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部 催 人 奋 进 的好书
---《我的父亲郭沫若》读后
赵 晶
2007年9月下旬,中国文联等9家组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典从风雅--郭沫若于立群书法展”,我作为抚顺市郭沫若艺术研究会的会员,有幸参观了此展,并获赠两本书,其中一本是由郭沫若之女郭庶英所著的《我的父亲郭沫若》,回抚后我用三天读完。阅读时,作者那朴实无华的文笔,所述郭老那生动感人的事迹让我的眼眶常常挂着泪花。其后,我有时间就翻阅,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
该书是郭庶英所写的第一部关于父亲的回忆录,她以一个女儿的身份介绍了郭老那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的一生,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充分地展现给读者,从中可看出郭老是一个极为勤奋刻苦的人,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一个有极大包容心的人,一个慷慨无私的人,一个有渊博知识而又十分谦逊平和的人。同时也展现出一个好领导人、好丈夫、好父亲的人伦情怀,帮助我们从生活的角度去感受这位文坛巨匠的真性情,去解读他的人格魅力。
这本书图文并茂,里面印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其中的历史照片再现了郭老参加历次重大历史事件时的风貌。如1926年,郭老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由武汉抵达南昌主持总政治部工作的珍贵画面。1927年他参加南昌起义时一身戎装的照片是那样英姿飒爽,以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撰写产生重大影响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时留下的珍贵镜头。这些照片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那错综复杂、炮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抗敌救国的赤子情怀和英勇无畏的胆魄。还有一幅照片特别感人,那是1958年秋,中国科技大学初创时的第一学年开学典礼后,演出文艺节目,郭老身穿白上衣,与华罗庚等校领导席地而坐,观看演出。当时郭老不仅是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即是国家领导人,又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巨人,况且又是66岁的老人 ,在广大师生面前席地而坐,连个垫子也不垫,这体现郭老是怎样高洁的胸怀和品格!他能和广大师生同甘共苦,中国科技大学还能办不好吗?这幅照片也说明当时我国的经济的困难,郭老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的,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这本书对亲情的描写更是感人肺腑,如1951年,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到广西参加土改工作五个多月,她不在家,郭沫若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周末都抽出时间陪儿女们到故宫、天坛或郊外参观游玩,让孩子们多了解历史知识,热爱大自然。他还带他们去参加科学院的新年晚会,看电影……书中还有许多这种细节的描写,使我们在了解郭沫若一生的过程中,体会伟人郭沫若作为父亲的另一面,也会使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郭沫若,更加崇敬他,缅怀他。
从书中,我还了解到郭沫若一生得过两次伤寒,这两次重病使他的右耳几乎完全失聪,他的眼睛又高度近视,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如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他撰写的《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史论,提升了中国史学研究在世界这一领域的地位,在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书中我还了解到郭老精通多门外语,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翻译了大量外国著名作家、诗人的作品,累计达15部之多,使国内读者通过郭老的辛劳了解外国的文化和文艺作品。可以说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读完此书,我对郭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勇敢的战斗精神、执著的研究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都是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和借鉴的。但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都能好好读读此书,它会告诉你怎样去做人、处事,怎样去生活、学习和工作。
(题照为作者在抚顺市郭沫若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后与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合影。
作者喜诗文书画,文载多家报刊,书法作品被收入多部书法作品集,现为郭研会
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