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龙王是什么“龙”?他是一条“真龙”,与四海龙王是郎舅关系,即老婆是四海龙王的亲妹妹。泾河龙王严重超生,有九个儿子,分别叫小黄龙、小骊龙、青背龙、赤髯龙、徒劳龙、稳兽龙、敬仲龙、蜃龙、鼍(音陀)龙。不知他有没有“戴绿帽”,几个儿子相貌不同,被孙大圣笑称为“杂种”。那个小鼍龙,还曾经动起吃唐僧肉的念头。
泾河龙王犯天条的直接原因,名义是为了赌一口气。他听说长安城有一位道长袁守诚,擅长“水下憋气”二十小时,喜欢吃河鲜之类的。每天为了能吃到一条“金鲤鱼”,便昧下良心为一位渔夫算卦,叫他打渔时,百下百准。
龙王很生气,找到这位道长算账。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与算卦先生打赌。没想到在自己的地盘下竟然摔跤,不仅赌输了,连底裤也输光了。虽然龙王想尽办法,四处活动走后门,也没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这个情节,是西游记中最为要紧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个无聊的赌注,就不会导致泾河龙王犯天条被杀,就不会增加一条冤魂,就不会发生唐太宗游地府的闹剧。当然,就不需要大开法会,超度亡灵,以至于派唐僧去取经云云。这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西游“蝴蝶效应”中的一只关键蝴蝶。
并且,泾河龙王之死,还死得不光彩,死得极为窝囊,死得莫名其妙。其实,他的死跟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被罚下界为妖的故事差不多,背后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为什么老猪他们三个不需死,而龙王必须死呢?
从罪名来分析:猪八戒在天上犯下了色戒,尤其是在玉帝的眼皮下,难道罪不该死?小白龙也是犯上之罪,依律当斩,但在观音菩萨的保护下平安无事。孙大圣的罪是要杀一百次头的,由于“头硬”,玉帝一点办法也没有。四海龙王也存在私下布雨的问题,难道罪名很小?还有,那些妖怪作恶多端,哪个罪不至死?
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死了,我那可怜的泾河龙王!
透过背后看本质,说破不值一文钱。这个龙王是必须“死”,即使没有别的事,也要想办法“死”。因为,命中注定,他要死在“人曹官”魏征之手。为什么一位天神,要死在阳世间一个官员手里呢?
说白了,他是如来佛祖的“人”,是为传经大业作出牺牲的“人”,是真正隐藏在传经事业背后的“功臣”,也是名副其实的“烈士”。
说他是“烈士”,有点忽悠人,需说出理由才行。首先要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讲起。
唐僧取经是如来佛祖布下的“珍珑棋局”,大闹天宫是破解棋局的关键。如来佛祖制造出一个武艺高强的“妖怪”,把“太平天国”闹得乌烟瘴气。最后没办法,玉帝召开一个“安天大会”,接受佛祖的“改编”。从此,天庭隶属于佛祖灵山的管辖,为传播佛家“先进文化”或“文化侵略”打下了基础。
其次,龙的家族早已被佛祖收编,他们的生存要仰仗佛祖的恩赐。为普及佛法作出牺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里有个小故事,是否有一定的联系?那位号称“袁守诚”的道长,神龙见首不见尾,吃了几条“金鲤鱼”就没影没踪了。在西游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孙大圣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
说到吃金鲤鱼,还有个故事,不知大家记得否?唐僧的老爹新科状元陈光蕊,上任途中救了一条“金鲤鱼”的命,也叫放生吧,岂不知这条小鱼却是洪江龙王。一报还一报,后来陈状元被贼人打死沉尸江中,被洪江龙王所救。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洪江龙王是“金鲤鱼”,袁老先生指定每天吃一条“金鲤鱼”,就值得推敲和怀疑了。袁老先生究竟是谁?为什么专吃“金鲤鱼”?难道“金鲤鱼”是代表“龙王”?
![泾河龙王之冤--西遊记里没写的故事(原作者:林电锋)](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20341t01aca2f4b605371406.jpg)
这里,关系到第三个问题,即大鹏鸟的故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时,在长安街头叫卖锦襕袈裟,因为价格贵得离谱,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皇帝问她,你的袈裟为什么那么值钱?有什么可取之处?
观音菩萨说,“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
这里,也引出了一个故事。
话说佛祖头上的大鹏鸟在皈依之前,他的“食粮”就是“龙”。大鹏鸟相当厉害,两只翅膀一扇,海水便变成一条大水沟,所有的龙便浮出水面。大鹏鸟一吃一个准,就像吃泥鳅一样。照这种吃法,龙岂不绝种?
龙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求佛祖救命。佛祖便将自己的袈裟脱下来,要每一条龙身上系上袈裟的一根线,大鹏鸟就不吃他们了。这倒像是战争年代,每个人的身上系上一条丝带作为识别标志,相当于自己人。因此,大鹏鸟见到这个标志,也就“口”下留情。
因此,是否可以这样假设,鉴于那位袁道士有上通天庭的能力,以及喜欢吃“金鲤鱼”即“龙”的不良嗜好,是否理解为,他是佛祖派来的“细作”。目的是通过这个事情,让泾河龙王舍生取义,然后通过它的索命,将唐太宗“骗”到地狱免费旅游,让他接受佛家的“条件”,从而,为唐僧取经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几个故事,可以得出结论:大闹天宫是佛祖为了“和谐”天上,派出孙大圣前去捣乱,让其皈依我佛。如此的话,大鹏鸟何曾不是接受佛祖的命令,去剿灭海里的“泥鳅”么?最终,天上的接受“教诲”,海里的也接受“教诲”,地狱的有四大菩萨中的地藏王把持,人间嘛,就差最后一击了。
实现这最后一击的,就是泾河龙王作出牺牲了,这也是佛祖为了普法方便,惯用的“苦肉计”而已。
关于“苦肉计”的故事,如金蝉子被贬下凡,变成了唐僧;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等。这些都是为服从佛家普法大业的需要而作出的牺牲。最终,苦肉计的实现,也使这些“人”的付出,没有白费,这叫“功不唐捐”。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必须让一些人或事作出牺牲,才能顺利达到目标;同时,也需要一些人具备一定的“牺牲精神”,才能将宏伟的理想变成现实。不仅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仅在江湖还是在职场,都需要这样的人,来完成某些事。社会,因为这些甘于牺牲的人,才变得精彩,才变得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