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先看序,这篇序中讲到,梁先生原本可以像其他文人一样,造弄出儒雅之文,可是他并没有,他做个公知,公共的知识分子,他发声,他谨慎,他作文,他释问。英国左派学者雷蒙·威廉斯的著作《关键词》,探讨了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历史上的关键词,在其中流淌着的是英国近代以来重要观念的流变。雷蒙·威廉斯的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给了他启示,使他想关注中国公共生活中的关键词,这就是他取书名的缘由。
翻开书本,其中有四个篇章,分别是公民、语词、文化、国家,收录了44个“关键词”,与其说是关键词,倒不如说也是热词,热的面红耳赤,热的热血澎湃,热的眼睛充血,热的无地自容。你可以先选几篇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比如“强拆与强奸”、“外部势力”、“炫富”、“卖国”等的。梁先生大多都已身边遇到的平凡故事,比如和出租车司机的交谈,朋友遇到的囧事等,先告诉你一个主流人群愿意接受的事件分析和解决对策,然后他就话风一转,拿出最近国内国际出现的热门事件,这些事你虽然不曾深入了解,但起码你也有所耳闻,郭美美、哈医大杀医、乌坎事件,余姚水灾、抢盐等等。原本两不相干的事,没想到竟然是同个道理,但大多人都是点破既懂,人们已经不再有新鲜的判断与个人体验的通感。这些事在多年之前,完全是极其少见的,可在现在的中国环境里,各种丑陋的现象愈演愈烈,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伤痛呢,是不是就随着事件热度的下降而就忘记了呢?梁先生正是将这些记忆碎片重新拼合起来,多方还原事件本相,既是为了赋予这些当事者们以正义,也是为了提醒旁观者从繁杂的信息和娱乐中摆脱混乱与无知。
由于我个人对时下国内国际事件比较关心,小事看微信,大事看微博,偶尔也翻一翻澎湃,对于这些“退烧”了的事件都会去做些独立思考。这个时代最泛滥的就是信息,对信息真假的甄别也让人开始抓狂,到底谁对谁错呢?获取各方信息才能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在理论上得到降低,这也是我经常看新闻的目的。今年秋天有段时间网络上有传出梁先生遭封杀的消息,那时候我刚拿到这本书,不知其内容之力度,今日再读梁先生这篇《他们为什么害怕占中》,联系到现在看到的情况,确有种循迹发展的映射。我越来越佩服梁先生这般的文人,看事情看问题看得透,说话隐晦,点到为止。现在想来自己早年时不时就在微博上批评媒体批评官方,典型的无脑愤青,实在是浮躁。
这本《关键词》,我曾在天一青年读书会第四季度好书分享会上做过分享,只可惜那次活动个人状态极差,身体抱恙,语无伦次,身为党员却介绍一本有点“危险”的书籍,真心不好多做评论。我只能说,读一读,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