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一、十月革命在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后,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触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21年春天,导致了苏维埃俄国出现了大规模农民暴动和军队士兵叛乱。使列宁认识到:在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革命胜利后就立即向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过渡,是行不通的,于是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提议,大会废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这是当时列宁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1)用粮食替代余量收集制,改变过去那种要求农民按规定的价格全部余粮上缴国家的做法,允许农民在交纳一定的粮食税后,把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换。(2)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将部分国有化的中小企业归还给原企业主,鼓励农民,手工业者、商品生产者发展私营经济。(3)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健全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财政、金融等机构和制度,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利用市场、商业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设牢固的工农联盟。它是列宁对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重新认识的结果。是列宁迂回过渡思想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俄国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新路子。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异常明显,苏联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出现繁荣。
四、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积极探索,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列宁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意义他认为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很长时期才能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长期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因此即有成功,又有失误,对探索提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不切实际的。这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
(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和货币市场。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先是没收大企业后是没收中小企业,,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濒于破产的农业经济列宁主张用粮食税替代余粮征集制,并放宽了对资本主义的政策,把一些或由企业退给原主经营,他认为俄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五种成分。因此,允许商品交换并大力发展商品交换。
(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认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里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是无产阶级政权控制下国家资本主义。二是借鉴和吸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和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三是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专家的作用列宁认为对旧知识分子和专家们要采取无产阶级政策:即政治上团结他们、而不是排斥;工作上信任和利用他们,以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五)在革命过后及时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对抗性已经消失,但是矛盾仍然存在,这种矛盾可以再社会主义制度的范围内,通过改革加以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论断。
显然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是列宁对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积极探索,已经从宏观上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列宁新经济政策得到合乎逻辑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实质上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的实践,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因此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