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950年的“吴石案”是史上名动一时的国共谍战大事件,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吴石其人其事却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直到2002年前后,祖籍福建古田的台湾文史作家徐宗懋(秦风)在《老照片》、《凤凰周刊》上发表了《战争后的战争》、《台湾50年前的政治血案》等文章,详细叙述“吴石案”经过,并首度披露了极具震撼力的相关历史照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吴石的事迹也逐渐为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们所知晓。徐宗懋的原文篇幅较长,这里只摘录其中颇具史家悲悯情怀的几段:
“由国共两边的记录中,我们看见一位怀才不遇的中华精英在混乱时代中的不幸情况,他真正的渴望是报效国家,一展长才。即使在古代,将相良才在曹营和汉营之间游走,亦非怪事,无论当时的领袖或后世史家也都有雅量接受这种现象。……然而到了现代,战争机器的精进,意识形态的绝对化和组织系统的严密,使得民族内战中的敌我划分甚至远较过去残酷,仇恨宣传下的滥杀不仅是冷冰冰,甚至还染上了嗜血的热情。”
“笔者曾几度在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和台北忠烈祠中伫立良久,胸中百感交集,难以言语,里面供奉的都是很有勇气的人,但在国共双方的眼中却是截然相反的忠与奸。《1950仲夏的马场町》特展首度以人道主义的角度质疑战争中的忠奸分际,反省中国人政治竞逐中是否有更高的文明标准?”
吴石遇害前留有一首绝笔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读来不禁令人欷嘘慨叹,吴石个人的悲剧岂不正体现了那个时代国家的大悲剧?
去年底吴石故乡乡亲在网上发帖称螺洲吴厝村正在筹备建立吴石纪念馆,不知道现在进展如何。吴石在遗嘱中曾提到希望后人建一个图书馆保存他生前收藏的军事等各类图书,虽然这些图书可能已经不在了,但为吴石建立一个纪念图书馆仍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辑录一组吴石与“吴石案”同人的照片,以为缅怀。
吴石早年戎装照
吴石立像
吴石与家人
陈宝仓像
朱枫像
法庭上(由右至左)聂曦、吴石(低首写遗嘱者)、朱枫、陈宝仓聆听死刑判决
聂曦上校被押赴马场町枪决的情形。台湾方面称“聂曦形象英武,大义凛然,死前毫无惧色。”此图已成为白色恐怖历史的经典影像
刑场上的朱枫
遇害后的聂曦
附:吴陈聂朱列传
吴石(1894—1950)字虞薰,福州螺洲吴厝村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1924年为国民军第四师军械处处长(师长何遂),后任北伐军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参谋长朱绍良)。1927年方声涛主持闽政,委为军事厅参谋长。1929年由福建省政府派往日本留学,先后入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大学。1935年秋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专事日本情报研究。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战中任大本营第一部第二组副组长、军委会委员长桂林行营参谋处长、第四战区参谋长(司令长官张发奎)。1942年1月授陆军中将,任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办公室主任。1946年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1948年春夏之间通过吴仲禧(中共党人,国防部中将部员,后任广东省司法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介绍参加“民联”,直接受何遂(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长)领导,并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1948年底,朱绍良主闽,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11月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于1950年3月1日被秘密逮捕,罪名是“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同年6月10日,与陈宝仓、聂曦、朱谌之等人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日在台北遇害。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河北遵化石门镇大辛庄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九期工兵科,早年于晋军任职,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兼靖西指挥所主任,1940年12月授少将,1944年调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晋中将。抗战胜利时一度兼任军政部胶济区接收特派员。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遇害。
聂曦,历任国防部史政局总务组组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上校。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遇害。
朱枫(1905—1950),又名朱谌之,浙江镇海人。1927年毕业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至1944年,先后在中共领导的桂林、重庆、金华、上海新知书店办事处工作。1945年加入中共,1949年11月,受中共华东局指派由香港进入台湾,与吴石联系传递情报。1950年2月被捕,6月10日在台北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