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尔共削万古愁——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BY白衣悠蓝 步步惊心八阿哥扮演者

胤禩,圣祖第八子,在步步惊心,这是我一个真心欣赏的同时又忍不住惋惜叹息的一位男子。
欣赏他的坚持,也惋惜他的无情。
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初读步步时,里面从苍茫雪地里走来的男子,脸色晶莹,眉清目秀,这个白衣翩然风姿卓绝的八爷会让所有怀着春意的女子都忍不住心口急跳。
对若曦的似水包容,执笔书写时的姿态高洁,老十婚宴上的大局为重,雪地里的出手相扶,凤血玉镯的霸道相许,八阿哥胤禩的出场是何等的风流俊彩,惊才绝艳?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早已心有所属的若曦的姐姐若兰——他的侧福晋的爱恨纠缠,欲罢不能。
其实,一个男人对另外一个女人的婉转痴情,被感动的往往不是本人,而是另外一群女人。比如我们,比如若曦。
风度翩翩,清秀白净,有才有德,联系广泛,深得人心,他就如同女人春闺梦中最完美的白马王子,美好的如同梦幻,美好的不切实际。
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不动心?当他用似水柔情日日夜夜长年累月注视你时,哪个女人会不水滴石穿?
除了情场,在官场上,他有敏锐过人的洞察力,不畏不惧的野心胆识,谈笑风声的举止风度,运筹帷幄的谋略心计……几乎所有男人应该具备的东西,他都具备了。
这样的男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肯定,他会成功。
但偏偏世事无常,这样一个男子,最后的下场是被父兄排斥,情人远离,妻子人世两隔。

良妃,王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入宫后,于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八阿哥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人,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
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年轻的时候一定是美丽的,以她的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但她在生育了八阿哥十九年后,才获得晋封。
满族皇室,大多是子凭母贵的,没有任何后台没有任何势力的良妃在这未册封的十九年里,能带给儿子的,恐怕就是不被康熙重视的漠然环境,以及生存在他诸多地位尊崇的兄弟中的尴尬与难堪。
很少人能够体验,一个小小的男孩儿与他柔弱善良的母亲,在茫茫不见底的皇宫内院当中,在众人周遭不屑且歧视的如剑冷光中,是如何凭借自身顽强的求生意识存活下来的。
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地研读书卷,时时刻刻不畏酸疼地张弓射箭,只因为他先天地位低下的劣势,所以使得他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心血让自己脱颖而出。别的兄弟还赖在额娘怀里撒娇时,陪伴他的,只有圣贤书;别的兄弟贪玩戏耍时,他只能面对残弓冷剑。
那个小小的好象不知疲倦的男孩儿,是如何与寂寞为伴,在泥泞中学会保护自己?他终于知道,想要不被人踩,那就只能爬高把别人踩在脚下。从挣扎中学会生存,是他的本能。
也因为环境的恶劣,他野心的膨胀,对只手遮天的权势渴望,也比其他人更旺盛,更强烈。
终于,所有辛苦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康熙对他日渐赏识,让他亲掌正蓝旗大营随驾亲征大漠,对他的胆识过人,谋略出众特意题诗夸赞:‘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不但如此,朝中上下哪个不是对八阿哥赞誉有加,夸不停口的?连康熙的哥哥福全都当面出声说是赏识他。
但是,低劣的环境让他日渐奋发图强,造就他的日渐完美的时候,带给他的后遗症也开始慢慢展现端倪:
八阿哥,他不懂爱。真的,尽管他翩翩悠然的足以让每个豆蔻少女动心,他的玉露清风可以使任何怀春女子侧目,但是他本身并没有萌生出真正回应的能力。
也许不能说是不懂,而是不信。
二十年的宫廷隐暗沉浮,而后朝堂上瞬息万变的诡异难测,都让他对人心抱持一种怀疑且旁观的态度,因为怀疑,所以开始着力开始研究这些东西,也因为他需要支持,所以他更把心思专研在这上面,并且得到一定收效。
尽管他擅长揣测并且掌握,但是,越是了解,越是通透,他就越不对它抱有希望。就好象一个经历种种情变的女子,她在千创百孔后,对于爱情,对于男人,早已经洞悉以及疲倦。八阿哥也一样,童年的阴影在他生命的成长迹象里根深蒂固,因为他父亲对母亲的故意忽视,他在一边冷眼旁观他父亲的薄情负心,这种冷淡说明了帝王的爱恋是种多么飘渺的东西,贵胜金,轻比风,且无根无蒂,风吹水无痕。这种认知不但让他心寒,也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他的感情观:他不信任任何爱情。
所以当八福晋以金枝玉叶的身份倾心于他,并且嫁于他时,他的心依然不见归影。他以为这是康熙对他能力的一种赞许,是一种笼络。对于八福晋,他不知道他的一喜一怒,一哀一痛都有一个女子感同身受的陪。
但他又是渴望爱情的,尽管他不信,但他已经由弱冠少年长成一个日趋老练的成熟男子。生理的变化,诱发出感情的本能,他,爱上了偶然惊鸿一瞥的若兰,若曦的姐姐。
初见若兰时,他才十五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那时是春天,天蓝的好似洗过的一般,微风中夹带着花香,透人心脾,山坡上的马上奔驰游戏的少女笑如银铃,随风荡漾.
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呢?
皇宫里的漂亮姑娘很多,但她是特别的.比水清透,无拘无束,若兰当时的纯净无伪是生活在皇城里的姑娘根本没有的.
如同生活阴暗里的人渴望阳光一样,一直觉得,人们对于与自己身上特质截然相反的东西有一种几欲探知的蠢动,以及知晓后迫切的渴望.若兰那样的单纯轻灵,飘扬自由,是身负重担身染权势胤禩所没有,因为没有,所以才渴望.很多人都是这样,年轻时的我们,很容易暗恋喜欢上一个人,其实我们真的爱他吗?相信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爱上爱情吧.胤禩也是如此,他当时爱上的,是一种空灵,这种空灵通过若兰清楚地表达了出来,所以他以为,他爱上了若兰.
可是没有想到,若兰早已经有了心仪的男子.她的芳心,早已经有人进驻,而那个人,不是他.
当他早晚日夜盼望时,当他兴冲冲得跑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为他未来的侧福晋搜寻凤血玉镯时,当他辗转反侧想她想到无法成眠兴奋为他们的未来勾画蓝图时,他没有想到,一个终生的遗憾,正等着他.
当他掀开盖头的那一瞬间,事情不是他所想的那样,那个在他年轻的梦中,来回徘徊了两年多的人,竟然是眼前这个既不骑马也不欢笑的少女?
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认错了人?
派人去了西北打听,费了几番周折,才知道原委.
只是没想到,派去探察的人惊动的若兰的父亲,他让那个名叫青山的男子避开,做了前锋,但也是因此,让那个男子永远死在了沙场.
青山的意外,让若兰从此再无笑容,噩耗传来时,当时她正怀着孩子,听到消息当场就晕了过去,强撑了几天,孩子没有了.
青山死了,孩子没了,把若兰心底的那根情丝,也彻底剪断了.
当一个你心爱的人活着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如何,但他如果死去了,永远消失在你的生命里,那么他所缕刻下的痕迹,将永远定格在那里,他的所有行为都成了朦胧,美化过的刻骨.所有的恶劣都被人漠视,对他的记忆只剩下了他的好.
一直觉得,依照若兰的性子,依照八阿哥的韧性,为什么这些年来的体贴关怀,无微不至都不能打动她?难道她就当真这么铁石心肠?
我想不是.除了青山的死因之外,让若兰封闭内心的恐怕还是她与八阿哥之间的观念冲突.
记不记得若兰死时的喃喃自语?
"青山,你看见了吗?我不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了,我就来了,我要去看那株我们一块栽的红柳,还要再喝几口雪山的融水,我们骑马去天……”
若兰向往绿水青山,喜欢自由自在.她追求的那种生活应当是快乐与自然同在的.可八阿哥的野心,注定了他与这种闲云野鹤悠闲自在的生活绝缘.山珍海味又如何?珍宝古玩又如何?她在乎的从来不是这些.他给不了若兰那种渴望,以至于加剧了若兰的思念,让若兰致死都叨念着记忆里与她游山玩水的青山,怀念那样的无忧无虑轻松随意.
而八阿哥对此无能为力且无可奈何.
日夜面对着,无奈着,惆怅着.直到若曦出现.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自成娇娆姿,妆成独见时,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初见若曦时,他应该是既惊又喜,既叹且慕的吧.
这个笑如春花的顽劣少女,多么像他记忆里那个声如银铃笑漾山坡让他寤寐思服辗转难眠的女子?她简直就象是弥补他感情世界里的难以言说的缺憾而来.
但吃过若兰的教训,让他学会保持观望态度,他不动声色的用眼睛用耳朵,去观察她,审视她,暗地里询问自己,是否又所托非人?
那个时候的若曦,尚自带着二十世纪特有的自由散漫的气息,身入马尔泰家的小女儿十三岁年幼的躯壳里,她理所当然可以放肆任性.
她顽劣,不驯,叛逆,大胆,她敢无视众目睽睽与地位尊崇的明玉格格大打出手,她可以在落水之后尤不害怕地对她虎威大震.她敢在中秋宴上听闻老十的魂迅后毫不掩饰的黯然,甚至她还敢漠视闺誉不顾礼教得与当时还尚属陌生的十三跑出去骑马喝酒,直到天破晓开才回来!
这样的女子,让他惊奇之余还有惊艳.他发现他对她的在乎已经超过他的想象,超过一个姐夫对小姨子该有的感情底限.
在听到若曦的那番感言:“我难过不是因为他的婚事,而是因为他的婚事是别人强推给他的!他并不想要!”吸了口气,她接着说道:“我难过是因为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
在那一刻,他震惊无比.因为这样的话,已经接近大逆不道,在这个紫禁城里,无一人敢说,可它又是如此真实,真实到等同于他埋藏心底多年的心声.在那一刻,也许他有一种错觉,这个女子,会懂他.
也是在这有刻,他确定自己已经动了心.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
雪地里的并肩同行,见她不小心摔倒之际赶紧稳稳地扶住,握住她的手后不松开。见十三带她出去后彻夜不归,他的仔细盘问;那个价值不斐珍贵稀有的凤血玉镯,他告诉她,这是送给我喜欢的人的。
不动声色的慢慢接近她,刻意制造机会让两人见面,独处;他对她若有若无的好,小心翼翼如同照顾一只偶然停驻在他窗台的小鸟,他想要用他的所能所有,来让她产生留恋,既而不走。
当时选秀将至,若曦也得前去参选.当时的他,一定比所有人都心急,都担忧.
理智上,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他没有这个能力推翻打破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规矩;而在感情上,他又多么不愿意让这个令他无比动心的她,送给自己的父亲.
明里暗里的吩咐故意,让她免去了成为深宫里的又一个怨妇的命运.在选秀之前,他向她坦白,坦白自己的情感与遗憾,以及,对她的眷恋.
他当时是感觉到了什么吧?
老十,十四,还有那个意味不明的十三,他发现,有慧眼识的珍宝的,并非只有他一个,对若曦动心动情的,也非他一人.而这些人,同样拥有不输于他的优秀与卓绝.
前有选秀,后有情敌,而他再也不想再一次遭受若兰那样的打击,于是,在若曦还懵懵懂懂,对他的感情尚自疑惑还在萌发状态的时候,他用那只凤血玉镯,定下了她的人.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男女定情之物中,往往少不了玉石的参与.
玉镯,玉佩,玉扇坠,玉珏,玉厥,玉玲珑等等都是男方对女方定情的一种表示.若女方接受,则代表此情不渝.古人认为头上三尺有神明,许下的誓言不能背负也不许辜负.
但问题是若曦她不是深受古代封建礼教熏陶的女孩子,她的灵魂是生在二十一世纪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的人,对于感情,她自有她的一套原则,换言之,她不是那种一旦爱上了,就永远爱下去,无论对方如何的物是人非,她也矢志不渝的女子.再者,感情的变化难道一只玉镯就能圈的住?一个负心的男人十头牛都拉不回来,难道一个想变心的女子一只玉镯就能改变乾坤?
若真是如此,那世界上也就不会有痴男怨女情海生变的曲折情感了.伤心会少很多,而遗憾则会多很多.
是金子的,总会发光,而若曦是注定要绽放光芒的人,被康熙选上养心殿奉茶的女官,让她原本是广阔的心更加视野开阔,对若曦这个误入时空的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接触到以往只能在史书上瞻仰的人,而对八阿哥来说,最大的危机也在于此,若曦接触到更多的出色与他不相上下的阿哥.并且,追求她的人数也在攀升中.心界开阔,眼界也开阔,她终究会长大,而后发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需要什么.而自己,还能是唯一进驻她心房里的人吗?
连年不断的情书,上面写着诗经里缠绵悱恻欲求不得的词句.楚辞唐诗,诚实的表露他婉转难定的心,脉脉流淌着他的心伤与焦急.
这样的不断的坚持,只会让女人上瘾的,女人都是矛盾的动物,当玫瑰花连续放在她桌前的时候,她不为所动,等到哪一天再也嗅不到芬芳时,她才顿觉失落,好象遗失了什么.让人忍不住上瘾,然后戒不掉,习惯如同鸦片,让人欲罢不能.
初看的时候,我一直都怀疑,究竟是什么东西,能促成他们的这段故事?
感情的契机是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间男女双方个人磁场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还是因为所谓的爱,不过是寂寞撒的谎?
究竟是被他怜惜的米光打动,于是舍弃骄傲,甘愿落入情网,或者,更可能的是,是因为彼此都寂寞太久,对方只不过是适当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我想,这个原因,八阿哥与若曦两个人都感觉的到.只是不愿揭破,因为真相太过残忍,没有人能忍受原来自以为是的感情只是一场寂寞寥落的游戏,只是一种心动的错觉,因为没有人,能够容忍自己被当成是别人感情上的备胎.
所以有关若曦与八阿哥单独相处时,从来不见他们有过深入内心的谈话.月下拥抱,甜蜜亲吻,帐中喂药,这些都是热恋中的情侣会做的事,而他们似乎享受其中,那他们到底享受的是彼此的诊视,神交,还是有关爱情的氛围?因为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总会渴望了解对方的全部,你对他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他们这对似乎不尽然,我想也许是他们都在等对方开口吧,若曦在感情上显得被动,加上来之前是有受过伤的,除非对方先主动,先以诚相待,才会开启心门;而八阿哥是不信,他对感情的怀疑造成他无论何时都自我保护的个性与习惯,凡是聪明的人,都太害怕受伤,已经伤痕累累的人,更是惧怕伤口,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相望的状态,而不能从心底真正的走进对方.
看到这里时我嘲笑自己,为何要揭破?为何要辛苦地寻找探察怀疑他们并未动真情的蛛丝马迹?
那些爱情萌生,那些温柔誓言,那些风花雪月,原本是因为幼稚,但,为什么要去揭穿它?
不要企图去看清爱情的真相,永远都不要,因为所有的真相都不浪漫,都不美丽,就像褪去油彩的戏子,苍白和疲倦,千创加百孔。
对待爱情,也许我们要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这么美好的事物,既然来了,那就尽情欣赏吧,不过不要留恋啊,过去了就过去了。能爱的时候尽管爱,等到不爱了,那就挥手离别,再也不要回头。
而后,端正好了态度,我再看他们之前的种种时,书里的一切,便美好且豁然起来。


这个时候,四阿哥进入若曦的生命里,恐怕若曦自己都不曾预料到,她的一生会与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雍正如同散乱的线团,剪不断理还乱爱恨交织分不清你我。
在朝堂上,因十阿哥的毛躁莽撞,若曦情急之下,把滚烫的汤茶倾倒在他身上,阻止了他会因此得罪四阿哥的危机,所有人都不解,其中九阿哥与十四阿哥尤其愤怒且不屑,若曦进宫的这些年来,不见她对太子怎样,倒是对默默静然的四阿哥礼遇有加,对他的爱好喜恶似乎特别在意。
是不是她,对四阿哥有意?
这个问题,无人能解,若曦有情似无情甚至连四阿哥自己也迷惑了。那么八阿哥在目睹这些的时候,他有无疑问?有无愤慨?
疑问我想是有的,而愤慨很难说。
八阿哥他自视甚高,他虽然没有真正拥有若曦,也对若曦的态度感到疑惑,但他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对于人心自有一套解说之词,他当然知道,当一切混沌未开时,当变故接踵而来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就好象当我们的感情遭遇变故时,你的另一半似乎对另外一个女孩也同样有好感,这个时候身为他女朋友的你,如果跑过去怒声责问大吵大闹,企图把他们分开,把他们都弄的下不了台,反倒更容易促成他们在一起。因为人总是叛逆,越是禁止的事,他越想尝试。如果不声不响,详装自然一如既往,反道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自信大方。
再者,八阿哥他再怎么说也是天皇贵胄,拥有爱新觉罗家的高贵血统,自信而骄傲,能把朝廷上下的人心收复,可见风度如何了,怎么会去做那种丢人也丢风度之事来个自讨没趣?
更进一步说,若曦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动作来证实这种传言,她对四阿哥虽然特别,但是却是敬畏有加,可有过什么轻佻的动作?
没有。既然是无中生有,那么何来移情别恋之说?
所以,尽管他再怀疑,他再疑惑,在若曦未表明确切态度之前,他不会轻易挑破。
没有男人会爱上一个轻佻放肆的女子,他也相信若曦不是那种朝秦暮楚脚踏两船的女子。如果她真的变心,那她会干干脆脆明明白白的说。
我想这是他对若曦的了解,以及尊重吧。
当然若曦根本没有,她那个时候确实是没有的,她的心思其实很简单,她知道这个宫里有两个人万万不能得罪,一个是康熙,一个是雍正,她的讨好不过是为求自保,除了自保之外,她也知道他们几个未来的结局,虽然无可逆转,但是她也无法忍受这个过程在她面前上演,因此只希望能阻止一分是一分.换句话说,她保护的是他们.
可这个误会长达三年,虽然她没这个意思,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想到这个地方上去.四阿哥他阴错阳差的误会了.
这下好玩了,其实我一直想,老四他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这篇小说的描写中来看,根本就是个自律极强的人,如果不是若曦做出的姿态在先,先引他上了心,有了兴趣,顶多也是远观而已,恐怕他也不会爱上若曦,(每当看到这里的乌龙误会,我就想起一首张宇的歌:
都是你的错轻易爱上我
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爱的虚荣
都是你的错你对人的宠
是一种诱惑
都是你的错在你的眼中
总是藏著让人又爱又怜的朦胧
都是你的错你的痴情梦
像一个魔咒
被你爱过还能为谁蠢动
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
那样的月色太美你太温柔
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
我承认都是誓言惹的祸
偏偏似糖如蜜说来最动人
再怎么心如钢也成绕指柔
可怜的老四,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成了饶指柔``````````````)

当然了,老八不翻脸也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若曦这几年在康熙身边的表现让他大出意外.
因为若曦的小心谨慎,她的无欲无求,她的那些别出心裁的小创意,竟然让康熙和李德全尤为赏识.
若曦在养心殿奉茶,而养心殿是康熙与众阿哥相商国事的地方,她在那里当值,又得康熙的喜爱,若她有心透露某些情报,那无疑是对他成就大业的一大助力.
所以才有了九阿哥询问事件,再加一个,老四会主动接近若曦,刚开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的驱动吧.
可谁又料到若曦竟然守口如瓶.她说她不知道.
她当时明明就站在门外,怎么会不知道?所有人都觉得她这是推脱之词,甚至连老八他也信她.虽然他喝令九阿哥他们以后再也不准问她这些事情,但他冷淡的神情里,显然也是失望而怀疑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老八是失望的.
真的是失望,因为发觉了他对若曦的感情里由当初的纯粹渐渐的成了现在的浑浊,原本美好透明的如同清水一杯,可他不自觉的往水里加了料,结果失去了白开水原有的韵味,他的感情已经变了质了.
要知道若曦当时是什么样的处境?
康熙虽然喜爱她,但他真的信任她吗?康熙他明知她是八阿哥的姨妹,如果她是八爷党的,如果她经受不住诱惑和考验,如果她通了风报了信,哪怕只有只言片语,若让康熙知道她泄露消息,那她的下场会是什么?
在爱情里,把心爱的女人拖下水当自己政治赌博上的牺牲品,八阿哥他有没有想过他会因此而全盘皆输?不但输到一无所有,甚至连当初爱恋他的女人也因此对他失望透顶,继而转身离开?
可若曦她终究还是不忍心.这些年他为她做的,她点滴铭记在心.而她又为他做过什么呢?所以那一句'皇上还是很疼太子爷'的,是她对他的偿还.
尽管她的理智在告诉她这将是一个错误,但她还是飞蛾扑火,义无返顾了.十福晋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女人都是最傻的,即使明明知道前面是火,也会不管不顾的扑上去,只为了那可能的温暖.
我想也是,爱情女人来说,是最毒最贵的鸦片,销魂蚀骨,美妙难言,吸一口就万劫不复,让人心甘情愿沉迷其中,哪怕结局是粉身碎骨魂飞魄散再无出头之日.
而在当时,八阿哥就是这种极品的毒药.
很多老八的FANS都说,老八对待感情有多真挚,对若曦的关怀有多感人。从而判断他就是个好男人,若曦嫁给他,一定会幸福。
但是我觉得不是,老八无可否认是位好兄长,好情人,他的那些浪漫细心的举动无疑荣登最佳情人的排行榜,但他却不是个好丈夫,好男人。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若曦与八福晋都离他而去的关键原因。(等下我详细说)
而且他对若曦后来的感情慢慢掺杂了利用的成分,以及刻意的讨好。这么多阿哥对若曦的感情里,没有一个是纯粹的,多多少少都有利用的成分在里头,区别只在于程度深浅,但八阿哥则是利用若曦最多的一位。
从他时不时若有若无的从若曦这里探口风,到分手还在询问有关康熙的态度,以书为证:
他在问若曦时候后悔后,还问了若曦一件事
两人默了半晌,他说:“我想问你件事!”
 "我听他语气慎重,抬头看去,问:“什么事情?”他说:“你跟在皇阿玛身边多年,依你看,这次皇阿玛可会拿定最后的主意?”我想着上次告诉他‘皇上还是很爱太子爷’,本想他收敛,却反倒让他愈发找机会打击太子,此次若说实话,会不会又有我难预料的后果呢?
  我道:“我说的不见得准!”他笑说:“至少上次被你说准了!的确是‘还很爱’。”我思索了会说:“以前凡是和太子爷相关的事情,皇上总是要么压下不查,要么只是惩治一下其它相关的人,此次却是大张旗鼓命人彻查,而且这三四年,皇上对太子爷感情日淡,忌惮却日增,只怕心中已经做好‘恩断义绝’的准备!”他嘴边含着丝笑,垂目静静思索了半晌"
当时在看的时候我总觉得不屑.若曦当时已经与他分手了.如果说若曦在与他好的时候他去问这些当然没什么,也是应该,可是他们已经分手了,两者是阳光道与独木桥的关系,他就不该去问这些事,连分手后的人都要利用得这么干净彻底?让别人怎么去相信他对若曦是完全没有政治上的利用呢?
掺杂了利用成分的感情,你觉得它能有多真挚?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既然他喜欢若曦,若曦也喜欢他,那他要若曦帮他探门风,有何不可?
如同那句:为何不能共患难?
这句话咋听下去天经地义,但是你有没想过,如果你真正的爱一个人,你忍心她这样牺牲?
八阿哥他对皇位的执着让我觉得他是一个赌徒,态度孤注一掷且毫不犹豫。争夺皇位本就是一项最严重的风险投资,如果赢了,那是一门俱荣,荣华富贵滚滚而来;如果败了,那就是一无所有万劫不复。很多女人欣赏这种态度,欣赏这样有壮烈意识的男人,但是往往只有经历过生活磨难与挫折过的女人,才会明白,这样的男人,最好远离。
也许八阿哥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女人以夫为天,身为女人,就该全力支持情人或者丈夫的事业。而深爱他的八福晋则刚好为他这一条信念做了注脚:她把妹妹嫁给老十,我看之前也没料到明玉会与老十误打误撞成为绝配,更多的,是在帮她的丈夫笼络兄弟情吧。
可能被八福晋宠坏了,所以老八在面对若曦时,也是这样的态度。
但他有没有想过:如果失败了呢?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评价好男人的标准却不会怎么改变:一个好男人,他必须懂孝道,有情有义,并且,懂得负起责任。

在中国古代封建家庭,男人都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永远都有这个责任与义务为妻子和子嗣给予足够的性命安全的保证以及生活的安然。
而八阿哥他知不知道,如果他败了,先不论他自己,光是他的妻子与孩子,会是什么下场?
他的家人将会在周遭环境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将会因为他而无辜背负上‘欲图不轨大逆不道的胤禩之直系亲属’的罪名与歧视。他的妻子在周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不但要忍受旁人的讥讽与嘲笑,并且还得承受人世人情的苦暖和凉薄,而他唯一的儿子,也得在他以后的生命里,不得不生存在父辈的罪名阴影之下,一辈子都摆脱不得。
社会对于罪犯的家属,在充满同情的时候也给予加倍的苛刻,一个罪犯的孩子会比平常人的同龄人遭受更多不公平的冷眼对待,环境的恶劣不但会扭曲孩子原本纯真的性情,也会造成自卑的根源。八阿哥自己是吃过这种苦的,在未得到父亲青睐的这些年,他与母亲在佑大又冷清的皇宫里相依为命,吃过的苦忍受过的白眼还不够多吗?何忍让自己的孩子也遭遇同样的不公平?
还有他的妻子,这样刻骨又深情的爱恋你的女子,你何忍把她们放在赌桌上作为自己豪赌一场败北之后的牺牲品?
他在问鼎皇位时可有过犹豫?如果有,为何不能停下疯狂?是对自己太过自信,还是他根本就是自私到无暇顾及旁人?
或者有人说,八阿哥八福晋又不是两百年后来的若曦,他又怎么知道自己今后的结局呢?不知者不为罪。或者还说什么‘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这些话看似有理,但把旁人拿来对比之后,就经不起推敲了。
在当时夺嫡的环境,有心那把椅子的不泛其人,甚至包括老四。
老四的野心不下于他,但是他的方式较低调较迂回,或者可以说,他比老八更懂得责任。
他知道,如果自己怎么样了,那么等待他的家庭他的妻儿的,将是灭顶的灾难。
他若因此获罪死了,那么他的宗室将会因此败落,丈夫是妻子的天下,天下都亡了,百姓会怎么样?父亲是孩子的天空,天空倒塌了,那么地球会怎么样?到时候孤儿寡母,只能是家破人亡。如果他没死,也会遭到圈禁,那么他的政治生涯同时也跟着玩完了,连同他整个家族的命运,因为如果企图被康熙发现,那么他此生是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如果新帝登基,他会容的下曾经是政敌的自己么?之前的种种预想将一一实现。
所以好男人从来不会拿性命拿家当来豪赌。
我爸爸曾经说,赌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尤其是常年混在赌桌旁边的,想有朝一日赢大钞是不可能,而且如果人人都赢钱,那么还有谁愿意站出来输?所以聪明的人懂得见好就收,或者见到输的趋势时,及时就收手。政治也一样,它跟赌博一样的充满戏剧性,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等价交换,付出就有回报,往往更有可能的是人财两失,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吃政治这碗饭的人最好懂得急流勇退,过犹不及的道理。
而显然老四就是个中高手,所以他争夺的方式尤为低调:
第一:他隐藏野心,内敛锋芒。他同样想要那把位置,但他懂得掩饰,不会惹来康熙的忌惮。再者,不去出头,那么矛头就指不到自己的头上来,不然得罪了他们其中的一个,他也没好果子吃。
第二:他友爱兄弟,一视同仁。不但为太子说话,也为其他的兄弟说好话。这样的表面文章很多人说是虚伪,但是争夺那个位置的人哪个不虚伪?关于这点,坏处是无利可图,怎么都赚不到。好处则是:同样不会失去什么。
如果日后他登上大宝,那当然是普天同庆皆大欢喜,如果没登上,那也没什么损失。第一他一视同仁态度中立,换了他哪个兄弟上台,他都不会因为党羽之争而得罪掌权者,第二他做事只讲律法不留情面,让人也钻不到空子,第三,他的人缘不好,不会因关系而被牵连。掌权者没有新仇旧恨可记,怎么治他?
所以无论怎么样,他都足以自保。
我想若曦最后会跟了他,跟老四的行事方式以及责任感不无关系吧。
很多人都觉得那是若曦精打细算趋炎附势,根本就是知道了老四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才跟了他的。
会吗?
我不觉得,第一若曦她并不贪图,她有要过什么地位名誉金银珠宝没有?既然名利她都不计较,那么她趋炎附势什么?
她唯一的奢求,就是想要安稳的一隅,能够风平浪静平安喜乐的度过下半生。
但这种念头无可非厚啊,哪个女的希望自己下半辈子死无葬身之地?换成是我们,我们也会这么希望的,对吧?
精打细算也是应该的,因为她的灵魂从二十一世纪而来,来到这两百年之前的封建社会,人生地不熟,身旁又无亲人,唯一的姐姐也是常年青灯古佛,能够为自己争取什么吗?
与尔共削万古愁——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BY白衣悠蓝 步步惊心八阿哥扮演者
既然一切只有自己,那么她不为自己精打细算行吗?
很奇怪的说,一个女人不为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命精打细算,那她又该为谁精打细算?
是为八阿哥还是为爱情?明知道历史的结局,她还能怎么说?就算她说了,八阿哥肯听吗?他就这么甘心地收手?;爱情这种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缘起缘灭,皆为缘字,谁能奈何?感情这种事,是人为所能控制的吗?是人所能精打细算的吗?如果能,那么也不叫感情了。
再者,还是那句话,一个女人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你还会爱谁?如果你自己都无法先为自己负责,那么你还能为谁负责?
(所以我对于说若曦势利等等之类的评价,真的只觉得可笑。当你经历过生活,当你遭遇过感情的冲击,你就会明白,如何懂得真正的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去说:
若曦会跟老四,与他最后的成功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就算老四最后没成功,冲他能给予若曦安然无忧的环境这点,她终究还是心甘情愿陷入老四的情网的。
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她跟了老八,不顾前途的嫁给老八,那她的命运将会怎么样:她只能做小,因为老八是不可能换嫡福晋的。
在老八的有生之年,她会与八福晋斗志斗勇,分享丈夫的爱情。按照若曦的聪明,她不会吃多大的亏,八福晋也可能会顾忌老八,也对她投鼠忌器忍气吞声。(但不能保证老八挂了之后也是如此。)
但如果老八挂了之后呢?
因为当时若曦虽然知道老八什么时候挂的,但她不清楚八福晋是否死在老八之前。如果老八先挂,八福晋还活着,那她的下场会是怎么样?
八福晋的个性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能猜测一点:善妒,手段狠辣。善妒是肯定的,因为她爱老八,爱与嫉妒是双胞胎,有爱才有嫉妒,因为爱,所以才容不得其他的人来分享爱情。
加上手段狠辣,老八还在的时候当家做主的就是八福晋了,等到老八挂了,更是唯她独尊,不但家政,连财政也是一把抓。以她对若曦的妒恨,若曦在她手下怎么讨生活?没有钱财没有了老八的庇护,你觉得若曦怎么熬地过去?连若兰那样对老八无心的人都受过八福晋嫉妒火焰的波及,何况是当时跟她争宠的若曦?
看看史书吧,像刘邦的老婆吕稚与戚夫人之间的妻妾故事还少吗?
还有人提议:先嫁老八,要是等熬不过去了,那随便再嫁一个,像十四什么的都好。
我只能说你实在不了解若曦的性格,也看低了八福晋的手段。
若曦是个传统女性,无论她的灵魂是否受过二十世纪的教育或者什么,她依旧身具中国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保守态度。你觉得她会是那种改嫁移情的人吗?从她与老四相恋却嫁给十四但守身如玉这一描写都能看出端倪了。
再者,就算若曦有这种心思,八福晋肯这样轻轻松松地放你过关?也许在你还没踏出房门前,就已经没有了出门的可能性了。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产生过‘宁为英雄妾,不嫁庸人妻’的想法,后来社会阅历增加了,对世事成熟了,才知道‘宁为英雄妾,不嫁庸人妻’这种看似美好浪漫的想法在生活里有多么的不堪一击。不然大家看看婚外情有多少是喜剧收场的?
还有推翻以上种种假设的关键一点是:若曦很骄傲。爱情之于她,她同样骄傲到不愿意同人分享。
她的个性以及她的骄傲都让她对爱情也持有同样的态度:对她来说,爱情是不能争的,争来的她也不要。对于感情,会去争夺,不是因为对方给的不够,就是你感觉不到无法确定,所以你才去争夺,以这种方式来证明爱情的存在。
如果你得到对方全心全意的爱恋,你还用的着去争夺吗?
而老八能给予她这样的全心全意吗?
老四能把若曦放在感情的第一位,而之前爱过若兰也被八福晋所爱的老八你能做的到吗?
对于争夺皇权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怀疑,以八阿哥这等七窍玲珑的心思以及敏锐卓越的观察力,未必没有考虑到以后失败之后的下场.
但他还是毫不掩饰,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在阳光之下,摊在康熙面前.并且毫不退缩.
造成他这般自信的,到底是什么?
凭什么他就这么肯定的去找若曦,想要利用若曦在康熙面前的得宠而为他探听情报呢?难道就不怕若曦反感?
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从小受到的环境教育了.那时候的女子社会地位底下,只能依附男人,这种依附,不但是生活的,还包括心理的,所以才有'妾如茑萝,愿托乔木'之说.也因此,他才会认为,女人生来就是该帮男人的.
加上八福晋对他的支持.让他更加肯定了这种说法.(呵呵,所以我才说他被八福晋宠坏了.)
突然觉得他很奸诈,对于八福晋对他的感情,他肯定是知道的。是不是也因此,所以他吃定了她?吃定了她对他的感情,确定了女人一旦爱上了就义无返顾不会后悔?确定了她一定会帮他,所以才利用感情利用得如此彻底?
但若曦不同于八福晋,她还在犹豫,换句话说,她没有把心全放在他身上,并保证再也不收回来。所以对于若曦,他有着诸多的不确定。
因为不确定,所以他对她才格外讨好(像八福晋,估计就享受不到这么情意绵绵的待遇了。)但也是因为她的不确定,所以他本能的对若曦也没有放下太多的感情。
也就是说,他不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爱若曦。
对若曦的喜欢肯定是有的,所有人都喜欢若曦,区别只在于程度的深浅。而老八绝对不如老四十四他们深刻。
可以说,他爱自己,胜过了爱若曦、爱若兰,爱八福晋。
所以他才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因为料定了他们会无怨无悔地为他牺牲,因此他才没有后顾之忧。
唉,这其实不能完全怪他。
以前我很纳闷,为什么故事里的女人总这么傻?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薛平贵回来。而薛平贵后来是回来了,但是他已经娶了代战公主,王宝钏待到丈夫平步青云,只享了三天的诰命夫人的福,便仙逝了。
很多人都赞美王宝钏,说她懂得坚持,懂得等待,很多女孩子都渴望能够像她这般去爱一个男人。
可你们有没有发现到,为什么这十八年来,薛平贵没有回来一次?难道他不知道王宝钏还在家里等他吗?或者是世事阻隔,或者是命运捉弄,但是,为什么王宝钏守的住寂寞,而薛平贵却改弦易帜另娶他人?
那是因为,他不相信王宝钏会等他,还一直等他到十八年。他以为她会受不了诱惑受不了凄苦可能改嫁可能离开。他对她的爱情,不抱希望,所以这十八年来,他不曾回来,在他乡娶了别人。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就是薛平贵自私,如果他明知道王宝钏会等他,还忍心让她凄苦了那么多年,并且娶了他人,那这个男人,该有多么的无情且自私!
而无论是哪一种,王宝钏都逃脱不了责任。因为造成他这么自私的人是她。
有句话很经典——“别怪男子情薄如纸,只怪女子情深如海”,一些痴心女子终生的等待往往成了一些放纵男人的借口——反正她会等的。
她的等待放纵了他的任性,她的无私也助长了他的自私。八福晋不也是吗?
她爱的太过,爱的太多,所以成了老八他不爱他的借口——反正不管我怎么样,她都是爱我的,她都会帮我。
老八最后人生与爱情全盘的失败,她其实也有责任在里头。

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说若曦之前对老四的特别只是敬畏而已,那么到了后来,若曦与老四之间,简直是郎情妾意情潮暗涌了.连十四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眉目传情受不了拍案而起了,那么这个时候的老八为何却按奈得住?
后来想想才明白,结合以上的前提说法,只怕这个时候的老八就如同若曦一样,对她的感情开始一点点收关了。
若曦是现代女性,对于古代女子那套以夫为天三从四德肯定是嗤之以鼻的。还有,八阿哥对若曦的利用连书外的我们都能感觉的到,何况是这么敏感的她?
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这种观念上的冲突,所以造成她对八阿哥的不信任的加剧。
前面部分说了老八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不相信爱情,对于伤害自己的因素,他有着本能的危机感,这也是他能比十四观察到更多若曦变化的原因,也因为他对爱情的不信任,对情感的吝啬付出,使得他一旦面临对方的负心,他会快对方一步把自己的心收回来。

大家会不会听不懂?其实很好理解,很多擅长自我保护的人也是这样,受过情感伤害太深的人,对于以后爱情,便有了着本能的收放自如的本事,不敢放太多,只有一点点,如果对方不值得付出,那么收回心也容易,这是典型的俗称为‘爱情免疫力’。
很悲哀,这么美好的男子,居然不懂爱。尽管他让很多人心动,但是他自己的本身,是不懂爱的,导致最后若曦的离开,以及八福晋的死亡。
但这些无法去责怪他,因为让他这样惧怕付出的,是环境的严峻,以及亲人的漠视。
心理学证明,成年人的性格特征与他出生的头几年有莫大的关系,儿童的心敏感并且脆弱,而且极其容易受伤,这些伤痕会影响他一生,并且难以磨灭。
父亲的薄情,若兰的拒绝,加上若曦的心有旁麓,让他再一次证明了人心的易变,但他又是骄傲的,无法忍受让自己把这种失望暴露出来,就算是假象,也得维持,而且这个时候,他不能同若曦翻脸。
他的大业,需要若曦的帮忙。这种感情如同鸡肋,食之无味,但是弃之可惜。
要知道他那个时候已经引起康熙的反感忌惮了,而若曦又是康熙身边的人,刚好可以帮他的忙,如果少了一个可以探听消息的对象,那对他而言,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如果说先前维持他的风度的,是对若曦的尊重与信任,那么到了后来,支撑这些的,就是对事业上必要的利用了。
经过草原上快乐明媚的日子,他们的幸福也走到头了,一些他们性格上无法避免的冲突开始显露出来.
浪漫过后,若曦要求八阿哥,放弃追逐.
很多八爷党的人,对于这一段,往往用惊叹句:若曦竟然要求八阿哥在她与皇位之间做选择!?
言下之意无外乎是谴责:你难道不知道追逐梦想就是老八的本能吗?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你怎么会要他放弃?!就算你知道最后的结局,如果你爱他,你就得无条件的支持他!
很义正严辞,不过,在你们责备若曦卤莽任性的时候,有没有怀疑过,其实八阿哥并非君材?
八阿哥不适合当君主。
我知道我这么说,可能会遭到反对,评判,或者会有人说我是故意毁谤,是在为若曦脱罪,但我坚持说,这是事实。
我这么怀疑,是有根据的:
1:八阿哥吃穿用度极其精细,一切都是精益求精。这段时间出门在外,他倒是没有在府中时那么挑剔,可碰到稍有不合口味,也是一筷不动。我又是个挑食的人,任何动物的皮都是不吃的,内脏也是不碰的,估计这段时间为八阿哥做饭的厨子,应该很是郁闷,要顾及八阿哥往日的口味,还要应付八阿哥新增的诸多忌口。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还要味道鲜美可口,真是难为他了。
  在贝勒府中时,他一共也不过和我用过两次饭。所以当他第一次看见我,拿筷子三两下就把鸡皮利落地剔除掉时,颇为诧异,我笑说:“熟能生巧!”打小就做,几十年下来,能不熟练吗?一顿饭吃下来,我旁边一个小碗中,满满堆了一碗我不吃的东西,不是不浪费的。当年父亲有时候还会说几句‘浪费’,姐姐和八阿哥都出身尊贵,自己又本就是挑剔的人,整盘子整盘子倒掉的事情也常有,可不会觉得我有什么浪费。姐姐当时只是对我突然改了口味有些诧异,八阿哥更是一味地顺着我的意。
但凡做过一次,我不吃的,就绝不会有第二次上桌的机会。我感动于他的细心,让他不必如此,反正我早已经习惯把不吃的挑出来扔掉就好了。他微微笑着,以后的菜式却再无我忌口的东西。连鱼都是去好皮后,才端上来的。
2:十福晋与若曦的对话:“当日大哥送姐姐一个琉璃屏风,上头的画比较别致,非一般山水花鸟,而是草原景致。你姐姐看到时,多瞅了几眼,结果没多久,一个绘制着西北戈壁风光的琉璃屏风就送到了你姐姐屋中。”
3:满朝文武对八阿哥具是赞誉有加,九阿哥与十阿哥本是不同的性子,居然也跟和八阿哥走在一起。
第一第二条的描写,说明八阿哥的心思何其细致!但也是这种认知,让我怀疑他其实比君材更适合当相材。
我们赞美八阿哥时,往往都是赞扬他对若曦的‘心细如尘,体贴入微’,形容打倒太子与四阿哥计谋是‘周密细致,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但这些形容词相信每个人都只会联想到诸葛亮,或者狄仁杰,他们都有这种入骨三分的观察力与表现力,但相信没有人会把这些形容词联系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身上。
八阿哥能把朝廷上下的人心全部收服,与他个人的天赋是分不开,他的心思之细,无疑是这部书里是排名第一的,但是心思细腻者,必然多虑,他们往往都有个通病:举轻若重。
因为举轻若重,所以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在人际关系里,他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种人无疑是外交的绝顶人材,但惟独不能当君材。
因为为君者,断然不能举轻若重,只能举重若轻,以这种气势胆魄去做战略决策和决断重大事件。
第三条是描写他的人望,这么多人对他的喜爱,早已经隐性的表现了他的完美。不完美的人怎么会被这么多人拥护?像老九老十彼此都是截然相反的个性,他居然能和他们相处和睦,并且把他们收纳自己棋下,他卓越出色的社交能力可见一斑了。
一个被人们所拥护的人,身上往往带着几个特点:风度翩翩,亲和力强,懂得包容。
你觉得君王身上会有这些特质吗?
君王要是亲切,那么他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他若不时时端出君王的架子,那么谁会尊重他,把他当成君主?在决定政务上,他更不能可能包容,因为发布一条政策总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反对,一种是赞成,他必须择一弃二。如果双方都包容,那么就达不到原本的效果。当君王他要狠要毒手段要严厉,只有建立起君威,让臣子见识到他手段,才能杀鸡儆猴,杜绝他们的违抗之心,学会服从。但是这种一来,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喜怒无常,残忍可怕。
所以世界上那么多载入史册的封建社会的英明君主,史家形容他们的,往往是暴虐,专断,独行,独裁,这些形容词。也只有具备这些特质的封建君主,他们才能做出政绩做出成绩。
如果仍是不认同,那么我们再来假设一下,我们假设,老八打败了群敌,登上了皇位.
首先,与雍正一样,摆在他面前的,是康熙遗留下的烂摊子:国库空虚,人心不稳,吏治腐败,税收短缺的动荡局面.
堂堂大清国,国库居然只有八百万两的银子!好像一棵参天大树,远远看过去,壮大强盛,其实内里已经被蛀虫掏空,已经空空如也了.
国库空虚,关系非浅,老八这个新老大怎么能坐视?
按照历史书上说,那时候康熙才刚刚去西天如来佛主那里才一个月,雍正就下令户部全面查清亏空的钱粮,雍正不顾老爹尸骨未寒,就对烂摊子动刀子,可见事态的急迫了.想来这头件事关乎国本,也关乎帝位.
首先,国库空虚,空虚了就得马上补,而到了康熙晚期,百姓早已经叫苦不迭了,哪有血汗钱补这无底洞?不能朝百姓要铜板,那就只能对朝中那些贪污的官员伸腰包了.
朝中这些蛀虫向来只懂得吃哪懂得吐?而且你叫他吐就吐?也许他说吐了,其实是转身把百姓的钱财拿来当替死鬼,他的腰包还是鼓鼓的,遭殃的还是百姓.
所以你得拟订一系列的方针来处理:
首先要查清亏空,但是你叫贪污犯去检查自己的贪污,怎么会查得出来?他们的上司也不可靠,因为官官相护,哪个下级不巴结上级?哪个下级不给上级送过礼行过贿赂?如果他都没巴结,或者上级都不接受,那么他还能混到今天?即使他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因为地方上的亏空如此严重,贪墨如此猖獗,他们居然毫无动作,那就只可能是三种情况:要么是昏官,对下 情一无所知;要么是庸官,知情而不敢举报,或无力纠察;要么是混蛋,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官声,对下面的胡作非为睁眼闭眼,包庇纵容,搞“地方保护主义”。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即便他们手脚干净,也不能依靠。
所以最好派一些为官清廉能力又出色的官员来查。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且直接归皇帝领导,不尽心也会尽心。
那查出来亏空了怎么办?
那就要严格的办理了。如果律法不残酷,那人人都会去冒险,如同我们现在的法律,杀人犯要枪毙一样,如果不这样,或者是关了几年后出来或者拿些钱抵偿,那人人都去犯罪了,社会的治安会乱成什么样子?
所以惩罚的办法一定要严厉,并且绝不容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了一个,就地处罚,并且从检察员当中抽出一个来填补这个位置。
要知道官官相护,是官场顽症。历来的继任官,总是会帮着前任补窟窿,然后自己再留下一大笔亏空,让后任去擦屁股。亏空之所以总也补不上,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这一回,后任是来查账的,当然不会替他打圆场,做掩护。这样,这个贪官就再也无处遁逃,只有低头认罪,接受处罚。而且,因为没有后任给他补漏洞,他当然也不愿意为前任背黑锅。于是,就连他的前任,甚至前任的前任,如有贪污挪用,也难逃法网。
有的贪官很狡猾:他们借钱借粮来填补亏空。这也是老办法:上面要来查账时,就从当地富户那里借些钱粮来放在库里。上面的来人一看,分文不少,检查团一走,这些钱粮又还回去。因为是官借,利息既高,又不怕不还,再说富户们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因此这个办法也屡试不爽。
所以,你在派遣检察员的时候,要让他们放出风声:百姓谁都不许借钱给官府,要借也可以,这些钱粮既然被说成是官府的,朕就认它是国家所有,你们这些借钱借粮给官府的人,就再也别想把它们收回去。
这一招是为了防止他们暗渡陈仓。富户们不想得罪官员,更怕得罪皇帝。再说,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钱粮白白地送给公家。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咱们的老四想出来的战略方针(啊,老四英明~)
老四还有一系列的对策:
他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会考府”。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核查审计机关,成立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十四日。它的任务,是稽查核实中央各部院的钱粮奏销。雍正深知,钱粮奏销,漏洞很大。
  老四先查挪用,后查贪污。而且,在追补赔偿时,先赔挪用部分,后赔贪污部分,一分一厘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无论贪污还是挪用,每一笔账都要查清楚,不能混淆。这一下,贪官们最后一条退路也被堵死。

既然罪犯查出来,那他就可以“关门打狗”了。打的办法也有叁种:一罢官,二索赔,叁抄家 。
罢官是针对所谓“留任补亏”的。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老办法,即查出亏空后,勒令该官在限期内补齐。但是,有哪个贪官会从自己身上挖肉下来填补亏空呢?必然是加紧盘剥百姓。正所谓“不取于民,将从何出?”结果,国库是充盈了,百姓却大吃苦头。雍正要改革,既要国富,也要民强,不能让贪官污吏分文不损,平民百姓加重负担。因此,他的对策,是先罢官,后索赔。一个被罢免的官员当然无法再鱼肉百姓了,他们只能自己掏腰包,自己出血。至于这些官员们是怎样好不容易熬到那个官位的,雍正可不管。他的观点是:“朕岂有惜此一贪吏之理乎?”
索赔也不含糊。杀人偿命,借债还钱,亏了国库,岂有不赔之理?雍正下令,清查之中,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决不宽贷。比如户部查出亏空白银二百五十万两。雍正责令户部历任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吏共同赔偿一百五十万两,另外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偿还。雍正自己的十二弟履郡王允□因为主管过内务府,在追索亏空时,还不出钱,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皇上至亲尚且如此,还有哪个官员能够赖账
雍正还规定,严禁任何人垫付或代赔。过去追赃时,常有下发和百姓代为清偿的,而朝廷往往只要能收回银两,也就不管钱从何来。然而雍正不以为然。他说,即使下属州官县官有富裕,也只能用来造福地方,怎么可以替贪官退赃?至于士民代赔,更是混账。无非一是土豪劣绅勾结官府,想留下那贪官继续执政;二是流氓恶棍趁机敛财,借替长官还债为名敲诈百姓。因此雍正明令不准。他的板子,必须结结实实地打在贪官污吏的屁股上这就不但要追赔,还要抄家。元年八月,雍正采纳了通政司官员钱以垲的建议:亏空官员一经查出,一面严搜衙署,一面行文原籍官员,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赃官们的罪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雍正下令:“丝毫看不得向日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此令一下,全国一片抄家声,雍正也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封号,甚至连牌桌上都有了一种新打法:抄家和(亲胡)。 看来,赃官们真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惜,在雍正时代,他们连“死路一条”都没有。雍正的政策是:死了也不放过他!四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贿、亏空案被参而畏罪自杀。雍正下令,找他们的子弟、家人算账!雍正指出,这些家伙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牺牲性命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因为依照人之常情,杀人不过头点地。人一死,再大的不是也一了百了。可惜雍正不吃这一套,也不管什么常情不常情,骂名不骂名。他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位,谁也别想有侥幸心理。
不错,反腐败连死人都不放过,追穷寇一直追到阎王爷那里,表面上看起来是狠了一点。但在贪墨成风的年代,不下这样一个狠心,就刹不住贪污腐败之风。事实证明,雍正这一系列政策和对策,确实沉重地打击了贪官污吏,帝国的吏治也为之一清,雍正反腐倡廉仅仅五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

这些策略,对于百姓来说,当然是拍手称快,那对那些贪污分子来说,那就是喊爹叫娘了。一般当官的,都是知识分子,写史书的也是知识分子,那么这样一来,他们对老四的评价就免不了暴君什么的了。
但是老四他敢,他敢冒这种大不讳去治理他的国家,而老八他可以吗?
他若真要做到老四这样的政绩,那么他就得运用老四这些办法方针,可这样一来,九阿哥他们就得无可避免要被揪出来。
大家都知道,书里有个情节,是若曦在高楼上遇见老四与十三。当时老四因为与康熙的政见不合,所以被康熙斥责,郁闷之下,躲在湖中,而后被若曦找到。当时案件当中,牵扯到九阿哥,光是帐面上,就亏空四十多万两银子!而一亩良田只要七八两的银子,一百多两的银子可以够平常的四五之家吃穿一个月了。
九阿哥贪污了这么巨大的一笔款子(也许更多)那该不该揪出来查办?
如果揪出来,那么天下人都会指责老八忘恩负义,要知道以九阿哥十阿哥他们为代表的支持团是八阿哥登基出力最多的人,他们肯帮他,目的不就是老八他有一天能让他们享受到荣华富贵吗?
现在老八不但没让他们享受几天安稳日子,还把他们这些‘功臣’也揪出来,不是忘恩负义又是什么?他对扶植自己的兄弟都能这样狠毒,那么还有什么事他还能做不出来?
所以,如果选择查办,老八这个时候就成了伪君子,真小人。而老八他舍得揭下这层温情脉脉的面具么?
再者,如果选择不办,那就等于是公开包庇了。
皇帝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是国之表率,他都公开包庇了,那么底下的官员那能清廉到哪去?别忘了当时的吏治有多腐败,他都这样徇私,还怎么要求官员公正?还怎么治理这个国家?!
或者你们可以说,给老八两三年的时间,让他转变下,也让他的臣子熟悉他的转变,这样就不会有人觉得他是伪君子了。但是,你们要想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势?老四连康熙还没下葬就动手治理弊政,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了。容的你慢慢来吗?
如果狠下心办了,那么他就成了兄弟眼中的伪君子,成了天下人眼中的真小人。当初支持他反被他逮捕的人会说当初自己瞎了眼睛才会拥护这种人,老八受得了这种委屈吗?当初他能登上帝位,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望,现在失去这个优势,他如何立足?
如果不办,那么改革政策发行不起来,国家律法没有一个人会遵守,整顿弊政也就收不到效果。如果没有做出成绩,那么谁会拥护你?难题怎么解决?国家怎么强盛?要是一直放任下去,那他只能认命当个昏君了。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我只是拣了几个关键的来说。
看了这么多,你们还觉得老八适合坐这个位置吗?
我不是不欣赏老八,可以说,我欣赏他,同情他,怜惜他,同时也厌恶他,鄙夷他。
欣赏他的才华,同情他的命运,怜惜他的幼年,厌恶他的自私,以及鄙夷他的肤浅和无知。
我这样把老八写出来,也许很多人会反对,会嘲笑,会觉得我评的言过其实,或者说你评了,干吗还把真实的历史扯上来做这种无谓的假设?
要知道历史是不能假设,也不能改变的。
历史是不能改变,但这是小说,通过小说里的描写,我可以去推测,去假设。要知道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她只用了20%来描写情感,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无奈以及人物的丰满程度。
历史里真实的老八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步步里的老八他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而这样性格的男人,是不适合登王位的。
很多人都说老八可怜,命运对他太残忍了,让他一无所有。
OK,我也很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里所找寻所分析的,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因为我不相信人生的失败全是命运的捉弄,命运虽然无常,但是往往决定未来的,是你自己的性格。换句话说,老八的失败,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很多人会觉得无法接受,觉得我写老四和十四的评时,语句优美,诗情画意,用的是感人的咏叹调,读起来自然也是感人至深。
在对待老八的时候,何以这般严苛?老八已经够可怜了!
是我太偏心了吗?还是我在毁谤?
未必。
作者在写老八这个人物的时候,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他的出场太完美了,出场时的翩然潇洒,结束时的孤独忧郁,让人只能无限同情。
那是因为,作者是通过若曦的眼睛,通过若曦的情感来描绘这个人的,若曦她太过善良,善良到只会对自己残忍,而把所有人都美化了,尤其是八阿哥。某些举动,在若曦的记忆里,他永远是善良又有风度,好象与坏沾不到边。
写老八的时候,是先扬后抑.先把你捧的高高的,写你怎样好怎么样温柔,然后再揭露你温柔表皮下的野心和自私.
而写老四的时候,是先抑后扬,先把你写的很坏,说你残忍又冷酷,然后一点点捧高.让大家在你的坏里找出你的好,发现你冷然背后的温柔和深情,然后感动到不行.
喜欢老八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好,现在突然看到他的不好,从天堂掉进地狱所以会一下子觉得心情上难以接受.
而喜欢老四的人是先看到他的不好然后发觉他在不好下面掩藏的好,从地狱上升天堂,所以才格外感动.
你们也许会问,我们现在说的是爱情啊,何必剖析他们的性格做什么?
我的答案是,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剖析的是他们的爱情,所以才更要先剖析他们的性格。
要从他们的性格弱点入手,才能找出他们最终爱情失败的原因。
要知道想要了解他们的情史首先就的先了解他们的生平,不然你的分析就不能称之为准确,称之为精辟。如同治病一样,如果不能找出病根,加以治疗,那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达不到痊愈的目的了。
喜欢八阿哥完美的人,如果你们能够认知其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性格的人,那么你看待问题时,或许就可以客观理性很多,对于八阿哥,你们对他了解的程度也许也能加深。
毕竟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会拥有七情六欲,就会犯错,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强点也有弱点。
你们想了解一个人时,是想要只要到平面,到脸谱化为止,还是能够深入内心,了解他们的灵魂?如果你们只能认同他的优点只能接受他的强点,而不能面对他的缺点以及承认他们的弱点,那么你对他了解能谈的上多深?
如果你一个人的了解不够深刻,那么你喜欢他的分量又有多重?
我这么说,你们可以接受吗?
如果实在无法,那么我停下笔,对老八的评到此为止。如果你们可以接受我的观点,那么,我继续写下去。
可老八不明白,像很多人都抱着一个信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老八他自己也说了:
“不要说现在相比太子,自己赢面更大。就是一点赢面没有,我也会争一下的。”
可他明不明白,如果自己不适合这个位置,那即使争夺到了又有什么意思?
当帝王,不但要有胆量野心,还得有保江山的能力。不是每个士兵都有资格当将军的。当了将军要做什么,才无愧于将军这个职称?
很多人说,老八会输给老四,是因为说老八历史上老八输于老四,是因为老八虚伪、心机、城府、做作不如老四。
我只能说这样的认知很肤浅,虚伪、心机、城府、做作这几样固然是帝王的必须,但是,当帝王还需要有更关键的一点:
他必须做到真正的心怀天下!
当时九阿哥贪污,老八肯定是知情,他贪污了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可以想象他断不会因此就收敛,老九的财富是所有阿哥中最巨大的。其中真正的全是他一点一点自己赚的,恐怕掺水贪污挪用的也不少吧。如果老八你真的心怀天下,为苍天着想,那么他应该制止老九。要知道老九他可是拿人家的血汗来享受啊!
你们也许会问,老八又不是老九的爹,他怎么能管得来老九,能限制他的行动?
他当然不可能全然的管制,但他可以略做批评,他可以警告,必要的时候可以给点小惩罚。
还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他没说呢?而且这样一来,不是破坏了他们兄弟的交情么?老八需要老九的支持,再说了,老九的钱财刚好可以帮他联系支持团,如果没有钱,没有利益,谁会来支持老八?
我想说,如果是真正的好兄弟,那么他就该当面说,因为是好兄弟,因为真正的心怀天下,所以更该说,我相信如果是真正牢固的兄弟情,不会因为对方善意的批评就对兄弟翻脸。
再者,老八如果你是真正的有能力可以真正的傲视群雄,何不堂堂正正在康熙面前,用自己的真本领,与老四与太子一绝高下?
让康熙让群臣看看,他是真正的有本事,是当国君的不二人选,他比他们都更有资格问鼎这张位置!只会用钱财来笼络支持者,这算什么真本事?!就好比拉选票,用钱买来的选票与别人真心的选票,差别总是大的。
我不见老四到处逢迎,也不见他对谁是“逢人便示三分好”,可他当时是得到康熙对他能力的肯定的。
说到这里肯定又有人不服气了,你怎么就知道老八没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呢?
还是那句话,我从他在争夺皇位时的态度上看出来的,从他不顾忌家人性命荣辱上看出来的。
争夺失败的后果他比谁都清楚,也知道一荣俱荣,败了一损皆损的道理,但是他还是去争了,还是毫不掩饰的争。
你们觉得他勇敢吗?觉得他死命坚持自己的理想到死,是虽败犹荣吗?
我只能说这是一种鲁,是莽,是愚,只是匹夫之勇。
要知道真正的勇敢,是看清事实而敢于实事求是。
真正心怀天下伟大高尚的人,一定知道,心怀天下不是指能爬上更高的位置,而是在这个位置上你是怎么做的?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老八对若曦说:“若曦,为什么?为什么?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你说过的话‘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我当时虽然呵斥了你,可是我心中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因为额娘身份低微,我小时候在宫中根本不受重视。可我一直很要强!我事事谨慎,处处小心,察言观色。我待人谦逊有礼,因为我根本没有傲慢的资本。太子,老四,老九,老十他们都有身份尊贵的额娘,宫外还有娘舅外戚的支持,太子爷有索额图,大哥有明珠,老四有隆科多,可我有什么?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能靠自己!这么多年,我步步为营,费尽心血,我只想着我的命运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的,都是皇子,太子可以,我为何不可以?他若雄才伟略我无话可说,可论才德他哪点可以服众?就因为他额娘是皇阿玛钟爱的皇后,他一出生就可以拥有这些吗?所谓‘能者得之’,我不服!你可知道,我从无人重视到没人敢小觑付出了多少?为了让老九、老十、十四跟着我,我在他们身上费了多少心力?我没有亲戚支持,只能结交朝臣,我又花了多少功夫?”
他的辛酸我看得很心疼,可我却也有一丝心寒,他的言谈举止中,他的字里行间中,可有半点无私为民的念头?
他从小受到冷落所以奋发图强,只是想要对全世界证明,他不是孬种,他够优秀够出色,够有资格去坐那个位置.换句话说,他不是为了能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才去争取的,而是因为不甘,为了心中的不服,所以想把皇位争夺过来证明自己.他所花费的所有功夫,竟然只是为了争一口憋了二十几年的气.
还有人会问,你如何得知日后老八他若登位不会心怀天下呢?你如何能说老四就一定比他好呢?
还是那句话,从他们的竞争方式上看出来的.
上面说了,真正心怀天下的人不是想爬,而是想做,做出成绩,做出利民利国的政绩出来.爬是必须,而做也是必须.
但无论两者当中哪个更重要,首先的前提是:你有命活着.
只有你活着,你才有可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为百姓做些实事,只有你活着,你的才华才可以发挥展现出来.但如果你死了,那么一切的愿望都只是空想,都是不着边际的.
老四他的隐忍,刚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日后他登上大宝,那当然是普天同庆皆大欢喜,如果没登上,那也没什么损失。第一他一视同仁态度中立,换了他哪个兄弟上台,他都不会因为党羽之争而得罪掌权者,第二他做事只讲律法不留情面,让人也钻不到空子,第三,他的人缘不好,不会因关系而被牵连。掌权者没有新仇旧恨可记,怎么治他?
所以无论怎么样,他都足以自保。
也有人说他这是虚伪,是贪生怕死,是想得到两全,对于说是保护他的家族妻室的说法不屑一顾。
无论说怎么都好,我只想问一句: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如果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爱惜,你还能指望他去爱惜谁的?
他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爱,他还能爱谁?他连自己都顾不上,你还能指望他能顾全整个苍生吗?!
老四的政绩我不做评价,有坏有好,是坏胜于好是利胜于弊我不想多说,但是他对妻妾家庭的责任感与维护让我对他有信心,而老八,我是不抱希望的,他连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儿子都因为个人的私欲而顾不得,那么你怎么让别人对他抱有他能爱民如子心怀整个天下苍生的信心?
这场皇位之争,八阿哥光从心态上,从开头起,就已经输了。
在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坚持相持不下的时候,正好碰上若曦雨天遇八福晋事件。
八福晋的嫉恨与弘旺的仇视,让若曦越发对他们之间的未来没有信心把握了。
我想很多女孩儿都能理解,虽然在相爱时,她可以与八阿哥缠绵如火情牵如丝,时间如果只停留在情人阶段,你可以为他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但是爱情总有成长过程,它也分春夏秋冬,经历过春的心动,夏的缠绵,就得到秋的成熟了,而标志成熟的,就是迈入婚姻当中。
婚姻与恋爱是不一样的,对于八阿哥来说,若曦嫁给他,等于是把他们之间的温柔浪漫花前月下从地下转为地上,从偷偷摸摸转为正大光明。
但对若曦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来说,婚姻不仅仅只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婚姻当中,更多更重要的是责任:你得学会为对方负责。
若曦不得不考虑,她与八阿哥之间的性格差距以及对未来蓝图的规划。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就是若曦自己心底的罪恶感。
他们之间的这场故事,对八阿哥来说,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意外与惊喜,是他缺乏真情人生的艳遇,但对若曦来说,则是一场擦枪走火的婚外恋。
因为八阿哥早已经娶妻,已经收了好几房妻妾,其中的一房还是她姐姐。如果若曦跟了他,难免要面临姐妹共侍一夫的尴尬窘境以及自己身为外来者的心理负担。
换句现代话来说,若曦是别人婚姻里的第三者,姨太太,外室。
相信这些贬义词套在哪个女人身上都很不光彩,没有一个人能不介怀,以我们现代女性的立场上看,这种角色非常的不讨好,所以真正骄傲的女人会不屑一顾。英雄妾与俗人妻好象前者表面更浪漫,但是妾总比妻更见不得光,对我们来说,结婚不就是要求把恋情光明正大修成正果化吗?
如果你不爱,你就不会在乎这些,但是你如果爱了,免不了心中的疙瘩。除非实在太爱,爱到可以为他忍受,忍受一切的委屈。
但很遗憾的是,若曦对八阿哥之间堆砌的感情没有到这般浓烈无悔的地步。
可以想象当时若曦矛盾重重欲罢不能的心理斗争有多激烈。
一方面她确实是爱着八阿哥的,八阿哥的柔情让她沉醉,他的才华令她着迷,他的缠绵使她眷恋,他的命运让她怜惜,他的爱情与希冀让她无法忍得下心,当即就慧剑斩情丝。
另一方面自己怀疑能够扮演好‘妾’这个角色。她没有信心能在未来的这十几年里,能始终如一做到举案齐眉。她做不到放弃尊严,不去计较,不去理会心底对姐姐的愧疚,并且学会在几个女人之间周旋,转过身还能情意绵绵地与他风花雪月。
八阿哥也同样无法完成她心底的标准。若曦对婚姻的要求是平安喜乐天长地久,而他有他的雄心壮志,而他执意追逐皇位,那结局是注定的失败了——如果无法救他,那她嫁给他又有何意义?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了。在她叹息的时候,她是否已经发觉到自己爱得不够不真,彼此之间不适合呢?
接下来就是持久战的反复了,跟很多人一样,我对八阿哥的那句“我若他日登基,许你做皇后,你可愿陪我赌一局。”很是反感。
首先他不了解,若曦根本就不看重这个。她不喜欢被人操纵命运,也对操纵别人命运没兴趣。
第二:谁都知道这句承诺里的含金量,不过一张空头支票而已。老八若登基,明显是做不到的,如果做不到,还对人许诺,那不是欺骗又是什么?而对一个你真正爱的人,你忍心欺骗?
第三:就算他真的做到了,也让人忍不住心寒。要知道老八日后若登基,八福晋是居功置伟的。皇后这个位置理所当然是属于她的,何况她还是他名正言顺的嫡妻。他对身为恩人的结发妻子都可以这般绝情,那么若曦还能对他有什么样的期待?
除了这一句之外,还有他对若曦说的那番话:
“你若真那么担心若兰,那就早点嫁给我,岂不是更好?这样你就可以天天见着她了,有你在她身边,还能有人敢随便欺负‘十三妹’的姐姐?不怕挨巴掌吗?”
我真是汗了,若兰是你曾经爱过人,也是你老婆,如果还有一点情意一点怜惜,你都该好好安置她,为她打点好一切,最起码别让人欺负到她,这是应该也是义务,亲力亲为的,居然让别的女人来?!而且这个女人还是你的情人?
而且他是否有想过这么安排的结果是什么?只会造成若曦姐妹与八福晋的对立,女人的战争其惨烈程度不会输于真正的沙场较量。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他观看妻妾龙虎斗时,会觉得很有趣?
当然了,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风气造成。八阿哥他们从小受到的观念就是如此,认为女人必须学会包容。也因此,在评价他们的时候,不能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要求古人,真要当真的话,那他们几个男人没有几个是及格的。(封建社会的女人真可怜。)
刚看完第一遍步步时,我总会忍不住设想:如果他们当初爱的深一点,爱得纯一点,爱得肆无忌惮一点,那么最后会不会换成另外一种结局?
直到看到第三遍的步步,我才发现,其实是我太天真了。
爱得深爱得纯爱地无所顾忌也无法改变他们最后的结局。因为最后让他们彼此劳燕分飞阴阳两隔的,是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造成的,悲剧决定于他们的性格。他们之间隔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若曦无论是与老八还是老四,他们都隔着两百多年的观念差异,以及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些无形的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就是造成他们无可挽回的悲剧的罪魁祸首。
就算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它也如同一只不知名的野兽,总是神不知鬼不觉猝不及防地冲出来咬你一口,避无可避,咬无可咬。
不然如何解释威吓若曦与老四之间也是悲剧收场呢?
是他们爱的不够深,还是爱得不够纯?
都不是。
若曦是海鸟,老四老八他们是鱼。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各自的世界,偶然的交集让他们爱上了对方。
可你如何让一只翱翔天际的飞鸟完全学会在水底生活?
你如何让游鱼爬上海岸长出翅膀飞到天空?
如果海鸟学会游泳,那它还是海鸟吗?如果游鱼学会飞翔,那么它还能称之为游鱼么?
原来海鸟与鱼相爱,不过是一场眼神碰撞的意外。
而结果无外乎四种:
第一种:海鸟折断了翅膀,死在地面.
第二种:游鱼跳上了水岸,缺氧而亡.
第三种:海鸟游鱼双双徇情而死.
第四种:海鸟悲鸣一声,在空气中飞旋几圈,而后带着悲伤离去.而游鱼含着热泪,吐着泡泡,藏着遗憾沉到了水底.
以上无论哪一种,都摆脱不掉血腥悲剧的阴影.
这场爱情战役里,如果单指都是八阿哥的错,那就是言过其实了,如果都说成是若曦的负心,那对若曦也不公平,只能说,他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原来对于爱情或者婚姻,最好的未必适合你,而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一段感情的失败,不能证明单方或者双方的不足,只能说缘分用尽,只能说气数已尽,只能说,我们都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刻了.
至于以后的,则是分手后的余韵罢了.每一次眼睛碰撞的黯然,每一回相顾无言的回首,都成了心底的暗伤,不可言说不可昭然.所以只能暗自躲起来疗伤,各自舔伤口.因为只能已经没有复合的可能,所以只能让自己云淡风轻.
不得不说一点,我欣赏这个时候的老八,他在与若曦分手后的风度这次是真正地让我钦佩让我感动了.考验男人风度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他分手后.老八的态度是你若无心我便休,开始时的翩然潇洒,离去时的快速决绝,干干净净,绝不拖泥带水.也因为他得全力冲刺他的目标他的大业,所以儿女私情他已经不得不放下了。
这回态度干脆利落的老八让我忍不住鼓掌了.
(呵呵,我不否认这个时候的松口是因为终于看到他们分手了.实在没办法,看到若曦与老八在一块风花雪月时,我总是不忍睹,拖拖拉拉犹犹豫豫,爱就爱,不爱就不爱,想这么多你累我也累.如果顾忌得太多,那就是说明爱的成分不够,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演戏给自己看自欺也欺人呢?如果说要我给他们这段恋情打评语的话,那我只有两个字:糟蹋.他糟蹋若曦的感情,若曦也糟蹋他的.所以还是赶快分开为好,各归各位回到命定的人身边吧.)

若曦的离去,仿佛是为了见证八爷党集团的权势达到顶峰时最后的繁华。
在朝堂上,八爷党的设计让康熙大发雷霆震怒非常。
一个一石二鸟的阴谋,一干居心叵测诡秘莫测的君臣,一桩连环打击天衣无缝的计策,一场纠缠不清长达十多年的恩怨情仇在养心殿的大殿上续缓拉开序幕。
有人向康熙告密,说命人通过各种渠道散布流言蜚语,大肆宣扬太子胤礽的恶劣行迹,在满汉官员以及京师与江南士民中制造倒太子的舆论。还扬言胤礽的储君之位并不稳固,随时可能再次被废黜。这些阴谋的主使者是四阿哥。
康熙闻言龙颜大怒,命人在大殿上全体会审。
而这一切只是八阿哥的计谋:阿灵阿、揆叙定是既负责四处散布谣言,为八阿哥倒太子的行动制造声势;又负责八阿哥和四阿哥之间的消息互通。此时四阿哥有口难辩,因为的确与阿灵阿、揆叙有过私下来往,而往来内容又都不可告人,甚至只怕比散布谣言更严重。先有人向康熙密告此事乃四阿哥所为,再阿灵阿、揆叙此番惺惺作态一力维护四阿哥的样子更是让康熙连怀疑之心都无,他们越是不承认乃四阿哥指使,康熙就越发相信,越发愤怒!受太子结党营私案的影响,再加上对阿哥谋求皇位的忌惮和深恶痛绝,康熙怎能不怒?此番虽没有谋逆举动,但康熙也绝对不会轻饶四阿哥的。
这个局绝非短时间内布置的,散播谣言动摇人心非短时间内能奏效,而他和四阿哥的互通消息早在十四阿哥抗旨去草原时就已有,他只怕两三年前已经想好一切。就连阿灵阿、揆叙肯定都是一步步诱导入觳,此时他们若招认是八阿哥,那他们一样获罪而且再无翻身机会,可若他们栽赃给四阿哥,八阿哥却是他们的翻身资本。这是他为四阿哥布的局!好个一箭双雕,打击了太子,又可以铲除四阿哥。借助四阿哥了解太子动向,扳倒太子,太子大势已去,立即向四阿哥下手。
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老八的计谋策略完美到无懈可击。
但:
如果你知道你羞辱别人的行为,别人有一天也会当面羞辱你,那么你当初还会不会去羞辱别人?
如果八阿哥他知道,也是因为这一场陷害,而让他们日后在四阿哥登基后新仇旧恨齐涌上来对他们大肆打击报复,最后搞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么他当初还会不会去设计?
如果若曦知道当初她一腔好意为了避免八阿哥日后的惨淡遭遇而提前将老四的党羽告诉老八,导致了最后老八被老四所记恨十三被囚禁十年而她自己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遭到失去一切的报应时,那么她当时还会不会心软告诉他?
追述前源,如果不是若曦自作聪明的相告,那么老八如何得罪老四?
但如果老八不去询问若曦,那么若曦怎么会告诉他?
为什么老八会去找若曦探听情报呢?那是因为他以为身为他的女人就该助他一臂之力。
而造成老八这种观念的是谁?八福晋与他的势力团。是八福晋的纵容以及他几个兄弟把女人当衣服的影响,以及当时若曦的心软.
导致他夺嫡失败的命运的元凶是他自己,是他私欲,和他的不自知,为他开启了灭亡之路。那么还有谁是帮凶?是谁一步步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悬崖?
恰恰好,是他身边本该是最亲密,最该爱护他的人。
康熙:是他的父亲,但他的负心薄情给予儿子的,是苦难艰辛的童年,以及少年稚龄事情无可磨灭无法消弭的心灵创伤。
八福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是伟大的女人,因为她有着伟大的恋情。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不说,还生死相随。他争时,她权利支持,他弃时,也患难与共。
是步步里最佳的妻子人选。
或者很多人觉得,若曦适合当情人,八福晋适合当妻子。我的意见刚好相反。若曦对爱情的态度适合当老婆,而八福晋的则适合当情人。
她爱的太过,爱得太过盲目,真正的夫妻,真正平等美好的夫妻关系不能如此迁就的。八福晋缺少的东西,恰恰好就是八阿哥最需要的——明辨是非。
如果她能明辨是非,就不会明里暗里地与若兰争宠,要知道若兰根本无心于八阿哥,你所在乎的东西,她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就好比人家不想跟你打架,你硬要逼人家跟你打,还打不停手。你觉得这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再者:八阿哥在夺权想要获得成功的时期,支持力是必须,但他更需要的,是警钟。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候不能操之过急什么时候不能坐以待毙。是一种能让他警醒的力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一味附和。
老八不比老四,老四获胜的资本没有他厚,他在朝中的人缘差,支持团少,所以他比老八更懂得如果自己覆灭了,那么一切希望都泡汤,没有人能拯救他,也因此在十三囚禁的事件发生后,他更懂得降低康熙对他的戒心。但老八不同,支持他的人实在太多,山呼万岁的人声一鼎沸,很少人能不昏头,继尔晕头转向利令智昏,所以他比老四更需要一个警钟来敲响,给他随时浇一盆冷水,让他从江山锦绣的幻觉里清醒过来。
最适合当警钟对象的,就是八福晋。
我一直很怀疑,在八阿哥权势的最顶峰时期,当时的康熙已经有所忌惮了。
康熙原本是喜欢胤禩的,后来逐渐对胤禩不满,尤其不满其收买人心.康熙说: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外,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这就使得一贯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康熙极为恼怒,甚至扬言谁再敢说胤禩一个好字,朕即斩之,因为此权岂肯假诸人乎!为了将胤禩的真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也为了对胤禩的势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康熙亲自策划导演了推荐太子这场戏,而且事先做了周密安排:一祭告天地祖宗时,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实际暗示胤禩也不合格,二明令禁止诸皇子邀结人心,树党相倾,矛头所向十分明显,三借一个名叫张明德的算命先生说胤禩后必大贵一事,指斥胤禩妄蓄大志,阴谋夺嫡,令将其,交部议处,实际上警示胤禩,也警告八爷党.即使在举荐太子的前几天,康熙也一直在打招呼,在吹风.十月初一,他宣布:储君人选朕心已有成算,但不告诉大家,也不让任何人知道.十一月八日,他又说立谁为太子,在朕裁夺,全由他自己一人决定.有如此之多的铺垫,这才于十四日宣布举荐太子,而且同时下令马齐不得参预,意思实在再明白不过.可惜马齐等人利令智昏,硬是要把胤禩送到火上去烤.康熙已经宣布他不准介入,他却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特地跑到内阁去制造舆论,说什么听说大家都举荐胤禩呀!很显然是要利用自己的职权地位施加影响.鄂伦岱阿灵阿揆叙等人闹得更不像话.他们在自己手心写一个八字,见了朝臣就亮出来,等于是秘密串联了.这当然不能为康熙所容忍.其实,马齐等人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明白康熙的用心.又是已有成算,又是在朕裁夺,明摆着根本无须朝臣举荐,还瞎起什么劲?何况,康熙同时还说了八阿哥胤禩向来奸诈这句话,应该说是打足了招呼.

我一直在怀疑,八阿哥何其敏锐聪明之人,怎么就听不出康熙的弦外之音?他对人心的认知与揣测能力是排名全书人物榜首的,怎么可能完全不懂康熙的意思?
如果听出来了,那他为何又要执意坚持飞娥扑火自取灭亡?
可能性只有两种:第一,他打算孤注一掷豪赌一场,认为死就死了,大不了就是死。第二:他是被逼上梁山。因为当时支持他的人实在太多,连九阿哥他们都一头热,八阿哥他盛情难却,只好舍命奉陪了。
而无论是哪一种,八福晋都有责任是里头。
当时古代女子婚后,最重要的义务就是相夫教子。
如果只有八阿哥不清醒,那她就该当堂给他浇冷水,让他清醒,看清楚自己目前的局势,而不是跟着大部队走,摆出一副“你想做什么,我全部都没有异议地跟着你。”的态度。这种说好听了,那叫痴情,说难听了那就叫‘愚忠’了。把福晋本来是有这个能力,她是从小坐在祖父身边听沙场上的战争方略长大的,智谋巾帼不让须眉不说,连见识都是广博的。如果她真的明辨是非,就该给老八分析,分析他这么做的利与弊。而她在当时是没有说的。有书为证:八阿哥在休妻的时候说“我争时,她权利支持,我弃时,她也一意赞成。态度可以说是只有支持没有异议的。
如果情况是第二种,那她就更该站出来了。如果八阿哥是被逼的,自己本身不愿意,只是碍于情面,不忍扫兴,那她就该站出来当这个‘黑脸’了。要知道她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相信书中所有人都对他敬佩不已,她的一句话抵的过别人的一百句。如果说的真有道理,相信大家的疯狂很快就褪去,而转变冷静下来,也许局面将大不一样。
也有人会辩解,是因为八福晋太爱八阿哥了,所以不忍拂逆他,不忍打击他,扫他的兴头。
所以我才说她不适合当人家妻子,要知道为人妻就得学会如何去爱,怎么爱,怎样表现爱,不但考虑丈夫,也得考虑自己的孩子,你总不忍心你的孩子也跟着你一块赴黄泉吧?
爱情跟吃饭一样,九分满八分饱吃到七分刚刚好。当了人家妻子,对丈夫的爱就不能像当情人那时候的十分了,拨出一分给孩子,一分给双亲,还有一分给自己,剩下七分的爱情就是爱情的极限了。既然有心分出给家庭,所以很多事就得从家庭的角度去考虑了,明知道老八的抱负有风险,有极端,所以你更该比他冷静.不是说你要全盘否决,但是起码你可以站在旁边提示他什么该注意吧?如果一味跟着附和,而不去认真考虑什么是真正适合他,什么是真正不利于他,那么你的爱对他来说,也不过可有可无了.
要知道,当妻子不是关对他患难与共就可以了.
难与共不是妻子的专利,能与你患难与共的女人很多,情人也可以做到患难与共生死相随.难道情人爱你的时候不是无条件的爱吗?
若曦就算到了后来真正的爱上老四,为他吃了苦,为他掉了眼.但为什么最后她还是离开了他?如何解释为什么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
因为若曦无法做到像八福晋这样,心里只有你,眼里也只有你,你永远是我的一切,你在我心底至高无上.若曦心里除了爱情之外,占据比例的还有友情还有亲情.她不是爱情至上爱情唯一的.也因为亲情友情在她心里占据的比例重,才造成了她左右为难在夹缝中生存.与老四决裂,最后带着遗憾抑郁而死.
再者,觉得八福晋不适合当妻子的还有个原因,她的'教子'问题.
当时若曦在雨中巧遇八福晋,当时弘旺对若曦的仇视.
小小的孩子哪懂得仇怨?再者,若曦又没招惹过他,他为什么会用力踢若曦几脚?
看过书的人都明白:是八福晋所教唆的.
我是真的怀疑,她是教育孩子还是养帮手?这个帮手还是可以让她报完仇还不用担负上罪名的免死金牌?
一边让儿子念四书五经学大道理要他堂堂正正做人,一边设计让儿子做自己争宠的工具。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家庭教师,也是最初的榜样,你表现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会有模学样,如此这般长年累月下去,弘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再者,明辨是非的人都知道,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你爱他,是你的事,他爱你,是他的事,你们相不相爱,只是你们两个人的事。老八他心有旁麓无法全心全意去爱你,是他的问题,与若曦何干?是她把刀架在老八的脖子上不让他去爱你吗?
好吧,就算若曦逃脱不了干涉的嫌疑,那若兰呢?
她就不存在第三者的罪名了吧?第一,她是老八的首先娶进来的,八福晋自己才是后到。第二,人家根本就不爱老八,她根本就不想跟你争,她也没兴趣。老八喜欢她,是老八的问题,愚蠢的女人对付女人,聪明的女人对付男人。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辨别不清楚,怎么算得上是明智?你觉得她这个母亲当得称职?

对于八福晋,我看完之后只能联想到一个人——射雕里的李莫愁。
除了她们最后的结局都是在烈火中焚身之外,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如出一辙——我的爱情至高无上。
李莫愁会因爱生恨到要杀死陆氏全家,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只是因为妒忌,怨恨妒忌心上人负心寡义,信誓旦旦要三媒六聘,他是下聘了,可是新娘却不是她。
八福晋不也如此?把爱情当成一切,也许八阿哥就是她的一切。为了爱情,她可以枉顾原则,枉顾道义,也可以教唆自己的孩子为自己展开己所不便的报复。
说她枉顾原则,是因为她暗地里欺负柔弱的若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丈夫的薄情,却拿另外一个无辜的女人来泄愤,这算什么?怎么不见你去责问那个负心的男人?居然还把孩子也给扯进来当工具了,叹息。幸好若兰无心八阿哥,如果当初若曦嫁了进来,那全家还能闹成什么样?
不顾道义是说她最后对若曦的报复,我想当时若曦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腔好意会让八阿哥遭受更大的折磨,如果她知道,打死她她都不会说的。
而且,八阿哥在这之前,就三番四次找若曦探听消息过了,本来若曦的态度是保持中立,她本身不想干预历史,是八阿哥自己再三追问,若曦一时心软,所以铸下的无法弥补的大错,但是八阿哥自己开的头,种下的籽,最后收成不好,能怪谁(如果你当初从来都不问若曦有关情报的事,那么后来若曦怎么会索性提前把历史的机密告诉你?)?若曦她的本意是好,可惜用错了方法。可无论她最后怎么了,她当初想帮你们的心是诚挚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当老八他们失败后,不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说人家的情报太准所以害了你们……要知道情报是不会主动害人的,让它害人的,是当初使用它的人。如果当初你没有加害老四之心,那么若曦的情报再准,也发挥不了作用啊!
而且八福晋特意在若曦耳边放风这件事,使我怎么也喜欢不了这个为爱疯狂的女人。(呵呵,人都有好恶嘛!我也是凡人。虽然不喜欢她,但还是可以理解,同情是有的。)
对于她当初的动机,一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她为八阿哥抱屈,所以对若曦与老四展开报复。
第二种:是她妒恨若曦,因为若曦曾经被老八爱过,八福晋争了一生的东西,若曦她不但轻易得到,最后还糟蹋。所以看在八福晋那真是心头火起了。
第三种:以上两者皆有之。
如果是第二种,那么我就为八阿哥抱屈了,虽然我对他的感情观不怎么认同,但我相信他的风度,美丽的花朵摆在他面前,如果自己无法拥有,那么他也会在旁边静静的欣赏,或者掉头离开,但决不会把花掐下来,来个玉石俱焚,得不到你就毁了你。
这不但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对所爱的人的慈悲。因为爱过,所以不忍。
但八福晋是怎么做的呢?她对若曦的威胁,是想让若曦与老四受伤,让老四明白当初给老八他们提供情报的人就是他心爱的女人。如果老四知道了,受伤痛苦是肯定有的,若曦与老四的爱情就算不破裂,也是其中也有裂缝了。——她毁灭的,是若曦的爱情,她自己的爱情不容玷污,却去毁灭别人的爱情。
如果她真懂得爱,就该懂得仁慈,懂得包容。难道就你的爱情不容受伤不容毁灭,就你的爱情是爱情,别人的爱情就不是爱情了吗?一个不懂仁慈的女人,又怎么会懂得爱?
就算她没真的告密,她也成功的让若曦痛不欲生——若曦流了产,并且永远失去了当母亲的权利,这对女人来说,是何等残酷的惩罚?如果别人让你八福晋永远不能做母亲,你什么感觉?只怕早已经找人拼命了吧。
如果是第一种,那我也是摇头的。
前面也说了,八阿哥是何等风姿的人,怎么会忍心伤害若曦?他恨老四是肯定的,但如果他的报复会把若曦也伤害了的话,我想他是不愿意做的。
如果他愿意,那他的人品需要推敲,他的风度值得怀疑。但如果他确实是不愿意的,那你八福晋又在做什么呢?——打着爱老八的名义,去做他根本不愿意去做的事,这算哪门子的爱?
你说伤心绝望的老四的发怒应不应该?老四颁布了圣旨,命令老八休妻,老八已经举步艰辛了,他以及功能没有多少可以失去的东西了,再让他失去唯一的真情,最终她伤害到的,又是谁?这也是你的爱?
我不否定八福晋的爱情,也不是说女人的嫉妒都是错的,都是不应该.但嫉妒也该明理,分清楚对象,何必去报复别人?打击报复自己所爱的人心爱的女人,让对方受到伤害的同时,同样会让你所爱的人难过,这看在你的眼中,又何忍?
过分的爱,也是一种伤害,当我们那样爱一个人,我们最终会因为没法完全占有他而痛苦,我们会变的自私和嫉妒,不但伤害了别人,也摧毁了自己.
所以我才说八福晋这'十分的爱'不适合当人妻子,这么烈焰狂燃的爱情只适合情人的角色.当别人情人的时候,你可以不用为此负责担心,担心对方的家庭,对方的家人,对方的事业,对方的前程,只要眼中有爱情就已经足够.但人妻不同,为人妻要负的责任实在太多了,爱丈夫,爱丈夫的孩子,爱丈夫的父母,还要爱一下爱着丈夫也被丈夫所爱的自己.所以十分的爱情,只能保持七分.
八福晋说完,那就是九阿哥他们了:
他们是敬爱他们的八哥的,支持他,帮助他,不遗余力。但是他们的支持,犯了封建官场上大忌,得罪了当皇帝的父亲和兄长,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骑虎难下,不但最后没让老八如愿以偿,反倒成了拖累。
还有若曦:
怎么说呢,那天看到一文,介绍“帝王蝶”,之所以称之为“帝王”,并非它形体大,也非它美丽异常,只是因为它一生都在靠自己的努力来战胜一切困难,尤其是在破茧成蝶之时,它用自己的唾液一点一点地软化束缚自己的茧,再挣扎着冲破这个小牢笼。当有的好心人出于好意而剪破茧时,“帝王蝶”的生命也将会因此而告终,因为在挣脱的过程中,蛹的气血流动,把血液充到了翅膀边缘,所以才有强劲的翅膀。而如果没有挣脱和努力的过程,蛾是弱不禁风的,更别说美丽和斑斓了。
即使活着,也永远是只受不了磨难的蝶,永远成不了“帝王”。
若曦也是如此,她以为她的预告是为老八好的,她不忍心他将来的命运如此潦倒,而自己确实没办法陪伴他度过,所以能够弥补伤害弥补遗憾的方法是提前告诉他未来登上帝位的老四的动向,要他多加注意和提防,目的是多做防备,减少一些伤害。
她的爱,就好比那只把为帝王蝶剪掉茧壳的剪刀,她想为老八减去灾难与疼痛,可诛不知,正是她这种自以为是的爱,让老八设计了老四,也得罪了老四,让老四登基后大肆报复,她的爱让老八永远都飞不起来,只能成一只不是‘帝王’的帝王蝶。
而现实中的我们,是不是总是在犯这样的错误?:我们自以为是对他好的,实际上却未必好,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爱他,可最终的结果反倒真正伤害了他。有的时候,伤害在所难免,但无论是什么,你都得在事先想想,你的爱是真正爱护对方的明智之举吗?也许我们难以改变的一些旧观念才往往好心帮倒忙,爱得深,却不会爱,反而损害了心中深爱的人。
整部书下来,让我感慨最深,是轮回这两个字,也许冥冥中,真的是有天理循环,轮回报应的.
对于八阿哥的评,我是批判词语居多,不像老四与十四的那两篇,通篇读下来都是同情叹息.(这点是要承认,我偏心了.)
但是我不是厌恶老八本身,我只是反感老八的感情观.
老八的感情观与他的行事观一样,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换句话来说,他就是为了回报,才去付出的.太过聪明的他从来不做亏本生意.
如果放在行事,也许还没什么,但是如果放在感情上,那未免就让人寒心了.
有比较才有高低,我之所以欣赏老四与十四,是因为他们到了最后,感情完全是为了付出而付出,他们之前都有利用若曦之心,但是到了后来,对若曦的好,真的是无私的了,而不是单为了收获而付出.像老四,当初他想利用若曦探听康熙口风时,我一度也很反感.觉得他对若曦的示好是另有所图,所以当时若曦拒绝他也是应该.但到了后来,就算若曦不接受他,他也依旧为若曦打点,为她奔忙,给她分析她目前的境况,
花前月下山盟海誓不是四和若的爱情,险恶的形势,深谋远虑让他们的精神交流达到空前的契合,而当时的若曦还未投入老四的怀抱.
“老八在马上抱着若羲的时候、对她固执的说’你心里是有我的’,是因为他怕极了她心里没有他,因为他是那么的在乎她。”
老八在乎的,是若曦心里有没有他,换句话说,他的求得心太切,使他在付出感情时太想收获了,所以他才那么在乎她心里有没有他。但真正的感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感情在付出时,不是斤斤计较着对方的回报,而是想着这样能让对方过地更好,让对方更幸福,无论对方接不接受你,你的心意始终不变,才所谓诚.才所谓真挚,要知道感情是无私无悔,不是生意买卖,以物易物,以为要付出也一定要收获啊.一定要收获的,那也不是真正的爱了。
也是因为这样诚心并且坚持的老四,才让若曦最后心甘情愿地跟从,生死不离.
十四也是如此,但那时候若曦已经把心全给了老四,没有多余,无力回报他的深情了,这是若曦毕生的遗憾.
但八阿哥你可有过这样无悔的时刻呢?
在感情上,‘要回报就先要付出’与‘付出就无所谓回报’也许结果听起来差不多,但感情中的我们,更喜欢更欣赏哪点?
在对若曦的这段感情里,在你们花前月下享受爱情的时刻,你可有与她讨论过她的境遇?在共处的时候,你是享受她的柔情的时刻居多,还是思虑她的安危的时刻居多?
记得老八有句话,是他对若曦说的:“你可知道,我从无人重视到没人敢小觑付出了多少?为了让老九、老十、十四跟着我,我在他们身上费了多少心力?我没有亲戚支持,只能结交朝臣,我又花了多少功夫?”
我这人对文字很敏感,老八用的这个‘费’字,让当时看书的我忍不住皱眉。天生血缘的兄弟情本是自然而然,而他都要费心去设计,去得到,这般的刻意,几近于讨好了。
真正的兄弟情,我想应该是未登基时的老四与十三那样的吧。十三对四哥是真的怜惜,真的体恤,而老四如何待他的,史书上已经说明了一切。当日十三为了老四而自甘遭禁,老四痛彻心骨,若曦的罚跪,又让老四痛上加痛,日后十三十年囚禁,他的一家大小,都是老四在暗中相助,我想按照老四这般爱憎分明的个性,只要老四在的一天,他就必定照拂十三的全家一日。
十三回报老四的,也是不遗余力,在朝堂上分忧解劳自不必说,连老四与若曦闹矛盾,都少不了这位怡亲王从中调解的身影。
对于十三,我真是钦佩无比的,也许全书当中,这位阿哥才是人品最光辉的一位。
十三其实和老八很像,“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雅擅音律,精于琴笛。”他的文武全才与老八不相上下,他可以与贩夫走卒,雅妓豪侠把酒言交,他的人缘与老八可以说是平分轩轾了,而他行事时心思缜密,处事圆滑,笑面虎的模样与八阿哥是否异曲同工?连他们的身世,都有相同之处,十三的母亲敏妃,早在十三十三岁那年就已经去世了,在宫中的无依无靠如同那年的八阿哥。
但为什么背景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命运却大相庭径?一个晚景凄凉,妻离子散,一个位及人臣,恩宠不衰?
那是因为,十三懂得自己,懂得自己站在什么位置。
他知道自己的资材是相材(总理大臣算宰相吧),他的四哥甚至还有别人比他更适合登君位,所以他不争。这是他的自知之明。
当初他知道老四会登基吗?恐怕不知道,他只知道他是真心疼自己的四哥,你可见他与老四故意费尽心机去制造兄弟情?因为一份自然深厚的兄弟情,不需要刻意去人工制造。也是这样一份天然,让他义无返顾。这是他的真情诚挚,手足情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真心的付出,共同收获的就是一份兄善弟恭的亲情。
而他位及人臣时,做出的成绩怎么样?满朝文武,有目共睹。
老四的疑心算是历代君主中有名的重了,当朝的年党集团,最后的结果无一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惟独他是例外。
这份安然,是他清楚认清自己的本质,并且时刻警惕守忠得来的,因为他知道信任这种东西难能可贵,人以诚信为贵,他不会为了不适合自己的位置,而让自己付出无谓的代价。
他对绿芜的感情可是刻意?不是,是因为怜其飘零,爱其才华,甚至他之前从来没有把满腔情意告诉过绿芜。
在风雨中,给一朵美丽的花撑伞,不是为了拥有它,而是为了让这份美丽得以保存而已。这是他的爱情。
而老八是,如果知道无法拥有这份美丽,那么他会转身离开。
其中的差别我无法说明,也许只有爱过的人才能体会。
十三的可贵,在于他能够自知,并且他知道万事莫强求的道理。
是你的,即使是天涯海角,逃都逃不掉;不是你的,费尽心机也得不来。

而强求的结果,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
老四强求原本不属于他的位置,所以失去了人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并且他为君勤政十三年,勤勤勉勉,日夜操劳,但至死都终究不为世人所理解。
如果老四当初不强求皇位,那么若曦还会不会离他而去?他的子孙环绕的幸福与相伴相守的爱情还在不在?
老八强求不属于他的位置,所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兄不逢友,弟不面亲。生命里所有的温暖与希望,都离他而去了,生命里,只剩下了了无生趣的苍茫与空白。
如果老八早一日懂得,自己其实所想要的,不过是父亲的肯定以及旁人的温情,他其实真正想要的,只是童年时期匮乏已久的爱与信任,以及旁人一个能让他觉得温暖安全的微笑,那么他今日会不会换成另外一种结局?
可是不能了,因为人生只有一遍,曲终便人散,昨日不能重来。我们只能站在遥远孤寂的旅途上,回首着当初心如清弘笑如春阳的旧时光叹息黯然,以及揣着寂寞,继续为自己当时选择的路途,继续走下去,直到死亡。
原来人生,是一场得与失的轮回。
原来菩萨早已经告诉过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原来强求来的东西,终究不能永久地属于你,怎么得来的,就会怎么失去。
原来,当你强求了一件不属于你的外物,那么你就会失去另外一件你已经拥有的美好。
原来所有悲剧的形成,只是因为我们贪恋太多。
这场爱恨纠葛,权利颠覆的故事的结局,注定了,是一句无可奈何的叹息。(完)

天拉,花费了好几天,终于把老八的也写完了,5555555,虽然写老八的不是赞扬调,但是这篇算是其中人物当中字数最多的了.花的心思也最多.
想说的话实在太多.所以当我写完的时候仍然觉得心中抑郁,好不容易才从步步里走出来,现在老八的这篇,又让我再次郁闷了(唉,当初真是经不起诱惑和起哄啊)
关于四爷党与八爷党谁是谁非之争,我不想多说什么.
说老四残暴无情的,这些指责的词语所有人都承认,因为老四确实过分.他的多疑和猜忌,残忍以及无情,都是他必须承担的骂名.
但是,无论怎么指责他,你们都要承认一点,他是个爱恨分明的人,并且不会无的放矢。
当初若不是老八的设计陷害,怎么会让十三遭禁?怎么会让他十年里都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
当指责若曦不该把历史提前告诉老八,可有想过如果当初老八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若曦询问消息,若曦又怎么会开先例,最后索性全盘托出,导致悲剧产生?
你不问,她怎么会说?
老四是残暴,他把老八一家折磨成这样,生不如死,所以他臭名昭著,他罪大恶极。这些罪名,他统统都认。
但是,当老八你自己当初在设陷阱陷害他人时,可有想过老四的一家也会因此而满门抄斩?他也会从此万劫不复,你的私欲将害了一群无辜的人下地狱?他的手段残忍,那么你当时的设计就是善良?
当八福晋在怨恨老四与若曦性情卑劣时,可有想过自己当初在暗伤若兰时,报复若曦时,你的心胸就光明磊落了?
当九阿哥你在咒骂老四恶毒残忍时,可有想过当年你贪污人家四十万两不义之财时,你是拿别人的血汗和生命来享受来糟蹋?你的所作所为就高尚就伟大了?
老四是有罪的,若曦也是有罪的,但是,哪个完全无罪的人能够有资格站出来公正无愧的主持正义?
我不能,你也不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8093.html

更多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有幸聆听了听了潘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深有感触。下面就结合刚刚听到的潘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

全球50大性感女星与蛇共舞上演诱惑图 刘芊含上演白衬衫诱惑

全球50大性感女星与蛇共舞上演诱惑(图)动物是人类永远的好朋友,因此也成为了一个很棒的摄影元素。许多明星都留下了与它们的合影瞬间,虽然猫猫狗狗是主流,但也有明星选择了另类一些的天鹅、马、蜘蛛、小狮子,而安吉丽娜·朱莉、佩内洛普

声明:《与尔共削万古愁——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BY白衣悠蓝 步步惊心八阿哥扮演者》为网友惡女嗵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