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军上将萨镇冰的孙子萨本远
----一份未能完成的调查、分析报告
福州萨氏家族的萨本铁、萨本栋兄弟俩,早年都曾在清华学习、工作过,名气都大得很!听说萨镇冰的 孙子萨本远,也曾就读于清华,具体是哪届毕业生,一直不清楚。最近,在对清华早年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查阅了清华大学的有关档案,发现了他。不过档案对学生情况的记载内容十分有限,有关萨本远个人的情况更是偏少,但毕竟还是获得了一些信息:
萨本远生于1911年;别名铭荪;籍贯:福建闽侯(今福州);1929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时毕业的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最常来往的校友:梁衍、王华彬、朱彬。仅此而已。
分析以上信息,我们得知,萨本远属于清华旧制、留美预备部(清华学校)最后一届毕业生。这一届是清华留美预备部的“收尾届”,总共才有37位毕业生。不过由于1925年学校开办了大学部,1929年从清华毕业的还有新制、大学部第一级正式(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生82位(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清华留美预备部的学制为八年,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萨本远这届清华旧制毕业生,大多数是在1922或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的,在清华只读了六、七年书,这与以前读8年制的同学不大一样。萨本远1929年毕业时,实足年龄18岁,是同届同学中年龄较小的一位。他应在12岁上下就考进了清华学校(除非他是后期的插班生),但不管什么情况,说明他的学习基础还是相当好的。查萨本远的父亲萨福均1922---1923年前后,仅在汉口、青岛铁路部门短期工作,他跟清华应无特殊的关系,所以萨本远无论跟在父亲身边,还是留在家乡念书,他从福建省考上清华的可能性最大。清华因每年必须向美国名校输送合格的留学生,淘汰率一向极高,考上很难,获得毕业证书(也就意味着获得公费留美资格)更难,每届毕业人数平均仅有五十来位。萨本远能从清华毕业,决非等闲之辈(至少在念书方面)。
清华留美预备校的中、后期毕业生,学业程度相当于美国名校的大二生,即留美时可以直接插入美国名校念大三。但是,如果认为清华学校中、后期毕业生,不过是一般的大二肄业生而已,那就错了。因为这些学生打小考进清华后,一切学习、课余活动、日常生活,都在英语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教师不少就是美国人,其余教师也多为留美“海归”。所以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包括到美国后的适应能力,融入美国社会的本事,普遍比中国国立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强得多。从这一点上看,他们都足够相当于“中国国立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优等生”;不同的是,留美前还多念了两年别的专业的大学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完全使用美国教科书);只不过1929年以前,清华留美预备校的主管部门一直是外交部,不是中国大学本科学历的认定部门----教育部,自然毕业时发给的文凭,只能是文化程度不明确的“清华学校毕业证书”;当然了,这帮清华毕业生已准备去拿美国名校的毕业证书,哪里还能看得上国内大学的毕业证书呢?更可贵的是,这拨人整体年龄偏小,天分都相当之高,真可谓前程似锦!是当年最令中国同龄人倾慕的一群“国之骄子”。留学归来后,往往成了中国名媛们的“抢手货”!萨本远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萨本远在清华毕业前,就已做好赴美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准备。同以往立志学建筑学的清华高班毕业生一样,他也选择到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大概这所大学建筑学专业在美国是顶尖的吧,中国近代有许多著名建筑师都是该校的毕业生,比如梁思成、杨廷宝、赵深、陈植、童雋等;就连前面提到的,萨本远最常来往的清华校友梁衍、王华彬、朱彬也都是这所大学的校友。可不知为什么,萨本远在这里只学习了一年,便步上一届校友梁衍的后尘,也转学去了麻省理工学院。1933年他获得MIT建筑学硕士学位(按常理,他应在1931年先获得MIT建筑学学士学位)。清华庚款留美生通常可获得五年的公费留学资助,萨本远放弃最后一年的留学机会,于1933年提前回国。
萨本远回国后进入“基泰工程司”任设计师;1936年7月登记为实业部建筑科技师;1937年成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基泰工程司”系由清华1913届老校友关颂声于1920年创办于天津,主要的合伙人有清华庚款留美生关颂声、朱彬、杨廷宝、杨宽麟等,是中国人创办的近代最大的建筑事务所。北伐战争胜利后,“基泰工程司”总部迁往首都南京,开拓沪、宁、杭一带的建筑业务;萨本远此时应在南京从业。由于该司承接的重要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基本上由资格较老、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杨廷宝、朱彬、梁衍等人主持;工程经历尚浅的萨本远,这一阶段估计只能给有关项目的主持人打下手(笔者未查到当时由他主持设计、施工的重要项目)。
1937年萨本远离开“基泰工程司”,先后出任京赣铁路帮工程司兼段长,安徽歙县京贵铁路第八分段段长。谋到这些职位,自然是得到了父亲或者父亲友人的关照。因为父亲萨福均此时正担任铁道部工务司司长。萨本远从事铁路工程,等于去干土木工程,这并不是学建筑学的技术人员的专长。不过,他在铁路上从业的时间很短,同年,便到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科执教去了。
提起沪江大学建筑科,其来历是:1933年,在上海任建筑师的清华1923届校友陈植,和1924届校友黄家骅,利用位于市内租界区教会学校沪江大学商学院的教学设施,共同创办了沪江大学建筑科(两年制夜校),黄家骅任第一任建筑科主任,陈植任设计教授;清华系其他留美学建筑的校友庄俊、王华彬、哈雄文等也曾先后受聘,在这所夜校中担任教授,有的还兼任过科主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淞沪保卫战”失利,上海失陷,萨本远到租界区内谋一饭碗吃,这也很自然。何况这所夜校的创办人、同事多是他的清华学长们,其中王华彬还是福州老乡哩。
沪江大学建筑科一直坚持办到1946年才停止,共培养了十届300多位毕业生。问题是,萨本远在这所夜校里工作了多久?他在上海是否还做了其他的工作?均查无结果。
此后的萨本远的生平调查,更是收获寥寥。唯一有价值的信息是:
据萨镇冰侄孙萨本雄回忆:“1948年3月30日,萨镇冰90岁生日,萨福均带着夫人商子玉和儿子萨本远等回福州为老人祝寿。小住十几天后,萨福均夫妇、本远就又分别去成都、北平,继续各自的工作。这一次成了一家三代的诀别。”
查1948年前后,萨福均的确在四川成都铁道、交通部门任职;这样,在北平工作的,当然是萨本远了。但他在北平何单位高就,几时去美国定居,在美国有何发展,妻子、子女情况如何,均未获得比较确切的信息。
到此,博主的网络调查也就告一段落了。余下的有关萨本远的生平情况,只有请知情者补充了。
通过以上未完成的调查,我们还是取得一些收获,比如:
1. 有的资料介绍:萨本远毕业于清华大学。实际的情况是:他于1929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是清华留美预备校最后一届毕业生。(尽管1929年清华已有大学本科毕业生)
2. 有的资料介绍:萨本远留美时获得博士学位。其实,1933年回国前,他获得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建筑学硕士学位。(后来去美,年纪已大,估计不大可能再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博主在完成初步的调查后,倾向于这样的结论:萨本远一生未担任过重要的、显赫的职务;在专业上估计也未取得过骄人的业绩。因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大凡一位近代人物,只要稍有出人头地之处,其蛛丝马迹是不难被后人查找到的。在这一点上,萨本远大不如他的祖父萨镇冰、也不如他的父亲萨福均。即便跟那些与他相接近的清华校友、留美同仁们相比:哈雄文、王华彬留在国内,后来,前者当选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长,后者担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总工程师;梁衍去美国后,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等重要建筑物的设计……而各方面条件如此之好的萨本远,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弄出较大的影响,与萨本铁、萨本栋的成就相去太远,与当年成名率极高的“清华庚款留美学子”的盛名显得不相称,什么原因,搞不清楚。
不过他有一个儿子叫萨支平,学术水平很高,在国外、台湾表现得相当出色,这要另外介绍了。
附注:
萨镇冰上将
萨镇冰---------民国海军上将,曾任北洋政府海军大臣、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曾为家乡做过很多好事,人称“活菩萨”,因早年被封为“肃威将军”,福州市省府路有条支路被命名为“肃威路”。在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时,为后学堂第二期学员,与民族英雄邓世昌同班同学,后与严复等12人,获选首批留英生;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赴台湾邀请,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府军委委员、华侨事务委委员,福建省政府委员。1952年4月病逝,毛主席、周总理发唁电哀悼。
萨福均---------萨镇冰长子,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与管理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上世纪初,与詹天佑等,一起被誉为中国铁路工程四大“技监”;英国工程师学会会员。191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曾参与著名的京张铁路建设;后任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副工程师,云南个碧铁路总工程师,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兼管理司司长、工务司司长,交通部技监兼路政司司长;抗战时期,兼任滇缅铁路工程局局长及总工程师……1949年被任命为交通部常务次长(本人未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副局长,曾主持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设。根据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有关人士介绍,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中央统战部破例安排专机送他回闽奔丧。同年调到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任参事室主任。抗美援朝时,与河南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一样,捐献了“萨福均”号飞机一架。1955年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