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看完《三体2》过去了整整两年,连日期都不带差的。
《三体2》的读后感地址在这里: http://blog.renren.com/blog/bp/QgQaRWydQl
我是刚刚翻看之前写的《三体2》的读后感的日期以后才一不小心发现的这个巧合,实在是造化弄人。也没想到两年时间过去得这样快。
而两个地球年相对于宇宙150亿年的光阴,又会有多少分量?
看完《三体3》,我想让自己沉淀两天再写读后感,却发现真的很难平静。想当年看完《三体》第一部时,感叹《三体2》作为一个续集,想要超越这样一部巨著实在是很难。没想到《三体2》轻而易举地就超越了第一部。而当“黑暗森林”理论在《三体2》中建立了以后,我实在想不出《三体3》还会写得多精彩,然而刘欣慈老师不单驾驭了前面两部作品,同时更是大气恢弘地将宇宙、空间、时间玩弄于手掌,我至今还没读到过任何一部胆敢如此全面向读者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的作品,展现的万分地过瘾,展现得不给自己留后路。完全是一种“《三体》三部曲就在这里了,包括我在内任何人都别想写续集”了的架势。
注意,从这儿往下的内容会有大量剧透,要关闭页面还来得及。
在《三体2》的读后感的最后,我给《三体3》提了两个我所关注的问题:
地球人怎么和三体人共处?
人类的流浪儿会有什么遭遇?
很开心,《三体3》都给了我圆满的回答。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引领着整本书的两个最关键的模块。
关于第一个问题,地球人和三体人如何共处?
最终的答案难免让人有些哀叹和伤感——因为黑暗森林理论的存在,两个不同的文明终究是不能共处。《三体2》的主人公罗辑最后在黑暗森林理论的背景下使用引力波威慑与三体人建立共生或者共灭的共处平衡,人类和三体人似乎找到了一个脆弱的联盟结合点,并且相安无事地共同发展了62年。这62年之所以和平,是因为罗辑作为“持剑人”一直掌握着一个可以同时毁灭两个文明的类似于“核按钮”的东西。但是人会老,罗辑也是人。当62年之后罗辑成为了一个百岁老人时,地球就需要一个新的“持剑人”,选举的结果,便是《三体3》的主人公,一个平凡的、充满了爱心的女人,程心。
因为程心,导致了地球的引力波威慑消失,也同样因为她,引力波被启动。于是三体行星和太阳系在这本书里最后都以不同的方式被终结。太阳系的人类除了程心和她的助手,谁都没能够逃脱。但是人类文明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因为人类有一群流浪儿从《三体2》的末日之战中逃脱。这就是我的第二个问题。
人类的流浪儿会有什么遭遇?
它的答案是,最终这群人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
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两艘恒星级战舰先是瓦解了三体人的偷袭,并发动了引力波威慑,这个行动让三体人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当然,这个苦果人类陪着一块儿尝。
然后,他们首次在宇宙中进入了“四维空间”。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我会在后文做详细说明。
再然后,他们抵达了DX3906星系。并在那里见到了从太阳系末日中逃脱的唯二幸存者——主角程心以及她的助手AA。并以人类的视角展现了那太阳系外冰冷残酷的宇宙真面目。有那么一会儿我在想,不知道这群幸存的人类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三体3》的全称叫《三体——死神永生》,相当诡异和恐怖的名字,而英文名更加直接,《DeadEnd》,一看就知道结局很催悲,不是死光了,就是走进了死胡同。不过这也真的是没有办法,这样的死亡结局完全是出自黑暗森林这个背景的。完全符合逻辑。
整本书一直都在震撼我,要说清楚就必须把整本书都复述一次。在这里,我只能说一些我认为最吸引人的部分。
1:未来。
《三体1》说的是当代的故事,最多也就是说到了现在往后几年的场景;《三体2》则详细地描述了200年后一个让我们当代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社会;《三体3》则像放开了枷锁的野马,好家伙,先是一口气写到了300年后人类对拯救自己的努力,然后冷静地刻画了400年后努力的灰飞烟灭的场景,接着一个相对论来到了600年后,还没在600年后站稳,洛伦兹变换式的时空转变又主角就走到了公元18906416年,再后来,到故事的结尾,主角甚至看到了宇宙的最后时刻。
康首先我承认,我看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别人眼中的未来是啥模样。熙皇帝之所以还想再活500年,无非就是想看看500年后的世界。不晓得这算不算人们的YY心理。在这里,作者非但写出了500年后的世界,同时还一并搞定了整部宇宙史,从开始到结束,虽然大结局的时候比较雷人,但是不妨碍看的我热血沸腾大呼过瘾,看得我甚至觉得就算没活够500岁也感觉无憾。按照作者的设想,或许200年后的生活会很好,但是如果要活到500年后那就算了吧,因为400年后就没太阳系了。
2:世界的维度。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我也不只一次的想过,会不会有所谓的四维世界,会不会真的存在 二维小人呢?作者在《三体3》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有,不但有四维世界也有二维世界。并且,最初的宇宙其实是“十维”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维度被不断降低,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三维世界。让人感到悲情的是,三维还不是结局,宇宙的维度还在减少中,三维世界最终会消失变成二维世界,《果壳中的宇宙》中多次出现的二维平面人,终究会在某一天取代我们成为宇宙的主宰。
这是一种大胆的想象。这个想象的重要性就是由此可以推断出宇宙的终点,那就是到了二维世界以后,维度再次下降,最终全部坍塌缩为一个奇点。奇点之后或许是消亡,或者又是另一个大爆炸的起点。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冥思苦想四维世界的模样,在简略的物理公式中寻找进入四维世界的可能性。正当我因为陷入思想死胡同而无法解脱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点,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重生的快意。
作者更大胆的地方在于他详细刻画了那个现实之外的四维空间。之前说到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在宇宙中进入了四维空间,在四维空间中做了神奇的漫游。这部分是我在全书的最爱,没有之一,虽然对于普通读者的初次阅读会有理解上的难度,但是一旦读懂,那另一个世界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而其中对那个四维空间的湮灭过程的描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太阳系的湮灭做下了铺垫。
3:消失的太阳系。
太阳系最终还是消失了,三体星球也消失了,不过太阳系消失得更加惨烈和豪迈,消失得除了看不见的由引力留下的暗物质,没有在三维世界里留下一点痕迹。这样的结局,似乎让整个《三体2》中人们的努力变得很徒劳。如果我是《三体2》中的主角罗辑,我肯定会脏话连篇地抱怨我这一辈子白活了。但是尽管《三体3》让《三体2》变得很汗颜,但是《三体2》却并非由此变成了鸡肋。它真正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太阳系消失的方式很悲壮,也很出乎意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所有人不单包括了读者,同时还包括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类。那个措手不及的打击似乎有一种《三体2》末日之战的昨日重现,最折磨人的要数作者让读者跟着他一起残忍地慢慢“欣赏”整个太阳系毁灭的过程。行星一颗接一颗地消失,死亡一步一步靠近自己,这样的镜头从《泰坦尼克号》到《2012》里都是家常便饭。每当这时,也总是会有一些爽朗的人直面死亡,享受死前别样的风景。这本书里有这样雅兴的,是老态龙钟的《三体2》主角罗辑,他的最后时刻是在冥王星上地球博物馆中面对着《蒙娜丽莎》微笑,微笑对微笑,那是一种升华到极致的辉煌。如果拍电影的话,这里的背景音乐应该用大气的交响乐合奏来烘托,类似于《英雄》的那种曲风。
太阳系怎么消失的?不说了,自个儿看书,或者自个儿百度。
4:主人公。
这一部的主人公名叫程心。一个工科博士,一个有想法的员工,一个充满爱心的女人。而全书下来,让我真正给她挂上的标签,只有最后“充满爱心的女人”一点。无论是开头面对危机犹豫不决最终让地球威慑失效的懦弱,还是后来对光速飞船研究的冷漠否决,作者都套用了一个对全人类的“爱”来解释,她的简单爱,两次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确实,她处处都用“爱”来当作自己的处事法则评判标准,这点可以说得通。但是这样的爱,先是害死了上亿的地球人并差点害死90%的地球人,然后是害死了除了自己和自己助手之外的所有的太阳人,让他们没有一个能在太阳系末日之时逃出太阳系。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这个人。但是我看来,这个角色被作者创造得积聚了几乎所有人类爱的美德,而这样的美德,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带来的并不是美好的未来,相反,是一种更加具有毁灭性的糖衣炮弹。程心的善良,和蓝色空间号上为了生存而灭绝人性失去最基本道德标准的准则行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它们不单代表着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对危机时的处事方法,也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善良的,走向灭亡,冷漠的,燃着希望。让人唏嘘,发人深省。
5:作者。
作者刘欣慈,是一个牛人。据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和理科有关的科目都挂过科。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硬科幻作家,而且是一个硬到不行的科幻写手。各种前沿理论信手捏来毫不做作,然后一气呵成将本是停留在书面,甚至书面都没出现过的东西幻化成一个真实世界。在序言中就有人说明这本书可能会不是很容易懂,因为各种各样、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轮番出场,而且都是超越了理论前沿直接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的跨越。庆幸的是我都能看懂。没别的诀窍,多亏的是我每一期《科幻世界》都会看,而且首先看的都是里面的“前沿”版块。相信所有和我一样看《科幻世界》杂志的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刘欣慈真不愧是《科幻世界》捧红的人啊……
末了,我想用书中的一句台词来结束。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便是太阳系的消失,和人类文明的断层。而我们又曾经有多少轻描淡写从而改变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呢?
《三体》确实是一套所有科幻迷都不容错过的小说。不做广告,舍不得花钱买的,可以问我借来看。目前出借对象只限桂林市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