,必修一命题重点关注的依旧是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和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联系,普遍以给出新材料,提供新情境为试题的呈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选修题对学生的答题能力有较大的要求。从命题的密集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三省六部制、丞相制(君权相权矛盾)、监察制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及近现代法律文献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世界古代史方面: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近代英德代议制(宪法)、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冷战)、欧盟建立(欧洲联合)及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等等。选修题涉及政治文明话题,且从不同的角度(经济租佃关系、整顿吏治、科举考试)进行发散性思维命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取材集中在11世纪中期的北宋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二者实有同工异曲之妙),超出课文表述的内容,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适当增加补充鲜活材料,同时加强对中西相关知识的在机联系,这可能仍旧是今后高考新的命题导向。
相对而言,必修一教材基本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命题区域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三大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政治的挫折和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得失分析,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程度是否仍有待时日考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内容。非选择题命题主要集中在晚清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斗争和道路探索、抗日战争等内容,世界史部分仅涉及英国政坛危机处理等内容,命题区域空间较大。
对史学常识仍旧需引起关注,对新出现的史学理论则需细细加以揣磨方可奏效。高度重视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必须领会新课程精神,渗透新课改理念。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坚持系统、整体、联系的学习观。必须运用科学史观,关注社会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体现人文理念。必须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应对开放性、探究性题型和比较型问答题的解题能力。重视开发课程资源,重视区域史学习。

【专题演练】
训练(一)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2、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作用是()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3、(2009年广东历史,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4.(2009年广东理基,66)历史学爱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
5.(2009年海南历史,1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6、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社会契约论D.制约与平衡
7、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联邦军队总司令,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C.美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保留和携带武器等自由
D.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8、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是()
A.中央集权,地方无权B.中央权力加强,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C.中央软弱,地方各自独立D.平起平坐,各自为政
9、(2009年全国文综二,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0、(2009年天津文综,9)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3、(2009年全国文综一,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1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5.(2009年北京文综,2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的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16、(2009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高考资源网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高考资源——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高考——[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17.(2008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荚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荚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 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到1807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请回答: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2,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

训练(二)
1、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常贸易逆差
2、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3、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4、维新派同革命派相似的历史功绩在于
①从不同角度抨击了封建制度②以不同方式倡导了世界潮流
③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清朝统治④用不同手段否定了君主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中新文化运动中
6、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到,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以后,他们先是寒喧,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广泛发动群众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7、“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9、“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0、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1、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②③④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
12、2008年8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81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大革命期间,北伐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②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③抗日战争期间,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④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政府表示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
C.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14、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胜,导致出现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性质不同B.国际环境不同C.领导力量不同D.武器装备不同
15、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的首要问题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道路B.中国革命中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
C.应以独立武装斗争挽救中国革命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请回答:
⑴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举4例)
⑵列举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主要暴行。(举2例)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17、(2008年江苏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参考答案】
训练(一)答案
1、B[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对君主立宪制含义和英国政治特点的理解能力。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限制,其政治活动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这是近代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特点之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控制议会,并通过议会的立法保护其利益表现出来的。
2、D【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史实和理论的把握能力。《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且国王是世袭的,故排除A、B;君主立宪制实际上也是君主制的一种,只是区别于过去的君主专制而已,故排除C;《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从立法、财政、司法和军权等各方面对英国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因此选择D。
3、C【点拨】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把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4、D【点拨】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始确立。
5、C【点拨】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6、D【点拨】A、B、C、D四项在1787年宪法中皆有所表现,但相比较而言,A、D两项更加主要,但A选项仍停留于表面,未触及实质,只有D选项更符合题干中“主要”、“原则”等词的含义。
7、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A项突出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8、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联邦制”原则的理解能力。“联邦制原则”本身就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既要确立联邦权力高于州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中央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又要赋予各个州以一定的自主权。千万不可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去片面地理解,而A和C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D表述虽然不同,但实质含义基本同C。
9、B【点拨】注意结合所学知识,1878年宪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0、A【点拨】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总统制,最初也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它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A【点拨】④是不正确的,正是由于法国人民长期的支持和不懈的斗争,共和制才得以最终建立。
12、B【点拨】“煤和铁”代表的是工业,凯恩斯的话正是强调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是推动德国走向统一的物质基础。
13、A【点拨】注意时间“18世纪中期”,当时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故选A项。
14、D【点拨】帝国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由此排除A选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选项,C选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
15、A【点拨】“1918和1945年的失败”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败。正是由于德国继承了普鲁土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欲望强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与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有关。
16、【解答】
(1)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点拨】本题主要从近代英国政坛危机为切入点,考查了英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求考生从中分析原因、总结结论、提升认识。第⑴较为简单,考查考试从材料中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⑵问提升能力要求,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
17、[解答](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点拨]第(1)问应首先考虑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其次应考虑北美的态度。第(2)问实际上回答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回答。第(3)问主要是回答英荚两国的经济联系,在回答时要注意是19世纪中前期。
训练(一)答案
1、B【解析】此题提供的是数据材料,解题时需要对几个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国从英国进口总值,大于中国对英国输出总值,但进口总值如减去60%的鸦片贸易,则进口小于出口,因此,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超而非入超,因此B项不正确。其他三项都可通过相关数据得到证实。
2、B【解析】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当指太平天国,材料认为太平天国成功对外国人不利,清政府灭亡是外国人的损失,因此,C、D两项是正确的。1853年时,中外矛盾不但没有缓和,而是正在升温,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并没有被打开,外国列强对此不满,1854年提出修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选B项。
3、D【解析】《马关条约》:辽台澎湖二亿两苏杭工厂。它的特殊性在于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办工厂,反映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
4、C【解析】维新派虽然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要求君主立宪也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并就此与封建顽固势力展开论战,所以,①④两项是正确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不管哪一种体制只要能真的实现,都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都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因此,②也是正确。至此,本题答案已经明确了。维新派是在保留清王朝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所以根本不可能为动摇清朝统治而努力,所以③不正确。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
6、B【解析】由于题目设问指明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材料中的“维新党”即革命党,明确这一点很重要,鲁迅故乡的人大骂革命党,说明不了解革命到底要干什么,不了解当然是由于革命派缺乏对革命的宣传,所以应选B项。此题容易错选A项,因为这一项是我们经常说的革命失败原因,本题反映的问题不是群众没有参加革命的问题,而是抵触革命,比没参加更严重,所以A项不能说明充分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7、B【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即使以后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也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唾弃。而新文化运动将民主科学理念进一步铺开,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延续,是加强“这种变化”,而不是“引发”。
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辛亥革命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即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客观上起到了“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作用。
9、c【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创的起点。
10、A【解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片①反映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图片②反映的是1927年南昌起义,图片③反映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片④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战争。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选D项。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记忆能力。北伐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时中共尚未创建自己的武装,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胜利,故排除①③。
【答案】C
13、C【解析】因为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才使代表两个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携起手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C【解析】中日战争中腐败的清政府妥协退让,而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15、C【解析】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忽视了党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16.答案要点:
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任选4个)
⑵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七三一部队(任选2个)
⑶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落后;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7、【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了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基本史实。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主要是找理由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说明观点,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整体的把握。第(2)问要分析材料中话错在哪里。第(3)问考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第(4)从民间、政府两个角度根据材料概括。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相关试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

最新试题

点击排行

推荐试题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申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632.html

更多阅读

联想A820一键root教程及工具下载 腾讯一键root工具

联想A820一键root教程及工具下载——简介联想A820是中国联通定制的一款手机,由于是联通定制,免不了被预装了一大堆软件。也有不少朋友请教我该如何删除这些软件,这篇教程主要是教大家如何root联想A820手机然后删除内置软件。联想A820

转载 连山归藏水法及盈缩六十龙的探讨 连山易 归藏易 pdf

原文地址:连山归藏水法及盈缩六十龙的探讨作者:赣南风水馆连山归藏水法的探讨连山归藏收水法失传了很久,当今社会上会用此法收水者少之又少也。连山归藏水法简单、好用、准确,这是他的优点。连山归藏水法与明师盘线消坐、消峰、消八刹

Excel Home Excel教程下载和软件下载中心 excelhome视频教程

Excel教程下载和软件下载中心,Microsoft技术社区联盟成员,全球领先的Excel门户,Office技术培训的最佳社区技术服务 论坛 培训 下载 文章 原创图书 视频教程 首页ExcelHome > 视频中心[置顶] [视频中心] 总目录[置顶] [下载中心] 总目录

荣成教育资源信息网下载中心 资源教育信息网

软件搜索  返回注意:本站软件支持FlashGet或网络蚂蚁下载。  Ucdos【 立即下载 】 【 下载留言 】软件大小:2软件语言:简体中文软件类别:共享版国外软件应用平台:Windows加入时间:2005-4-11 15:22:13下载次数:844

声明:《莲山课件及试题下载中心 网络课件设计师试题》为网友半透明的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