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纳兰容若词传》

知道纳兰还是高二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忽然间家喻户晓,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里出现频率奇高,风头远盖过李白苏东坡司马迁,纳兰容若,这个名字本身就好美好美,总觉得复姓比单姓好听,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纳兰容若的纳兰,武瞾侄女的贺兰,私以为这两个姓最好听了。纳兰的书,这儿我这儿现在有两本,一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纳兰词集,一本是苏缨的纳兰容若词传,比较而言,前者应该更严谨更专业,那就先看苏缨的吧,慢慢看慢慢品,不急。突然想起昨儿看到的一句话,路很长,慢慢走,走快了,可是要摔跤的。
纳兰容若词传苏缨 毛晓雯 夏如意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读书笔记:《纳兰容若词传》
【前言 纳兰容若,重21克】 沈从文先生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纵观纳兰一生,正是以美为原则开展和继续的,脚踏实地的人生,被他演绎成了一个美得有点悲怆的故事。故事分为两篇,上篇讲述肉身繁华热闹,下篇刻画灵魂寂寞荒凉。上篇的喧哗,只是为了衬托下篇的嘶哑。【楔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那时候,班婕妤不再受到汉成帝的宠爱了,多才的她在一个入秋的天气里收拾房间,将一把美丽的团扇收进了箱子,她的泪水就是在这一刻突然落下的:再美丽的团扇也终于会等到秋天,当秋风吹起,团扇要么被收起,要么被弃置,是的,就像一个个曾经受到过无穷宠爱的女子一样,就像自己一样。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词中这样的感叹,只是对人世间凡夫俗子的嘲讽,反衬出一对痴情人的无奈。是的,是无奈,容若始终无法留住自己想要留住的。 她来京城寻他,在京城黏他,回江南等他,但拼来的才会是人生,等来的只能是命运。曾经与唐明皇有过比翼连理之约的杨玉环,在被赐死之前,心中可有怨怼么?史书上讲过,那时候她只说了一句话:“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沈宛重读爱人的词句,透过所有迷惑人的字眼与典故,慢慢看清爱人的无奈与执着——无奈是对命运的无奈:我们终须决绝,无缘聚首;执着是对爱情的执着:纵然诀别一世,初心永远不改。但是,“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唐明皇这个“薄幸锦衣郎”总算和爱侣有过“比翼连枝”呢喃私语的缱绻一幕,而我们,在永恒的悲剧、永恒的诀别面前,竟连这样一个幸福的瞬间都不曾有过呢! 《浣溪沙·寄严荪友》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第一幕身世: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所谓励志读物,无非是这样一个角色:是由不成功的人炮制给更不成功的人的精神鸦片。 从血缘上看,容若是蒙古人,本来属于土默特氏,这一支蒙古部族征服了满洲的那拉氏,于是不知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放弃了土默特氏这个本姓,改用了被征服者的姓氏。纳兰性德的“纳兰”就是“那拉”的另一种汉译,也只有精通汉文化、完全以汉族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才可能把那拉、纳腊译成“纳兰”这样一个美丽的汉名。 中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血统论,而以文化论取代之。华夷之辨虽然极严,但华夏不是永远的华夏,夷狄也不是永远的夷狄:如果华夏放弃了自家的衣冠礼义,就会堕落为夷狄;同样的,夷狄只要吸纳了华夏的衣冠礼义,也就摆脱了夷狄的身份,而进诸于华夏。 关于容若的名字,这里还要交代两句后话:在容若已经二十多岁的时候,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容若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于是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已经沿用了二十多年的“成德”便被改为了“性德”,这就是那个最为我们熟悉的名字:纳兰性德。直到第二年,保成改名胤礽,“性德”才恢复为“成德”。所以,“性德”这个名字其实只用了一年而已,我们称呼公子为纳兰性德实在没什么道理,只是约定俗成罢了。至于公子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时候总是署作“成德”,或者效法汉人的称谓,以“成”为姓,另取“容若”为字,署作“成容若”,他的汉人朋友们也往往用“成容若”这个名字来称呼他。在这样一个纯汉化的称谓里,昭示的是容若对文化血脉的强烈认同。 因为旗人的名字,名与姓并不连称,通常只称名而不称姓,所以惯例不会称明珠作纳兰明珠,而只称明珠,正如溥仪也只称溥仪而不称爱新觉罗·溥仪。名与姓的连称是后人以汉人的习惯所作的称呼。 其实在汉人的传统里,名与姓一般也不连称,不过汉人有字有号,姓常常配字或配号,或者配官职、配谥号,比如朱熹称朱晦庵,曾国藩称曾文正。而旗人的名字相对简单,一般没有字和号,所以只是直接称名罢了。【第二幕 初恋: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醉生梦死是在宫中生存的第一技能,不醉,如何有力气胼手胝足、只身一人穿过人生的荒原,抵挡寂寞风化,击退往事侵袭?人生在世,比软弱更可怕的,是清醒。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别意》 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 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这首《别意》,就像为这个故事特意而作的永恒的终曲。思念太远了,太累了,就连梦也找不到方向。【第三幕 寂寞的十七岁】在我们的本土传统里,社会的稳定程度向来是与思想的自由程度成反比的,所以东周礼崩乐坏才有百家争鸣,明末清初王纲解纽才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纲常松弛了,爱情就开始萌芽了。但松弛不等于消失,于是,王次回的诗就像简·奥斯汀和琼瑶的小说,正统派不屑一顾,有情人趋之若鹜,爱之者击节深爱,恨之者切齿痛恨。传闻反映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却往往是真实的人心。【第四幕 科举:万春园里误春期】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曾忧心忡忡地提醒众人,有两种方法可以使文化精神彻底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这场文化瘟疫并不只在美国蔓延,从我们的畅销书排行榜便可窥见端倪,甚至已不仅是端倪。奥尔德斯·赫胥黎那貌似危言耸听的预言或许正逐渐被我们践行,即人们会在庸俗文化的麻醉下丧失健康、独立的文化精神,被无聊烦琐的世事麻木了对真理的渴望,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文化压迫,主动移交思考能力,自觉压缩精神的延展空间,最终被简单的娱乐和欲望囚禁,剥夺灵魂自由终身。这些著作,不仅成德前所未见,连当时的儒学老师们也不曾读过。成德再一次拜服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也朦胧地意识到:汉文化之所以时有衰微,并不是没有新的人才、新的思想,而是没有让这些人才与思想得以萌芽、成长与共生的土壤。而当今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又何尝不是这样、甚至变本加厉呢?十九岁的成德终于拥有自己的书斋了,他给书斋取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通志堂。他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这件事,诗写得只有书卷气,没有一丁点的人间烟火气:茂先也住浑河北,车载图书事最佳。薄有缥缃添邺架,更依衡泌建萧斋。

何时散帙容闲坐,假日消忧未放怀。

有客但能来问字,清尊宁惜酒如淮。

——《通志堂成》

这部丛书,就是今天搞思想史研究的人莫不熟悉的《通志堂经解》,是成德一生中极要紧的一件大事。他在传统知识界的声誉并不是靠诗词奠定的,而是靠这部丛书。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

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

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和通志堂书斋同年落成的还有一座庭园,成德为它取名为渌水亭,他也许还不知道,这将是他一生中最标志性的建筑。

渌水亭就建在明珠府的西花园里,现在是宋庆龄纪念馆,紧邻后海,触目便是柳隐湖光,虽然被城市的繁华包围 着,却很有几分江村野趣。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渌水亭》

【第五幕 成人礼】

整个婚礼的过程是以静为主的。新郎家里一连几天都不能奏乐,为的是照顾新娘的情绪——人家毕竟刚刚离开了父母,年纪又那么小(古人成婚早)。所以说,婚礼虽然是件喜事,但是喜中有悲,低调一些才更符合人之常情。

婚礼不但不可以吹拉弹唱,甚至也不需要别人祝贺,因为按照儒家的观点,结婚意味着传宗接代,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做人子的自然不能无所感伤,所以没有心情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

【第六幕 双璧:绝塞生还吴季子】

这一年里,顾贞观与容若携手,做了两件将要震动词坛的大事。一是编辑容若的词作,刻板印刷,既取独孤信侧帽之典,又取容若以之成名的《侧帽投壶图》题词,题为《侧帽词》;一是按照自己的标准筛选当代词坛佳作,开始汇编《今初词集》。

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他们,因为他们不放弃的,正是我们不得不放弃的。

以一种药物医治一切病症,这就叫道;以许多药物合起来治疗一种疾病,这就叫医。

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霖铃。

——《浣溪沙》

【第七幕 痛失:当时只道是寻常】

回忆是一座城,现实是另外一座城,他犹豫再三,在连接现实与回忆的叹息桥上进退维谷,处境艰难。进入回忆,她在里面,笑得那样好,款款向他迎上来,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让他痛到眩晕;回到现实,她不在里面,他几乎窒息。

他的世界缩为一座桥,而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在桥上来来回回,不断犹豫,一声声地叹息。

【第八幕 仕途:南雁归时更寂寥】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记忆太美好以致被疑为梦,现实太痛苦亦会被疑为梦;不肯面对的真实于是被疑为梦,不肯接受的离别于是被疑为梦;梦太美,愿意相信它是现实;现实太苦,愿意相信它只是梦境……

“尘土梦,蕉中鹿”,是辨不清,还是不愿辨清?

【第九幕 鸾胶纵续琵琶】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

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

潇湘。

——《一丛花·咏并蒂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生。

——《长相思》

【第十幕 江南:烟花不堪剪】

他们相聚的时间太短,却充满着等待和回忆。沈宛的记忆里:

雁书蝶梦皆成沓。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菩萨蛮·忆旧》

【谢幕 人生何如不相识】

真相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愿意相信的真相。

【附录 蔷薇水蘸檀心紫·纳兰词榜】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后记:一个国王在完美时刻的愿望】

神的眷顾,命运的恩宠,豆扇陀的人生光明而辉煌。但这光明而辉煌的人生,在这完美而骄傲的时刻,他并不留恋、无意重复、拒绝再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449.html

更多阅读

沈宛和她的《选梦词》 纳兰容若沈宛

那一年,江南他和她相遇了,在江南的画舫上。她剪水双眸,蝉鬓乌漆,盈盈水葱,殷殷蔻丹。手抱琵琶花容半遮,转轴拨弦三两声,拨乱一江春水枉凝眉;轻拢慢捻抹复挑,挑起袅袅翠柳春意闹。他皎皎玉树临风前,巍巍玉山将奔时,风华正盛,遗世

纳兰容若词传: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词传: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作者:白落梅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下载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

纳兰容若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爇尽水沉烟,

声明:《读书笔记:《纳兰容若词传》》为网友花岩伴飞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