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施一公 施一公与颜宁有染

施一公终于当上了院士,只是这荣耀的头衔并不是他一心服务的祖国给予的。

  2013年4月3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出现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的增选院士名单中,这意味着他获得了代表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称号。此前不久的4月25日,他还当选了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舆论再次聚焦在这位46岁的生物学家身上,因为这位新科“美国双料院士”曾在两年之前,落选于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

  从“海外优秀华人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最年轻的正教授,再到放弃美国国籍加入“千人计划”归国效力,执教母校清华,为高层领导提供人才战略建议,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学术之外,施一公背负了太多复杂的符号。

“美国梦”样板

  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后随父母下放农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在河南驻马店地区度过。虽然祖籍云南,后曾入籍美国,施一公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自己是个“河南人”。

  高中毕业那年,施一公因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被保送清华读书,从此他的学术道路一帆风顺。清华毕业之后,施一公于1990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将细胞凋亡作为研究方向。

  细胞凋亡是指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艾滋病、癌症、自体免疫性疾病等,都与细胞凋亡机制的异常有关。

  1997年4月,施一公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尽管当时他还未完成博士后的研究课题。次年,他在普林斯顿创建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开始了对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

  2001年,施一公已经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当时他刚刚34岁。两年后,他被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以奖励他对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SMAC的研究,和对破解致癌原因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

  2003年,36岁的施一公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四年后,成为终身讲席教授——这是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

  这时,施一公已过上舒适的生活,成为新移民通过学术成就实现“美国梦”的样本。当时,他妻子就职于强生制药公司,一对龙凤胎儿女刚上幼儿园。据《纽约时报》2010年的一篇报道称,施一公早年曾在清华大学参与学生运动,成为美国公民后,他注册为民主党,积极参加选举。

  在获得普林斯顿终身讲席教授的同时,2007年,施一公在中国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开张。次年,他全职在清华工作。

  他对媒体表示,做出这个决定“只用了一晚上”,源于他一直想改变中国的教学科研环境,培养人才的理想。

  施一公的回国也被外界看做中国实施“海外揽才”计划的标志型事件。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施一公等为入选的第一批学者。

“海归”标兵

  2009年底,在一封写给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英文长信里,施一公总结了回国近两年的心得,即收获颇丰,也遭遇了一些没想到的中国特色问题。

  施一公表示,他预料到了媒体对他的兴趣,但让他措手不及的,则是来自当时风头正劲的博客圈对他的攻击。2008年8月,受热衷“学术打假”方舟子的举报,施一公在申请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时涉嫌造假。方舟子认为,施当时仍是普林斯顿大学全职教授,而按规定,这项基金仅资助华人学者全职在内地开展研究。

  此事在中国科学界的博客圈发酵许久,舆论有支持,有质疑,甚至更有对其回国动机的猜测和国籍身份的攻击。

  在长信中,施一公用“痛苦且不公平”形容这段经历。施一公所受的质疑,也源自“千人计划”所引发的争议。一方面,一些“千人”科学家回国后,因不适应国内的科研环境,一味专注于学术,容易受到排挤。另一方面,“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实力并不足够的科研单位因为政绩引进人才,造成无序的竞争。

  施一公坚定地放弃了美国的一切。他卖掉了在普林斯顿的房子,妻子也辞掉工作,带着一双儿女回国。他在信中写道,一点小遗憾是,儿子刚开始不喜欢北京。当时五岁的孩子向父亲抱怨,“汽车到处乱停,人们横穿马路”,并追问:“天上为什么没有鸟儿?”

  除了这些烦心事,施一公对清华的科研环境十分满意。在他一手创建的实验室里,培养了一批批学生和技术人员。2009年,他的清华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他的普林斯顿团队2006年巅峰时期的成就。

  在担任清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之外,施一公还负责医学院的部分行政工作。他认为花时间在繁重的行政职务上是值得的,他希望就此能够改变清华生命科学研究的软机制,为国内其他机构所借鉴。

落选院士

  但这一切并未能被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及时认可。2011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施一公在第二轮评选中落选。

  当时,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同为海归“千人”、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双双折戟院士增选。

  很多人把这次失利归因于他们一年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写的批评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的文章。这篇文章影响巨大,甚至当时中国科技部也不得不做出回应。有观点认为,或许是这些言论成了绊脚石。

  落选之后,饶毅曾撰文鸣不平,“中国方面的院士评选,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平、年龄、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饶毅自此宣布再不参选院士,施一公则不愿对自己落选一事做出评论,只是在接受《新华日报》的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归国目标并非做院士。他表示:“这种不应有的关注甚至让应该受到关注并讨论的问题得不到重视。”

院士施一公 施一公与颜宁有染

  他认为真正“应该受到关注并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科技发展水平的落后和创新性人才的缺乏。

  除了做学术,施一公在各种场合强调中国发展科研、引进人才的重要性。他在前述那封长信中说,虽然自己时间宝贵,但有一种事情,他从来不怕浪费时间,即游说官员和领导层。

  他在各个场合向最高领导层提建议。2010年1月,他参加科教文卫体各界代表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座谈会时,就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建议称,应该将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8年5月,施一公接到邀请,到中南海与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高层领导讨论中国科技的未来。2010年夏,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部分“千人计划”入选专家代表到北戴河休假,习近平亦曾前往探望。在官方新闻报道里,当时座谈会上,数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发言,施一公排在第一位。

  施一公曾撰文写道,中国教育部、统战部等曾征询过他的建议,中组部在引进海外科学家方面听过他的建议。他对高层部委聆听他的建议表示感激。

  2011年“落选院士”事件后,施一公渐渐变得低调。此番当选美国“双料院士”,截至财新记者发稿,他没有任何公开表态。

  施一公的曾经相当活跃的科学网博客已经一年多没有更新。那里记下了他刚回国时的感性文字,有对学术时弊的针砭,有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也有与家人两地分居时想念儿女的真情流露。

  2013年2月,施一公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近一年来,施一公在媒体上的唯一言论,是赞扬习近平在2013年“两会”上提出的“中国精神”。

  施一公博客的倒数第二篇发表于2011年底,在这篇文章里,他表示担心北京糟糕的空气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并称该文压了很久没有发,是担心这样评论北京的空气污染,会影响海外人才的全职回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0933.html

更多阅读

一龙与播求,终于打了一场! 一龙vs播求

一龙与播求,终于打了一场!作者:雪域飞鸿他们两个,都是我喜欢的拳手!因此,赛前我就不希望出现KO的场面;我也不希望出现一边倒的场面;平局最好,但,不可能。所以,微弱的点数差是最理想的结局!比赛打完,我打的分与三位裁判一模一样:28:29,播求胜。尽

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两部中国名作应是元代成型

元代:被历史淘汰而流失的一个文学真相——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水浒传》、《三国演义》两部中国名作在元代成型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春,年已36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天从人愿,秋闱一举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进士。发榜后,他在拜谢师

罗密·施耐德与阿兰·德隆之恋 罗密施耐德的女儿

    罗密·施耐德与阿兰·德隆之恋        罗密·施耐德与阿兰·德隆的爱情故事是二十世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由于阿兰·德隆对此缄口不提,即便偶尔提及,也很含蓄隐讳,再加上罗密·施耐德已经死去,因此许多广为流

亚盘的含义二 :半球/一球与球半/两球0.75&1.7

亚盘的含义(二):半球/一球与球半/两球(0.75 & 1.75) [本来是想先介绍半球系盘口的,但是后来觉得应该先用半一盘系做铺垫会好一些,下一篇我们再讨论半球系盘口,之后是平手系。] 半球/一球与球半/两球,

声明:《院士施一公 施一公与颜宁有染》为网友老佉褦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